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提要
2018-06-13
壹、作者
本书作者自称其名为『雅各』(一1),这名在初世纪的犹太人和基督徒当中相当普遍,在新约四福音书里,至少提到五位叫做雅各的人,包括:
(一)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太十3)。
(二)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他可能是达太的另一个名字,而不是卖主的犹大)的父亲雅各(路六16;参太十3)。
(三)十字架下妇女们当中的一个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太廿七56;可十五40)。
(四)西庇太的儿子使徒约翰的兄弟雅各(太十2)。
(五)主耶稣的肉身兄弟雅各(太十三55;可六3)。
根据本书信的内容来看,作者必定是一位非常出名且在信徒中间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人物,在上述众雅各当中,只有西庇太的儿子使徒雅各和主耶稣的兄弟雅各两人符合这样的身份,至于第一、二、三位,似乎与本书信没有甚么关系。而第四位雅各,即西庇太的儿子,在教会初期就已为主殉道(徒十二2),并未留下甚么事迹,故绝大多数解经家相信,本书信的作者应当是第五位雅各,即主耶稣的肉身兄弟雅各。
这位雅各,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并不相信祂是神的儿子(参可三20~21,31~35;约七5),但在主复活以后,因主曾特别向他显现(林前十五7),遂成为主的信徒(参徒一14),且因非常虔敬,乃跃居教会领袖地位,使徒保罗称他为教会的柱石(加二9),在教会中甚具影响力:
(一)使徒彼得被天使从监狱里救出来后,曾特地请弟兄们把这事告知雅各(徒十二17)。
(二)使徒保罗悔改归主后,第一次上耶路撒冷时曾去拜访雅各(加一19)。
(三)他不但倍受信徒们尊重,甚至被那些信徒中的犹太主义者所利用,他们往往假藉雅各之名,吩咐新约的外邦人信徒也要遵守摩西的律法(参加二12;徒十五1,5,24)。
(四)为了外邦人信徒是否该受割礼而特地召开的耶路撒冷大会,雅各乃是拍板定案的最后发言人(徒十五13~21),可见其地位崇高,受众信徒的敬重。
(五)使徒保罗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时,又去见雅各(徒廿一18)。
(六)写《犹大书》的作者犹大,自称是雅各的弟兄(犹1),可见这一位雅各在众教会中相当出名,仅题说其名雅各便知是谁。
根据传说,这位雅各在信主后立志遵行律法作『拿细耳人』,过着敬虔和圣洁的生活,被人尊称为『公义的雅各』,在教会受公会迫害期间,惟独他特别获准进入圣殿敬拜神;他很注重祷告,常在圣殿中俯伏跪拜,以致双膝磨得有如骆驼皮一般粗厚。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在主后62年,他最后因拒绝否认主耶稣,被公会的人从圣殿的殿顶推下,又用石头击成重伤,他仍跪地求神赦免迫害者,终至被木棍打死。
贰、写作时地
根据本书信的内容,其著书日期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较早时期但不迟于主后五十年,二是较晚时期但不迟于主后六十二年(雅各殉道之年),各有支持的理由。
(一)较早时期但不迟于主后五十年的理由如下:(1)称信徒聚会的地方为『会堂』(二2),这是教会早期的现象(参徒十三14~15,42~44;十五21);(2)只提到『师傅』(三1)和『长老』(五14),而未提及『执事』,这也是教会初期的情形;(3)本书信中没有题到耶路撒冷会议(约主后四十九年)所议决的事;(4)书中反映了初期教会迫切盼望主再来的心情(五8)。
(二)较晚时期但不迟于主后六十二年的理由如下:(1)本书信所提及的问题,多是教会后期才出现的现象;(2)教会初期少有富人,故重富轻贫(二1~6)和持富骄纵(五1~6),应是后期才有的毛病;(3)本书信中已缺少教会初期灵性火热的特色,可见当时距离圣灵降临已有一段颇长的时间;(4)本书信未题到耶路撒冷被毁(主后七十年)事。
多数解经家较为赞同本书是早期的作品,甚至本书极可能是新约圣经中最早的一卷(意即本书有可能比《加拉太书》更早写成)。总之,本书成书日期,大约是在主后四十五年至五十年之间,最迟应不晚于主后六十二年。
