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基督教科学?
2019-04-29
不科学的基督教科学会
被誉为十九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基督教科学会的创办人玛利·碧嘉·爱迪夫人(MaryBakerEddy)(注一),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五十岁前,她百病缠身,婚姻失败,与家人失和,孤苦无依;当他以八十九岁高龄病逝时,她已集名誉、财富、权力于一身,成为数以万计信徒臣服的宗教领袖。她创办的基督教科学会已超过三千间,出版的《基督教箴言报》("ChristianScienceMonitor")成为美国畅销刊物。许多人都不明白“基督教科学”是什么胡芦卖什么药。其实所谓基督教的“科学”就是不用药物的信心治疗法(faithhealing)。爱氏强调基督教的教训就是健康的“科学”(原理)。而当我们了解她的生平时,不难了解她为什么那样注重健康与医治了。
爱迪夫人出生于一八二一年,父亲是严谨的改革宗教友,她却反对父亲的信仰,因而与他意见不合。早年因健康欠佳而辍学。十七岁加入亲英格兰派的钢纪慎宗教会(注二),但拒绝接纳教会有关预定论和审判的教义。少年时代的爱迪夫人,已受到疾病的折磨、信仰的冲突和与家人失和的痛苦。一八四四年,她与爱人乔治·葛路化(GeorgeGlover)结婚,可惜快乐的日子十分短暂,半年后丈夫便病逝,留下遗腹子和伤心欲绝的年轻寡妇。
她的第二次婚姻并不美满,一八五三年与牙医柏特逊(DanielPatterson)结婚,二十年后离婚收场。在这一段日子,她的健康仍然很差,屡医无效。后来听说有一位能叫人不药而愈的“神医”昆比(PhineasP.Quimby),毅然往访求医。一八六二年首次会面,便认为自己给“医好”了,遂对昆氏的医术与理论非常激赏,从此追随昆氏,传扬他的学说,并且用他的治疗术治疗其他病人。后来,她自创基督教科学会,但却一再否认受到昆氏影响,更反称昆氏借用了她的见解。她的强辩,没法经得起质疑。一九二一年,一本名为《昆氏手稿》("TheQuimbyManuscript")出版了,辑录了昆氏的信扎和遗稿,与爱氏的着作《科学与健康附解经之匙》("Science&HealthwithKeytotheScriptures"),比较之下,没有心存偏见的人都会看出是谁抄袭谁。昆氏称自己的学说为“基督的科学”,而爱氏称自己的发现为“基督教科学”,可见二者之间的关系(注三)。
一八六六年,是爱氏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昆比去世,她与第二任丈夫分居,同时发现了“基督教科学”(注四)。她在一次意外中跌倒受伤,自称伤势严重,无生存希望(注五),三日后读了《马太福音》九章二至八节耶稣医好瘫子的故事,竟立刻康复了,因而发现了“基督教科学”。此后,爱氏四处宣扬她的发现,招收徒众,教授这种不用药物灵病的“心灵医术”,收取可观的学费,而学成的生徒,竟然设馆行医。第三任丈夫爱迪(AsaGilbertEddy)原是她的学生,也是第一位自称为“基督教科学行医者”(ChristianSciencePractitioner)。她说,有人研究但以理书,计出基督在一八六六年复临,她认同这个说法,因为属灵的意念回到物质的地球,配合了她发现了基督教科学的时间。但她否定基督复临是指耶稣这个人再次来到世界的信仰。她说,基督复临是指上帝的神圣的彰显-基督给发现了。
她和艾迪在一八七七年结婚。一八七五年,爱氏写成《科学与健康》一书,成为“基督教科学”的教科书和教义权威。基督教科学的规模确立了。一八七九年,爱氏不断推广她的事业,把基督教科学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活动。爱氏在教会中享有无上权威,他们的《教会手册》规定,任何加入教会三年或以上的教友,收到两日前的通知,就要到爱氏的家庭服务,为期不超过三年,违者开除会藉(注六)。爱氏又自视为《启示录》十二章所说的那位妇人,带来启示之光(注七)。虽然基督教科学会并没有正式把她当为神明供奉,但爱氏有意把自己神化。她的教友不许称呼生母或爱氏以外的任何女性为母亲。她把主祷文的第一句“我们在天上的父”解释为“我们父母一体的上帝,完全和谐者”(注八)。有些基督教科学派的人士说:“耶稣基督是上帝父性的男性代表,在这个时代,爱迪夫人是上帝母性的女性代表。”(注九)这虽不是基督教科学正式的立场,但却是许多教友的看法,相信爱氏也会暗暗嘉许。这些妄自尊大的行径,正是圣经所批评的大罪人和沉沦之子的表现(帖二:1-4)。
基督教科学的吸引力
