用我的笔歌颂真善美
2019-04-30
时间:2014-12-09 08:47:07 来源:《天风》 作者:程乃珊 浏览:次T|T
古语说:国泰民安。一个国家稳定了,文化、宗教才有可能兴旺繁荣。
说来凑巧,我的文学生涯与宗教信仰的起步都是开始于1979年。1979年一个普通的礼拜天,我偶尔走过沐恩堂,里面传出阵阵赞美诗声,我不由得被它吸引,也挤入堂内,听着“圣哉圣哉”的歌声。我想起“文革”中,就在这个圣殿里,我参加过一次批判几位老教师的批判会,现在,这里重新响起爱的歌唱,冥冥之中,确实有一位全能者在主持公道,否则,为什么邪恶总是不能得势,正义终究会胜利呢?
我跟着大家一起唱赞美诗,想到虽然十年动乱把整个人性都扭曲和践踏了,但当赞美诗重新奏起的时候,人们都暂时忘记了自身的恩怨和忧伤,充满希望地呼唤着平和、爱心和未来。一股温暖的细流过滤着我在十年中变得粗糙起来的内心。当我走出礼拜堂来到大街上,我感到自己的心灵有如过滤过一样清新和平静。从此,我开始上礼拜堂。我相信,这是神在向我召唤。
当时,我正在着手写我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写着写着,我就感到,为什么老要沉浸在痛苦的过去?只有对今天爱得越深,才会让自己从痛苦的过去中走出来,开始自己的第二次飞跃。
于是,书中女主角的命运就成为“用双手唤起我的生命”这样一个基调了。那是我的处女作。许多编辑老师都说我的作品起点高,我想,是神的启示,使我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我们的日常生活。主就是爱,人说,我们活在世上,应当燃烧,而爱,就是为我们的
燃烧提供燃料。我们说,人的创造也就是一次燃烧,我们同样需要“爱”来为我们提供燃料。这也决定我的小说,不愤世嫉俗,不刻薄褊狭,而且,总是倾向乐观和光明。我总认为,我们在世的日子其实很短,我们有太多的事要干,因为我们在世上本有许多功课要做,实在容不了我们有太多的叹息和徘徊。
神的启示使我对生活的触感更加敏感,我总认为,生活中处处能找得到神对我们的教诲和神的爱的踪迹。我们在世上受到很多的诱惑,诸如依赖、贪婪、自私……但如果我们克服了它,我们自己就更完善了,由此,我写《蓝屋》、《穷街》、《女儿经》、《风流人物》等中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在广大读者中都很熟悉,但这并不是我创造出来的,而是神创造了他们,我只不过是在生活中发现了他们而已。那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十分丰富,正像神对我们的恩赐,其实也是丰丰富富的。真正的伟大,恰恰就孕育在平凡之中。
不少读者知道我是基督徒后,关心地问我:信仰与创作有无矛盾?其实,我正是靠着神的杆,才一步一步走上创作之路,信仰使我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一个文学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位爱国者,他应该爱看得见的祖国、人民和生活,如果连这些看得见的都不能爱,很难想象他会爱看不见的神。反过来,上帝的形象就是真善美,如果一个文学工作者不讴歌真善美,很难想象,他会得到人民的爱。
诚然,神分给我们的功课是各异不同的,但我们的使命是共同的:呼唤着人世的真善美。
《赞美诗(新编)》第366首有一曲《光照小地方》,其中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就在一双卑微的手中也好施天粮……”我们都是卑微的,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所有的来奉献,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干净、更高尚!
感谢主,因为一次偶然路过你的殿,让我听见了你的呼唤,使我得以有所信、有所爱和有所望地生活。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一起努力。
(写于1986年)
注:著名作家程乃珊姊妹于2013年4月22日凌晨,在上海安息主怀,在世蒙恩67年。程乃珊姊妹是基督教恢复礼拜初期(1983年),在上海基督教国际礼拜堂领洗归入基督名下。“有主同行、我无畏惧。”充满信心地面对疾病,让人感动。本刊此时刊出她在中国基督教第四届(次)全国会议上的大会书面发言,以志悼念!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