至于本书信写作的地点,应当是在巴勒斯坦地,极可能就在耶路撒冷,因无任何文件记载雅各信主之后曾经离开过耶路撒冷。
参、本书受者
本书信是写给『散住十二支派之人』(一1),即指散居在巴勒斯坦地区以外各地的犹太人信徒(二1)。
有人认为『散住十二支派之人』乃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法,用来暗指所有的新约信徒,但书中的遣词用字具明显的犹太色彩,例如『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二21)、『万军之主』(五4)等,显示其对象仍以犹太人信徒较为合理。
虽然如此,本书信中所涉及的灵性与道德生活原则,超越过时间,仍可适用于今天的教会。故我们今日读本书信,仍应持着神也藉此向我们说话的态度来加以领受。
肆、写本书的动机
雅各写本书的动机至少有二:
(一)为着改正教会中错误的观念。有些人宣称他们相信主耶稣,但他们的行事为人却与基督的福音不相称。他们的信仰只不过是一种口头上的表示,认同基督徒的身份,但他们的生活行为却与不信的人没有两样。
(二)为着指明正确的基督徒信仰。凡是真实的基督徒信仰,必然是起因于神的道栽种在一个人的心里,从而在行为上结出新生命的果子来。若要认识一个人的信仰是否真实与正确,只需看其信心有否行为表现便可了然。
伍、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提供给我们基督徒务实的警戒,指出古今信徒都同样具有一个危险的倾向,那就是我们有可能专注于建造属灵的空中楼阁,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生活,以致表里不一,亏缺了神的荣耀。难怪常听到世人有如下的评论:许多基督徒道理说得好听,实际行为却比不信的人还差。因此,本书乃是一面属灵的镜子,使我们在听道与行道,信心与行为,传道与说话,属灵与属世,谦卑倚靠神与克尽作人本份,上列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成为正常的基督徒。
陆、主旨要义
真实的信心,必定会在一个人的生活和经历上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凡没有行为表现的信心,它对我们基督徒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反会招致神的审判。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具有下列显著的特点:
(一)有明显的犹太人智慧文学色彩。本书例证很多取材于旧约(参二21~23,25;五11,17)。解经家迈尔(Meyer)甚至从本书中找出一些符合十二支派预言的描述:(1)亚设有属世的富足(一9~11;创四十九20);(2)以萨迦执着服苦(一12;创四十九14~15);(3)流便是长子(一18;创四十九3);(4)利未与敬拜神有关(一26~27;创四十九7);(5)拿弗他利使人和睦(三18;创四十九21);(6)西缅和迦得与斗殴争战有关(四1~2;创四十九5~6,19);(7)但等候救恩降临(五7;创四十九18);(8)约瑟与祷告得福有关(五13~18;创四十九22~26);(9)便雅悯与人分享生命(五20;创四十九27)。
(二)理论少,但实践却多。书中甚少提及系统性的神学教义,却很注重基督徒实际的生活问题,例如:(1)在患难中仍有喜乐(一2~4);(2)听道是为行道(一19~25);(3)真实虔诚的表现(一26~27);(4)不以外貌待人(二1~7);(5)若要全守律法便须爱人如己(二8~13);(6)真信心必有行为(二14~26);(7)完全人必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三1~12);(8)真智慧必结出良善的果子(三13~18);(9)真爱神必不必爱世俗(四1~10);(10)真知善恶就必行善(四11~17);(11)真正持守真道的人必定不爱钱财、受苦时能忍耐、不起誓、注重祈祷、使罪人转回(五1~20)。
(三)章节少,但主题却多。短短的五章经文中,一个主题紧接着一个主题,先后提及二十个以上的主题。
(四)颇多命令式的句子。全书共一百零八节经文中,将近有六十个句子属命令式;平均每两节便有一节是命令语气。
(五)希腊文文笔优美流畅,几可与《希伯来书》相题并论。
