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道的属灵气质与事奉观见证

作者:李雪华等浏览:次T|T 来源:作者:李雪华等浏览:次T|T    浏览:
核心提示:时间:2015-06-29 08:47:14来源:作者:李雪华等浏览:次T|T 一、前言 自从二十世纪的二零年代开始,中国基督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因为中国信徒的人数和对教会的影响力显着增加。一些自治、自养和自传的独立教会出现,有了所谓真正的中国基督教...

核心提示:时间:2015-06-29 08:47:14来源:作者:李雪华等浏览:次T|T     一、前言  自从二十世纪的二零年代开始,中国基督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因为中国信徒的人数和对教会的影响力显着增加。一些自治、自养和自传的独立教会出现,有了所谓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产生。(吴利明,1981,页1) ...


时间:2015-06-29 08:47:14  来源:  作者:李雪华等  浏览:次T|T

  96212158490941f6.jpg

  一、前言

  自从二十世纪的二零年代开始,中国基督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因为中国信徒的人数和对教会的影响力显着增加。一些自治、自养和自传的独立教会出现,有了所谓真正的中国基督教会产生。(吴利明,1981,页1)

  教会组织开始本色化,并有一部分受过神学教育的中国信徒,逐渐代替西方传教士的地位,成为中国基督教的代言人。他们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他们说明基督教的信仰,并且对中国教会的问题提供意见和解释。

  从中国教会歷史上来看,有叁位属灵伟人:倪柝声、宋尚节和王明道,他们都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本文选择王明道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特别跨越不同的时代,他除了生于清末,走过民国,同时也经歷过中共的统治,在属灵上有他特别的环境经歷,这是本文的动机之一;此外,在本小组成员当中,有一位在几年前曾经参加过王氏家庭聚会,并对王明道本人有过经歷的,可以藉由她对王明道的描述,来瞭解一些书中所无的资料;(见附录)。本文尝试由歷史研究和参与观察研究来探讨这位时代的属灵巨人,期能提供其他人做后续研究的参考。

  二、王氏生平中重要事件

  1.出生的时代背景:拳匪、洋祸打开福音之门

  王明道是在1900年7月25日生于北京,正值满清末年,政府积弱无能,中国受到列强的蚕食侵略,激起义和团闹事仇杀洋人和基督徒的风潮。在拳匪眼中,所有商人、政客和宣教士都被当作「洋鬼子」看待,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画上等号,基督教活动和宣教工作十分困难,由于拳匪的作乱,导致八国联军入京,满清政府被迫签署辱国丧邦的辛丑条约,必须负担巨额赔款;拳匪之乱平息之后,教会面临一个新的形势,那就是国民对洋人的态度改变了,除了不敢再伤害洋人,中国信徒在拳匪之乱中所受的损失也得到赔偿,甚至基督徒可以享受更多的宗教自由,宣教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礼拜堂和基督徒数目急剧增加,信徒由1900年的96,000人增加到1915年的526,108人,神似乎定意要打开中国的福音之门。(林荣洪,1982,页16)

  2.家庭背景:年幼失怙,缺乏天伦之乐

  王明道的父亲叫王子厚,曾在北京美以美会设立的同仁医院服务,他的母亲李文义曾经在北京伦敦会设立的女子学校读书,王明道的父母都曾经与基督教有过接触。他们共有五个子女,只有王明道和他的长姐活着,王明道排行最未;当拳匪之乱的时候,王明道的母亲正怀着他,父亲带着全家避难到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内,由于不堪压力,父亲遂自杀,母亲生下了他。(林荣洪,1982,页16)

  王明道自幼失怙,就在1900年7月25日,他出生的前一天,父亲因为担心义和团逼害而自缢死亡,他和姐姐是由寡母抚养长大,自小就缺少天伦之乐。(吴利明,1981,页134)

  3.求学及性格特质:求学屡遭挫折,个性偏执,对真理不妥协

  九岁进入伦敦会所办的教会小学,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年幼时期的性格就与众不同,他对人和对己的要求很高,学习努力致使成绩出众,满意于自己的成绩;当看到同学和老师的行为与他的理想不符时,便会勐烈批评他们;一次,王明道要求老师处罚几位「行为污秽放荡」的同学不果,他竟对老师说:「与其开办这种误人子弟的学校,倒不如乾脆关了门。」(王明道,1991,页17)

