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灵修

作者:李光日牧师 来源:基督教阿们网 浏览:
撒母耳记上作者:佚名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8-06-01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撒母耳记上简介 写作背景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七十士译本为了...

撒母耳记上作者:佚名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8-06-01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撒母耳记上简介

  写作背景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七十士译本为了实用方便缘故,首先将它分为上下两册,与列王纪上下共四册合称为「王国书」。

  本书虽以撒母耳命名,但他显然不是全卷书的作者,因他的离世记录在撒母耳记上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记载下卷提及的大卫王以后的事迹。后人以其名冠之于王国前期历史,大抵因为他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是拯救以色列脱离士师时代的危难绝望,转入君主政制的平安兴盛时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书中其余二位主角(扫罗, 大卫)为王的先知,可见他在以色列历史中的重要性,本书以他命名,实为合宜。

  撒母耳生于主前十一世纪中叶,介乎士师时代与君王时代之间,是最后的一位士师,引渡以色列人入君王时期。本书详载他的出生、童年及当士师的经过。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宗教上,祭司制度腐败,信仰生活濒于破产;政治上,人民目无法纪,「各人任意而行」(参士17:6; 18:1; 19:1; 21:25);外交上又受制于强邻非利士人,正是充满内忧外患。本书记述撒母耳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回转归向耶和华,引进属灵上及政治上复兴的经过。

  根据经文的内证显示,本书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手笔,必定是一部汇编。撒母耳可能是卷上前二十四章的编者 , 而从代上29:29; 代下9:29看来,拿单与加得的文献,也在被编纂之列,此外,诗歌体裁如雅煞珥的书(撒下1:18)也被包括在内。

  本书最后编纂成书的日期,根据撒上27:6的记载,应该不会在王国分裂之前(主前九三一年),因该处隐含了王国分裂的事实。不少学者更相信:撒上、下与王上、下是在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后才最后成书(参列王纪上「写作背景」)。

  主题特色

  1 写作目的:撒上、下与王上、下编纂成书,是针对王国的失败,向被掳至异域的犹太人解释为什么他们身为选民竟沦落到如此可怜的地步,以色列王国的失败可以追溯到所罗门身上,甚至更远的事件,诸如大卫的犯罪,祭司以利家族的失职等都是构成整个悲剧的一些因素。

  先知记录历史的另一目的,是要作为指控以色列民族背约的证据。原来先知在神和人所订立的誓约中,除了担任约的中保外,更是约的监管人。当人毁约背弃神的时候,他们作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就会向人提出控告和警告,甚至宣布刑罚。历史就是先知控告以色列民的好证据。

  2 神学思想:由于本书的目的并非为提供王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而是从神学观点将有关选民的历史事迹加以评论和解释,并引为后人的监戒,全书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选民能否在应许之地生存,视乎他们是否忠于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亡,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神的律法(参申28章)。这个论点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资料一一记下,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按着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教训加以整理。由于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在撒母耳记、列王纪中,有关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迹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贡献而定。例如:以利统治长达四十年,但他的治绩却从未被提及。扫罗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对外战争外,书中亦鲜有记述他其余的事迹。北国最英勇的君王是暗利(见王上16:15-26注), 但作者仅以六节经文轻描淡写地提及他的统治(王上16:23-28); 另一方面,功绩远不及暗利的亚哈王,在巴力先知与以利亚的针锋相对下,反而占了六章篇幅。作者对各君王的评价,也完全视乎他们是否作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有关这方面。作者特别强调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唯一合法的献祭地方 (见申12:5-14) 。 南国的君王每每因为没有停止在邱坛献祭(见王上3:2注) , 而遭受指摘(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王例外);所有北国的君王则因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所建的邱坛,犯了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见王上12:26-32)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详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单是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迹便占了列王纪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提醒读者,以色列的王国是由先知建立、辅助和监督的。以色列的兴亡、以及历史中各样大小的事迹,正应验了神藉各先知所说的预言。

  3 文学特色:作者喜用一套套故事的形式来刻划以色列民族史上的英雄人物,例如撒母耳记可顺序清楚地划分为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的事迹。在这些英雄事迹中,作者常常用比对的方式表明不同人物对约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前途的兴衰。 例如 , 撒上1-3章中以利的儿子代表当日法定宗教的领袖,而童子撒母耳则代表神所拣选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渐渐地,以利的儿子因失职而遭撇弃,但撒母耳却受神的抬举,成为 所重用的先知。

  本书大纲

  Ⅰ 撒母耳为士师(1-7章)1撒母耳的出生(1-2:10)2撒母耳的童年(2:11-3章)3约柜被掳与以利的死亡(4-5章)4约柜被送回(6章)5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7章)Ⅱ 扫罗为王(8-15章)1以色列人求立王(8章)2扫罗被选为王(9-11)3撒母耳的自白(12章)4战败非利士人(13-14章)5亚玛力人被灭与扫罗的违命(15章)Ⅲ 扫罗与大卫(16-31章)1大卫受膏与觐王(16章)2大卫战胜歌利亚(17章)3大卫与约拿单(18-20章)4大卫的逃亡与流浪(21-30章)5扫罗与约拿单战败身亡(31章)

  撒母耳记上 第一章 注释

  1:1-2:10 撒母耳的出生。

  1:1-8 以利加拿与两个妻子

  以利加拿原是利未支派哥辖的后裔 (参代上6:33-38) 。 根据摩西律法,利未支派没有自己的土地,要散居在以色列人当中 (参民35:2)。以利加拿被称为以法莲人,大抵是因为他的家族世居以法莲而得名。以利加拿的家庭因有两个妻子而失和,按多妻制度虽为摩西律法所允许(参申21:15-17); 却不是神当初造人的原意(参创2:24; 玛2:15; 太19:8),多妻的人必多有烦恼。

  1       「拉玛琐非」:可译作「苏非人的拉玛」,是「拉玛」的别名(参串2), 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八公里(五英里)的以法莲山地。苏非乃撒母耳的祖先(见1)。

  2       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没有生育是女人最大的耻辱。

  3       「示罗」:位于伯利恒以北十六公里(十英里),是当时会幕所在地,在约柜未被掳去之前,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根据摩西律法,以色列人每年最少三次向耶和华守节(参串4)。

  「万军之耶和华」:含有下列几个意思:1 耶和华是以色列军队的元帅(出7:4)。2 耶和华是天上天使天军的统帅(王上22:19)。

  9-20 哈拿的祈求与蒙应允

  11     「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是作拿细耳人的规例,离俗归耶和华为圣的记号(参串10)。

  18     「于是 ...... 再不带愁容了」:表明哈拿对神有信心,心灵亦大得安慰。

  20     「撒母耳」:按哈拿的解释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又可按字面解作「神是他的名字」。

  21-28 哈拿献撒母耳还愿

  22     「断了奶」:约两三岁。

  24     「三只公牛」:七十士译本及死海古卷译作「一只三岁的公牛」。

  28     利未人原已分别一生事奉神,任职的岁数是在廿五至五十岁的一段日子(参民4:3; 8:24; 代上23:3),而撒母耳因被献作拿细耳人,故此从幼便事奉耶和华。

  思想问题(第1章)

  1 「生育」在神的创造计划中,具有什么意义?见创1:26-28。神使一些人不能生育,原因何在?你认为这是神的咒诅吗?圣经另记载几位母亲多年不育,后来终获神赐予男孩,孩子长大后且成为出色领袖。试从下列经文找出这些人的名字:创21:1-7; 30:22; 士13:2-5, 24;路1:13。

  2 哈拿如何处理她因家庭不和及自己不育所带来的困苦?见15-16节。参诗62:8。她的做法可否成为你的借镜?

  3 哈拿祷告的态度是怎样的?你祷告时,真深信祷告的能力吗?为什么?

  4 哈拿如何处理自己所许的愿?摩西律法中,在这方面有何教导(申23:21-23)?你曾向神许了愿吗?

  撒母耳记上 第二章 注释

  1-10   哈拿之歌

  哈拿之歌是因神垂听她的祈求而作的回应,她由个人的遭遇领悟到神统管人类的大能和原则,并预言未来弥赛亚的权能。这歌与新约童贞女马利亚的歌有很多明显相同之处(参路1:46-55)。

  哈拿之歌共分四段:1 感谢与颂赞(1-2);2 对夸口者的忠告(3);3 神作事的原则(4-8);4 面对未来的信心(9-10)。

  10     「受膏者」:首次在圣经中出现,所指的乃撒母耳将来所要膏立的大卫王。

  2:11-3:21 撒母耳的童年

  11-17 以利二子的恶行

  以利二子在献祭的事上共犯了三重罪:1 他们随意取肉,强取本属于献祭者的祭肉(13-14);2 抢夺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火祭的脂油(15-16; 参利3:3-5, 16-17;利7:22-25);3 恐吓使用暴力(16)。

  17下   可译作「使百姓厌弃给耶和华献祭」(参小字)。

  18-21 撒母耳幼年的事奉

  撒母耳不受以利二子的行为所影响,相反地,他敬虔的事奉正好与以利家的渎职成强烈对比。

  18     「细麻布的以弗得」:是祭司供职时所穿的圣衣(参出28:4;利8:7),腰间要用带束紧的长背心。

  19     「外袍」:是以弗得下面一层的长衣,用羊毛所织,没有缝儿,为先知、祭司、君王等所常穿着的(参撒上15:27; 24:4-5;撒上28:14)。

  22-26 以利劝诫二子

  以利虽有劝诫二子,可惜没有尽父亲的责任,执行严厉的管教。以利二子犯罪日深,增加神的愤怒。而撒母耳年纪渐长,越发得神和人的喜爱。

  22     「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本是一些奉献守身事奉的妇女,但以利二子勾引她们,使她们变为神妓,仿似迦南人拜巴力的风俗。

  27-36 审判来临的预言

  神差使者宣告对以利家的审判,指出以利家过去如何从神那里领受厚恩与尊荣 (27-28) ,责备以利尊重儿子过于尊重神,藐视了自己的圣职(29-30),又以必临的灾祸警告他们(31-36)。

  神对以利家的刑罚,有下面三点:1 以利家的后人必死于中年(31)。此点应验在扫罗王屠杀挪伯城祭司的事件上(22:11-19)。2 以利二子必同日死(34)。他们结果死在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上(4:11)。3 神必另立一派系的祭司得大祭司的要职(35)。所罗门时大祭司的职事果然由亚比亚他转归撒督家(参王上2:26-27, 35);从此大祭司一职永属撒督的子孙(参耶33:21; 结44:15; 48:11)。

  思想问题(第2章)

  1 哈拿祷告的重点在那里?试列出祷文中有关神的属性及 的作为。

  2 哈拿的祷文中,有没有强调撒母耳的出生?试藉这祷文反省你自己祷告的内容及态度。

  3 试将路1:46-55与本段祷文作一比较。

  4 哈拿由「不育」至生子的经历加深了她对神的认识。不愉快的遭遇对你又有何影响?

