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灵修 > > 正文

属灵阅读的重要性

2020-06-07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5274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我们谈教会,教会的模式,有的有长老,有的有牧师,有主日学,有家族婚姻服侍团契,查经小组等模式,这些模式是不是一定这样?这个模式能存在多少年?

以前教会的模式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变吗?既然要变,我们今天需要做准备吗?我们今天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看生活在这个模式下的群体?

关于事工,有的在做学校,有的在做婚姻营,有的在做单团,这些事工是怎么来的?400年前没有这些事工,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参与这些事工?

什么是属灵的事业?什么是不属灵的事业?可能每100年都不太一样。

我们现在读的和合本这个属灵翻译的历史有些重要的关键点,我们是不是能够说得出来我们今天的这本圣经是如何而来的?有的弟兄姊妹说是神默示,神保守中国教会翻译的。

我们对世界的一个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广泛阅读获得的信心和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古典教育的一个传统,以希腊文化为载体,像约翰福音、罗马书这样的圣经,神的话语的文化背景和意思,学术界也有争论。有的肢体会认为和合本唯一正确论,这些都是神的祝福,在一个时间段都是有效的。

我觉得我们地上肉眼所见的教会的教义和要义,还有宗派,是我们摆脱不了,即使是跨宗派的事工也摆脱不了宗派。所有的这些都是有它的一定的阶段或者时代性。比如:改革宗的要义是不是也有时代性?在理论上说只要是教义一定有时代性,时代性并不是说错了,而是对今天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异端也在使用这个,我们认为错误的人也在使用这个,我们认为正确的人也在使用这个,这是一个思维方式。把传统中的基督教要义已经搞清楚了,面对比较新近的100年的圣经的考古现象,你怎么看?

他说很简单,我们倒过来,起码先不承认新出来的东西。最近出了一本新书《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谈的是近100年来的中国的家庭教会也是有一些观念,轻视了圣经之外的文化作品和文化的理解。实际上这个有对错之分,主要是你和圣灵的关系。

无论是基要主义还是非基要主义,非基要主义表现得更加明显,过度的世俗化之后,过度的从个体的经验出发,从个体的感受出发,时间久了之后,都会忽略了与圣灵的关系,虽然可能自认为还在圣灵之中,慢慢就变成了自我,其实严格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丧失。这个往往是通过圣经之外的阅读来提示的,我们考察清教徒的牧师,清教徒的牧师远远超过普通的教授。(笔者注:比如巴克斯特和司布真他们的藏书都达1万多册)

哲学家有两种,一种是没怎么读过东西(把哲学家的理论从头到尾的读了),一种是学富五车,又提出了新的创造。没怎么读过哲学的哲学家,读过很多其他的书。

80年代的复兴都是靠圣灵的工作。

清教徒的牧师远远超过普通的教授,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他写的书很属灵,他书中的话语就像没看过书,但是他在他所在的时代藏书1万多本。

圣经还没看明白,去看什么其他的书。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消除来自自我的荣耀和欲望,历史上也有争论,有的宗派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受洗读圣经,但是有的宗派孩子大了之后,有一定判断之后再受洗。现在还在为这个事情争论,一个信徒是不是成熟恰恰是能不能面对这么多的争论,我们批评合一、不合一背后到底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是通过阅读来训练,这个语言背后丰富的层次性。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读过这首诗的是否只有一个答案昂扬向上,百尽竿头更尽一步。

我作为一个儒家知识份子,我看到这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想起孔老夫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眼前白日虽好,黄河虽远,但是美景正在消逝,所以我内心泛起哀愁,但是美景怎么能抓得住呢?怎么才能看到我的心里去呢,所以我就更上一层楼,要抓住眼前流逝的时光,但是我发现我抓不住啊,即使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发现我还是抓不住,就忧愁,绵绵不绝,到我更上一层楼,嘎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忧愁就是这样无限的展开,喜忧参半。

不是正能量的立志,也不是负能量的忧愁,昂扬奋进的底色,不是正能量立志,也不是负能量忧愁,就是喜忧参半,不是乐也不是哀,万家忧乐到心头。一会笑一会哭,不笑不哭,看完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办,这就是好作品。

如何避开只有一个标准?需要广泛阅读。

耶稣复活之后第一句话是“愿你们平安”,除了耶稣信仰之外有没有一些文化现象使用很多的斗争性词汇。我们已经很难自由的创造使用我们的语言,这个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爱的释放能力?肯定会,因为语言本身不是人造的,语言的赐予是圣灵的工作,但是人类的话语为什么出现偏差?是罪性的污染,我们无法调动这些能力,这就变成了阅读实际上是一个旷野。

面对阅读会面临更多的未知的挑战,而且将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东西,我们看回到圣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果是为逃避,上帝甘泉的话语,喝这个泉水只是一个逃避,只是让自己增肥,没有穿透力。但是如果把这样的甘泉的话语辐射。不要有太多的参考是要让内心与上帝和圣灵交通,但表面的意思是不要有太多的参考。