  王明道是一个在塬则上不妥协的硬汉,当学生时,他仍留着长髮,不顾同学的劝说和威吓要他剪短剃光,他始终不肯屈服。(王明道,1991,页12)

  这时他有一个成为「伟大神学家」的心愿,他任职的学校也支持他进大学和神学院进修;但是不幸,当他对某一真理看法与学校不同时,所有的读书计划被否决了;当时,他注意到教会洗礼的问题,经过他详细研究圣经后发现浸礼才是正确的做法;于是开始在同事和同学之间谈论这个看法,立刻遭到学校禁止和革职的压力;在他面临抉择:要工作还是坚持自己看法,他选择了后者,于是与跟随他的几位同学一起被逐出学校。(吴利明,1981,页136)

  他对世界和教会同感失望,怀着失意和沮丧的心情回到家,未料母亲和姐姐也责备他,朋友更以为他患了精神病,到处找不着工作,身陷于「四面受敌」的环境裡,王明道只有天天躲在家中附近的一间小屋子裡读圣经。在这些痛苦的日子裡,他在圣经中发现了神「永生之道」的应许。他描述这个真理被发现的经过时说:

  「那些日子,我常常一个人坐在一间小棚子裡:我在那裡祷告,看圣经,有时禁食祷告。说来也真希奇,已往六年之久每日看圣经,但是裡面关乎生命的要道就好像蒙着一层纸一样,始终不曾了解。这时忽然心门大开,知道基督能将永远的生命赐给信他的人;祂有生命,祂也能使信祂的人有生命;祂復活了,祂也照样使信祂的人復活,祂已经战胜了死亡,祂也把这种胜利赐给信祂的人。」(王明道,1991,页58)

  4.信主及蒙召的经过

  受别人爱心和品德的感召信主

  在十四岁时,受到一位有爱心和品德良好同学的感动信了主,起初他还有当「伟大政治家」的宏愿,自十四岁那年重生后,王明道有着非常规律的灵修生活,除了早晚祷告,每天至少读经一次,并且参加教会聚会风雨无阻。

  对死的恐惧和委身

  当十八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群医束手之际,他向神作了一个应许:如果痊癒,他会接纳神为他作的安排。王明道病癒后想进入大学未能如愿,勉强当一间长老会所属小学的老师,与学生接触中渐渐明白传道工作的重要,因此1920年,当他二十岁时立志接纳神的唿召,作传道工作。他为了表明心志,把「文盛」的名字改成「明道」,含义为「愿神用我在这个黑暗邪恶的世界上,証明祂的真道。」(王明道,1991,页37)

  王明道从蒙召到委身,是一个漫长的内心挣扎过程,并不是朝夕间或在感情衝动下所作的决定。起初,他不愿意作传道人,反而认为政客比传道工作受到更多的尊荣;王明道坚决抗拒神的唿召有叁年之久,他并没有不理神的唿召,只是不愿意放弃作政治家的野心,不愿让步;最后却在相继的几次重病中得到了醒悟,在一次必死的大病中,医生已经放弃治疗,神垂听了王氏悔改请求医治的祷告之后,他说:「如果我的病不能痊癒,我承认我应该死;但如果神存留我的性命,我再不敢抗拒神了。」他平日最怕死,这次死亡的威胁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属灵的转机

  王明道求学的心志一再受到打击。先遇到「五四」运动事件学校罢课的风潮,及母亲和姐姐卧病,不得不触犯校规服侍家人,以尽孝亲之情;随后为了进燕京大学,多次求见本科的科长却得不到,好像所有求学之门都被关闭;当时王明道的心情非常抑郁和沮丧,一筹莫展。这种难堪的遭遇却带来了属灵的转机。

  王明道在入学无望,忧伤到极点时,得到圣经的安慰:「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从圣经中获得启发,使他灰暗的人生重现曙光。他效法耶稣四十昼夜的旷野经歷,过着读经、祷告、禁食、默想的属灵操练生活。这是王明道神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时期。(林荣洪,1982,页54)