  5 以利两个儿子的恶行反映出他们犯了什么罪呢?参利10。今天信徒有否类似的做法呢?作教会领袖的有否使神的百姓厌弃敬拜神,或使他们犯罪呢?

  6 以利是神所重用的士师,却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他的错误是什么?参29节。他家庭的结局对我们有何警惕呢?

  撒母耳记上 第三章 注释

  1-10 神向撒母耳显现

  1下     应译作「耶和华的话语稀少,异象也罕见」,这是一幅可悲的图画,描写当时以色列人灵性的荒凉:神的启示停止了。

  3     「神的灯 ...... 还没有熄灭」:大约是在深夜时分,天还未亮的时候,因为约柜前的灯只在夜晚点燃,到破晓时分便熄灭。

  11-18 宣告以利家的命运

  13-14   凡定意不听从神命令的,即使是献祭,也不能赎罪或得神的喜悦,这是旧约先知一向传讲的信息。(参撒上15; 22-23; 赛1:10-15; 摩5:21-24; 弥6:6-8)

  18     以利并未因神的责罚而积极地改变以往的做法,反倒持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

  19-21 撒母耳被立为先知

  19     所说预言不落空是撒母耳被神立为先知的明证。

  20     「从但到别是巴」指以色列全地,由最北到最南(参士20:1)。

  思想问题(第3章)

  1 神何以选择向撒母耳说话?撒母耳初得启示时,是一个怎样的人?参2:18, 21; 3:1, 7。

  2 以利对撒母耳的成长有影响吗?你何以晓得?

  3 以利听见神要施的审判后,以什么态度反应?这是否可取?

  4 试从3:19-21了解先知的特征和使命。参申13:1-5; 18:15-22。

  撒母耳记上 第四章 注释

  4:1-5:12 约柜被掳与以利的死亡

  1-11 以色列大败与约柜被掳

  1       「非利士人」:原意为「外来者」或「异方人」,原为海上民族,由革哩底 (参摩9:7) 及其他爱琴海的岛屿迁移到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南部平原,从士师时代至大卫时代,一直为以色列人最大的外患。

  「亚弗」:位于沙仑平原往埃及的大路上,在约帕附近,今雅肯河的发源地。

  3       「约柜」:象征神与人同在,提醒以色列人神与他们所立的约。以色列人却误信约柜本身具有法力,以为有了它便可作为护身符,保证神的同在。他们以这行动代替内心真正的悔改(参耶7章),结果带来更大的失败与羞辱。

  7-9     非利士人也看约柜如同以色列人所拜之神的化身。他们风闻以色列的神过去打败埃及人的神迹,不禁大为恐慌,于是决心死拚,以哀兵上阵,结果扭转逆势,大败以色列人。

  11     以利二子被杀,初步应验了神人的预言(参2:3)。

  12-22 以利家的衰落

  12     「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是败亡的讯号。

  21     「以迦博」:原文意思为「没有荣耀」,因为神的荣耀离开了以色列。

  思想问题(第4章)

  1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攻取耶利哥城时,也曾把约柜抬去(书6:6),且大大得胜。如今,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交战,他们照样把约柜抬到阵上,又何以会战败呢?

  2 神吩咐以色列人造约柜的本意如何?参出16:33-34; 25:21-22; 民17:4, 10。它与以色列民族的命运有何关系?当时的以色列人对约柜有正确的认识吗?何以见得?

  3 「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了。」你同意以利儿妇的结论吗?为什么?

  4 以色列人处理约柜的方法和态度甚有偏差。今天教会在办事的原则与方法上如何得免重蹈他们的覆辙呢?

  5 思想以利的一生并分析他的成败。

  撒母耳记上 第五章 注释

  1-12 约柜在非利士地带来咒诅

  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抬到他们的大城亚实突,不料却带来了一连串的灾祸,约柜所到之处,无不遭殃。

  1       「亚实突」:后名亚锁都(参徒8:40),在地中海岸耶路撒冷以西五十三公里(三十三英里),为非利士人五大城邦之一(参6:17,也是大衮神庙的所在地。

  2       「大衮」:是非利士人主要的神祗,一说是鱼神,另一说是司农业五谷之神(参士16:23注)。

  5       「不踏大衮庙的门槛」:这是非利士人宗教习俗之一(参番1:9),而本章即此习俗的由来。

  6       「痔疮」:原文「毒疮」,有人认为这里所指的乃是黑死病(鼠疫)所引致的横 肿大症,因为当时非利士各城市正患鼠祸(参6:5)。

  8       「迦特」:为非利士五城之一,位于亚实突以东十九公里(十二英里)。

  10     「以革伦」:也是五城之一,位于迦特以北约十公里(六英里)。

  思想问题(第五章)

  1 非利士人得了约柜,何以会成为他们的咒诅?耶和华在大衮庙中及在非利士人身上所作的,目的是要彰显些什么?参赛40:18-26; 彼前1:15-16。

  2 今日我们是否坚信耶和华是世上独一真神,任何偶像都是虚假无能的,任何灵界恶魔都要降服在至高神脚下?我们对神的态度是否过于随便、甚或不敬?

  撒母耳记上 第六章 注释

  6:1-21 送回约柜

  经过七个月痔患的折磨,非利士人决定弄掉这个带来诸般灾祸的「战利品」。

  3       非利士人的祭司与占卜者认为不应将约柜空手送回,必须献上赔罪的礼物。

  4       依照非利士人领袖的数目,分别用金子做了五个痔疮和五个老鼠的模型,以金疮抵毒疮,以金鼠抵老鼠,作为赔罪礼,这是古代用以驱走灾祸的习俗(参民21:9)。

  7       「造一辆新车」:表示对耶和华的敬意(参撒下6:3)。

  「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是摩西律法所指定用以赎罪、洁净的燔祭祭牲(参民19:2; 申21:3-4; 本章10:14-15)。

  9       母牛按本性来说,必然会折回牛栅去找小牛的,但这次却一反常态,直走到两国边界上的伯示麦,证明这是神的心意。

  「伯示麦」:原意「太阳之家」,是利未人的城市(参撒上6:15; 书21:16),位于以革伦东十三公里(八公里)。

  19     神击杀伯示麦人,因为他们背摩西的吩咐(参民4:5-6, 15-20),擅自观看神的约柜。这里死亡人数的数目颇有争议。七十士译本及部分希伯来文版本作五万零七十人(参圣经小字),但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几乎等于伯示麦全部的人口;有部分希伯来文版本不提五万人,而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记载也是七十人,不提五万人。和合本的翻译是正确和较为合理的。

  21     「基列耶琳」:原意为「树林之城」,又名「基列巴力」(参书15:60; 18:14) , 又称巴拉(书15:9, 11),为基遍人四大城市之一(书9:17),位于伯示麦东北约十四公里(九英里),接近示罗。伯示麦人没有把约柜送回示罗去,可能那时示罗已被毁,因为根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该城于主前一○五○年左右,为非利士人所毁坏(参诗78:60; 耶7:12; 26:9),这可能是在亚弗战役之后(参4章)。

  思想问题(第6章)

  1 留意非利士祭司和占卜者处理「约柜为患」的方法。他们对神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今天我们有否用同样的态度去处理到我们身上的事情呢?

  2 神在非利士人及伯示麦人当中显出自己的什么特性呢?你有否留意神的作为,并求神加深你对 的认识和信靠呢?

  撒母耳记上 第七章 注释

  7:1-17 撒母耳战胜非利士人

  1-6 以色列人知罪悔改

  约柜放在基列耶琳境内亚比拿达的家中,共有二十年之久,期间以色列人饱受非利士人的压制。此时撒母耳继承以利作以色列人的先知(3:20)及士师,遍地游行,呼吁国人悔改,归向耶和华,除掉一切外邦的神和偶像。果然,在米斯巴召开的一次宗教集会,透过禁食祷告、献祭认罪等,带来了民族属灵的大复兴,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上的新生。

  4       「巴力」:乃迦南地的主要神祗,相传是掌管风雨、控制田地出产和使妇女怀孕的生殖神。

  「亚斯她录」:乃巴力的妻子、掌管战争的神。

  5       「米斯巴」原意为「守望塔」,是便雅悯支派的城邑(书18:26),为当时宗教政治中心(参士20:1),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八公里(五英里)。

  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共有三种解释:1 以此表明生命的短暂,死亡因人犯罪而速速临近(参撒下14:14);2 是记念神眷顾的仪式,因昔日列祖在旷野时缺水曾蒙耶和华神奇妙的供应(参出17:6;民20:11);3 是一种宗教仪式,象征悔改及赎罪(参撒下23:16)。

  7-12 以色列人大败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得悉以色列民集会于米斯巴,于是上来攻以色列人,企图先发制人,但耶和华施行拯救,大发雷声,使非利士人胆跳心惊,结果大败在以色列人手下;以色列人更乘胜追击,夺回大片失地。

  9       「吃奶的羊羔」:可能指七天大的羊羔(参出22:30; 利22:27)。

  「全牲的燔祭」:表示完全奉献给神,没有留下一点给任何人,代表百姓向神完全降服倚靠。。

  11     「伯甲」:即「牧场之家」,地点不详,可能为非利士境内某地。

  12     「以便以谢」:意为「帮助的石头」,本来是沙仑平原上的地名(4:1), 撒母耳今作所立之石的名字,显然是表示先前以便以谢一役失败的羞辱已经洗脱。

  13-17 撒母耳作士师

  从这次战役之后,至扫罗作王的日子,非利士人不敢再犯境了,神又使他们与亚摩利人和好相处,得享太平。

  16-17   撒母耳成为一位「巡回士师」,在各地审判及治理以色列人,在君主政体兴起之前,一人肩负起司法、宗教及军事的重任。

  「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及「拉玛」:均位于便雅悯及以法莲支派的境内,是撒母耳活动的主要地区。这记录反映两件事:1 在征服迦南后一段时期内,以色列人主要聚居于中央山脉的高地;2 撒母耳的势力范围亦只在原支派的附近,可能这是后来他派儿子到南面别是巴作士师(撒上8:1-2)的原因。

  撒母耳记上 第八章 注释

  8:1-15:35 扫罗为王

  扫罗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第一位选立的君王,在位四十年。他的政绩记载在撒母耳记上的,除了初期在先知撒母耳的匡扶下征服邻敌的军事成就外,其他的则未见提及。扫罗为人残暴、生性多疑,加上一再触犯摩西的律法,至终为神所弃,他的失败复成为后人的监戒(参徒13:22)。

  1-22 以色列人求立王

  扫罗的王位并非自己谋取,而是顺应以色列人的要求而产生的。

  1-5 要求立王的原因

  1 撒母耳年事已高;2 他的两个儿子缺乏领导能力而且贪污枉法;3 百姓羡慕邻国的君主政体;4 他们厌弃神的领导(7)。

  6-9 神对要求立王一事的答覆

  6-8     神不喜悦但不拒绝百姓的要求。其实远在摩西时代,神已立下王者的规范(参申17:14-20),为什么这时候又表示不快呢?

