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鸟瞰华人教会2000年(差传学堂课程)
2019-08-25
(一)认识华人教会被建立及布道、差传工作的发展。
(二)华人教会愿意接传福音的最后一棒。
1。背诵经文
“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罗一:14、15)
2。引言
中华民族的特色乃是“一盘散沙”,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各自修行,各行其是。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情况。普世华人教会也能借基督的爱联系起来,也能同心合意作成许多工夫,接过最后一棒,把福音遍传,直到地极。
3。课文
让我们综观华人教会过去二千年的发展,也展望快要来临的主后二00一年,求圣灵光照我们,有更深远的属灵透视力。
(一)福音初入中国
似乎在使徒时代或稍后,福音已到达中国,因为在福建省南安泉州有好些汉朝十字墓碑,明显是基督徒的遗迹;根据在唐朝的景教碑,唐太宗曾派丞相房玄龄与将军郭子仪到长安城外欢迎西教士阿罗本;在明朝,天主教教士利马窦(Matteo Ricci)、阳玛诺(Emmanual Diaz)对中国历法、数学有很大的贡献,也建了许多礼拜堂;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天主教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rt)有更广大的事工。只可惜这一切都好像昙花一现,很快凋谢、枯萎,以后几乎归於无有。
最有趣的考证是,一直被认为在汉朝时将佛教传入中国的达摩祖师,是从印度(India)“多马”教会派来的宣教士,结果基督教的宣教士被误成佛教的大人物;有更有力的考证认为唐代的吕洞宾也是基督徒,因为他所传下的咒语是叙利亚文颂赞三一诗歌的音译,他可能在唐武宗灭佛运动中受到牵连,故在道教中避难。这都表明初期教会挣扎图存的苦况。
(二)华人数会被建立
从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开始,恢复《圣经》信仰的福音再次传到中国,因着许多西教士和华人同工的努力,福音在中国深深生根,长出美丽花朵和累累果实。教会提倡和改革了多妻、蓄婢、女子缠足和禁学等陋习;开办女子学校、促进男女平等;教会也带进了现代教育、现代科学、现代世界观。这些都是西教士和华人同工同心合力所成就的。
(三)华人教会的差传事工
若从一八0七年马礼逊把福音带到中国算起,华人教会已有一百九十多年历史,早期的成长历史完满了艰辛压力,长期停顿在接受和求存的阶段,加上民族性比较保守和自我中心,很难看到别人的需要,开始差传工作实非易事;话虽如此,早期华人教会仍有零散的差传活动。
(1)早期活动(1807-1900)
A。第一队华人宣教士
一八三五年北美浸信会甸为仁牧师(Rev. William Dean)前往泰国曼谷(Bangkok,Thailand)潮州人中工作,一八三七年建立了一家教会(浸信会心联堂的前身),会友只得十一人,八位是西方人,三位华人。一八四二年甸牧师带领两位华人信徒石新和石二(姓名为译音)到香港设立教会,虽然历史上没有看他们为宣教士,但他们从事开荒布道工作,跟现在的宣教士并无分别;后来他们转往潮州,努力传扬福音,被殴打、囚禁,为主受苦。他们可算是最早期的华人宣教士。
B。第一个华人差会
一八八四年圣公会一位澳洲(Australia)西教士和富先生在福州事奉,他前往韩国视察,觉得那里有很大的福音需要,便在教区会议中提出,立即有一位华人牧师和三位信徒愿意成立一家差会前往韩国,当时西差会并不愿意协助,结果得福州和澳洲的朋友帮忙,终于差会在一八八五年十一月成立,差派两位华人宣教士前往斧山,直至一八九0年,英国(United Kingdom)圣公会决定开展韩国工场,这些华人宣教士才撤离韩国。一位韩国牧师曾说:“我们现今惊人的教会增长,实有赖初期宣教士的努力,这包括了两位华人宣教士的贡献。韩国教会欠了华人教会的债。”
C。第一群福音移民
一八八二年,东印度公司希望开发北婆罗洲(Borneo)的资源,所以到中国招募大量劳工前往沙巴工作;透过巴色会同工的介绍,很多客家籍信徒到了沙巴建立家园。
一八八八年,东印度公司再招募大量中国劳工到沙巴,当时香港崇真会传道人李祥光带领会友数百人到沙巴参与开发工作,他们不但安定下来,并成立教会及学校。北婆罗洲巴色会就此建立起来,巴色会现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宗派之一。