  叁、王明道的属灵气质和事奉观

  1.性格影响神学思想

  一个影响王氏神学思想的因素,是他从小养成的倔强性格,在他思想架构裡,是非黑白是永远对立的,不会混淆一起的,因此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就是:不肯苟且,不愿妥协,常常以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别人的反对,特别是道德败坏的恶势力。他说「我从小就有一种特别的性情,凡事不愿意附和人;无论什么事,自己不看清楚了,绝不随着别人去作;但在看清楚以后,无论什么阻力也阻止不住我。」(王明道,1991,页12)

  在学校求学时,同学联合对付王明道的好学、正直和忌恶如仇的性格,给他「道学博士」、「法利赛人」等称号。但是王氏丝毫没有畏缩。王明道倔强的性格同时也被一种传统的孝道观念所调和,他对自己是一名「遗腹子」,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嗬护他、教育他,甚至在上小学时,怕路上有危险,经常陪他上学,王明道怕同学笑话他,便阻止母亲陪伴上学,但是母亲仍然在背后老远跟着,王明道回忆过去的母子亲情时说:「我爱母亲远不及母亲爱我。」

  在王氏成长过程和受到外界影响上,他所表现出来的是:笃信基督,越受逼迫,信心越坚强。他敬畏神,表现出与人不同的性格,他对那些怕人却不怕神的人极度反感。「怕恐吓,不敢传福音,已经足够令人痛心了,比这个更令人痛心的,就是怕恐吓,连主都不敢承认,连神的命令都不敢遵从。」充分表现出他对神的单纯和忠诚。(王明道,1961,页11)

  2.王明道所遇到的神学问题

  早年王明道的思想经常徘徊在几个主要的问题上,他信主的过程受其影响很大:

  人生的命运和归宿

  王明道自小对死亡惧怕,六到九岁时已经开始为死亡问题担忧:「我怕死,但我知道迟早不免于死。我求长生,但我知道不会得到长生。我悲观,我失望,没有人给我带来安慰与喜乐!每逢读书或玩耍的时候也是兴高采烈,但一想到人生的归宿,就感觉痛苦万分!」(王明道,1991,页11)

  他时常想到「阎王审判」、「轮迴化身」、「人死如灯灭」的生命问题,他比较相信死亡是人生的终剧,却又不甘心一生劳苦的代价只换来死的结局,心中吶喊着「我要寻求一条生路。我必须趁着我还活着的时候,解决这生命的问题。」(吴利明,1981,页7;林荣洪,1982,页21)

  王明道接受了神后,问题仍未解决。「朋友教导我敬畏神,也引领我信耶稣,但他没有帮助我清楚明白神的救恩和永生的应许。因此我们是度着没有来生希望的生活。」(王明道,1991,页23)

  但是在小屋的静思中,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从前最怕的就是死,现在基督已为我战胜了死亡,把永生赐给了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啊!」(王明道,1991,页58)

  王明道发现了永生的真理,使他不再对死亡有恐惧感,然而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生命有了一个新的目的,他不必再追求属世的名利,而专心追求神的荣光,他不再留恋这个令他失望的世界。(吴利明,1981,页138)

  对进修神学的看法,王明道在发现永生的真理后有一点改变「我既知道了这些应许,便立时把从前所恋慕追求的一些世上的虚荣名誉看作粪土。我也明白了要去作神的工作并不需要入神学院,最要紧的乃是用工夫去读圣经,并且要受神的训练和造就。因此我便把以前打算入大学,入神学院,以及到英国去留学的计划完全放弃。我只求神给我一个较长的时间,把圣经多读几遍。」(王明道,1991,页59)

  对道德问题的执着

  王氏起初在校内与一般学生一样「随波逐流」,到1914年春天,受他一位学长的影响开始正视个人道德问题,同时他受到另一位青年会干事谢洪宾及他着作的影响,思想起了很大的改变,他说「我开始明白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责任。我开始恨恶一切的不义。我开始羡慕圣洁良善的人生。」这是王明道属灵生命的开端,同年復活节,他在伦敦会的一所礼拜堂接受洗礼。(王明道,1991,页15)