  这个问题可以由两方面去解释:1 神并不反对百姓要求立王; 早已为他们设计了君主政体(参创17:6; 49:10)。 神只是警告他们人立的君主政体会引起的恶果(见下文8:10-18)。2 神不喜悦的是他们效法外邦的政制,没有按照摩西的律法来组织政府。

  9       神吩咐撒母耳警告以色列人。

  10-18 撒母耳的警告

  人立君主政权可能引致的恶果:苛捐杂税、服苦徭役、强征入伍,财产充公及剥夺自由。这些警告不久在所罗门统治的时候就开始应验了(参王上4:21-28; 5:13-18; 12:1-15)。

  19-22 百姓坚持立王

  神容许百姓立「像列国一样」的王,让他们经历痛苦以后,才觉悟现在的选择是错误的。

  20     「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以色列人正面临亚扪人入侵的威胁(参12:12)。

  撒母耳记上 第九章 注释

  9:1-11:15 扫罗当选作以色列首任君王

  以色列人既然要求立一个像外邦君主的王,神就先选出又勇猛又能干的扫罗作王,可是从他日后的行为看来,他实在是一个重利轻义、残忍好杀的小人。神让这样的人作王是准备以色列人的心去迎接一个忠心于神的王大卫。

  1-10:16 扫罗私下受膏为王

  1-27 扫罗寻驴往访撒母耳

  1-2 扫罗的身世与外貌

  1       身世:扫罗是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

  「亚斐亚」、「比歌拉」、「洗罗」和「亚别」:乃族中祖先而非直系亲属。

  「大能的勇士」:大概是指基士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这个字原文又可解作「大财主」(参得2:1; 王下15:20)。

  有关扫罗更详的家谱可参创46:21; 撒上14:51; 代上7:6-8; 8:29-33; 9:35-39。

  2       外貌:扫罗具备了好些堪当军事领袖的条件:1 年青有为;2 面貌英俊;3 体格高大;4 身手敏捷(参撒下1:23)。

  3-14 扫罗往访撒母耳

  神藉着扫罗寻找失卢小事把他带到撒母耳那里,好印证他是神所要膏立的人。

  3-4 扫罗奉父命寻找失驴

  「沙利沙地」:又称巴力沙利沙(王下4:42)。

  「沙琳地」:大概是介乎亚雅仑与拉玛之间的以法莲山地。

  5-10 仆人提议请教先知

  扫罗可能山身于小城,故此对撒母耳的事情知道不多。

  5       「苏弗地」:撒母耳的故乡(参1:1)。

  6       「神人」 : 与9节的「先见」同为先知的别称(参先知书总论)。

  8       「银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古时未有铸造钱币之前是以重量计算价值。他们剩下的银子很少,只有三克(十分一盎司)重。

  11-14 撒母耳往邱坛献祭

  邱坛本为迦南人拜神的地方,后来以色列人在未有圣殿前也在邱坛敬拜耶和华。撒母耳主持的大概是该城居民为庆祝初收而献的平安祭;按照规矩,仪式完毕后,参加献祭的人会一同欢宴。

  15-27 扫罗初遇撒母耳

  15-17 耶和华指示撒母耳要立扫罗作王

  18-21 扫罗刚遇撒母耳

  先知就立即告诉他三件事:1 他是今次祭事的贵宾;2 失去的驴已经找到了;3 他就是全国期待的救星。

  19     先知请扫罗在自己前面登上邱坛表示对他的尊重。

  「将你心里的事都告诉你」:解释有二:1 撒母耳应许扫罗有问必答来证明自己确是先知;2 扫罗年纪还轻,内心充满烦恼,需要有长者辅导(参25)。

  21     扫罗谦卑地以自己家系低微来婉拒撒母耳的暗示。

  22-24 撒母耳待扫罗如上宾

  礼待这未来的王:1 让他坐筵席的首位;2 飨以祭牲的腿。

  24     「收存的腿」:古代祭祀规矩以前腿为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以左前腿给最尊贵的宾客。

  25-27 撒母耳送扫罗离去时宣告神的选召

  思想问题(第7-9章)

  1 以色列人这次的得胜有那些远因近因?你从以色列人的经历得到什么警惕与安慰?

  2 撒母耳在这一次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感受「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而且立石为记,你曾否有过同样的感受与做法?

  3 撒母耳和上任士师以利有何共通点?参2:12-17, 22-25。这对身为父母的传道人有何警惕?

  4 撒母耳已按照神的警告,将人立君主政体的恶果告诉百姓,你认为百姓为何仍坚持要立王治理他们?你是否也经常坚持己见,跟从外邦人为自己的前景频频打算,却不理会神的心意?这样做可能犯上什么错误?

  5 扫罗是怎么样的人?具有那些品格?3-14, 21节。你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王吗?为什么?

  6 从耶和华对撒母耳的指示(15-17),你对神有什么认识?这个认识对你有何帮助?

  撒母耳记上 第十章 注释

  1-16 扫罗私下被立为王

  1       这膏立仪式是私底下在秘密中进行的。膏立的程序有三:1 把香膏倒在扫罗头上,表示圣灵赋予能力;2 亲嘴,表示接纳及团契;3 宣布扫罗为王。

  「膏油」:是专为膏立祭司而用的香膏。(参出29:7; 30:23-33)

  「他产业」:指的是以色列人。神拯救他们离开埃及,为要买取他们作为自己的产业(申4:20; 9:26等)。

  2-16 三个兆头

  撒母耳告诉扫罗三件将要遇见的事,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兆头一是寻回失驴(2),使他不要再为这等事操心;兆头二是得到人的欢迎和馈赠(3-4);兆头三是在先知群中说预言(5-6),作获得圣灵能力的证据。

  最后,撒母耳吩咐扫罗在合适的时候上吉甲去,到了之后不可擅自行动,要等候撒母耳到来作进一步的训示(见11:14-15)。

  2       「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拉结的坟墓自古相传是介乎耶城与伯利恒之间(参创35:16),因此泄撒必定是靠近耶城的一地方。

  3       「他泊的橡树」:又可作以伦他泊(参士9:6注)。

  9       「新心」:原文作另外一个心。

  11     素来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他突然由一个粗鲁无见识的农家子弟,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先知才能的战士和政治家,都非常希奇。

  17-27 公开推选扫罗为王

  虽然撒母耳膏立了扫罗,但仍要召集各支派的领袖到米斯巴,用公开的方式求问神,目的是要民众目睹这是神的拣选。

  17-19   撒母耳再次责备百姓学效外邦立王。

  20-21   求问的方式是「掣签」,是人寻求神旨意的方法,大抵是采用祭司胸前的乌陵和土明?参出28:30注。

  22-27 扫罗当选

  可是他却隐藏起来,因为他仍有自卑心,但神却把他彰显出来,表明这实在是神的拣选。

  25-27 扫罗在神面前与民立约

  但民中仍有不服的人。

  25     「国法」:即对君王权利及责任的规定(参串)。

  26     「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五公里(三英里)处。

  27     「扫罗却不理会」:有译作「大约过了一个月」,并作为11章起首。

  思想问题(第10章)

  1 本章如何论及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参1, 18-19, 25节。这有否加增你对神的认识?

  2 撒母耳告诉扫罗那三个兆头来证实他在1节所说的话?你认为这些兆头对被膏立的扫罗有何意义?

  3 9节的「新心」指的是什么?有何涵意?它与新约中所说的「新造的人」是否有相似之处?参林后4:17; 西3:10等。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带「新」的特征?

  4 扫罗向叔叔隐瞒撒母耳膏他一事(16),在百姓掣签时又躲起来(21)。这显示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5 神一方面命令撒母耳私下膏立扫罗,另一方面又在公开场合里选召扫罗作王。你认为这双重的选立有何好处?今日教会可否在此学到一些做事原则?

  6 昔日以色列人藉掣签寻求神的旨意,撒母耳就是以此公开选出扫罗为王。今日,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怎样寻求神旨意的显明?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一章 注释

  1-11 扫罗战胜亚扪人,证明具领袖的才能

  扫罗虽已被选为王,但因仍有不少人反对 (参10:27) , 未能令百姓立刻信服,扫罗只有隐退田园等候时机的来临 (参5)。 不久,亚扪人进袭约但河东的基列雅比,给扫罗带来发挥领袖及军事才能的良机。

  1       「基列雅比」:属约但河东迦得支派之地。

  2       拿辖之所以要剜去所有男人的右眼,目的是要他们永远失去作战的能力,因为通常人拉弓射箭时,是用右眼瞄准的。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则有另外的解释,他说:战士打仗时习惯用盾牌掩左眼,剜去右眼便无法打仗。

  3       雅比的长老不向扫罗求救,表明他们仍未知悉有关立王之事或根本不承认立王这事。

  7       扫罗仿效昔日士师时代某利未人的做法,激起全国人民救援同胞的热诚(参士19:29)且带有严厉威吓警告的意味。

  8       「比色」:在示剑东北约廿七公里(十七英里)处。

  11     扫罗采用昔日基甸的方法,在夜间秘密行军,清早向敌人施以突袭(参士7章)。

  「晨更的时候」:指早上三至六时这段时间。

  12-15 扫罗正式被接纳为王

  12     这节回应10:27的事情。

  13     表示扫罗具有王者风度,待人宽大。

  思想问题(第11章)

  1 扫罗虽被选为王,但仍须等待,直至败亚扪人后才正式登基。你是否相信神从不误时,也不误事?这事对你有何鼓励?

  2 扫罗认定这次胜仗是耶和华所施行的拯救(13)。他有此信念是基于什么原因?参6-7节。你有否「离了神,我就不能作什么」的属灵经历?

  3 扫罗这次的表现有没有可供借镜之处?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二章 注释

  1-25 撒母耳引退及立王的训词

  撒母耳在吉甲给扫罗举行登基大典,将领导以色列各支派的政权移交扫罗,自己则仍继续执行祭司、先知的职分。他在交职仪式上自白,并训勉全体会众。

  1-5 自言治事正直

  3       「受膏者」:指扫罗。

  「牛 ...... 驴」:乃概括一切农村社会的财产(参出20:17)。

  「贿赂」:带有掩饰的企图,指用金钱遮掩犯过错者的过失。

  6-12 以古训今

  藉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及百姓屡次叛逆神的事实,指示以色列人今天求王乃得罪神,因神现在仍然作王。

  9       「付与」:原文作「卖」字。

  「夏琐 ...... 非利士 ...... 摩押」:乃士师时期以色列人的三大强敌。

  11     「比但」:此名未见于士师记中,古译本一般认为是文士抄写之误,改译作「巴拉」(参士4:6; 来11:32)。

  13-18 对立国的忠告

  虽然立王一事神所不悦,但只要百姓敬畏神,听从神的命令,仍可得享神佑。最后撒母耳以打雷降雨的神迹印证这忠告的严厉性及真确性(17)。

  17-18   通常在以色列地四至十月是旱季,如今竟在五、六月间「割麦子的时候」有「打雷降雨」的事,实在是神迹。

  19-25 百姓认罪求赦及撒母耳的安慰语

  百姓因惧怕神的刑罚而求神赦宥,撒母耳于是重申顺从神、事奉神的重要,且答应「不停止为他们祷告」。

  思想问题(第12章)

  1 在扫罗登基的庆典中,撒母耳为何首先自白一番 (2-5), 然后才训勉百姓?

