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利亚看牧者的耗竭与预防-主日讲章
2018-06-13
前几天和一位在教会忠心服侍近20年的牧者交通,她坦陈自己近一段时间的境况:教会大大小小的聚会几乎每天都有,繁杂的行政工作也多需要她去参与,工作安排把日子排得满满的;信徒希望自己是属灵父母的角色,可自己却知道自己力不从心,却又担心让信徒失望,竭力去满足他们,感觉很累;她自责自己越来越像浪子回头中的大儿子了,顺服尽责已变成重担。二十年来在教会中努力在各个方面成为信徒的榜样,一直以来小心翼翼,在侍奉中却失去真我,没有喜乐。看到那些不尽心尽责的同工,心中就生气,变得苛责、易怒…
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教会中许多牧者,尤其是在牧场工作多年的牧者,他们很多人有相似的体验。在《传道人是稀有动物》一书中,作者兰登论及牧者的生活时写道:“传道人活在没有止息的世界中,平均每周工作五十五到七十五个小时;传道人活在一个苛政之中,总是有下一个工作等待他完成;传道人活在一个对家人存罪咎感的世界中,总是花更多的时间给别人过于自己的家人;传道人活在一个缺少赞许的世界中,大多数人不把他们的努力放在眼里。”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耗竭”(Burnout),成了牧者生活最大的威胁。
所谓“耗竭”,是指一种心理层面的反应,当事人会感到诸事不顺,却找不到重新启动活力的开关;耗竭使人感到极度沮丧,不被周围的人所肯定,自己则对身边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失去理想和异象,严重者会导致忧郁。其实“耗竭”并不是现代牧者才有的问题,从《圣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属灵的伟人、上帝的先知——以利亚也有类似的经历。
一、从以利亚看牧者耗竭现象及原因
《圣经》中最典型因侍奉而“耗竭”,需要被上帝更新的人物是先知以利亚。以利亚是《旧约》中上帝所特别重用的先知,他曾代表上帝说话、代表上帝行事。因以利亚是被上帝直接提到天上,所以没人看过他的尸体,难怪当耶稣问他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时?”门徒会说,是以利亚的重现。
以利亚的性格刚烈,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与罪恶决不妥协,与罪人决不两立;他对弱势的人却充满怜悯,帮助那些被忽略、失去权利的人。他出现时如旋风,消失后即无影无踪。他有从上帝而来的权柄和能力,让人想到他就生起敬畏之心。然而《圣经》告诉我们“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5:17),这位伟大的先知也曾在侍奉中出现“耗竭”。
《列王纪上》19:1--18记载了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单枪匹马力战四百名巴力先知,为上帝打了一场美好的胜仗,但因看到以色列民没有因此归回上帝、灵性复兴,又听闻耶洗别没有因此离弃假神,反而要追杀他,就灰心失望、充满惊慌、全然崩溃,陷入到极大的挫败、无助和无望的状态,孤单地逃到罗腾树下求死。他轻生的念头是出自无名的失败感,再加上身、心、灵的疲乏,正是一个面临耗竭与抑郁之人的反应。
现今教会的牧者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他们的工作也是多元化多方位的。教会的牧者已经从单纯的“专心传道”主领大小聚会,拓展到牧养关顾:探访信众,危机辅导,婚丧事宜……行政事务:堂会管理,各种会议、培训研习……再加上照顾家庭、教养子女,以致空余的时间所剩无几。更有甚者,有的牧者就住在教会里,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时间和空间,“金鱼缸式”的生话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压力,许多牧者或是出于使命感,或是无法容忍让任何信徒失望的性格。以致不知不觉承担沉重而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久而久之持续的压力带来心、身、灵疲惫不堪。轻者是精神焦虑紧张,渐渐变成神经衰弱,若不加以调整,最后造成精神沮丧、情绪急躁甚至面临精神崩溃,再无侍奉动力,有的黯然离开岗位,逃避现实。这种状态便是“耗竭”现象。
一般来说,任何生活及精神的压力都可以导致这种情况,但又视个人不同承载压力的能力,故此“耗竭”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身上。教会的牧者的压力多来自不适量的侍奉要求,教会本应是让人得安息的地方,但对牧者来说,教会往往成为他们承受压力的地方!“耗竭”的问题往往不是灵性不好的问题,反而是责任感较强和灵性较好牧者的困扰。牧者“耗竭”的成因纷繁复杂,但综合起来大体包括在以下几种原因。
1、完美主义
抱持完美主义的牧者往往对自己的工作会过度要求,并试图掌控一切,无法容忍自己与别人的犯错、缺点或软弱。这种对自己与别人过高的期待和要求难免带来失望、挫折、愤怒,长久下来,对身心的杀伤力很大。
2、不当压力
现代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为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许多教会牧者身兼数职,工作繁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觉得疲倦,进而倦怠和耗竭。心理学教授阿奇伯•哈特警告:“撒旦是个诡计多端的敌人,如果它不能把你的脚从油门上挪开,它就会帮你踩得更猛力,好让你加速灭亡。”