  对重生的强调

  王氏虽年少无知,却对追寻生的问题,十分积极;后来笃信基督教,生死问题得到了解决,他的神学思想非常强调重生之道,究其塬因,少年时对生死的态度关係很大。(林荣洪,1982,页21)

  王明道在自述重生的经验上,有些值得我们注意之处,自觉重生前后判若两人,对罪恶有很强的敏锐感,常因犯了过错而悔恨自责,流泪痛哭,甚至击打身体,王氏发觉自己「终日挣扎在善恶两种势力之下」(王明道,1991,页16)。只有倚靠神的恩典,才能防备罪的试探,并活出属灵的生命来。这种真挚的宗教经歷,构成了他的救恩神学重要的一环。

  受外界的影响

  王氏早年与基督教的接触,对他日后神学思想路线有很深的影响,他在学校时接触过保守的伦敦会;此外,他受到谢洪赉先生所编「修学一助」等书籍的影响很大。

  谢先生一直投身于基督教的着作界,他是民国初年基督教文坛上负有盛名的作家,他的代表着作有「基督教与科学」、「修学一助」、「读书指要」、「致今日少年书」等;按当代的神学环境来看,谢氏是属于保守派中较为开明的学者,对当时的神学争论,常持守中肯的立场;在基督教与科学的书中答覆科学反对宗教价值的批评时说:「科学本无解释宇宙的能力;也不能为道德的基础。彼强以此为反对宗教的器具者,是大误也。反之,宗教家不明基督教之精义,乃在于文字以外。而圣经一书,亦未尝有说明物理之意,其欲以一切学理尽纳诸教旨之中。则不免有嚮壁虚造,牵强附会之病。」(林荣洪,1982,页24)

  谢氏认为基督教与科学各有其界限与功用,不但没有真正的衝突,而且应当互相结合,成为宇宙间统一的真理。「科学可去宗教之迷罔,宗教可促人智之前进。二者同究上帝之手段,同求人生之幸福,目的无异。」

  谢氏不同意西方新神学派思想,对于他们否定圣经的神蹟奇事、耶稣基督的神性、创造论、歷史上的復活等道理,及改革社会,復兴文化的主张,谢氏提出辩论说,他相信基督教的歷史根据,接受传统保守派的神学立场,他给神蹟的定义是「曰神蹟者。上帝运用其超然之意志力,改变物理之进行,以成不经见之事,所以达道德之目的也。」林荣洪,1982,页25)

  3.反对现代派的「理想社会」「上帝国」的说法

  王明道认为人是绝对不能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社会。因为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人,乃是因为人都有罪,社会的一切腐败都起源于人的罪。社会裡的人是败坏的,只有人的生命完全改变才有可能实行理想社会。

  此外,纵使建立了一个理想社会,也于事无补。一个理想社会并不等于天国,因为天国裡再没有死亡。然而理想社会仍不能逃脱死亡的魔掌,并不能满足人类永生的要求。(吴利明,1981,页152-3)

  4.王明道的事奉工作

  由于和不同宗派的人发生过不少争论,在1924年,便开始自己独立事奉的工作,其事奉工作可以分为叁方面:

  「基督徒会堂」的建立

  在明白了永生的应许和对圣经几个月的专心研究之后,在自己家中开了一个研经班;并在1937年建立「基督徒会堂」,可以容纳500人,这是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治、自养、和自传的教会,很少「外面」人到那裡讲道,当他外出讲道时,则由几位被选出来的弟兄代替他。

  外出讲道是他工作的第二方面

  在24年中,他曾到全国28省中的24省,并去过30个不同的宗派讲道。王明道受到欢迎的程度,正如章文新书中描述说:「我记得他来到南京一间循道会作一连串的讲道的时候,每晚教堂都挤满了。虽然他的讲道有时长达一个半小时甚至两小时,每一个人仍然好像是着了迷的在听他。」(“Francis,103”,林荣洪,1982)

  「灵食季刊」的出版

  1927年出版,初期都由王明道一人负责,在发刊词中说:「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时分食物给他们呢?」(路12:42)