  2 撒母耳在民众面前,可坦然自称治事正直,并以耶和华和扫罗王为证。你若是群众的领袖,你能否问心无愧,而且在众人面前无可指摘?

  3 撒母耳道出以色列的历史,到底这和当日百姓的行为有何相关?对你又有何意义?

  4 试从撒母耳对百姓的嘱咐(14-25)看耶和华是一位怎样的神。

  5 撒母耳答应百姓不停止的为他们祷告(23)。你有多久没有为别人代祷了?

  6 试分析撒母耳在整个过程中对百姓的态度和手法。你认为那些方面是今日教会领袖应学效的?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三章 注释

  13:1-14:46 密抹之役

  本章与12章之间可能隔了一段颇长的日子,扫罗率领以色列人不断与邻敌对抗,藉以巩固国势。在以色列与非利士再度爆发战争之时,扫罗率领军队在吉甲等候撒母耳前来献祭,以便出征。但扫罗等得不耐烦,竟然擅取祭司的职分,亲自献祭,这是他被神弃绝的起点。然而神仍在这次战役中施恩,扫罗的儿子约拿单闯入非利士人的防营,神使地震动,敌军大为混乱,扫罗趁势追击直至西部的亚雅仑。

  1-7 扫罗召集百姓于吉甲

  1       「四十岁」:原文并无数字,可能是抄录时遗漏了。从文字上推测这数字必是二十或以上;从常理推断,约拿单已成年,能率领军队打仗,说扫罗是四十岁也是十分合理的。

  2       「密抹」:便雅悯的小镇,位于耶路撒冷之北约十四公里(九英里)。

  3       约拿单这次的突袭,意味着以色列人摆脱非利士人而独立。

  「迦巴」:位于耶路撒冷东北偏北的十公里(六英里)处。

  5       「三万辆」:可能是「三千辆」之误。参七十士译本及叙利亚译本。

  「伯亚文」:位于密抹之西,伯特利之东的旷野。

  7       「扫罗还是在吉甲」:为了等候撒母耳到来在出征前献祭。

  8-15上 扫罗越权、王位不保

  扫罗一开始正式作王,便作了神所不喜悦的事,违背了神的吩咐,私自献祭。表面看来,扫罗听从撒母耳的吩咐,在吉甲等候他七天,但当情势看似不妙之时,扫罗便失去信靠神的心,擅自采取行动。扫罗这种不听从神和没信心的表现于日后与亚玛力人交战一事(15章)仍旧可见,显示他这次并没有悔改,以致神终于要弃绝他。

  8       经文没有交代撒母耳迟迟不到吉甲的原因,可能他想藉此试验扫罗。

  14     扫罗虽然继续作王,但只是暂时的,因神已经有了作王的合适人选。

  15     「撒母耳就起来」:根据七十士译本,上基比亚(扫罗的家乡)的是扫罗而不是撒母耳(参2, 14:2)。

  15下-23 与非利士人对垒

  当战事拖延的时候,非利士人已控制以色列整个国家(参17),而扫罗身边的军队已由三千人锐减至六百人(兵士大概是战兢而逃走了)。再者,由于只有非利士人拥有制铁的技术,以色列人除扫罗与约拿单持有刀枪外,其余的只有铜制的武器,在战争开始便已处于劣势。

  16     「便雅悯的迦巴」:显然是当时以色列人唯一可防守的地方,在密抹以南,是个有屏障的深谷。

  17-18   非利士人从密抹派兵三路出击,要使以色列人投降。这三路分别是向北的俄弗拉──书亚路线;向西南的伯和仑路线和向东的旷野路线。

  「掠兵」:专事突击的前锋部队。

  「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应作「那眺望洗波音谷的地境」。

  21     本节经文残缺,引起几种不同的解释和译法,其中一个解释是:磨农具的非利士铁匠收费昂贵,犁、耒耜收银三分之二舍客勒,其余则收银三分之一舍客勒。

  23     本节为14章之伏笔,点出非利士防兵的所在。

  撒母耳记上 第十四章 注释

  1-46 约拿单突袭非利士人奏效

  约拿单凭着信心,静悄悄地与拿兵器的少年私自攀过山峰突袭非利士防营。因有神的同在,这次行动果告成功,扫罗乘机挥军将非利士人赶回故地。

  1-15 突袭非利士防营

  1-5 约拿单大概认为父亲扫罗必定不赞同他的做法,故秘密行事

  1       「拿他兵器的少年」:即他的侍从。

  2       「米矶仑」:在密抹以北;但按本段提及的地理,扫罗应在密抹以南,因此有学者认为原文可能是与「米矶仑」字根接近的另一个字;指「打禾场」。通常打禾场设在露天的小丘上,扫罗坐在那里可俯瞰周围,提防敌人突袭。

  3       「以弗得」:祭司穿的无袖外袍,系于其上的胸牌附有乌陵、土明,祭司藉以求问神谕(参19)。

  4       「播薛」:意即溜滑;「西尼」:意即荆棘众多。这些名字显示两个山峰都难以攀登。

  6-12 约拿单寻求神引领的预兆

  藉着非利士防兵所说的话来看神有否允赐胜利。

  11-12   「希伯来人 ...... 出来了 ...... 你们上 ...... 指示你们」:非利士防兵讥讽的话。他们邀请约拿单爬上山,显然认为这是难以办到的事。

  13-15

  约拿单与侍从大概沿另一条路上山,或攀峭壁而上,使防兵看不到他们,未加防范,于是约拿单和侍从一下子杀了二十人。

  14     「在一亩地 ...... 之内」:经文残缺,意思不易确定,可能是描述约拿单杀死非利士人的地点。

  15     防兵遇突袭而手足无措,跑回营地报讯,刚巧掠兵(13:17-18)回营,于是整个营地的军兵战兢起来,加上地震的影响,立时人心惶惶。

  16-23 扫罗乘胜追击

  正当非利士人在营中惶恐乱窜之际,扫罗已闻风声,并查出是约拿单突袭的缘故,于是急不及待上战场去。由于敌军中的希伯来人转过来作内应,另有百姓加入增援势力,以色列军能把非利士人赶出密抹。

  18     「约柜」:当时仍放在基列耶琳 (7:2) , 至大卫作王时才将它搬进大城(撒下6:2) 。 七十士译本则作「以弗得」。扫罗要将「约柜」(也可能是「以弗得」。见3)运来, 大概是要藉此求问神他们应否出战。

  19     非利士营混乱的情况正是扫罗出击的好时机,故他命令祭司停手不用求问神,认为应把握时间立刻上阵。

  21     「希伯来人」:是外族人对以色列人的称呼,在此指先前变节跟随非利士人的以色列佣兵。

  22     「以法莲山地」:在便雅悯境。

  23     「伯亚文」:按13:5,位于密抹的西边。

  24-46 扫罗卤莽起誓

  百姓在战争中极需食物加添体力,但扫罗为了讨神喜悦,愚昧地强令他的百姓禁食直至晚上。约拿单因不知情误违父亲的誓言,当他知道后便批评父亲的不是,而百姓因饥饿的缘故触犯了宗教禁例,吃了带血的肉(24-35)。约拿单因误违父誓差点丧命,且连累以色列军不能完全剿灭非利士人,让他们得以归回本地(36-46)。

  24     扫罗大概看出神与百姓同在,使他们能够胜过非利士人,所以要求百姓以禁食这苦行讨神欢心,盼望神继续使他们得胜。

  「向敌人报完了仇」:原为「我向我的敌人报完了仇」。

  27     疲惫的人眼目会昏花。约拿单因有蜂蜜的滋润,体力恢复,眼睛明亮。

  31     「亚雅仑」:扼守通往海滨平原的重镇,显示扫罗成功地将非利士人逐出以色列民居住的地方。

  32     有学者认为扫罗吩咐禁食是为了防范未然,免得百姓从非利士人那里掠夺财物后,未经分别为圣献与神便擅自取用,触怒耶和华,但百姓始终犯了律法上的禁例。

  33-34   为免一错再错,扫罗立刻用「大石头」作坛,把牛羊宰在坛前,又遵照律法的吩咐(参申12:16),把血倒尽。

  43     「我就死吗」:可译作「我就死罢」,意即约拿单勇敢地承担违背誓言的后果。

  45     百姓的意思是:约拿单今日战胜敌人是因神喜悦他的缘故,神又怎会要夺取他的性命呢?

  47-52 扫罗作王期间的战绩与族谱

  在扫罗未被罢黜(15:28)而下一任君王大卫又未出现之前,作者在此总结扫罗一生的功勋及其族谱。

  47     除西面的非利士外,其余外族均在约但河东:亚扪、摩押在东面,以东在南面,琐巴(属亚兰)在北面。这显示扫罗在位期间四处征讨。

  48     「亚玛力」:扫罗与这族人的战争见下章。

  49     「亦施韦」:大概是伊施波设的原名(参撒下2:8注)。扫罗另一个儿子亚比拿达(31:2)未见于本族谱。

  50     押尼珥在扫罗死后扮演重要角色,拥护扫罗王朝,与大卫的王朝对抗(参撒下2-3章)。

  思想问题(第13, 14章)

  1 扫罗违命擅自献祭,之后又为自己辩护,这对他的个性与属灵情况有何提示?你认为他对撒母耳所作的答辩(11-12)是否有理?为什么?

  2 你认为神对扫罗的处分是否太严厉?为什么?参路12:47-48。

  3 从13-14章看来,扫罗与约拿单这一对父子在个性、智勇与对神的态度上有何差异?

