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讲章 > > 正文

蒙福的朝圣者

2019-05-01

核心提示:时间:2012-11-13 08:39:06来源:讲章分享作者:计文字号:T|T   经文:太2:11 2;路2:11 0  神的独生爱子,万民的救赎主,以色列人引颈渴望的弥塞亚一一基督耶稣诞降的那个夜晚:  更深人静,寒意阵阵。波斯地的几个博土,仰观天象。忽见东方晨星灿烂辉煌,于是披星戴月,踏上朝...


时间:2012-11-13 08:39:06  来源:讲章分享  作者:计文字号:T|T

  经文:太2:1—1 2;路2:1—1 0

  神的独生爱子,万民的救赎主,以色列人“引颈渴望”的弥塞亚一一基督耶稣诞降的那个夜晚:

  更深人静,寒意阵阵。波斯地的几个博土,仰观天象。忽见东方晨星灿烂辉煌,于是披星戴月,踏上朝圣的路程……

  弯月挂空,繁星点点。伯利恒的几位牧人,看守羊群。忽闻空中天使歌声悠扬,顿时惊喜交加,奔向客店的马棚……

  关于“明亮晨星”,有人说那是宇宙中千载难逢的“行星汇合”。又有人说这是上主因爱子降世而特意设置的“特殊光体”。但不论怎样,此时此刻它的作用是启蒙和引领几位至终寻求真理的博学之士走向“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新生王!

  至于“天使歌声”,人们都一致认为这是灵界一群受造之物,为了执行一项神圣使命,引亢高歌,宣布大喜的信息给那些默默无闻却忠于职守的郊外牧人,并让他们感受“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美妙乐章!

  晨星,本是茫茫宇宙中的—个“微粒”而已,只是今天,它负担着一个特别的使命,就是要藉着自己的光亮去引导一批追寻真理人们的脚踪。这可是它史无前例的一项工作!

  天使,原是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安琪儿” (来1:14),就在今晚,“万灵之父”要给它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要用它美丽动听的歌喉去宣布关乎万民的喜讯,这也是它被造以来最令它兴奋的圣工·

  正是这“东方明星”和“天使歌声”,把 “博士”和 “牧人”引向那“包着布,卧在马槽里”的基督面前!

  如果说,博士所代表的是后来千万社会上层有识之士(或谓“白领阶层”)对光明和真理的寻求,那么,牧人所象征的正是后来无数社会下层劳动阶级(或称“蓝领阶层”)对生命和救赎的盼望。尽管他们各自蒙恩的经历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将为寻觅“恩典和真理”而义无反顾地来到各各他十字架下俯伏敬拜!

  一、启示不同,源头一个。

  每个人所以会来到主面前的最初引领或启导是不可能千篇一律的。博士是因为“在东方看见他的星”而跋山涉水地寻找新生王。牧人则是因为“主所指示”而去“看看所成的事”(参太2:2,路2:15)。他们二者受启示的形式不同,但启示之源头却都是出于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那星,仅是受造之物的代表而已,但正是它把博士们引向基督,归向基督。其实,神在自然界所陈列的一切,均是“他的星”,都可能引导千万有识之士来到上帝的脚前!

  天穹苍苍,大地无声,但是对那些捧着—颗天真求知的童心默默诵读大自然“天书”的人,则会听见那“通遍天下的量带”和那“传到地极的言语”(诗19:1—5),也一定能感悟到造物主的存在和大能。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阳春万木吐翠,盛夏繁花如锦,金秋五谷丰登,严冬白雪如云。春华秋实莫不述说造物主的慈爱,四时更替正是见证施恩者的信实!哲学家康德说过:“天上的星星和人里面的良心,这两样引起我深深的敬畏。”康德不是基督徒,但这挂满天幕的点点繁星,引发了他的宗教情愫,叫他“无可推诿” (参罗1:20)。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乐章中,也曾表达过这种感叹:

  “亿万生灵,是否扑倒?是否认识造物主?

  向着星空寻找吧,他—定在那里居住!”

  至于古圣大卫,当他在茫茫长夜里仰望无穷天际时更是心潮起伏,涌出美辞:“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诗8:l—4)。诸天默默无声,却在述说神的荣耀,穹苍无言无语,却在传扬他的手段(参诗19:l-3)。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说:“神在宇宙各部分的创造中表现了他自己,他每天向众人显明,叫他们睁开眼睛,没有不看到他奇妙作为的。他的本体无法了解,完全超乎人的理性,但他把自己的荣光象印记般清清楚楚地表明他的工作上。宇宙如此和谐得体,如同一面镜子,叫我们因此看到无形无象的神”。“相对论”的鼻祖,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无限高超的神,在我们脆弱的理智所能觉察的细锁事上,显出他的存在,我对此心悦诚服,我的信仰由此产生。” 这位大科学家对细琐之事的“觉察”,也正如东方博士对“那星”的觉察,最后引至他们踏上“朝圣”的迢迢征途!

  某君夜归,仰望上空。静谧深沉的穹苍星光闪烁、庄严神秘,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当他走过路灯下时,却什么也看不见,除了那一团昏黄的灯光,因它离人太近,而完全迷蒙了那遥远的星光。这事引他陷入深思:人不也是常因眼前的事物而挡阻了追求长远的利益?短促的人生和宇宙永恒的关系岂不也有点像这路灯与星光?滚滚红尘中的人们不也是因为身边的酒绿灯红而迷蒙了双眼,以至再也难以“觉察”更高的人生真理?人脆弱又昏黄的理性之“灯光”是否遮盖了宇宙本源的启示之“星光”,以致于也压抑了人原本应该朝圣的欲望?