另一位福音移民领袖黄乃裳(1849-1924)是福建省闽清县人,十八岁信主,热心传道,也热心新政之推行。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康有为逃亡国外,黄氏失望之余,去国南游,认识英籍的砂劳越(Sarawak)统治者拉者.布鲁克(Rafah Brooke),拉者邀请他到诗巫(Sibu)开垦那让江(Rajang River)流域,经过察勘之后,认为可行,一九00年与拉者签约,回乡招募大批福建美以美会信徒,共1118名男丁,另妇孺数百,离乡别国,到砂劳越从事农耕,他们在当地建立家园,也同时建立教会与学校。卫理公会(即美以美会)遂成为当地最大、最强的宗派。
(2)由中国国内到国外(1901-2000)
A。国内布道团的兴起
经过义和团事件、庚子教难的打击,西差会实行本色化政策,扶植中国教会,而华人教会也觉醒起来,纷纷组织布道团,负起传福音的责任。
一九一八年,蔡苏娟等人成立了中华国内布道团,差遣工人到云南、黑龙江、蒙古等地工作;在很短时间,便在东北省份建立了八个工场,信徒人数多达五百人,成为首个在国内布道的组织。
稍后,有伯特利布道团兴起,很多华人布道家走遍中国内地以至南洋一带,带领多人归主,并到处燃起复兴之火。
抗日战争后,中国教会大得复兴,掀起了边疆布道运动,很多信徒献身到蒙古、新疆等地传道,全国各地成立了“边祷团”,差派和支持不少华人宣教士到中国西北、西南的偏远地区建立教会;边云波所著《无名的传道者》,就是当时极其真实的描写和记录。
更有不少人认为福音由耶路撒冷传至殴、美,由欧、美传来中国,中国教会有责任接棒,把福音传回以色列(Israel),於是很多布道团体相继成立,有基督工人会、中亚灵工团、返回耶路撒冷团、西北布道团等,工作虽然艰苦,也见效果,边疆少数民族也有人归主。
B。差会的成立与发展
一位热爱中国人的美国宣道会西教士翟辅民牧师(Rev. Robert A Jaffray),於一八九七年被派到中国,在广西设立了建道圣经学校,同时被委派为华南地区的总监。翟牧师发觉不但华南地区需要福音,华南以南地区也需要福音,於是与王载、黄原素、赵柳塘等成立了中华国外布道团(时为一九二九年),掀起海外差传运动,差派了近三十位宣道会的华人宣教士到越南(Vietnam)、柬埔寨(Cambodia )、老挝(Laos)、爪哇(Java)、婆罗洲,在当地华人、印尼人(Indonesian)、半开化的森林野蛮人中,建立了许多教会,他们工作的果效直留到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进侵东南亚,工作大受影响,翟牧师也被囚禁在集中营,一九四五年在集中营去世,差会瓦解;大战结束,王载牧师到印尼,聘请当地同工,努力发展工作,到此,差会角色改变,成为一家宗派的总会。
中华国外布道团的差传事工,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长空,归於沉寂。
这期间,虽然有赵世光牧师、计志文牧师大声疾呼要把福音传遍世界,赵牧师更在礼拜堂大门,张贴巨幅世界地图,以提醒会众;计牧师也组织了中国布道会,在华人之地,建立教会,可是在国外差传事工上,缺乏后继之人。
直到一九六六年,菲律宾灵惠堂的郑果牧师、许书楚长老等成立灵惠差会,把福音传到本国许多偏远地区,也支持许多外国事工,特别支持费用昂贵的神学教育。
一九六八年在吴勇长老领导下,台湾成立了中华海外宣道协会,鼓励信徒参与差传事奉、出版杂志、派出宣教士、举办差传聚会,把影响范围扩展到北美华人信徒,挑战教会完成大使命。
香港宣道会希伯仑堂李非吾牧师等在一九七二年成立希伯仑差会,不但支持许多外国事工,还独力在加拿大(Canada)的渥太华(Ottawa)、温莎(Windsor)、英国伦敦(London, United Kingdom)及美国底特律(Detroit,U.S.A.)创设了四家教会,以汇率较低的港币支持各地教会的工作,直到他们独立。
香港宣道会联会的滕近辉牧师、李佳音弟兄等在一九七三年成立香港宣道会联会的布道差会,差派宣教士到印尼、毛里求斯(Mauritius)、南美洲,建立教会。
新加坡的长老会真理堂於一九七三年,由许蓁蓁牧师带领成立真理差会;冯雅各牧师带领怀恩堂於一九七四年成立怀恩差会。
以上的六家差会至今仍活泼地运作,做广阔的差传事工。
C。华人教会的差传运动
(a)世界华人福音运动
一九七四年在瑞士洛桑(Lausanne Switzerland)举行福音会议,有七十多位华人代表参加,他们深受感动与激励,一同祷告,求上帝赐下异象,愿意推动华人差传工作。
一九七六年,第一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在香港举行,全世界一千五百多位华人代表聚首,同心立志,要把福音传遍本城、本国、偏远地区、外国,直到地极!