3、缺乏主持
牧者肩负着牧养群羊的责任,往往是引导信徒灵性,帮助信徒解决信仰与生活问题,而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碍于自己的身份无法向信徒坦露。加之教会工作繁重,因此抽不出什么时间和旧友去巩固友谊更遑论去发展新的朋友。故此,当牧者在长期的牧会中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又缺少足够的支持资源时,便容易“耗竭”。
4、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些牧者耗竭是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比如他们希望不要看到或遇到任何冲突。因此,不得不用过多的精力来周旋和维持自己建立的表象;有“救世主”情结,因而想尽办法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若要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有时,免不了会引起自己内心的冲突,造成心灵撕裂。
5、忽略健康
许多牧者,往往因工作的繁忙而无暇顾及自己身体的健康,当身体感到疲惫或不适时,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身体疲倦经常会透露重要的讯息给我们,如果在工作时感到身体疲倦或精神不济,那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不应忽略这警讯,须好好地面对与检查身体疲惫背后的原因,避免积劳成疾或贻误治疗时机。
6、不健全的制度和体制
教会中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也会伤害牧者的身心,因此,教会的领导应该设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合理的工作制度,这样才能预防牧者的“耗竭”。
二、上帝对以利亚的关顾与辅导
尽管“耗竭”一词并非出自《圣经》,但这并不是说《圣经》中就没有“耗竭”的观念与教导。以利亚的个案不但让我们认识到何谓“耗竭”,也让我们看到上帝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辅导以利业恢复信心和活力的:
第一个阶段:体谅和接纳
“他就躺在罗腾树下睡着了。有一个天使拍他,说:‘起来吃吧!’他观看,见头旁有一瓶水与炭火烧的饼,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
在辅导和关顾“耗竭”者的第一个阶段,不是去和他们讲大道理,试图以当头棒喝的方法,好让他们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这样做只会让他们觉得你根本不了解他们,也许他们会不回应,也不跟你辩驳,因为他们身心俱疲,连回答都觉得多余。他们需要的就是身、心、灵完全休息,正如以利亚先知一样,因为为主大发热心,过头、过劳了。需要身体先得到全面的恢复。
所以,在《列王纪上》19:3--6,上帝先让以利亚休息,接着派天使来服侍他。首先,我们看到上帝无条件的体恤和接纳,为他预备水和食物,让他好好地休息。这种感同身受、有同理心(empathy)的行为使以利亚不至于灰心丧志、失去斗志,相反地预备了他再上路,往何烈山面对自己的软弱。
第二个阶段:让他释放内心感受
“他在那里进了一个洞,就住在洞中。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19:9--10)“以利亚听见,就用外衣蒙上脸,出来站在洞口。有声音向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19:13--14)
在让“耗竭”的以利亚充分休息和进食恢复体力后,上帝与躲藏在山洞的以利亚面谈,纾(shū:缓和,解除)解他心中的困扰,给他机会让他大吐苦水,发泄心中的失望与恼怒(参王上19:10、14)。以利亚固执己见,认为以色列百姓辜负了他的期望,上帝似乎也放弃他,他抱怨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没有什么意义。他不仅对恶人发怒,也对上帝发怒。上帝藉这两次相同的重复提问,让他听到自己所说的话,听听自己里面的愤怒,同时上帝耐心地聆听他,让他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从而得以平复。
第三个阶段:改变其偏差认知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19:11--12)
以利亚先听到大风的声音,有强风掠过,风势强劲无比。它在耶和华面前使山崩石碎,各处碎石狼藉,但“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过之后,又有地震,山岭摇撼崩裂,地面波动,好似全能者的手在底下推摇,但“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过后,又有火,天空一片火光,每个山顶都是火焰,山谷成了大熔炉,但“耶和华也不在火中”。