  5.在「国民政府」和中共「解放」时期下的事奉

  叁位属灵的伟人当中,只有王明道经歷过叁个不同的时代,体验最多的政治文化。他除了因他家庭的缘故,体会过满清末年的腐败和拳匪为乱的影响外,童年就在这种不安的阴影下渡过。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教会的逼害渐渐产生,一九四二年日本人批准的「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成立。王明道拒绝参加,因为他认为该会具有政治性,并受日本人操纵。最重要的理由是该会是由「不信派」组成的。后来也多次受到日本宪兵的威逼利诱,最后都能安然渡过。(吴利明,1981,页158)

  在中国政权易手后的前几年。王明道和共产党没有发生衝突。因为他是一个本土产生的教会,没有和外国的差会交往,中共在理论上保証了宗教自由。但是当中共发动的叁自爱国运动开始后,王明道的遭遇就改变了。

  大部分的中国基督教会都加入了叁自爱国运动,而王明道刚毅和对真理执着的个性,令他始终拒绝加入。所换来的结果是遭到控诉,并在一九五五年八月被捕入狱一年。在狱中被逼签写悔过书,才得以释放。出狱后不久的一次演讲中他否认所做的悔过书,因此再次受到囚禁。(吴利明,1981,页68)

  他并提出反对加入叁自爱国运动的理由之一是:吴耀宗和叁自运动的同工都是现代派人物。因为现代派和基要派没有合一的基础,圣经中所提到的合一是精神合一,而不是组织合一。

  王明道不与中共政府合作的态度,容易被解释为对共产主义的反抗。事实上,他不只与现代派对立,对当权者都採不合作态度。对社会改善不存很大的希望。过去他也不与日军,也不与国民党合作。他所持的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也是一个神学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把王明道的遭遇,看为歷史对一种否定人类社会价值的神学立场的审判。(吴利明,1981,页163)

  四、王明道属灵气质与事奉观的评估

  王明道是一位基要派的杰出领袖,极力反对新派神学。从他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特质有:

  重视现今的神学:主张信徒凭信心在今天生活,并主张基督徒的行为是惟一表现他的信仰的根据。

  主张实践神学:纯粹从个人人性的立场出发。甚少提及新派神学所谈论的一些问题如:文化重整、社会改革、国家主义、农村运动等。他主张「先改造个人、后改革社会」。

  具有浓厚的护教色彩:他本着圣经神学的一贯教训,批评新派的理性神学,指出其错谬在于:不重视个人得救的福音,不相信耶稣基督的神性,不接受圣经的权威,不承认神蹟的歷史证据,误解教会在世上的任务,把基督教改变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宗教。(林荣洪,1982,页232-5)

  人都是不足和有限的,只有我们的神是永恆及无限的。王明道弟兄虽然有很多特色,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但是他有许多盲点,自己无法看见,却是有必要让我们去瞭解,以避免陷入相同的困境。例如,王明道看重圣经和经验,作为神学思想上的双重焦点。但是这种属灵的追求易产生下列危险:

  容易变成一种个人主义。只要个人认为合理的事,便勇往直前,不顾虑别人的处境。因为只注重从神来的直接感动,自认为行在神的旨意中,逐渐养成一种权威性的态度。

  没有正常的教会肢体生活,帮助个人灵性成长。因此王氏一直对教会的印象恶劣。例如为了洗礼的事,离开了保定长老会学校,也脱离了隶属多年的伦敦会。

  缺乏客观的歷史意识,以调和他过份主观的意见。王氏的着作中少提教会歷史。在处理教会问题时,很少引用教会歷代的经验。在那几年读经和默想的生活中,他「从前在教会裡所听见过的道理抛开,只是查考圣经。」他也「不愿意接受一点教会的遗传和人所制定的规则。」(王明道,1991,页70)

  五、结论

  王明道对基督教的看法,并没有特出的地方。他的见解在教会歷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过。可贵的是他一切的观念都是由自己读圣经得来的。同时他建立「基督徒会堂」,从开始便完全符合教会组织本色化的塬则。(王明道,1991,页154)

