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危机与基督徒典范(唐崇荣牧师著) - 第二章 - 「人格」的组
2019-08-26
●大纲●
●经文●气质的趋向
「环境」的第一个层次:经历
「环境」的第二个层次:困难
「环境」的第三个层次:宗教
「环境」的第四个层次:教育
1. 家庭教育
2. 学校教育
3. 社交教育
请用你的典范感动我!
第一讲我们思想到「人格」的组成,因为你要成为一个典范,你就要有伟大的人格。廿世纪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是「知识的头脑」,而不是「智慧的心」。虽然廿世纪的教育越来越普遍,但我们看见许多人追求的是怎样装满头脑的空间,而不是发挥、建造心灵里那个更伟大的人格 -- 也就是影响全世界的灵性和道德的架构。所以,整个人类就慢慢、慢慢在文化里面被架空了,整个社会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看不见伟大的人。
聪明的人很多,伟大的人却很少;有知识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却很少;有学问的人很多,有良心的人却很少;有科技的人很多,有道德的人却很少。所以这个世界就慢慢进入颠簸、不平衡、可怕的危机中。谁觉悟到这个危机呢?一个没有觉悟危机的时代才是一个真正危机的时代!要从危机中出来,就要先觉悟什么叫作「危机」?
气质的趋向
今天要继续思想,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在前一讲中我们提到了构成人格最基本的两大因素:「外在环境」和「内在遗传」。其中我要大家特别注意的,就是「气质的趋向」。一个人领受了父母传下来的生命,以及里面的体质、思想,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要素是我们没办法理解的:他的「趋向」是谁定的?同样是小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看到这件事就很有兴趣,有的孩子你给他看了几百次,他还是没有兴趣。为什么有些孩子听了一些话,马上就吸收,有些孩子听了几百次也无动于衷。所以,「趋向」是很难理解的一个因素。
你要从你的教育方式、从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非常谨慎地观察他有什么趋向,在他的趋向跟他固定的习惯养成之前,你一定要给他一些很重要的提示、一些很重要的观念,来建造他、来吸引他。如果可能的话,要制造一些可能塑造他的环境,让他的趋向有一个可以发展的地带,让他不会浪费整个生命在错误的方向,以及错误的方向所带来的诱惑,而消磨了他伟大的潜在能。这就是关于气质的趋向这一方面的问题。
另外,在他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要使他可以很敏感地、很快地觉察到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对的,使他在分辨真假、是非、善恶的事情上,越早有觉察力、越早有分辨力、越早有选择的能力,这一方面是要下工夫的。
今天许多的家长在培育儿女人格的过程中,只知道把他养大、把他养胖、把他养健康,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以为这样就可以尽了作父母的责任。很多父母不知道,他的孩子在计算机前玩的都是些淫乱、色情的东西,他还以为他的孩子非常用功地在读书。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就讲过一句话:「雅典人哪,你们用尽各样的办法来挖希腊的土地,盼望能掘到黄金、盼望能产生财富;但你却把你的孩子丢给不知方向的人引导,丢给不知前途如何的命运来支配,你们是何等愚笨的一群人!」今天有许多父母为了赚钱,没办法腾出时间教导儿女;有许多父母为了事业兴旺、为了在社会中飞黄腾达,就把他们更宝贵的产业随便交在撒但的手里,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我们怎样给孩子从小有好的习惯,在累积的习惯性行为中,慢慢建立一种对人格有好影响的习惯、思想、意识型态的架构,好叫他以后所建立起来的人生基座稳定到一个地步,不会让异教之风吹来吹去。我们要为他们建立一个人生的根基,而这个人生的根基是建立在敬畏上帝、遵行他的道这两大原则的中间。因为创造人的上帝不是让人自生自灭,他乃是照顾人的上帝;而神对人的照顾是用真理的原则作为框架来约束、来引导、来支配我们的生活。所以,对神的敬畏、对神的道遵守,就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不是以这立身之本作为我们的基础,当上面建造得越高时,我们也就摇动得越可怕;当上面的建筑越来越高时,也就是我们摔跤的开始。求主帮助我们存敬畏的心来建立人格基础,再以这样的榜样作儿女效法的典范。这样,就可以将我们这一生尽力产生的结果传给下一代,使我们下一代的子子孙孙比我们更有敬畏神的习惯,更有遵行顺从他的道的心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一生所领受最重要的一个产业,也就是我们的儿女,安然向神交代了。
今天如果我们得到了千千万万的财产,却失去神所赐给我们的儿女,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当我们年老的时候,这一生最大的安慰,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有几个很好的孩子。好的儿女比千万财产更宝贵,好的儿女是我们年老时最大的安慰,好的儿女更是我们作神忠心管家、忠于上帝所托的一个内容。「感谢上帝!你所交托给我的,我都持守了。感谢上帝!你将儿女赐我为产业,如今我的产业已经座落在佳美之处,我的儿女已经学会了怎样敬畏你、怎样道行你的道。他不但自己站立得稳,又可以照顾四周倒下去的人;他不但在大风大浪中能有根有基地不沉船,他还能扶起那些几乎灭顶、将要沉沦的人。」这样的父母,在神面前可以安然地面对永恒、面对上帝的审判台,因为他在人格的建造方面是与神同工的。求主帮助我们!