  如果说,景星所代表的是神安置于自然界的“普遍启示”,为引导人去认识造物之主,那么神差天使报信给牧人则是他为承受救恩的人们所安排的“特别启示”,目的是要感动人去敬拜事奉救赎之主。旧约时代,神曾“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藉着他自己的显现,先知的传达以及神伸出奇妙大能之手所行的神迹来显明他的存在和旨意,彰显他的荣耀和大能。直至新约时代,神又“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参来1:1-2)。道成肉身是神以肉身显现,将人原本看不见的神表明出来,这是启示的最高峰。而圣经则又是神特别启示的文字记录,人们通过读经、听道而认识基督,从而拥有“得救的智慧”(参提后3:15)。

  二、路径不同,目的一致

  每个人到神面前来所走的道路也是不一定相同的。博士不远万里历尽艰难,但走了弯路;而牧人则直奔所示目标,径直走向基督。

  “博士”的称谓虽不能等同于现代学位意义上的“博学之士”,但也确实是当时的一群社会上层知识阶层。他们的学问和人生经历自然非常丰富,但在寻找“新生王”的过程中却走了弯路。也许正是过去的“经验”使得他们过于自信,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想当然地以为君王必然出生在“大君的京城”------耶路撒冷。可是,他们错了,在那里他们非但没有找到基督,却无意中给希律王提供了新王诞生的“情报”,致使后来希律把伯利恒二岁以内的小孩子都杀了,酿成惨局。这不能不说是博士朝圣路上的极大遗憾!可以想象,在回家的路上,博士内心之中必然会留下无限内疚和不安。这使我们看到,人凭自己的“经验”是多么的靠不住,神的话语启导又是多么重要!如果当初博士们记得弥迦书5:2的预言(“伯利恒……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那么,他们就不会去耶路撒冷京城走弯路了。人的自以为是每每就是我们走属灵道路时绕圈子的重要原因。著名神学家阿奎那曾提出过“二层楼理论”。他说:“理性、天然的知识属于第一层楼真理,而《圣经》所启示的真理则属于第二层更高的真理”。这样,人真要遇见基督,就必须“更上一层楼”!因为牧人看守羊群就在伯利恒郊外,因此,从空间距离讲,他们自然比博士更接近于基督。其实,从心灵距离来说,牧人比博士更易接受基督。

  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些牧人是有信心的一群。试想:一个号称为百姓“救主”的人物,竟然以“包着布、卧在马槽卫”为其特殊记号,这多么令人费解?然而,牧人听闻天使佳音,便信其为真!信心是人与神建立关系的首要前提(参来11:6),无此,就不能得到神的喜悦。牧人之信心因着他们去拜主的行动而得成全。人若有了这种真诚无伪之信,即便基督远在天涯,也必使你感到近在咫尺!

  牧人也是具有美好德行的一族。刺骨寒冷的严冬之夜,他们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按着更次,看守羊群,足见其生活上的循规蹈矩,工作上的一丝不苟,谓之于“忠心又良善”一点不过。牧人是一群好人,但他们不是圣人、完人,他们同样需要基督救恩。一般来说,一个具有良好德行和良善心灵的人,较之于一个败坏堕落的心灵更容易让基督真光透进。人靠自己的善行不能完成救赎,但这些善行会使人离众光之父、众善之源更近!

  在今日教会中,人们来到主面前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有人是因为疾病蒙主医治进而来“归荣耀于神”!像那十个大麻疯中的—个;有人是在短暂中寻求永恒,像彼得对主说的—样:“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有的是先受了父母的影响,后来自己与主建立了美好的关系,如提摩太;还有人是通过读经或别人的带领来到主面前,像迦萨路上的太监……等等。总之,不同的经历能充分表明神用“诸般的智慧”,相同的目的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

  三、礼物不同,心灵一样

  当一个人与主相遇之后,在他里面必然会流露对主的敬爱,这种爱又每每用看得见的形式来表达,而表达的方式又因每个人各自的环境、条件以及当时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博士认识马槽的圣婴乃“新生王’’,又有客观的物质条件向他献上“黄金、乳香、没药”。牧人则认识耶稣为“救主”,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并且“因所听见、所看见的一切事……就归荣耀与神,赞美他”(路2:19—20)。显然,博士向主献上的是“有形资产”!而牧人向主献上的是“无形资产”!

  每一个人,不管他用什么方式,只要是因为爱而作在主身上的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正如博士的礼物(譬如‘‘黄金”)为耶稣一家逃难去埃及预备了—…个木匠家庭原本无法承担的旅途费用;正如牧人的传扬,这“大喜的信息”由近及远,救主圣名传遍四方。

  “将身体献上”这是保罗对每一位蒙恩者的诚劝。事实上,应该成为基督徒属灵生命的必然反应。之所以要求“身体”而不单要求“心灵”献上,因为这“身体”的意义包含着整个人的—切。有人说:“主啊,我将我心献上”,但他的手还是做他做的事,他的脚还是走他爱走的路,他的嘴还是说他爱说的话,他的眼还是看他爱看的事物……,结果,“将心献上”成了空话。有了“身体献上”这个前提,再根据各人客观条件以及主的需要,不论献上什么,金钱、时间、智慧、才干、双手……都会甘心乐意,也都会蒙主悦纳。博士和牧人有许多的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各自的献上都是出于心灵诚实,他们的朝拜都为神所喜悦,并且他们都是因为寻找基督而蒙受了极大的喜乐和荣耀!

  今天你我的蒙恩经历不也如此么?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