多么奇特的景象!强风过处,山崩石碎,惊心动魄;地震之际,山摇地裂,声势浩大;火光惊现,摧古拉朽,威力无比。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上帝显现最适当的自然象征,然而“耶和华却不在其中”。这一切是什么意思呢?以利亚极其渴望众民能重新归回上帝,他以为只有用激烈奇妙的行动才办得到。他可能时常在心里这样说:“除非上帝采取一个强烈、迅速一如劲风那样的行动,是无法从我们的国土上除去那些偶像的。除非来一次道德上的地震,国人是绝不会觉醒的。必须有一次火洗才行!”当他站在迦密山上大获全胜时,看见那些祭司的恐慌和民众的热切时,他以为所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但那一切却迅速消失了。百姓依然麻木,王后更加顽梗嚣张!显然那不是上帝选择要拯救以色列人的方法。因为上帝没有这样做,以利亚便以为上帝根本不在做上,所以他就自暴自弃从而陷于极度的灰心状态中。上帝借自然界的景物让以利亚明白他认知的偏差--上帝仍在工作,尽管不是以他以为的方式。
第四个阶段:提供支持系统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19:18)
以利亚之所以“耗竭”和他的孤独无助感不无关系。上帝让他看到他有支持系统,他并不孤单,上帝保存了七千个先知团队,他们同样忠心耿耿、不怕死亡威胁。同时也吩咐以利亚找人分担他工作的担子--膏亚以利沙接续他做先知(参王上19:21)。
第五个阶段:重建目标
“耶和华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士革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又膏宁示的孙子耶户作以色列王;并膏亚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儿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王上19:15--16)
在上帝帮助以利亚先知恢复体力、释放情绪,改变认知且看到资源后,在接下来的《列王纪上》19:15--16节,耶和华上帝重新指派先知三个新的工作:膏三个人分别成为亚兰王、以色列王与新的先知。这表示上帝再一次重用以利亚,差派他执行新的计划,恢复他的斗志,让他重燃信心之火、重拾先知的职分。
以利亚的个案是上帝关顾、辅导“耗竭”者的典范。
三、牧者如何预防和应对“耗竭”
上帝带领和辅导了“耗竭”的以利亚先知,他同样会顾念面临“耗竭”的每位牧者。然而,牧者自己如何预防和应对“耗竭”的危机呢?以下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会让神国工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1、心志上的重整
导致耗竭的生活方式,很大因素是出于心态,因此牧者拥有正确的心态便显得尤为重要。
1)接纳自己有限
牧者耗竭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操劳,因为信徒对他们有数不清的要求。为防耗竭,牧者要时常提醒自己:牧者也是有限的人!
牧者应当避免“救世主情结”,以为自己什么都应当承担。只要信徒有需要,牧者就应当“五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对信徒的要求加以满足。这种心态有时是出于牧者对信徒的爱,但更多时候也许是希望自己成为每一个信徒眼中的好牧者,尝试讨好每一个人,不想让任何一人失望。牧者要清楚自己的有限,要懂得为信徒的要求建立健康的“边界”。法里斯曾把“为信徒的要求立界限”列为新传道人的十大诫命之一。
2)认识自己特点
除了牧者常规性的工作如证道、探访等,牧者可以按照每个人的特色来侍奉。挫折感是牧者“耗竭”的另一大因素,以利亚先知正是因为把自己的工作效果和列祖比较因此感觉挫败,陷入自卑、消沉中,甚至灰心求死。同样今天许多牧者的挫折感也是出于与人的比较。作为牧者一方面要谦卑、欣赏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另一方面必须确信上帝创造和使用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特点,不一定别人所有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到,成熟的牧者应摒(bìng)弃“期望自己变成他人”的心态,而应该认识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
2、观念上的重整
侍奉上帝与世上其他工作大不相同,我们应努力从上帝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侍奉和效果。
1)建立积极乐观信念
在牧者的长期侍奉丁作中,会遇到“常常流泪撒种,迟迟未见欢呼收割”的情况:非基督徒朋友对福音依然冷淡,信徒生命不见成长……长期下来不免叫人灰心丧志。然而,《圣经》却告诉我们,上帝对人类乃至整个宇宙有一个完整且美好的计划,这个计划将按照上帝所定的日期、方法和目标不偏不倚地成就,不会受到任何世间人为或天然的因素所阻挠。牧者只是上帝手中的器皿,与上帝同工(参林前3:7),无论眼前的境况如何不理想,困难如何巨大,上帝的计划仍然按着他的时间表朝着终极的目标进行着,牧者无须灰心失望。
普林斯顿神学院一位教授研究过去几个世纪伟大的传道人,尝试在他们不同的个性和天赋,以及信心之外找到共同点,结果发现,喜乐是他们共有的态度。由此可见,积极乐观对人有深刻的影响。
2)逃避“成功神学”诱惑