「环境」的第一个层次:经历
在建造「人格」的过程中,除了「遗传」还有「环境」的因素也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今天我要提的第一样是「经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很宝贵的建造因素。我们从「经历」明白什么叫「学习」。「经历」的重要性,不在你读过多少书、拥有多少学位和多少知识这些层次之下。一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成为他生命的脚印,就成为他整个生活的记录。「经历」非常能影响一个人以后人格的建造,而每一个人的经验又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之前提到上帝造人是独特的,上帝造人是个别的,上帝造人没有两个是一样的。正像你不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重量、相同大小的树叶,照样,你也绝对不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以及他们完全相同的经历。即使医学科技发展到一个地步,我们能「复制人」了,但我告诉你,还是没有两个同样的人会有同样的经历。
所以,你的经历就是你的产业,你的经历就是你生命的印记,你的经历就是你生命中永远不能抹灭的、最重要最重要的组成部份。这样,我们一方面要很谨慎地去经历我们生命的过程,一方面要很谨慎地去研考我们所经历、所领受的教训。因为「经历」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教授,「经历」本身就是我们生命的教科书,「经历」本身就是引导我们方向的启发者。不尊重经历的人,会继续不断地重蹈失败;看轻经历的人,会继续做愚昧的事情。从经历吸收教训的人,无论你的经历是失败的、是成功的,你从经历得到的教训和启发中所领受的结晶,就成为你智慧的一部份。所以,经历是很要紧的,而对经历的回应又是比经历本身更要紧的一件事情。有些人经历了很困难的事情,结果他自杀了;另外一些人也经历一些很困难的事情,但他却变成奋斗的勇士。为什么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环境却产生不同的果效呢?因为你对经历的回应是不一样的。「对经历的回应」,单单用这个题目来开一个讲座就很吸引人。人是唯一能向上帝回应的活物,人也是唯一能向自己的经历回应的一个活物。
经历过以后,你就产生了「自我存在」与「对我存在」之间的相对关系。这句话比较深,我先稍微解释一下。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是,人的自觉产生了「我为主体」以及「我为客体」的相对关系。当你经历一场大难后,你对自己说:「完了,我没有前途了!」但是当你作了这样一个结论以后,你这个主体对客体的功用一产生出来,你就又对自己说:「谁说的!谁说我没有前途的?我才不相信我没有前途,我要起来!」当你前一个结论用消极的客体表达完以后,另一个反对结论就用积极的主体来回应。这个是「人」才有的特别功能。
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不是动物;人之所以超越动物,因为人有「自我相对性」。人的自我相对性是神的形象样式的一部份,所以上帝说:「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形象样式造人。」(参:创一:26)这是神自己对自己说话。而我们人也常在一些重要时刻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讨论。你生病的时候,你自己对自己讲什么?你失恋的时候,你自己对自己讲什么?我们中间很多人有失恋的经验,失恋以后你可能说:「永远不再谈恋爱了!」你也可能说;「怕什么!这么多女孩,我再来一次。」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危险的时候、你受苦的时候、你失恋的时候、你大难临头的时候,你都对自己讲什么?这会决定你的人格怎样发展。所以我告诉你,不要随便对待你自己,因为对你自己来说,你是一个主体又是一个客体;当你站在主体的位分上对你自己讲话、听你自己讲话的时候,你是自己的一个客体。所以,以自己的subjectivity 来对自己的 objectivity 讲话,这个relationship within one person 就叫作self dialogue(自我对话)。