  4 13章里扫罗私自献祭一事显出他个性急躁,在14章他这弱点有否改善?这引起什么后果?急躁虽然不是极大的毛病,却能影响他人,败坏自己。你有无终日不能胜过的「小毛病」,妨碍你与神、与人的关系?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五章 注释

  1-35 扫罗王再次受责

  扫罗先前的不法举动(13)已使他的王朝不得长久,这次再度违命,结果连本身的王位也不保。整件事是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之役为背景,出征前神命令百姓要将亚玛力人灭尽,因他们曾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趁火打劫(出17:8-16),结下仇怨(申25:17-19)。 一如往常,扫罗并没有完全遵守神的命令(参13:8-10),擅自保全了亚甲王及上好的牲畜并且加以掩饰及卸责 (15, 21) , 结果遭神弃绝。

  1-3 扫罗奉命灭尽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在犹大南部至埃及的沙漠一带过游牧生活。

  3       「灭尽他们所有的」:原文为「灭尽他们所有的归 」,既然所有的要灭尽献给神,人就不能取出据为己有;扫罗违背这清楚的命令实在难辞其咎。

  4-9 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

  扫罗通知亚玛力人的邻居基尼人离开,因他们一直以来都善待以色列人,跟着扫罗将亚玛力人打败,把所有的杀尽灭绝,却保留了亚甲王、上好牲畜与美物。

  4       「提拉因」:犹大南部的一个城(或称「提链」,书15:24)。

  「另有犹大人一万」:这里特别提到犹大支派,或许因为亚玛力人最接近他们的境域,这次战争与他们最有关连,所以他们派出这么多人参战。

  5       「城」:亚玛力人居无定所,「城」大概指当时他们住的地方。

  6       「基尼人」:属游牧的米甸族,摩西的妻子为基尼人。(参士1:16)

  7       「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大概是传统的术语(参串),哈腓拉在亚拉伯,而书珥则在埃及的东界。

  10-12 神后悔立扫罗为王,撒母耳得悉扫罗违命

  10     「后悔」:按照神的计划,以色列的君王并不出自便雅悯支派(参创49:8-10) , 但神仍乐于使用扫罗来开拓国境,为王国铺路。

  「后悔」在此是指神因扫罗的失职而大感失望。

  11     「撒母耳 ...... 哀求耶和华」:撒母耳求神不要废掉扫罗的王位,但显然不得要领。

  12     「迦密」:此地位于犹大支派境内,在希伯仑的南面。

  「吉甲」:扫罗下到这里,大抵要为是次战役献感恩祭。

  13-23 撒母耳责备扫罗

  15     扫罗将责任推卸在百姓身上。

  「要献与耶和华你的神」:这话表面看来有充分宗教理由,事实上却违背了神的命令,因为献祭的人虽在一些情形下可分享祭肉,但这些掳掠得来的牛羊是要全部归给神的(3), 百姓无权享用。

  17-19   撒母耳认为扫罗实在是狡辩,他身为国君,没有理由受百姓左右而违背神的命令,对整件事他理应负上全责。

  20     扫罗仍强辩,坚持自己无罪。

  22-23   这两节为诗体,道出顺从神的重要,针对扫罗不听从神,却以献祭敷衍神的错谬。日后先知对宗教礼仪也有相同的观念,强调礼仪与信仰生活一致的重要性,参赛1:11-15; 何6:6;摩5:21-27。

  24-31 扫罗认罪求赦

  并恳求撒母耳公开参与敬拜给他留面子。甚至逼切得将撒母耳的衣襟撕断,撒母耳遂以撕断的衣襟为喻,声言扫罗与王位断绝,有更合适的人会代替他作王。「我好敬拜耶和华」:从30节看来,扫罗显然另有目的,对神的敬虔实在不足。

  29     「以色列的大能者」:表明神的永恒与可靠,非变幻莫测,正如下半节指出神决不后悔。

  「决不后悔」:补充11节「神后悔」的说法,强调神不像人那样受到欲望、情绪左右而改变。 废掉扫罗王位并不是突然改变主意的缘故。

  30-31   扫罗要在众人面前掩饰神已废除他王位的事,撒母耳与他一同敬拜神是表示他仍然得到撒母耳的支持。撒母耳与他同往,是要执行神的命令,将亚甲王杀掉,而另有可能是在另一位新王未按立前,不宜将扫罗王被废一事公开,否则会影响局势的安定。

  32-35 撒母耳诛亚甲王,及与扫罗分道扬镳

  32     「亚甲就欢欢喜喜 ...... 过去了」:七十士译本则作「亚甲王战战兢兢的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确实是很苦的!」」。

  33     显示亚甲王好战和残忍。

  「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将亚甲杀死归神(参3)。

  34     「拉玛」:撒母耳居住地方,见7:17注。

  35     撒母耳与扫罗自此没交往(按19:23,他们曾见过面)。

  「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撒母耳对扫罗实在有深厚的感情。

  思想问题(第15章)

  1 试举例说明「听命胜于献祭」(22)这句话。

  2 扫罗不灭绝亚甲与上好牛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参9节。试从他对撒母耳的话(13, 15, 20-21, 24-25, 30)分析他的个性。你是否同意扫罗注重面子过于他与神的关系?这是否你的弱点?

  撒母耳记上 第十六章 注释

  16:1-31:13 扫罗衰落与大卫兴起

  16章起,大卫开始出现,并且渐渐取代扫罗的地位,成为本书另一个重要主角。

  16:1-20:42 大卫入宫追随扫罗

  大卫凭着勇敢和才干擢升为扫罗的战士长,受民众欢迎和爱戴,招来扫罗的妒忌,甚至被扫罗追杀。

  1-13 大卫受膏

  扫罗未被公开膏立作王前曾秘密受膏(10:1),同样大卫亦被撒母耳秘密膏立,被神的灵充满,等待适当的时机作王统治以色列国。(见撒下2:4; 5:3)

  1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八公里(五英里)。

  2       撒母耳一方面为扫罗王位被废惋惜,另一方面又有几分怕扫罗,因他洞悉扫罗的性格,知道他一定会设法拦阻别人设立新王代替他。

  「扫罗若听见」:撒母耳若由拉玛(15:34)往伯利恒 , 须经扫罗的家乡基比亚,必无法对扫罗掩藏他的行踪。

  「献祭」:这是撒母耳祭司分内的工作,参9章。

  4       撒母耳任祭司与先知,备具权威,掌惩治之权。长老见撒母耳出其不意的到访,难怪会战战兢兢。

  5       自洁之礼大概由祭司执行,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来到祭司面前,因此,撒母耳能逐一会见耶西的儿子们。

  13     「大卫」:即11-12节的「他」,但名字于本节才出现。撒母耳膏大卫,并没有解释因由,故此在场的人并不知道大卫已被膏立为王。

  14-23 大卫初次入宫就职

  扫罗因精神困扰须接受音乐治疗,以致大卫有机会进入王宫,地位日渐重要,开始了迈向受膏作王的第一步。

  14     扫罗所受的精神困扰是间歇性的,作者从神学角度指出这是基于恶魔的侵袭,而且认为神既掌管一切,恶魔也受 的辖制,故此说「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另有学者解释这句话是指从神而来的惩罚。

  16     「你就好了」:病愈只是暂时性的,见23节; 18:10; 19:9。扫罗有这病是因背叛神,失去神的同在。

  18     少年人向扫罗大力举荐大卫。

  「大有勇敢的战士」:可能一方面显示大卫有作战的经验,更可能是以此引起扫罗注意,因他不会忽视骁勇善战的人,必招募来为他效力(参14:52)。

  20     按礼仪而言,大卫到王面前该向王馈赠礼物,以表敬意。

  21     大卫不独服事扫罗,为他弹琴治病,且在战场上跟随扫罗左右。事实上,大卫不单赢得扫罗的喜爱,更逐渐赢得百姓的爱戴(参18:7)。

  思想问题(第16章)

  1 试找出撒母耳自从知道扫罗被神弃绝后的反应,见13:13-14;15:10-11; 15:17-16:13另参耶15:1。撒母耳的表现给你什么榜样?

  2 耶和华拣选了耶西的小儿子大卫接替扫罗的王位,13:14形容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本章看来,究竟他有那一些特质?

  3 耶和华的灵离开了扫罗,便有恶魔来扰乱他,他的情况就比未作王之前还要糟。你从扫罗的身上得到什么教训与警惕?

  撒母耳记上 第十七章 注释

  1-58 大卫战胜歌利亚

  本章透过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争战的背景衬托出大卫的英勇,表明他的作战能力乃是来自他所倚靠的神。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大卫声名大噪,以色列人对他刮目相看。

  1-11 非利士人歌利亚索战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争战的方式是依他们的风俗,以单打独斗的方式来决定两军的胜负 (9)。 非利士人派出三米高(六肘零一虎口)的巨人歌利亚作代表,向以色列军挑战,以色列军全非对手,不敢迎战。

  1       战争的地点大概在犹大西界的山丘地区。

  2-3     按地理形势,以色列与非利士军分别在山谷两边的山丘地方对阵。

  5-7

  歌利亚除了体格魁伟之外,全身都穿上铜制的盔甲与完整的护身战衣,另配有盾牌与厉害的战枪,以色列人简直无法把他击倒。

  5       「五千舍客勒」:即五十四公斤(一百五十磅)。

  6       「戟」:大概是用以投掷的兵器。

  7       「六百舍客勒」:即八公斤(十八磅)。

  12-30 大卫往战场探望哥哥

  在以色列军困窘之际,大卫受父所托到战场探望三个出征的哥哥,得悉战情,对歌利亚的侮辱大感气愤,不由起了应战之心。

  12-15

  耶西家中参战的成员只有三个年长的儿子:耶西本人年纪老迈,大卫则年龄尚幼,都不能随扫罗出征。

  15     本节显示大卫并不是经常居于王宫中,扫罗病愈时,他便回家去。另一方面,那时他还未作扫罗在战场上的随从(16:21)。

  17     大卫拿约廿二公升「一伊法」的穗子和十个饼送给哥哥们,补充不敷的粮饷。

  18     「奶饼」:属于美食之类。

  「一封信」:原文意思难以确定,大概指凭证,证明从军之人仍然存活,并收到补给。

  26     「这未受割礼的 ...... 骂阵吗」:大卫认为这拜偶像的非利士人辱骂永生神的军队(以色列),就是辱骂永生神自己。言下之意是他有应战的意念(参28, 31)。

  28     以利押认为大卫不守本分,不在家看羊,倒跑到战场来寻乐观战。

  思想问题(第17章上)

  1 身材比常人魁梧的非利士人歌利亚向以色列人讨战,扫罗和以色列人听见讨战的声音,就惊惶不已。同样的,你曾否因为不利的环境与外来的攻击而惊惶害怕,忘却了施行拯救的神?你对神的信心是建立在什么上?

  2 大卫初见非利士勇士歌利亚出来讨战之时,他的反应如何与众不同?依你看,大卫为何有那么大的勇气?参26, 36节。大卫的表现给你什么激励?

  3 大卫在过去牧羊时蒙耶和华的拯救,给他信心面对当前的危难(37),他用机弦甩石的本领也是在牧羊时锻链出来的。试思想你过去经历对你现今的影响。你当如何把握今天受训练的机会,好叫自己将来更蒙神使用?

  4 大卫奉父亲命令,携食物到战场探望当兵的哥哥们,刚巧遇见歌利亚出来讨战。你以为这只是偶合,抑或是神的安排?你猜大卫当时有否想到自己受膏的身分和使命?