会后随即成立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由王永信牧师任总干事,帮助中国大陆以外全世界七千家华人教会,有更清楚的异象、有更适切的行动,顺服基督的大使命、把福音传遍本城、本国、偏远地区、外国,直到地极!
“一盘散沙”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因着基督大爱的激励,联合在一起,每五年举行世界华人福音会议,先后在香港(1976)、新加坡(1981)、台北(1986,陈喜谦牧师接任总干事)、马尼拉(Manila 1991)、再回到香港(1996,麦希真牧师接任总干事),彼此激励、互相教导,要快快把福音传遍本城、本国、偏远地区、外国,直到地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全世界各地更多华人教会逐渐投入,或差钱到外国,帮助当地人向当地人工作;或差人到外国,向华人或外国人工作。这两个方法都正确而有效,结出了美好的果子。
(b)主后二千福音运动
主后二千年其实并无特异之处,但圣灵在众教会中运行,赐下异象,以主后二千年为目标,激动全体快快将福音遍传。
在一九八九年一月,三百一十四位代表从五十多个国家到新加坡聚会,同心祷告和分享,立志在主后二千年时将福音传遍世界。在一九九五年五月,四千位代表从二百多个国家到韩国汉城(Seoul)聚会,同心祷告和分享,再次立志在主后二千年时将福音传遍世界。
华人教会也响应这运动,在各地纷纷成立中心,推动福音遍传工作。
(四)华人教会的差传对象及各种回应
(1)对象
A。骨肉之亲
华人教会传福音的对数向来就是华人,在本城向华人传福音,到外地也寻找华人传福音,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餐馆。”但愿有华人餐馆的地方就有华人教会。可见华人教会的差传事工不离骨肉之亲。自从“华福运动”和“主后二千福音运动”兴起以后,华人教会的差传目标也扩阔了,除了骨肉之亲外,也顾念其他地区、种族。
B。10/40之窗
在二十世纪末,全世界各大洲几乎都建立了教会,只剩下北纬十至四十度之间的地区,这地区包括中国大陆、西亚、近东、北非地区,称为“10/40之窗”,福音在那里仍未传闻,教会仍未建立。
C。未闻福音的群体(或称隐藏的群体)
除了上述“10/40之窗”明显地是未闻福音的地区,其实在福音已经遍传的地区中,仍有许多隐藏的群体,也是未闻福音的,如餐馆工人、计程车司机、工厂工人、贫苦农民、少数民族等。因为他们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同,教会信徒容易忽略他们的存在,所以必须醒觉,并努力领他们归主。
(2)回应
主后二千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对“10/40之窗”和“未闻福音的群体”的需要,教会普遍有四种回应:
A。自由主义
教会有不少学者和领袖采取自由主义,因为他们不信福音决定永生永死,所以反对继续广传福音,反对干涉其他宗教、文化、传统,只主张多作救灾、慈善、改良社会等工作。
B。毫不关心
教会有不少领袖和会友,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他们缺乏基督的爱心与眼光,所以毫不关心未闻福音的地区和群体,也不愿出力和设法帮助他们。
C。基要主义
有些教会的领袖和会友不但积极回应、热心把福音传到地极,并且极力责备自由主义和毫不关心的人,这称为基要主义。
D。福音主义
另有更多领袖和会友,并不常常消极地责备自由主义和毫不关心的人,只是积极地尽上本分工作,也竭力推动更多领袖和会友同心合力,把福音传到地极,这称为福音主义。
在二十世记初,自由主义十分嚣张,以改良社会代替了普世差传。以后世界各教会开始认清自由主义的错误,不只西方教会重新肯定普世差传的责任,亚洲教会亦迎头赶上,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时,差派更多海外宣教士,把福音传到地极。
4。讨论与应用
(一)有人认为华人教会的差传工作应该集中在“同文化的骨肉之亲”,例如:(1)寻找散居海外的同乡人。若没有教会,就差人去建立教会;若教会弱小,就差人去培训,助它成长;若缺乏金钱,就资助它,让它渡过难关、或更跨前一步。
(2)鼓励当地华人教会作当地的跨文化福音工作,向当地的异族人传福音。这样可以省却差派海外宣教士的大笔金钱,也避免文化震荡、学习外语、子女就学等困难。
你的意见如何?_______________
(二)华人教会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觉醒要肩负传福音到地极的责任,原因何在?现今仍有同样的原因吗?___________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