你说:「self dialogue是 monologue(独白),不是dialogue(对话)。」我告诉你,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早就把「存在」分成 being in itse1f 和 being to itself ,「己我存在」和「对我存在」。其实这些东西圣经早就提到了,譬如:「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诗一0三:1-2、22,一0四:1)诗人讲这句话的时候,比沙特的存在早三千年,诗人好像把自己的心从胸膛里挖出来,血淋淋地放在手上,然后自己对自己的心说:「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一切的恩惠。」这样伟大的描写,有哪一个国家曾经出现过这样深入、又这样浅出的文学诗,有哪一个国家曾经出现过?有哪一个最伟大的文学家曾经讲过这样简单、却这样刻画人性相对存在的伟大状况呢?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都要称颂他的圣名。」「我的心哪,你不可忘记耶和华的恩惠,他拯救你,他医治你,他擦干你的眼泪。」自我对话是在「经历」以后的反省,自我对话是在神面前要怎样向他尽责任的开始,这就是经验。很多人的生活不能维持下去,因为他到了某一个经历的时候,产生了错误的自我对话、产生了错误的自我结论、产生了错误的自暴自弃,因此就自杀、就轻生、就自卑、就远离上帝,作了一个宇宙的孤儿,完全没有方向地面向永恒,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这些经历既然会雕塑你的人格,你就应当要非常注意,在经历之后你是怎样回应以后的人生方向、怎样应用以后的人生自由?这样,在「经历」之后,你就会变得更成熟了。在「经历」以前,你什么都不知道;在「经历」以后,你的知识就从理性观念进入生命的抉择,从理性上模模糊糊知道有这样的事,变成清楚知道:「这是我自己决定的,我现在决定这么做是我要的、是我自己定的,所以我就要为此负责任。」所以,经历使人成长、成熟,但经历也可能使人败坏,因为经历之后没有神的同在、没有神的应许、没有神的话语,你不知道神的计划就随便决定自己到哪里,就变成宇宙的孤儿,就变成永恒的流浪者,变成很可怜的失落者。求主帮助,让我们无论经历喜乐的、悲哀的、成功的、失败的、顺利的、逆境的时候,都知道无论我在哪里,神就在那里与我同在,我可以靠着神的力量重新振作。
「环境」的第二个层次:困难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困难如何跟我们的人格发生关系。经历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坏的、可能是轻松的、可能是困难的,这一堂我要特别把「困难」这一点提出来。苏格拉底讲过一句话:「没有经过考验的人是不配活在世界上。」他的意思是什么?「困难」是一个绝对的必须,「困难」在我们的未来是一定的存在。如果一个人越早知道、越早明白这个道理所隐藏的智慧,这个人的人格就更可能被塑造成值得作别人典范的地步。这种人在困难来到的时候,他胸有成竹、应付自如。我们应当在没有下雨以前预备雨伞,这样才不会在大难临头的时候走投无路。
伟大的教育家是预备学生在面对大难也不惊惶的心理学家。伟大的父母不是替儿女预备一个没有分别善恶树的伊甸园,也不是为孩子预备一个无风无雨的避难所,伟大的父母乃是盼望孩子在经历困难时有得胜的能力,在经历仇敌时有争战的心理准备。所以,他的孩子在经历各样困境时,他心中已经有一种心灵武器来面对困难、来解决一切的逆境。这种预备是很重要的,所以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东方的孟子都告诉我们,困难是绝对必须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这样,困难的来到是为我们未来的成功预备的,经历困难才能做大事,经历困境才能作领袖。当上帝把一个重大责任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上帝一定已经先让这个人经历过贫穷、痛苦、患难、逆境。所以我告诉你,你失恋的时候要感谢主,你饥饿的时候要感谢主,你穷乏的时候要感谢主,你疲惫的时候要感谢主,你大病的时候要感谢主,你受众人轻视、藐视、逼迫的时候,也要感谢主,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你:神正在预备用你!如果你能用这样积极的眼光来面对各样患难,那么你的心灵就有可能被雕塑成为别人的楷模、成为危机时代中的典范。所以你要感谢上帝!