  31-40 大卫向扫罗自请出战

  大卫认为自己牧羊时御兽袭击的经验(如打死狮子和熊),定可对付非利士人歌利亚,将他击倒。扫罗本打算将最好的战衣给大卫穿,装备他上战场,但这套战衣太大了,大卫穿起来行动反而不便。扫罗于是让大卫以平常的装束往战场应战。

  41-54 大卫战胜歌利亚使非利士人溃败

  大卫的胜利并非倚靠厉害的武器,乃是靠神的名;战争的成败都操于神的手,是 使非利士人大败。

  42     大卫的容貌不像一个战士,故此歌利亚藐视他。

  52     「迦特」、「以革伦」:均为非利士人的首邑。非利士败军逃返自己的地方。

  「沙拉音」:在战场附近犹大的低地。

  54     本节引起不同的猜测及解释。由于耶路撒冷当时还未落在犹大人手中,仍为耶布斯人所占领,因此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大卫后来夺得耶路撒冷后将歌利亚的头放在那里一事。至于「将他(歌利亚)军装放在自己的帐棚里」,似乎显示大卫已是军人,有自己的帐棚,这与上文显然有矛盾;而且按21:9的记载,歌利亚的刀是存放在挪伯处。对于这些疑问,有学者的解释是:「自己的帐棚」指大卫自己的家,而歌利亚的刀是后来才放在挪伯的祭司那里。

  55-58 大卫被引进宫中

  这段向为学者所争论, 按16:21-22,大卫曾入宫服事扫罗,本该为扫罗所认识。但是这里却显示扫罗似乎对大卫不大认识。事实上,大卫虽曾入宫中治疗扫罗的病,扫罗与押尼珥未必与大卫的家族熟稔,而且大卫在扫罗病情好转时便回乡牧羊,宫中又有多人侍候扫罗,扫罗与大卫的关系不密切是自然的事,及至大卫杀了歌利亚后,才一直逗留宫中,至扫罗追杀他时才离开。

  思想问题(第17章下)

  1 试分析大卫迎战歌利亚时所处的不利条件。参28-29, 39, 42, 50节为什么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利而退缩?参45-47节。

  2 你认为歌利亚之所以败在大卫手上,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误?这对你有何提醒?

  3 倘若你要以「歌利亚与大卫」的故事教导孩童,你会着重故事中那一部分的教训?为什么?

  撒母耳记上 第十八章 注释

  1-30 扫罗对大卫又怕又恨

  扫罗自大卫杀歌利亚入宫跟随他之时起,越来越感到大卫对他的王位构成威胁,于是企图谋害大卫,拔去「眼中钉」,但未能成功。

  1-5 约拿单与大卫成莫逆之交

  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深厚坚固,当大卫被扫罗追杀时,约拿单维护大卫(19-20),至约拿单死后大卫仍记念他,施恩与他的儿子。(参撒下9章)

  3       「结盟」:大抵以耶和华神作凭证、严肃的立约,参20:13-16。

  4       约拿单将自己上好的衣服与军装送给大卫,固然是因大卫出身卑微,缺乏光鲜的衣饰,亦表示他对大卫真挚的情谊。

  5       大卫突然擢升战士长,不但没有招惹同袍的妒忌和排挤,且为他们所喜悦。

  6-16 扫罗嫉妒大卫

  大卫因有神的同在,越来越受欢迎,相反地,扫罗却没有神的同在而日渐低落:扫罗嫉妒大卫,想要杀他,但不成功,继而调遣他离开自己,领兵出入战场,结果反叫大卫在百姓的心中地位日升。

  6       按古时的习俗,妇女领导民众迎接凯旋回归的军队(参串)。

  12-13   扫罗对大卫由嫉妒而至惧怕,不敢相信他,要把他遣走,但监于百姓爱戴大卫,惟有擢升他作千夫长,使他出入战场。

  17-30 扫罗欲以女儿许配大卫乘机陷害他

  扫罗要招大卫为婿,表面看来,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实际上,扫罗要借非利士人的手杀掉大卫。然而事与愿违,于是扫罗对大卫的仇恨与日俱增。

  17-19

  扫罗将大女儿米拉许给大卫,可能与大卫杀歌利亚的赏赐 ( 见17:25)有关。大卫没有立刻迎娶米拉,可能因年幼和没有作战经验,所以扫罗藉词鼓励他奋勇参战,一心想他死于沙场。最后扫罗违反诺言,将米拉嫁给别人。

  18     这是大卫谦逊之词,并非表示拒绝扫罗的提议。

  20-30

  扫罗利用次女米甲对大卫的爱慕,再次答允将女儿嫁给大卫,但要求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代替聘金,要使他死于战场。结果大卫以双倍的阳皮娶得米甲,使扫罗的计谋再次失败。

  25     割下敌人阳皮是要对证杀敌的数目。这恶俗直至本世纪初仍见于某些落后民族中。对受割礼的以色列人来说,这做法表示将未受割礼的人杀掉。

  思想问题(第18章)

  1 扫罗因为妇女对大卫的称赞,就嫉妒他,次日他就大受恶魔缠绕,并且兴起了杀大卫之心。你曾否深切嫉妒他人?扫罗因嫉妒而引致的后果给你什么警戒?

  2 你猜扫罗如何看得出神与大卫同在?参5, 12-16节等。今日,人能否从你身上看出神的同在?

  3 这里有三处提到扫罗怕大卫(12, 15, 29),表现出扫罗对神、对人、对己有怎么样的心态?你认为这种心态是否也存于今日的华人教会中?看见别些信徒、团契、教会的兴旺,我们应当如何回应?要怎样才能避免或纠正扫罗那样的心态呢?

  撒母耳记上 第十九章 注释

  1-24 大卫得米甲与撒母耳之助脱险

  扫罗终于公开杀大卫的意图,但每一次下手都未能遂愿。

  1-7 约拿单使大卫与扫罗复和

  扫罗几次的悔悟都不彻底(参24:16-22; 26:21-25), 也维持不久,这与他素来脆弱的意志、易激动的情绪及善变的性格有关,是次虽有约拿单从中劝服,但扫罗未几向大卫再起杀机(10)。

  2-3     约拿单安排大卫可以看到他与父亲交谈的地方,好察看情况如何,以便大卫晓得应逃走或留下。

  8-10 大卫的胜利再次激起扫罗妒忌之心

  但他凭着灵活的身手得以逃过扫罗的袭击。

  11-17 米甲护卫大卫脱离父亲的追捕

  13     「神像」:早在以色列列祖时代,已有这种家神的崇拜(创31:19 ) , 后来虽为摩西律法所禁止,但这陋习仍然传流民间。(士18:14, 17)

  「用被遮盖」:当时的以色列人大概惯于睡觉时用被盖头(今日的亚拉伯人也有此习惯),故米甲能哄骗扫罗的使者,得以拖延时问,让大卫逃得更远。

  17     米甲再一次说谎。

  18-24 撒母耳庇护大卫

  扫罗风闻大卫在撒母耳处,便穷追至先知学校的所在地(拿约),但他的使者与他本人先后受灵感说话,无法执行来意,大卫于是再次逃脱。

  20     「受神的灵感动说话」:使者受感染被神的灵控制,不得不说起预言来。

  24     扫罗这次受灵感说话比前次(参10)更厉害。

  「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这句话亦见于10:11-12,参注。

  思想问题(第19章)

  1 扫罗听了约拿单的忠告,就起誓不杀大卫,以免自己取罪,但在大卫另一次胜仗后还是要杀死他。你认为他先前的悔过为何不够彻底?你有否思想过不彻底悔改的危险性?

  2 扫罗差役在房屋外窥探大卫、要伺机下毒手之时,大卫的感受如何?参诗59篇。

  3 本章里,神一共用了那些方法来拯救大卫,使他免受扫罗杀害?你有否像大卫一样经历危险、困难?他对神的倚靠(见诗18:1)给你什么激励?

  撒母耳记上 第二十章 注释

  1-42 大卫向约拿单求助

  本章指出约拿单对父王追杀大卫一事毫不知情。大卫因与约拿单有结盟的情谊,终于走到他那里向他求助。约拿单为救大卫,宁冒触犯父王之险,试探扫罗是否仇恨大卫。这事引起父子二人的冲突,而大卫确定扫罗的动机后,不得不开始逃亡的生涯了。

  1-10 大卫与约拿单商议对策

  大卫不晓得扫罗追杀他是否出于一时的怒气,若他不辞而别离开王宫,只会进一步触怒扫罗,在进退两难之间,惟有请约拿单在献祭与筵席之日试探扫罗,看王对自己的怒气有否平息,好决定去留。

  5       「初一」:按律法的规定,此日为节日,有献祭与设筵的事(参串)。

  「我当与王同席」:扫罗与大卫还未公然决裂,按照规矩大卫应出席宫中宴会。

  6       显然这月朔也是以色列献年祭的时候。

  7       「他若发怒 ...... 要害我」:在这快乐的节期,扫罗对大卫的仇恨若仍存在,即表示他已决定非杀大卫不可了。

  8       「施恩」:指施予忠于盟约的爱。

  11-17 约拿单求大卫施恩

  约拿单与大卫再次结盟,保证必透露父王是否要害他的实情,并求他恩待自己和自己的家,因约拿单知道大卫将来必作王(参23:17)。

  15     大卫日后作王,果然忠于与约拿单所立之约,见撒下9章。

  14     「照耶和华的慈爱恩待我」:意即大卫要以神那样不变的爱对待约拿单。

  18-23 相约以射箭通消息

  19     约拿单大概要弄清楚父王的心意,所以要大卫等待至第三天才通知消息。

  22     「因为是耶和华打发你去的」:约拿单认为,即使大卫因逃避扫罗而离开王宫,也是神的旨意。

  24-34 扫罗怒责约拿单

  扫罗认为大卫的存在对王位大有威胁 (参24:20) , 约拿单让大卫离宫返乡,正是放虎归山。扫罗盛怒之下拿枪要刺约拿单,于是约拿单明白父王对大卫心存敌意,积恨难消。

  26     按律法要求,参加祭祀筵席的人必须在礼仪上算为洁净(参串);染了不洁的人,到晚上才得洁净(参利15:16; 申23:10)。

  27     大卫若在第一天不洁的话,第二天应已洁净,照理可赴王的筵席,难怪他的缺席引起扫罗的关注了。

  「扫罗问他儿子 ...... 吃饭呢」:扫罗认为约拿单与大卫情谊深厚,必知道大卫缺席的因由(参31下)。

  30     「顽梗背逆之妇人 ...... 母亲露体蒙羞」:扫罗在盛怒之下不能自制地说出这些不合体统、粗鄙的话来。

  31上   显然扫罗对撒母耳先前的预言置若罔闻(13:14; 15:28),一心要自己的后代世袭王位。

  35-42 大卫与约拿单泣别

  二人虽然已约定以射箭通消息,免被人察觉向扫罗告密,但仍禁不住相见泣别。

  41     「俯伏在地,拜了三拜」:十分尊敬对方的表示。

  思想问题(第20章)

  1 朋友之间彼此相爱的功课是不易学的,有时也要经过考验。约拿单与大卫的友谊有什么拦阻?他们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参18:1-4; 19:1-7及本章。你从中学到那些朋友相处之道?

  2 你是否同意约拿单与大卫都是敬畏耶和华的人?试从他们彼此相处的角度来看这问题。今天,你对神的敬畏有否流露于人际关系里?