和合本圣经当年翻译的时候,是一群宣教士参考很多资料翻译过来的。这都是人最普通的认识和阅读方法,会有错误也会有圣灵的亮光,通过参看书籍使我更加完善完美,为什么这样?我不确定是不是完善完美,但是我确定与圣灵同工,它要求我在这样的道路上向前奔跑,我能够给大家呈现出一片旷野。

我们如何面对未知,而不是如何面对已知。已知就一个答案,就是耶稣基督它来过并将再来,上帝的最终审判。信望爱是已知的,别的都是未知的。有的弟兄姊妹会说我的每一步都在上帝计划之中,但是那只是上帝知道,你不知道。所以严格来说我们祷告是谋求上帝的带领,如果我们确认上帝让我做就一定能成功,到底是上帝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这个就是人想预知未来。

祷告,圣经中很多个场景是耶稣退到旷野里,意思是说这个信仰让你能够面对的是,不是你确定了去干,而是上帝确定了。我们往往面对的是旷野是不确定,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事情成就什么样,而是到底福音是什么?上帝要怎样炼净我们?圣经的解释是唯一的,但是圣灵还会对我们有一些亮光和工作,从真理到伦理到不可言说的美学。

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解放神学——有些非洲人说我当然要信上帝,不然我怎么能解放?中间跳跃了好几个逻辑,第一个我太受压迫了,我不信上帝,因为上帝是白人的。他不知道这个信仰在这个政治背景中是什么样的,在文化中是什么样的?

基督教中国化,这人说不出好,也说不出坏,一个好的信仰一定要求在文化中表达出来。

……

这个问题不是出现在争论上,任何一个重要的词都有好多意思。美国有很多的荒山野岭大峡谷,圣经中的荒野思想,旷野里与美国人的生活。清教徒美国早期传统中的福音派,后来分化成保守的改革宗和福音派。

三位一体,独一上帝,道成肉身,最基本的神学观。大拉丁的神学传统,比如说三位一体,一定要通过经验去理解三位一体,或者说是接受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你接受之后,理智上去拥抱这个真理。但是如果真的想探究,是个奥秘,但也常不完全是个奥秘。如果需要探究就需要把拉丁语、希腊语弄熟,就发现原来三位一体它的后半截你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上帝是什么,摩西问上帝,上帝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基道出版社《华尔基旧约神学》,牧者一定要看看这本书。旧约中的上帝的名字翻译成“我是”,上帝是自我永有的就翻译成“我是那我是”只有上帝有资格这样说,我们这些人都没有资格,我们都不是。古汉语“是”就是这,所以我们信上帝,往往不会从这个角度上出发,你是不是。是真善美里的真。

儒学与国学,想象一下自己生活在孔子的时代,起码不像今天这么无知,这个知是在宗教的层面上。在春秋时代起码大家都是宗教人士,有宗教的体验,不管来自于哪里,因为商朝的商纣王就是群巫之首,怎么辨析中国人自己对文化的一个理解,无论是批评还是颂赞。从汉到今天,中国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吗?没有!除了属灵生命的连接,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防御和辨析能力。真正的防御能力不是退后而是进。

阅读要面临的古今未来的问题,归结一点,本质就是人如何自我成长,作为一个基督徒如何自我成长,作为一个牧者服侍如何成长,千万不要受这几十年或者这一百年一个自我的成见的束缚。

固然圣职有分工,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并不是逃避责任的开始。把孩子送到学校从此就交给老师了,包括送到教会学校也是这样。今天来听道从此这个事就交给牧者了,我的任务就是每周日听一次道,觉得我今天听得挺爽的,今天牧者讲得好,你为牧者祷告了吗?周一到周五为牧者祷告了吗?今天讲得好,今天讲得不是太好,点评,不为牧者祷告为牧者点评。知和不知是为了自我荣耀,就没必要。显然现在来看,未来的情况教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我们通过广泛的学习,属灵跟知识不能分开。我们每个人都穿上肉体。

圣经和宣教永远和普通文化的观念相反的,普通的文化是把大家都集中起来,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来到学校里,我们建一个大大的学校,有很多好的设施。

宣教刚好相反,今天《圣经》仍然在不停的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当年的宣教士翻译了大量的方言圣经,把圣经翻译成上海土话,广州土话,温州话,福建话,江浙话,宁波话,不是把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学英语。KJV版的,中国圣经相关的手册,很简洁。少数民族圣经翻译,不是说学识不够,是因为没有资料,一个外国宣教士,一个汉学家,一直在看上帝在中国的历史中圣经翻译的工作,所以我手上有这些材料,有这些线索。又是一个外国宣教士,这是我们对语言的这种,通过圣经反思语言,创造性不够,语言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混乱。这些恰恰都是通过专题性的阅读能够对我们有很大的提醒,比如我们说什么是“平安”,可以用以经解经的方式解释出来,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创造,这里面肯定有丢失,但是很必要的。

信仰下文化的再造,举例,是不是可以看一看拉丁的教会发展史,亚米尼亚,科普特等教会发展的历史,东正教的历史,发现不一样,基督教信仰本身也不是西方的,是不分东西方的。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