台湾这几年经济很困难,这是神在预备你们的心,能够更深刻明白人生的意义。不负责任的政权让百姓越来越痛苦而且无动于衷,虽然这是应当「可以厚非」的,但是受苦难的人也不要逃避、麻醉自己,乃是勇敢面对这些存在的情况,然后靠着主的恩典看得更远。没有受过苦的民族很少产生伟大的思想家,没有经历苦难的时代很少有伟大人格的出现;没有经过苦难去了解民生痛苦的人,只能坐在宝座上空谈,从来不会真正了解、解决民生的痛苦。这些都是「预备」。
一个曾经在年幼受过苦、在成长时受过灾难的人,是大有福气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凡事顺利、应有尽有,从来没有饥饿、从来没有拦阻、从来没有困难、从来没有仇敌,当他长大以后,从身量来说可能是一个魁梧的大汉,但从心志来说却是不堪一击的柔弱人士,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我年幼的时候非常贫贱,所以这一生怎样困难卑微的事我都能做!如果我们从小养尊处优,如果我们年轻时只懂得花天酒地、绫罗绸缎、山珍海味,那么,当饥荒来到、你先死,当仇敌来到、你先跑,当困难来到、你先妥协,还没打仗前、你先投降。而那些从小身经百战,经历过诸多患难、贫穷处境所雕塑出来的人格,他们面对强敌时没有妥协,面对战场没有惧怕,面对患难站立得住,这就是孟子所讲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孟子观念中,伟大的正人君子三大品德。
今天有多少人一富贵的时候,他就花天酒地,像动物一样地过靡烂的性生活。富贵时他得意忘形,有钱时他随便乱用,他不会在价值的衡量中知道钱是何等辛苦得来的。他说:「没有啊,我没有很辛苦得来啊!」对你不是辛苦得来的,对别人是。有些人把没吃完的食物乱丢,我的母亲说:「吃不完的食物,要收起来再煮,不要丢掉。因为每一粒米都是农夫辛辛苦苦流汗种出来的,你不可以浪费。吃不完就不要拿太多,吃不完就收起来,把它弄热了再吃。你不要浪费,因为这是别人的血汗。」你的幸福如果是建立在别人的劳苦上,就应当饮水思源,一面享受你没有下过苦工的劳苦,一面思念别人为你受了多少的苦,所以我们对别人劳苦付出的代价,都应当有切肤之痛的了解。当轮到你受苦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些苦难都是为了预备我的未来,我经历越多的苦,就越可能作一个伟大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老实讲,我们这些已经有一把年纪的人,最怕那些从来没受过苦的青少年,他们只知浪费、只知埋怨,已经过这么好的生活了,还是怨声载道,从来不满足。我这一生,上帝一直在训练我,使我学习怎样在最困难的时候感谢上帝,在最疲累的时候靠主得安息,在最困难、最受别人辱骂的时候为敌人祷告。所以,神把苦难加在我们身上时,不是不爱我,而是他验中我、看上我,他知道我受得了,所以把这些苦难加在我身上,证明我向他是忠心的、是始终不渝、坚守到底的人,证明我是有贞洁、有贯彻始终的斗志来顺从他心意的人。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流泪的时候、伤心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你要坚守贞操,继续不断地持定上帝的应许,从头到尾走完上帝旨意的路程,因为苦难会使人格更坚强!