拿基督教科学会的增长与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人比较,“科学会”似乎略为逊色,但它的影响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注十)。“基督教科学”创立之后,发展迅速,不无理由,普林斯顿大学基督教历史教授荷顿·戴维斯(HortonDavis)举出几个理由,撮要如下:
爱迪夫人给许多神经过敏和沮丧的人一种新鲜的、幸福的感觉。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她强调生命的属灵意义,并且重新发现基督教藉信心治疗的艺术。
她认为遵循上帝的旨意和基督的教训是人生幸福的源头。
她注重每日定时默想圣经的操练,依据《科学与健康》一书作为指引。而很多正统教会的信徒都忽略了灵修生活。
她否定那些不受欢迎的教义,例如主张上帝不会叫人遭受痛苦。否定死亡和邪恶的存在。
她表明女性也可以在有组织的宗教运动中担当重要的任务(注十一)。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我们也不能抹煞,爱迪夫人确实促使现代的医学重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些主张,我们不知道应否说是爱迪夫人的贡献,但是,她的理论,对现代许多心灵受到创伤和逃避现实的人,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基督教科学会的教义
“科学会”像其他的旁门及异端一样,最认为是最纯正的,最原初的基督教。他们虽然想把自己列在复原教的行列,可是他们的教义却与正统的基督教大异其趣。爱?夫人称她的理论为“基督教科学”,可是,以基督教的标准来判断,既非“基督教”,以科学的立场来衡量,又不“科学”。现在提出几个重点来讨论。
圣经不是最高的权威
虽然,爱迪夫人说过,圣经是她唯一的权威(注十二),但事实上,《科学与健康》才是基督教科学的根据。基督教科学相信爱迪夫人蒙受上帝直接的启示,而爱迪夫人说她得到的启示是“最后的启示”(注十三)。爱迪夫人说,基督教科学是圣经所记载的,是主耶稣所示范的真理,但她把圣经和圣经中的基督教科学分开来说。她认为圣经有许多错误(注十四),但“基督教科学是无误而神圣的”(注十五)。当爱迪夫人发觉自己的理论与圣经相矛盾时,她不单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指称圣经的记载是谎言(注十六),可见圣经不是他们唯一的权威。而且基督教科学会经常依据《科学与健康》这本书,而用来解释圣经的钥匙也是这本书,所以对基督教科学而言,这本书实际的地位若不超过圣经,也是等量齐观的了。
否认物质与苦罪
爱迪夫人曾经把她思想的要义,总结为四个否定︰否定物质、否定罪恶、否定疾病和否定死亡。每次聚集的时候,基督教科学都会背诵他们的信条:“物质没有生命、真理、智慧和实质。一切都是无限的思想和其表现形式,因为上帝是一切的一切。爱是真实而永恒的;物质是不真实而短暂的。灵是上帝,人是他的形像。所以人非物质,他是属灵的。”(注十七)因此疾病只是幻像而已,痛苦只不过是由错误的信仰而产生,并不是真实的。全善的上帝固然不会让人们受苦,更不会让罪恶存在。爱迪夫人说,根本没有罪恶这回事,罪恶从未存在过,这只不过是另一项错误的信仰罢。疾病只是人的心理作用,是虚幻的。因为上帝既是良善的,人就不会生病。人生病是因为人有的知识错误,而想像出来的。而人的本质既非物质,也没有罪恶,所以也没有死亡。死亡也是错误的信念。有了正确的“永生”信念之后,就可以征服死亡,人人自然会“长生不死”。基督教科学的信仰强调上帝的至善,但却漠视苦罪的严重性,和贬损了基督代赎受难的价值,及否认了基督的核心--十字架的信息。最叫基督教科学尴尬的,就是连爱迪夫人的信心也不够大,信仰也不够正确,以致她也最后也无法避免死亡。
主张泛神论
爱迪夫人把基督教科学的上帝观撮要为四个声明:
上帝是一切的一切。
上帝是善,善是心智。
上帝、灵,就是一切,没有物质。
生命、上帝、全能的善,否定死亡、邪恶、罪恶、疾病。(注十八)。
照上述的声明,“基督教科学”相信上帝是一切,一切就是上帝。他就是心智,就是善。换言之,心智和善就是上帝。由此可知,他们的信仰是彻头彻尾的泛神论。爱迪夫人有时论到三位一体,但也不是指有位格的上帝的三位一体,而是生命、真理和爱这三个所谓神圣原则的结合(注十九)。
否定救赎的需要
爱迪夫人眼中的耶稣是一个人,基督是指这位神人的神性,他的人性和神性是互不相通的,所以她不承认有道成肉身这回事。“基督”是一个“永恒的观念”,相对来说“耶稣”是这个“观念”是个暂时的形式,只有道是永恒的。她说,假如基督没有死的话,他会胜过死亡。不过,基督郤不是为我们的罪受苦和死亡,他在十字架上并没有死亡。他在坟墓里三天是逃避敌人,因此也没有复活这一回事。所以爱迪夫人不期望基督为人作代赎的工作,因为罪恶是不存在的。基督的工作只是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说明真理和真正的人生是什么,从而纠正人们的思想和信念。所谓救恩,只是不再相信罪恶是事实就可以得到了。这些言论,除了与圣经一贯的真理矛盾之外,本身也自相矛盾。基督教科学会宣扬一种解脱罪恶、疾病和死亡的完备救恩,消除一切罪恶、疾病和死亡(注二十)。可是,既然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何需救恩?如果对某些人来说是存在的,基督教科学的论说则又不能贯彻了。