  3 约拿单对王位的看法与扫罗的有何不同?见13-15, 31-32节。你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地位、利益,还是他人的尊严和价值?

  4 试从30-33节中,找出扫罗所犯的罪。这些罪彼此之间有否关连?你的生命中有否缠绕你的罪?这些罪是否衍生下去?试祷告求主赦免。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一章 注释

  21:1-26:25 大卫的逃亡生涯

  大卫离开王宫后,跑回犹大,自此在南部一带旷野流亡,逃避扫罗的追杀。期间,大卫两次可以下手杀扫罗,但他尊重神的这位受膏者,始终没有下手。扫罗虽然感激大卫不杀之恩,并承认自己的过失,但他反覆无常的表现,却使大卫不敢轻信他的承诺,仍继续流亡在外。

  21:1-22:23 祭司亚希米勒受株连

  大卫首先逃到距耶路撒冷不远的祭司城挪伯,得亚希米勒的帮助,补充体力以及取得先前用以杀死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防身,继续奔至迦特,然后转往距迦特东南十六公里(十英里)的亚杜兰洞。稍后过约但河东将他父母安顿在摩押,另得先知迦得的指示,再返犹大。亚希米勒因无意中帮助了大卫逃亡,被多疑残忍的扫罗所杀,甚至整个祭司城的人都受株连。

  1-9 大卫求助于亚希米勒

  1       「挪伯」:接近扫罗王宫的所在地基比亚,当时代替示罗设有中央祭坛。

  「亚希米勒」:即亚希亚(14:3)。

  「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他」:大卫突然单独到访令祭司感到诧异非常。

  「为甚么独自来」:以大卫的身分,应有侍从跟随着。

  2       「少年人」:即侍从。

  4       「圣饼」:即陈设饼,原来只供祭司吃用,但亚希米勒认为,在道义上给大卫充饥比默守宗教规条重要(参串珠的新约经文)。另一方面,只有礼仪上洁净的人才可用圣物,大卫吃用圣饼也不能违反这条例。

  5       本节大概表示从军者出征前不近女色(参撒下11:11),大卫现在办理王事(「寻常行路」),也是如此。

  7       本节是下章9-10节的伏笔。多益大抵是因为礼仪上不洁,要往该处履行洁净的条例。

  10-15 大卫遁至非利士城迦特

  大卫拿着杀歌利亚的刀闯进非利士境实在使人有点愕然,然而,神仍保守他脱离险境。

  11     「这不是 ......大卫吗」:大卫的英勇事迹(18:6-7)不独在以色列境家传户晓,连非利士人也早已风闻,甚至把大卫误作以色列王(大卫当时显然落在非利士人手中,被带到亚吉王面前)。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二章 注释

  1-5 大卫匿于亚杜兰洞及米斯巴

  大卫的处境会使他的父家受牵连(伯利恒离扫罗的家基比亚不远),所以他的兄弟与父母也跟着他逃亡。当时四百个因各种环境因素受窘迫的人也来跟随大卫。大卫不忍见父母跟自己颠沛逃亡,便将他们安置在素有姻亲关系(参得4:17) 的摩押人那里,稍后他得先知的指示返犹大去。

  1     「亚杜兰洞」:亚杜兰在犹大西部的山区,那里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山洞,是藏匿及防卫的理想地方(参撒下23:13-24)。这里大概指某个洞。

  2       「受窘迫」:大抵受主人苛刻对待。

  「欠债的」:被无情的债主穷追讨债,甚至有被卖、沦为奴隶的危险(参王下4:1)。

  跟随大卫的乌合之众日后增至六百人(参23:13; 30:9), 且接受训练与大卫共同作战。

  4       「山寨」:指米斯巴。

  6-23 扫罗吩咐多益屠祭司城

  扫罗认为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是与他结党谋反,吩咐将整个祭司城的人杀死。

  7       这番话显示扫罗多任用同族人作他的部下。

  8       扫罗将忿恨发泄在臣仆身上,诬控他们串连大卫谋反。

  9       多益任司牧长(牧人之首),本来不会在王宫侍候扫罗左右,然而这时适逢他在那里。

  11     王召来祭司全家,可见事态严重。

  14     亚希米勒忠直地为自己和大卫辩白。

  17     扫罗的侍卫拒绝杀祭司,因为这样做是与神为敌。

  18-19   扫罗昔日违背神命,没有毁尽亚玛力人的城和财物(15:8-9),如今却将神仆人的城全然毁灭。

  20     「亚比亚他」:日后帮助大卫求问神旨和支持他的政权(参串)。扫罗屠杀祭司全家,意味与祭司决裂,却使大卫得到祭司的支持。

  思想问题(第21, 22章)

  1 当人的需要与宗教礼仪的规条互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亚希米勒(21:4, 6)与耶稣的处理原则是否一样(参太12:3-8)?这原则给你什么提示?

  2 大卫向亚希米勒解释自己为何单独一人到来(2)和需要刀剑器械的原因 (8), 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事实?这和他装疯的做法是否可取?他可选择别的方法吗?

  3 大卫在危难紧迫的逃亡中,仍等候神的指示(22:3)又听从神藉先知的吩咐 (5), 的确难得。等候神是一门难学的功课,但会带来什么果效?见赛40:31。你愿意在艰难的岁月里等候神吗?

  4 扫罗的忧虑与不满(22:7-8)是否多余?今日你若充满疑虑是否自讨苦吃?

  5 比较15:3, 9与本章18-19两处的事迹,扫罗究竟在何处出了差错?

  6 西谚有谓:「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眼盲莫过于故意不看者」。你认为这些话是否扫罗的最好写照?参14-15, 17节。

  7 神的仆人亚希米勒由于帮助大卫,结果与挪伯其他的祭司惨遭杀害,只有他的儿子亚比亚他得以逃脱。神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神的全智、全能有何认识?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一章 注释

  21:1-26:25 大卫的逃亡生涯

  大卫离开王宫后,跑回犹大,自此在南部一带旷野流亡,逃避扫罗的追杀。期间,大卫两次可以下手杀扫罗,但他尊重神的这位受膏者,始终没有下手。扫罗虽然感激大卫不杀之恩,并承认自己的过失,但他反覆无常的表现,却使大卫不敢轻信他的承诺,仍继续流亡在外。

  21:1-22:23 祭司亚希米勒受株连

  大卫首先逃到距耶路撒冷不远的祭司城挪伯,得亚希米勒的帮助,补充体力以及取得先前用以杀死非利士人歌利亚的刀防身,继续奔至迦特,然后转往距迦特东南十六公里(十英里)的亚杜兰洞。稍后过约但河东将他父母安顿在摩押,另得先知迦得的指示,再返犹大。亚希米勒因无意中帮助了大卫逃亡,被多疑残忍的扫罗所杀,甚至整个祭司城的人都受株连。

  1-9 大卫求助于亚希米勒

  1       「挪伯」:接近扫罗王宫的所在地基比亚,当时代替示罗设有中央祭坛。

  「亚希米勒」:即亚希亚(14:3)。

  「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他」:大卫突然单独到访令祭司感到诧异非常。

  「为甚么独自来」:以大卫的身分,应有侍从跟随着。

  2       「少年人」:即侍从。

  4       「圣饼」:即陈设饼,原来只供祭司吃用,但亚希米勒认为,在道义上给大卫充饥比默守宗教规条重要(参串珠的新约经文)。另一方面,只有礼仪上洁净的人才可用圣物,大卫吃用圣饼也不能违反这条例。

  5       本节大概表示从军者出征前不近女色(参撒下11:11),大卫现在办理王事(「寻常行路」),也是如此。

  7       本节是下章9-10节的伏笔。多益大抵是因为礼仪上不洁,要往该处履行洁净的条例。

  10-15 大卫遁至非利士城迦特

  大卫拿着杀歌利亚的刀闯进非利士境实在使人有点愕然,然而,神仍保守他脱离险境。

  11     「这不是 ......大卫吗」:大卫的英勇事迹(18:6-7)不独在以色列境家传户晓,连非利士人也早已风闻,甚至把大卫误作以色列王(大卫当时显然落在非利士人手中,被带到亚吉王面前)。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二章 注释

  1-5 大卫匿于亚杜兰洞及米斯巴

  大卫的处境会使他的父家受牵连(伯利恒离扫罗的家基比亚不远),所以他的兄弟与父母也跟着他逃亡。当时四百个因各种环境因素受窘迫的人也来跟随大卫。大卫不忍见父母跟自己颠沛逃亡,便将他们安置在素有姻亲关系(参得4:17) 的摩押人那里,稍后他得先知的指示返犹大去。

  1     「亚杜兰洞」:亚杜兰在犹大西部的山区,那里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山洞,是藏匿及防卫的理想地方(参撒下23:13-24)。这里大概指某个洞。

  2       「受窘迫」:大抵受主人苛刻对待。

  「欠债的」:被无情的债主穷追讨债,甚至有被卖、沦为奴隶的危险(参王下4:1)。

  跟随大卫的乌合之众日后增至六百人(参23:13; 30:9), 且接受训练与大卫共同作战。

  4       「山寨」:指米斯巴。

  6-23 扫罗吩咐多益屠祭司城

  扫罗认为祭司亚希米勒帮助大卫是与他结党谋反,吩咐将整个祭司城的人杀死。

  7       这番话显示扫罗多任用同族人作他的部下。

  8       扫罗将忿恨发泄在臣仆身上,诬控他们串连大卫谋反。

  9       多益任司牧长(牧人之首),本来不会在王宫侍候扫罗左右,然而这时适逢他在那里。

  11     王召来祭司全家,可见事态严重。

  14     亚希米勒忠直地为自己和大卫辩白。

  17     扫罗的侍卫拒绝杀祭司,因为这样做是与神为敌。

  18-19   扫罗昔日违背神命,没有毁尽亚玛力人的城和财物(15:8-9),如今却将神仆人的城全然毁灭。

  20     「亚比亚他」:日后帮助大卫求问神旨和支持他的政权(参串)。扫罗屠杀祭司全家,意味与祭司决裂,却使大卫得到祭司的支持。

  思想问题(第21, 22章)

  1 当人的需要与宗教礼仪的规条互有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亚希米勒(21:4, 6)与耶稣的处理原则是否一样(参太12:3-8)?这原则给你什么提示?

  2 大卫向亚希米勒解释自己为何单独一人到来(2)和需要刀剑器械的原因 (8), 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事实?这和他装疯的做法是否可取?他可选择别的方法吗?

  3 大卫在危难紧迫的逃亡中,仍等候神的指示(22:3)又听从神藉先知的吩咐 (5), 的确难得。等候神是一门难学的功课,但会带来什么果效?见赛40:31。你愿意在艰难的岁月里等候神吗?

  4 扫罗的忧虑与不满(22:7-8)是否多余?今日你若充满疑虑是否自讨苦吃?