「环境」的第三个层次:宗教
我们谈经历对我们人格的塑造,我们谈苦难对人格的塑造,第三点我们要谈「宗教在人格的开展、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世界如果没有宗教,人类一定更败坏。共产党的理论说:「权贵利用宗教,封建势力利用宗教,那些非常凶恶的地主也利用宗教。他们把宗教当作鸦片麻醉穷人,使他们不断忍受痛苦,使他们永远贫穷不能翻身。」这是无神论、共产主义对宗教的一个评论。十九世纪,马克思(Karl Marx,1813-1883)在大英博物馆看书时,读到英国基督徒文学家金斯黎(Charles Kingsley,1819-1875)所讲的一段痛责基督徒的话:「基督徒啊,你不要礼拜一到礼拜六活在犯罪行恶中,然后礼拜天到教会去麻醉自我。你以为周日到教会祷告求上帝赦免你,之后就可以继续不断从周一到周六又再犯罪;犯了六天的罪后,礼拜天又来求上帝再麻醉你吗?这样,宗教只有麻醉的作用,对你根本没帮助。」马克思就偷了这句话,改头换面地讲:「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很多人以为马克思很伟大,以为是他发明了这个说法,其实这句话在无神论中被大家引用的名言是从基督徒的书里面偷来的!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他们说:「你看,有宗教的地方都这么不好!所以不必有宗教。」共产党就编出一个理想社会来破除迷信,用新的科学办法把人带到脱离历史包袱的新社会里面。先假设宗教是不好的,如果没有宗教就可以更好。这就好像说这个政党不好,把他拉下来,社会就会好了,结果,新的政党可能比旧的政党更坏!你知道我的意思吗?这种一厢情愿的假设,先把自己与别人分开 -- 「你是会错的,我是不会错的。在你手中,人民是受灾难的,在我手中,人民一定会幸福。」但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朝代都非常轰轰烈烈地上台,却凄凄惨惨地下台。每一个朝代都用最高的理想来吸引人民对他们的支持,但每一个朝代也都因为没办法达到理想而被另一个朝代唾弃。历史不断重演这些事情。而那些责备别人、辱骂别人、审判别人、藐视别人的政治人物,当他们代替别人成为新时代的政治领袖时,不到几年,他们自己的腐败、糜烂、贪污、败坏,常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讲过一段话:「这六千年的历史只印证了圣经的一句话:「罪的工价乃是死。』」汤恩比又说:「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政权不是以公平和繁荣、公义和富强作为他们的招牌来吸引人民的支持呢?」「如果你选我,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公平公义、富强富有的社会。」但汤恩比却讲了这句很令人伤心的话:「历史告诉我们,六千年来,这个理想从来没有兑现过一次。」
我们换汤不换药!我们用理想吸引人,却因为没有办法达到理想而被别人拉下去;别人再用同样的理想来吸引人,又因为不能达到而被唾弃。难道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表演同样的原理吗?这就是基督徒存在世界上真正的意义 -- 「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二:15-16)但以理书告诉我们:「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十二:3)如果你在义的中间建立你的人格,你就像一颗星星在黑夜里照射,使人看到了就知道方位,知道目标方向应该在哪里。
所以,宗教的存在是人类对普遍启示的回应的第二部份。我把这句话作一个解释:上帝对人类的启示有两大范围,第一个范围是「普遍启示」,第二个范围是「特殊启示」。普遍启示对非基督徒或基督徒、有神论或无神论、高深文化或野蛮民族、许多学位或不学无术的人,都是一样的,只要你是人,你内心一定有一些道德观念、一些宗教需要、一些永恒的希望、一些良心的功用,这些都是普遍启示。而我们对这些普遍启示的回应,就产生了道德、行为、价值观等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承认,穿衣服比不穿衣服好?为什么每一个文化都承认,不穿衣服的人是比较野蛮的人?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布来包住世界最美丽的艺术品?上帝创造的人体太美了,这么美的东西为什么要遮盖起来呢?因为这叫作「文化」。为什么身体不可以露出来?为什么不能给大家看?因为这个叫作「没有文化」。进化论没办法解释这种观念,艺术家也没办法解释这种观念,除非你回到圣经,你才会知道,原来亚当犯罪以后赤身露体就变成不文明的事情。亚当犯罪以前,裸体是很美的,而且用上帝的荣耀、上帝的荣美遮盖你的整个身体,这是神的荣耀。除非你回到神的启示中,否则你是没办法解释这些东西的。
佛教徒、印度教徒都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人要穿衣服,苏格拉底也不会解释为什么人要穿衣服,这些文化没办法解释的事,在神的启示里给了真正答案。上帝使人成为唯一能对神、对自己产生回应功用的活物,所以当人观察了上帝的普遍启示以后,他就回应,回应的时候他就产生了两个范围的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叫作「宗教性」的价值观,另一种价值观叫作「文化性」的价值观。