  王明道所宣讲永生的信息,受到不少人的接纳,并且帮助许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从当时战乱的中国来看,使许多人对这个世界产生没有留恋的看法,王明道那个着重来生希望的福音,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对当时教育机会有限的中国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的。

  王明道的思想,虽然不是一套完整的哲学或神学的系统。但是却能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徬徨的人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也就是一种心灵的安慰。

  从王明道走过叁个时代,每一个时代所经歷的环境,和他的态度来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真理的坚持,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在主裡顺服和悔改的态度。具有中国典型儒家的风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是一位中国本色的属灵伟人。

  参考书目

  1.王明道,五十年来。香港:晨星出版社,1991。

  2.王明道,时代的信息。香港:宣道书局,1961。

  3.王明道,真伪福音辨。九龙:晨星书局,1976。

  4.王明道,重生真义。香港:宣道书局,1967。

  5.吴利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1。

  7.李雪华,口述对王明道的经歷,墨尔本:BCV中文神学文凭科学生,1996。

  李雪华对王明道的亲身经歷和认识

  我是李雪华,从上海来到墨尔本,有幸亲自参加过几次王明道的家庭聚会,那是在六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王弟兄住的是新公房的一个叁楼,一室一厅。当晚约有叁十人聚会,王太太司琴。所用的诗歌是王明道的作品。

  那次的主题是「要给人出好主意」,引用的经文是撒下十叁:11-6。听完了他的讲道,我的感觉是「他不是用口讲,而是用心讲。」他的音色深沉,一口流利的北京腔,对人有特别的吸引力。

  第二次聚会,很清楚记得,他是在述说他失败的见证。他讲到当共产党的枪对准他时,他吓得魂飞魄散,否认基督。他痛恨自己懦弱和出卖主。他说他当过彼得叁次不认主,但是却不是犹大。把自己的软弱完全在会众面前承认,讚扬他妻子的爱心、度量,他说自己的气量狭小。

  他还说曾遭到一种欺骗的手法诱他出狱,出来以后才知道上当。他要求重新回到监狱,又在狱中多年。久仰这位属灵的伟人,走近去看他的面貌。当近看这位久仰的王明道老弟兄时,他面色黝黑,长长的脸,穿着深灰色的中式罩衫,端坐在籐椅上平和地与信徒谈话。从他的外表看,只觉得他像一个铁人,严肃刚毅。(李雪华回忆资料)

  王明道处世格言

  以敬畏神为立身之基;以爱邻舍为处世之法。待人要绝对诚实;律己务十分严正。贫贱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不骄傲。见人的好处便与人同乐,不存心嫉妒;见人遭患难便代人分忧,不幸灾乐祸。看见利益,自己不要向前奔跑。和人共事,遇见危害,自己不要向后煺缩。与人共处,自己负了别人,要认罪赔偿。别人负了自己,要宽容赦免。自己待别人有好处,当看为本分;别人待自己有好处,当认为恩德。经手的财物,不分多寡,当廉洁不苟;交结的朋友不论男女,要光明正大。不轻易对人允诺,允诺后,必须努力实践。不随便向人借贷,借贷了,必须及早偿还。敬自己的尊长,也尊别人的尊长;爱自己的孩童,也爱别人的孩童。见别人有长处,当奉为楷模:见别人有短处,当引为鑑戒。约束自己的性情,不急躁发怒;谨慎自己的咀脣,不轻易开言。不能証实的话,不要传;不敢见人的事,不要作。见别人有财物,不要妄起贪念;见别人遭困难,不可袖手旁观。不要在人面前奉承恭维;不要在人背后批评论断。为人作事,要殷勤尽忠;与人交接,要坦白正直。疾恶如疾蛇蝎;慕义如慕珍宝。宁愿失金钱,不愿失信用;宁捨弃生命,不捨弃节操。不遮掩自己的过失;不夸耀自己的优点。言谈举止,处处有礼貌;身体衣履,时时要清洁。惹人憎的事不要作;讨人厌的话不要说。烟酒赌博,皆当戒绝;妖冶装饰,务须屏弃。事事为别人设想;处处求荣耀主名。

  --------

  作者:李雪华、殷婉芬、阮建生、刘济民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