基督教科学的教义其实搀杂了印度教、黑格尔的哲学和信心治疗(不是神医那一种)的理论而成,其中非基督教的因素较基督教的因素为多,而他们的主张不单没有科学的根据,且简直与科学相违背。故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基督教科学”既不是基督教,也不是科学。
基督教科学会的兴寰衰
二十世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基督教科学迅速发展时期一九五年传来香港,在中环泄兰街开设行医服务。一九一二年在麦当奴道开设第一个教堂,是为亚洲第个个基督教科学会分堂。传教的方法主要是靠“行医者”为人看病,定期举行公开讲座和“见证会”。见证会中由教友讲述信仰的经验。基督教科学会遍布各大城市的“阅读室”,吸引路人阅读基督教科学的书报。“基督教箴言”曾是畅销的报纸,时事评论甚有份量,常为传媒所节录和引用。其电视节目也有过风光的日子。一九九一年因发展过急而陷入财务危机。
近年,基督教科学走向下坡。原因有三︰
基督教科学失去昔日的活力。其主日崇拜,变得形式化和内向。程序主要根据《科学与健康》一书的经文,也引用圣经。也有所谓“圣经课讲道”,由宣读者按着会方印发的季刊所指定的圣经经文及《科学与健康》引文逐字读出来,相当死板沈闷。
基督教科学会从来都不作煽动情绪的传教活动,多以讲座,书刊等较为理智的方式,吸引知识份子和社会中,上层人士。但缺乏积极传教精神,终而像其他建制宗教组织一样,慢慢萎缩不振。
新纪元运动兴起,主张心灵的释放,和另类治疗的思想,都是类似的东西,但比基督教科学更有吸引力。而基督教科学会自爱迪夫人之后,再没有具创意的魅力领袖,带领他们去回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虽然基督教科学无复当年的锐气,但在西方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信众,与摩门教,守望台合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旁门”,不容忽视。
附注
注一:参Charles S. Braden, "Christian Science Today", London, George Allen & Urwin Ltd., 1959, p.11 。
注二:根据教会的档案,她十七岁加入教会,但根据她六十多岁时的自述是十二岁。
注三:参Anthony A. Hoekema,"The Four Major Cults", Paternoster Press, 1969, pp.174-175 。
注四:Mary Baker Eddy,"Science and Health with Key to the Scriptures", Boston, 1934, p.107 。
注五:但她的医生后来公开宣怖,从未说过爱氏的伤势严重或无可救药,这可从他详细的医疗记录中引证。参Hoekema ,上引书 p.174 。
注六:Charles S. Braden ,上引书p.39 。
注七:"Science & Health", p. 560f 。
注八:前引书。
注九:参John H. Gerstner,"The Theology of the Major Cults",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78, p.74 。
注十:有关“科学会”的统计资料,我们无法获得正确的数字。他们从不公怖增长数字,更禁止向外界泄露消息。
注十一:Horton Davis,"Christian Deviations",SCM Press,1974, pp.37-38 。
注十二:"Science and Health", p.126 。
注十三:上引书 p.107 。
注十四:上引书 p.139 。
注十五:上引书 p.99 。
注十六:上引书 p.524 ,她解释《创世记》二章七节所记载上帝以地上的尘土造人时,无法把这段经文和她所主张的“人非物质论”协调,竟然说这段经文是谎言。
注十七:上引书 p.468 。
注十八:上引书 p.113 。
注十九:上引书 p.331 。
注二十:上引书 p.39, p539 。
【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