严格说起来,「宗教」和「文化」都是人对上帝普遍启示回应之后所产生的系统。上帝把普遍启示赐下,人一回应就产生了宗教、文化这两种价值系统的表达。这样你就看见,宗教价值在西方都是受亚洲的影响,因为除了亚洲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洲曾经产生过伟大的宗教。你说:「阿兹特克(Aztec)、马雅(Maya)、印加(Inca ),还有中美洲、南美洲不是有很多伟大的宗教遗迹吗?」不!他们的宗教不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用杀人为祭祀,他们野蛮到一个非常没人性的地步,他们的宗教对善恶的分界不清楚。所以伟大的宗教像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回教,都是产生在亚洲。
那么,亚洲这些伟大宗教的道德标准一样吗?完全不一样!在印度教里认为好的事情,在佛教里不一定是好,譬如:印度教认为男女的结合,性的高潮是幸福的一部份;但是对佛教来说,出家人是比没出家的人更高尚一层、更应被尊重的一层。所以,宗教的价值观不一样。在东方的儒家学说里,男人如果看到妻子不能生孩子,他有资格再娶第二个妻子;但是女人看到丈夫不能给她孩子,她没有资格再嫁第二个丈夫。所以,宗教的价值系统、宗教的道德标准、宗教的文化因素常常很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你在回应上帝的普遍启示的时候,你产生的程度跟别人回应的时候所产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要觉得奇怪,宗教都是叫人做好,但是这个宗教认为好的,那个宗教却认为不好;那个宗教可以做的,这个宗教却不可以做。这就表示,人的回应不等于是上帝的普遍启示。
如果有人对你说:「老子是上帝赐给中国的先知。」你要反对这个理论。为什么呢?因为上帝如果赐给中国这个先知,又赐给印度另外一个先知,再赐给尼泊尔、韩国其它的先知,而这些先知所讲的都是完全不相同的道,请问这个上帝是不是自己乱七八糟、自我矛盾的一个上帝?所以,我们只能说上帝赐下启示,但是因着人在罪恶中知道的有限,能回应的又有主观、地区、时代的限制,所以对普遍启示产生的回应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对普遍启示的回应并不等于就是上帝的普遍启示。
为这个缘故,宗教有不同的标准、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就变成我们一定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就像圣经讲的:「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五十三:6)所以,宗教的混乱以及宗教规则、标准的不同,都证明了人对真理没有可能是纯正的、完全的、绝对的标准。这样,我们就在众说纷纭中,偏行了自己的道路。
虽然有宗教的地区比较可能产生和谐、有道德的生活(特别是在性以及钱财的方面),但是不等于说有宗教的人一定永远保持很高的道德标准。中国经过了五十年共产主义的统治,才一开放、一有机会赚钱时,中国就变成最贪污的国家之一。这表示没有宗教不等于比有宗教更好,这表示宗教还是需要的。但是,宗教就等于一切价值观的绝对标准吗?不是!耶稣在世上时,他责备得最严厉的就是宗教领袖:「你们这些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有祸了!你们这些文士有祸了!你们这些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的里面跟外面不一样。」言行不一、知行不一,这就是他们假冒为善的表现。上帝并没有告诉我们宗教可以解决一切,所以「普遍启示」的缺陷就要用「特殊启示」来解决,这也是上帝差遣耶稣基督到世界上来的原因。
「环境」的第四个层次:教育
除了经验、困难、宗教因素之外,「教育」也是组成我们人格的重要因素。教育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教育。这三个不同的教育范围有非常不同的特点。
1.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最早、最优先的层次,也是最人格化、最有位格际的关联。人性与人性之间的彼此对立,以及彼此之间建立的关系,都是从家庭教育里产生出来的。我们就从父母与儿女的位分关系来作一个简单解释。
作母亲的请注意,当孩子还没生出来时,他是在你的肚子里面,你把他整个包围了,你是他整个环境的基地,当时间到了,他呱呱坠地,他离开了你的身体,但你不要忘记,人类是所有生物中生出来以后最难独立的一种活物。小狗生下来,不到两、三天就走来走去;长颈鹿生下来,不到几个钟头就站起来了;所有的动物在生下来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自立,但是人类差不多需要十二个月才会走路。人是最慢的,这表示什么?他完全不能自己生存,除非你继续照顾他。所以,第一,是包在你里面;第二,是抱在你怀中;第三,你的手牵引他。现在我要你注意,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步骤:从怀他,到抱他,到牵他,以后呢?指引他,再以后呢?他慢慢长大了,你就要放他,最后你要眼巴巴地看着他离去。这几个步骤,你在任何一本书也看不到的。当你有绝对主权的时候,他因你而生;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就离你而去;特别是他结婚以后,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那个时候你的权柄就完全没有了。所以,一个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父母亲应当有的权威、权柄,然后照着你的影响力在最好的环境中为他种下种子,让他在最好的观念里吸收智慧,让他在幼年时就建立起一个一生.一世不会被轻易动摇的基础。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廿二:6)