(六)本书充满了比喻。正像主耶稣的讲道一样,常利用浅显而现实的比喻,解释一些含有深意的真理,例如︰(1)海浪喻信心(一6);(2)花草喻属世的虚荣(一10~11);(3)种子和镜子喻神的道(一21~23);(4)身体与灵魂喻信心与行为之关系(二26);(5)马的嚼环、船的舵和火,喻舌头对一个人的影响(三3~6);(6)泉源和树果喻人可一口两舌(三9~12);(7)云雾喻人的生命(四14);(8)生锈喻用钱不当的后果(五3);(9)农夫等候出产喻信徒应当忍耐(五7)等等。
(七)本书也充满了对比。全书至少有十二项对比:(1)试炼与试探(一2~18);(2)听道与行道(一19~25);(3)虔诚与虚伪(一26~27);(4)偏心待人与爱人如己(二1~13);(5)信心与行为(二14~26);(6)颂赞与咒诅(三1~12);(7)真智慧与假智慧(三13~18);(8)追求神与追求世界(四1~10);(9)自以为是与倚靠神(四11~17);(10)不义财主与万军之主(五1~6);(11)现今忍耐与将来结局(五7~11);(12)起誓与祈祷(五12~18)。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与本书关系密切的圣经至少有三卷,它们是旧约的《箴言》,新约的《马太福音》和《加拉太书》。
(一)按其写作的形式有如格言集,书中多采用谚语和精简的句子等,且格式简单。内容与旧约的《箴言》相似,两者均强调智慧,讲论敬畏神者该有的行为表现,故本书可视为新约的《箴言》书。
(二)按其写作的内容,似乎多处引用了主耶稣的『登山宝训』,故本书可与《马太福音》彼此对照,其含意相近者如:(1)在试炼中要喜乐(一2;五10~12);(2)忍耐以至完全(一4;太五48);(3)祈求就必赐给(一5;太七7~8);(4)不宜动怒(一20;太五22);(5)怜悯人(一27;二13;太五7);(6)不偏心待人(二1~8;太五43~47);(7)言行一致(二14~26;太七21~23);(8)甚么样的树必结甚么样的果(三12;太七15~20);(9)使人和睦(三17~18;太五9);(10)祈求就必蒙垂听(四2~3;五15~18;太七7~11);(11)不可批评论断(四11~12;太七1~5);(12)不可倚靠钱财(五1~6;太六19~21);(13)不可起誓(五12;太五33~37)。
(三)按其写作的重点『人称义是因着行为』,正与《加拉太书》的『人称义是因着信心』相辅相成;一个是强调得救以后的行为,另一个是强调得救以前的信心;一个是说真信心必然会产生出行为来,另一个是说没有信心的行为不能使人得救。论点和角度不同,决非彼此矛盾。
玖、钥节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一22)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二26)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三13)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四17)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五15~16)
拾、钥字
「试炼、试验、试探」(一2,3,12,13,14)
「智慧」(一5;三13,17)
「行道、行出来、行为、善行、行善」(一22,23,25;二14,17,18,20,21,22,24,25,26;三13;四17)
「信奉、信、信心」(二1,5,14,17,18,18,20,21,22,23,24,26;五15)
拾壹、内容大纲
主题:真实的信心
一、引言与问安(一1)
二、真实信心所该有的各种表现(一2~五20)
1.信心与对待试炼和试探(一2~18)
2.信心与对待神的话(一19~25)
3.信心与对待别人(一26~二13)
4.信心与行为(二14~26)
5.信心与言语(三1~12)
6.信心与情欲(三13~四10)
7.信心与自恃(四11~五6)
8.信心与各种境遇(五7~20)
(1)受苦时能忍耐(五7~11)
(2)被冤屈时不自我表白(五12)
(3)病痛时彼此代求(五13~18)
(4)遇失迷者使其回转(五19~20)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雅各书注解》
3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