牧者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用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侍奉。认为只有自己的教会有很多人、很多钱、很多聚会、很多事工,或对社会很有影响力……才是蒙上帝祝福的标志,也是成功的牧者的明证。然而,这种成功观会导致很多没有类似成果的牧者灰心丧志。事实上,没有一处的经文显示,上帝呼召我们是为了追求这种成功,上帝眼里真正的成功是忠心爱主、服侍众人、大有信心、恒切祷告、追求圣洁……
3、生活上的重整
生活的重整和更新是预防牧者耗竭另一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健康的生活才有健康的牧者。
1)建立支持系统
缺乏足够支持的牧者,难免面临耗竭。牧者可以藉着和家人及同工建立亲密关系来形成自己的支持网络,不应因教会事工的忙碌而忽略了和家人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让牧者在家人中得到支持和爱的滋养。此外,在事工团队中也需要营造亲密的环境,这样的关系使牧者常有机会抒发心中的情绪,并享受侍奉,以免长期累积成病。
牧者也需要发展友谊。建立除家人、本教会同工团队以外的支持系统也至关重要,尤其是能彼此敞开心扉的同辈朋友。因为同辈较能了解彼此在服侍上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自己也能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认同和实际的帮助。此外,牧者也可以请几位同心合意的信徒经常性地为自己的侍奉代祷,正如使徒保罗也经常呼吁信徒为他祷告(参西4:3;帖后3:1--2;腓1:19)。
2)建立规律的生活
很多牧者因为工作繁重,便不知不觉牺牲必要的睡眠,无法按时饮食,减少甚至取消体闲和运动。事实上,这种生活方式反而会大大降低办事效率,并为牧者长期侍奉埋下隐患。此外,不规律的生活使牧者平时几乎没有时间与家人和朋友相处,因此关系疏远,待“耗竭”显露时,反而要花更多的精神体力去解决这些平时轻忽的问题。
因此,在没有突发事情的状况下,牧者应当操练过有规律的生活,保证睡眠、健康饮食、定时作息、积极运动,以及进行例常的身体检查等,好让自己的身体、情绪和与人的关系都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牧者保持身体健康,情绪平稳,不但能避免崩溃和“耗竭”,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4、组织上建设
除了牧者自己心态、观念和生活的重整外,他们所服侍的教会也有预防牧者耗竭的责任,这在乎教会是否有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
1)建立侍奉团队
《以弗所书》4:11--12说:“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可见,牧者并不是对教会所有的工作一手包办,“事必躬亲”并不是《圣经》所启示的教会治理原则,牧者应挖掘和发挥信徒的恩赐,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服侍,并把他们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来服侍。建立侍奉团队,既避免牧者事必躬亲、负载超重导致身心疲劳,也可以实际充分发挥信徒的恩赐,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可以事半功倍。
2)建立完善制度
教会应建立完善的制度,来保护牧者免于耗竭。教会可以定期让牧者对其侍奉、生活、人际、健康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于牧者所需的支持与帮助,例如:身体检查、辅导、休假或某方面的专业培训等。教会也可以做相关的预算安排牧者每年参加一至两次的退休,以便牧者可以身心调整及灵性更新,同时藉着退休会与其他牧者交流共勉。另外,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教会为牧会多年的牧者提供“安息月”甚至“安息年”。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高压力的工作让一些牧者面临“耗竭”的危机,而预防和应对牧者“耗竭”,需要牧者和教会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个工作非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期性的计划和渐进性的改变,还需要针对全体信徒的引导。虽任重而道远,但深信慈爱的上帝必保守和带领,让教会更趋健康地发展。
6、不健全的制度和体制
教会中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也会伤害牧者的身心,因此,教会的领导应该设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合理的工作制度,这样才能预防牧者的“耗竭”。
二、上帝对以利亚的关顾与辅导
尽管“耗竭”一词并非出自《圣经》,但这并不是说《圣经》中就没有“耗竭”的观念与教导。以利亚的个案不但让我们认识到何谓“耗竭”,也让我们看到上帝是如何循序渐进地辅导以利业恢复信心和活力的:
第一个阶段:体谅和接纳
“他就躺在罗腾树下睡着了。有一个天使拍他,说:‘起来吃吧!’他观看,见头旁有一瓶水与炭火烧的饼,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