改教时代有一位很伟大的天主教领袖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讲过一句话,到今天我还认为是对的:「把你的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当他七岁时我交还给你,你永远无法再改变他信仰的道路,因为我已为他打好了根基。」今天很多父母不懂这个道理,为了赚钱把小孩子交给仆人带,仆人怎么教他、怎么影响他,你也不管。「反正小孩子不懂事嘛!我先赚钱,让仆人管我的孩子就好了。」你这是生了孩子又把他送到仇敌手中!在印度尼西亚有很多基督徒是请回教徒作仆人,生了孩子以后没时间教,就让回教徒灌输回教宗旨在他幼小的耳朵中,你这是把仇敌引进家门、把子孙送给仇敌,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家庭教育是最优先的,家庭教育是最个别的,家庭教育是最人性的,家庭教育是先入为主的,家庭教育是最原则性、最根基性的。
2. 学校教育
接着,当时间到的时候,你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当你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时就假设:「我的学问不够,老师们有的读过化学、有的读过数学、有的读过人类学、有的读过生物学,让他们全面去教导我的孩子吧。」你的孩子就从幼稚园读到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进入大学。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中学的时候可能住在宿舍,他大学的时候又跑到美国。你就完全没办法再像他年幼的时候抱在怀中、牵在手中、指引他来顺服听从你,你就慢慢地放掉他、放掉他、放掉他......。结果,当你发现他得到的观念跟你的信仰很不一样,他学到的东西跟你的道德价值、历史传统很不一样的时候,你要和他辩驳却被他驳倒,根本不能应付他。
学校的教育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比较周全、比较系统、比较有计划;但是,学校的教育有个很大的危机,就是那系统、那计划、那价值观是谁定的?为什么共产党国家禁止十八岁以前的孩子不能有宗教自由?「你不能给他宗教自由,我可以给他一个没有宗教的自由。你教导宗教本来是有自由,但是我用反宗教的教导是比你更有自由的。」所以,孩子进到学校就表示我们的责任完了吗?你给他读书读成功了就表示你已经尽了你的责任吗?刚好相反!我并不是反对学校教育,你当然要为孩子尽心找到一所好学校,应当尽心让孩子在好的教师、好的教育计划、好的教育系统中长大,因为这是教育对人格塑造的第二个层次。
3. 社交教育
第三种教育就是社交教育,这是最吻合个人兴趣的。社交教育的特点最符合个人的自由选择。所以,当你的孩子要结交一个稳定的朋友时,当你的孩子要建立一个亲近的友情关系时,他的人际关系就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转移到他自己选择的朋友关系,这个时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方面的影响力已不是你可以控制了。所以,你一定要从小就让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的朋友或是坏的朋友。当他听完以后,就产生敬畏真理、愿意遵守真理的心理准备,然后他也培养了分辨力、觉察力的人格训练,最后当他选择朋友的时候,他就知道照着你给他的准确观念来选择朋友,这样,他的社交生活就会比较好。
边沁(Jemmy Bantham,1748-1832)曾提到一件令我很惊奇的事:「宗教在教育中的地位,基督教尽了多少责任?天主教尽了多少责任?犹太教又尽了多少责任?」当我注意看,我感到非常羞愧。他说:「直到今天,在学校里尽最大力量把宗教观念灌输在儿童思想里的是犹太教。」他们每一年有超过两百六十个钟头的宗教训练。至于天主教也付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他们用的时间不能与犹太教相比。基督教除了一个礼拜有一次的宗教课或者周会以外,差不多就没有了。这样,你的孩子如果每周在主日学听一个钟头课,一年只有五十二个钟头课。但是犹太人每一年用两百六十多个钟头把宗教观念(都是很有经验的拉比所建造出来的教育系统)很有系统、很有智能地传给他们的孩子。
请问,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塑造人格方面能产生的果效有多少?我们付了多少代价在教育这方面?我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是对家长讲的,因为教导孩子的责任在你我的身上。所以,每一个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人,要好好注意听怎样建造神给你的儿女有伟大的人格;而那些还没有结婚的人,今天你先听了这些,就要好好预备自己未来以怎样严肃的责任感来建立家庭,来作一个负责任、荣神益人的父母。求主帮助我们!
请用你的典范感动我!
无论是经历,无论是苦难,无论是宗教,无论是文化,无论是教育,当你明白了这些建造人格的因素之后,我要请大家注意圣经说「要敬畏上帝」,让你用你自己的人格成为儿女的典范吧!无论孩子们怎样学习,都很难超越父母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所做的工夫、所产生的影响。父母的典范,父母的人格,父母的经历,父母的受苦,父母的宗教观念,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受的教育产生出来的智慧结晶要怎样传下去,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重要的责任。
有一个父亲到妓女院嫖妓,快到妓女院时突然发现他那十六岁的男孩就在他后面不远的地方,他吓了一跳,「这孩子是故意跟在我后面,还是偶然经过这里?」这个父亲一本正经地告诉儿子:「不要到这里来,给我回去!」他以为他还有父亲的权威,但没想到他的孩子回答他:「不要吓我,我已经注意你几个月都到这里来。你怎么大喊大叫我也不会听的,我终于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不象样、不能作榜样的长辈,我已经轻看你很久了,你今天才发现我。」我不知道这个作父亲的要怎样回答,他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到十六岁,孩子看到的竟然是一个不象样的父亲,所以他现在讲的话已经失去权威。
我很痛苦地告诉你,你一生最大的产业就是你的儿女。台湾前途的盼望不是这些总统、副总统,而是你们的孩子!你们的政治是很民主的,但你们的民主是很烂的!你们的政党很会揭发别人的丑陋面来表示自己比别人好,每一个党里面都有这样的情形。我们应当勇敢地批判这一代的领袖,但是只有批判而没有贡献的人是很消极的,只知道病情而没有解药的人是没有帮助的。
下个礼拜我要在印度尼西亚主办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讲座,告诉他们怎样复苏印度尼西亚的经济,除了我以外,印度尼西亚的商业部长以及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商业领袖,还有一位回教徒商业观察家一同主讲。这个讲座会播出到雪梨、墨尔本、新加坡、巴里岛、泗水。当你对这个世代很失望的时候,你不能消极,我们要寄望下一代可以站起来。在危机的时代,我们要重新建立典范!虽然这个父亲大声责备他的孩子,但是他的权威已经没有了。你说:「虽然他没有权威了,但他还可以用权柄。」不,权柄只能逼人就范,不能感动人的心肠肺俯。如果别人是因为你在位有责罚权柄而不得不怕你的话,你不是英雄,你只是一个用权柄制服人的不文明人。
龙应台曾经写一篇文章,题目是「请用文明说服我」,今天,我为下一代的人,求你听进这一句话:「请用你的典范感动我!」
你敢生孩子,你敢不敢作他的榜样?你敢结婚,你敢不敢把孩子教导成一个伟大的人?你盼望他们成为伟大的人,你付什么代价成为他们人格的榜样?我们的主给我们千言万语的教训,我们的主差遣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榜样。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耶稣那样讲:「来跟从我!照着我的脚踪,照着我的榜样,照着我的楷模来作人,我会带领你们。我是世界的光,凡跟随我的人就不走在黑暗里,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当我们看见教育界没有伟大的老师,当我们看见政治界没有伟大的总统,当我们看见商业界没有伟大的伦理,当我们看见许多作父母的没有伟大的榜样,我们都要痛心疾首,以哀哭、以信心跪在上帝面前说:「主啊,让我们的民族重新开始!让我们的社会重新开始!让我们的家庭重新开始!就从我这里开始!要显出伟大的典范来拯救我们的民族。」
第一章 - 「人格」的组成因素(一)第三章 - 基督徒的典范(一)- 圣父的道德本性;圣子的道成肉身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