在辅导和关顾“耗竭”者的第一个阶段,不是去和他们讲大道理,试图以当头棒喝的方法,好让他们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这样做只会让他们觉得你根本不了解他们,也许他们会不回应,也不跟你辩驳,因为他们身心俱疲,连回答都觉得多余。他们需要的就是身、心、灵完全休息,正如以利亚先知一样,因为为主大发热心,过头、过劳了。需要身体先得到全面的恢复。
所以,在《列王纪上》19:3--6,上帝先让以利亚休息,接着派天使来服侍他。首先,我们看到上帝无条件的体恤和接纳,为他预备水和食物,让他好好地休息。这种感同身受、有同理心(empathy)的行为使以利亚不至于灰心丧志、失去斗志,相反地预备了他再上路,往何烈山面对自己的软弱。
第二个阶段:让他释放内心感受
“他在那里进了一个洞,就住在洞中。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19:9--10)“以利亚听见,就用外衣蒙上脸,出来站在洞口。有声音向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19:13--14)
在让“耗竭”的以利亚充分休息和进食恢复体力后,上帝与躲藏在山洞的以利亚面谈,纾(shū:缓和,解除)解他心中的困扰,给他机会让他大吐苦水,发泄心中的失望与恼怒(参王上19:10、14)。以利亚固执己见,认为以色列百姓辜负了他的期望,上帝似乎也放弃他,他抱怨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没有什么意义。他不仅对恶人发怒,也对上帝发怒。上帝藉这两次相同的重复提问,让他听到自己所说的话,听听自己里面的愤怒,同时上帝耐心地聆听他,让他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从而得以平复。
第三个阶段:改变其偏差认知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王上19:11--12)
以利亚先听到大风的声音,有强风掠过,风势强劲无比。它在耶和华面前使山崩石碎,各处碎石狼藉,但“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过之后,又有地震,山岭摇撼崩裂,地面波动,好似全能者的手在底下推摇,但“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过后,又有火,天空一片火光,每个山顶都是火焰,山谷成了大熔炉,但“耶和华也不在火中”。
多么奇特的景象!强风过处,山崩石碎,惊心动魄;地震之际,山摇地裂,声势浩大;火光惊现,摧古拉朽,威力无比。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上帝显现最适当的自然象征,然而“耶和华却不在其中”。这一切是什么意思呢?以利亚极其渴望众民能重新归回上帝,他以为只有用激烈奇妙的行动才办得到。他可能时常在心里这样说:“除非上帝采取一个强烈、迅速一如劲风那样的行动,是无法从我们的国土上除去那些偶像的。除非来一次道德上的地震,国人是绝不会觉醒的。必须有一次火洗才行!”当他站在迦密山上大获全胜时,看见那些祭司的恐慌和民众的热切时,他以为所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但那一切却迅速消失了。百姓依然麻木,王后更加顽梗嚣张!显然那不是上帝选择要拯救以色列人的方法。因为上帝没有这样做,以利亚便以为上帝根本不在做上,所以他就自暴自弃从而陷于极度的灰心状态中。上帝借自然界的景物让以利亚明白他认知的偏差--上帝仍在工作,尽管不是以他以为的方式。
第四个阶段:提供支持系统
“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19:18)
以利亚之所以“耗竭”和他的孤独无助感不无关系。上帝让他看到他有支持系统,他并不孤单,上帝保存了七千个先知团队,他们同样忠心耿耿、不怕死亡威胁。同时也吩咐以利亚找人分担他工作的担子--膏亚以利沙接续他做先知(参王上19:21)。
第五个阶段:重建目标
“耶和华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士革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又膏宁示的孙子耶户作以色列王;并膏亚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儿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王上19:15--16)
在上帝帮助以利亚先知恢复体力、释放情绪,改变认知且看到资源后,在接下来的《列王纪上》19:15--16节,耶和华上帝重新指派先知三个新的工作:膏三个人分别成为亚兰王、以色列王与新的先知。这表示上帝再一次重用以利亚,差派他执行新的计划,恢复他的斗志,让他重燃信心之火、重拾先知的职分。
以利亚的个案是上帝关顾、辅导“耗竭”者的典范。
三、牧者如何预防和应对“耗竭”
上帝带领和辅导了“耗竭”的以利亚先知,他同样会顾念面临“耗竭”的每位牧者。然而,牧者自己如何预防和应对“耗竭”的危机呢?以下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会让神国工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0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