  5 比较15:3, 9与本章18-19两处的事迹,扫罗究竟在何处出了差错?

  6 西谚有谓:「权力使人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眼盲莫过于故意不看者」。你认为这些话是否扫罗的最好写照?参14-15, 17节。

  7 神的仆人亚希米勒由于帮助大卫,结果与挪伯其他的祭司惨遭杀害,只有他的儿子亚比亚他得以逃脱。神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神的全智、全能有何认识?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三章 注释

  1-13 基伊拉人欲出卖大卫

  基伊拉人虽得大卫的救助,免受非利士人的掠夺,但却在扫罗围攻的危急关头打算出卖大卫,幸而大卫得神谕示及时逃离此城。

  1       非利士人控制犹大的山区,一到收割季节便上来掠夺犹大的谷物。

  「基伊拉」:距亚杜兰的南面约五公里(三英里),接近非利士边界。

  2       大卫一方面关心自己同胞的利益,另一方面不放过与神为敌的非利士人。大卫身边的祭司亚比亚他备有以弗得(6), 可求问神谕(参14:3)。

  3       跟随大卫的人认为他在犹大本土已须面对扫罗的追捕,何必再招惹非利士人,加增敌人呢?

  6       亚比亚他逃到大卫那里以后,一直跟随他到处逃亡。

  12     基伊拉人不敢冒犯扫罗,宁愿出卖大卫,免得像挪伯城那样惨遭屠杀。

  14-28 非利士人犯境使大卫得以脱险

  扫罗的追捕并没有松懈,加上大卫匿居之处的居民西弗人向扫罗告密,大卫的生命危在旦夕。在紧急的关头,神藉非利士人的入侵使扫罗忙于应付外敌,无暇追捕大卫,以致大卫终能脱险。

  14     「西弗旷野的山地」:在犹大的东南部,靠近死海。这一带地方为畜牧之地,另有树林(参15)。

  16-17   约拿单来见大卫,声明支持他,并重申所立之约(18:3; 20:8)带给他安慰和鼓励。

  24     「玛云旷野南边的亚拉巴」:玛云在西弗之南,而亚拉巴则位于约但裂谷的南端,连接红海与死海。

  28     「西拉哈玛希罗结」:意思是「分开(将扫罗与大卫分开)的岩石」。

  23:29-24:22 大卫在隐基底放过扫罗

  扫罗在追杀大卫时,独自撞进大卫躲藏的洞穴,给大卫下手杀他的好机会,但大卫怜惜神的受膏者,未加以伤害。扫罗得悉此事,暂时良心发现,承认过错,并恳求大卫将来登基后放过他的子孙。

  29     「隐基底」:死海西岸干旱地带中的绿洲,以盛产葡萄闻名(参歌1:14)。

  思想问题(第23章)

  1 本章记载了大卫与耶和华之间「有问有答」的关系,表明了大卫对神的尊敬,也看见神指示大卫当行的道路。你是否羡慕大卫与神的关系?你是否学大卫一样,凡事尊神为大、求问 旨意?

  2 大卫在决定应否出击非利士人时,要考虑那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整个过程可否供我们借镜?

  3 面对扫罗兵临基伊拉城的危险,大卫的祷告如何重复地称呼神和他自己?这显示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 约拿单冒险到树林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大卫得此良友,「夫复何求」!但约拿单这样做对他父亲与他本人有何影响?你愿否付上代价,使你的好友「倚靠神得以坚固」?

  5 西弗人和基伊拉人面对扫罗寻索大卫的命一事,反应有何异同?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可取吗?

  6 在玛云旷野,扫罗差点捕获大卫(26),到最后才藉非利士人的犯境转移扫罗的注意力(27-28)。你认为大卫从这次经历学到什么功课?参诗18:31。

  7 扫罗一点也不罢休地寻索大卫的命,但神却保护他,约拿单也安慰鼓励他,使他在黑暗中仍见曙光。你曾否有过大卫这样的经历?这经历对你的信仰生活有何帮助?

  撒母耳记上 第廿四章 注释

  5       大卫虽然只是割下扫罗的衣襟,但仍感到好像伤害了他,为此自责。

  9       大卫将扫罗的恶行归咎于他的谋士。

  14     本节的意思是:扫罗所追杀的人其实是卑微、不重要的,怎值得他耗费气力呢?

  17     「你比我公义」:扫罗并非表示大卫的道德在他之上,而是指在神的审判下(12, 15), 大卫以德报怨的做法必被裁定为有理、无罪,而他恶待大卫则属无理、有罪。

  思想问题(第24章)

  1 为何大卫不敢杀「耶和华的受膏者」?这表现出他那一方面的美德?

  2 神的确已废弃扫罗、改立大卫为王,当时的环境又正是杀扫罗的良机,况且大卫的侍从也给以印证,但大卫却不肯下手,甘冒日后继续被扫罗追杀的危险,仍等候神让他公开作王的时间。这对我们寻求神的旨意有何提示?

  3 大卫认定耶和华是审判的主, 会为他伸冤 (12, 15), 所以他能善待扫罗。你曾否因受欺压、不平的待遇而心中难堪?大卫的榜样,对你来说是否可行?另参罗12:17-21。

  4 扫罗向来因为大卫英名远播、众望所归,心中妒恨,誓要剪除这心腹大患。这次为何觉悟前非,承认大卫比他公义,将来要作以色列王?你若被长辈误会,甚至迫害,可从大卫的做法和态度学到什么教训?

  撒母耳记上 第廿五章 注释

  1-44 大卫与亚比该

  大卫与跟随他的人在玛云旷野曾帮助富户拿八,保护他的群羊免受损失,但拿八却以恶相报,激起大卫的愤怨,率众要杀他。幸而拿八的妻子亚比该生性贤慧,获悉丈夫愚妄的作为后,急忙带备礼物往见大卫,求他饶恕,及时阻止了流血事件的发生。不久,拿八被神击打而死,大卫便娶亚比该为妻。

  1 撒母耳卒

  撒母耳可谓连接士师神治时代与君主专制时代的伟人,他的死是以色列的一大损失,也使大卫失去一个有力量的支持者。

  「巴兰」:位于西乃半岛的沙漠地区。七十士译本在此则作「玛云」,与上下文配合。

  2-3 大富户拿八

  拿八住在希伯仑以南十一公里(七英里)、玛云以北一点六公里(一英里)的迦密。他所拥有的羊,数目可观。拿八为人卤莽、刚愎,与妻子亚比该的性格恰恰相反。

  「剪羊毛」:指庆祝收成、欢宴亲朋、施舍慈惠的日子(36;撒下13:23)。

  4-8 大卫在欢乐的日子派人向拿八索赏赐

  大卫手下一大群人不单没有伤害、掠夺牧人,反而保护当地牧人和他们的财物;到收成时候牧人按习俗以礼回赠答谢,是理所当然的事。

  5       「十个仆人」:可能大卫预料拿八会给予甚多赏赐,须动用这么多仆人去取回。

  10-11   拿八不但拒绝酬谢大卫,且恶言相向,指斥他为私自离开主人的奴隶。

  16     「作我们的保障」:在这南部的旷野,牧人居住的地方没有保障,容易受到掳掠。

  17     拿八的仆人预料大卫必来报仇(参21-22)。

  21-22 与上章所载的情形相反,大卫认为此次动刀剑大有理由。

  24     亚比该代丈夫认罪求恕。

  26     亚比该以神的使者自居,阻止大卫犯上流人血的罪(参31)。

  32     大卫承认亚比该是神差来阻止他犯罪的使者。

  37-38 拿八可能因饮酒过量而中风瘫痪,第二次中风时不治。

  39     大卫获悉神为他报仇后,按昔日的风俗(参撒下11:26-27),迎娶新寡的亚比该。

  41     亚比该谦卑地声称她只需作大卫的婢女已心满意足。

  43-44 大卫在流亡期间的妻子有耶斯列人亚希暖(这耶斯列在犹大)及亚比该。他原先的妻子米甲大概受父王扫罗摆布,以大卫逃亡在外、遗弃妻子为名,改嫁帕提(即帕铁,撒下3:15)为妻。米甲日后归回大卫(见撒下3:13-16)。

  思想问题(第25章)

  1 拿八是个大富户,又有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你想,他向来还缺乏些什么呢?参17, 25节。而你,有否缺少了人生一些重要的东西(参路12:16-21; 18:18-23)?

  2 拿八说他不知道大卫一干人是从那里来的(11),所以不能将饮食赐给他们。从大卫侍从的话(7-8)及拿八对大卫的描写(10)看来,拿八拒绝酬谢大卫的理由是否充分?这显示他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参36节。若你是社会中的上层人士,拿八是否你的写照?

  3 从14-19节看来,亚比该平日跟仆人的关系如何?你有否想过:在危难关头人会否帮助我们,与我们日常对人的表现甚有关连?

  4 因着亚比该明智的处理,制止了一场流血的事件,难怪大卫也称赞她。试分析她处理危机的手法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向她学习的?

  5 大卫坚持让神在扫罗身上为他伸冤,这次却要亲手报仇,甚至把拿八手下的男丁杀尽,为何他有这样不同的反应?亚比该给他什么提醒?见28-31节。

  6 大卫的长辈及膏他的撒母耳已去世 (1) 如今劝谏他的是仇人之妻,为何大卫终于接受亚比该的劝告?见32-35节。你又能否接受平辈或晚辈的劝告?

  7 耶和华为大卫伸冤,击打拿八,他就死了。这对耶和华的属性有何提示?

  撒母耳记上 第廿六章 注释

  1-25 大卫第二次放过扫罗

  扫罗得西弗人的帮助,知道大卫的行踪,再次带兵追捕他。大卫得悉扫罗在他匿居之处附近安营,便与姨甥亚比筛深夜闯进扫罗的营地。营中各人熟睡,以致大卫再有下手杀扫罗的机会,但他坚持不下手,只将扫罗身旁的枪和水瓶拿走作证物。大卫在离营不远的地方向营中呼叫,将进营及不杀扫罗的事道出,并将证物示众,劝谏扫罗不要再追杀他。扫罗再次承认自己的过错,暂停追捕大卫。

  1       大卫再在西弗的旷野藏匿,或许本章的事在前一章事迹之先发生,因该处没有提到扫罗的追捕,大卫的生活显然较安定。

  8       与前次一样(24:4),大卫的部下怂恿他趁机杀扫罗。

  9-10   大卫坚持不神的受膏者,认为扫罗的生死操在神手中,不在人手中。

  14-16 大卫责备押尼珥身为元帅却对扫罗王保护不周。

  19     「愿耶和华收纳祭物」:意思是愿大卫的死能平息神的忿怒,犹如献赎罪祭一般。

  「因为他现今 ...... 事奉别神吧」:以色列人认为迦南地是神赐福之地,是敬拜神的地方,所以,大卫被追逐离开本土,无异于不能承受神的产业、要事奉别神。这句话似乎暗示扫罗没有尽上王的本分,竟令他的子民不能安居于神赐的地土上。

  21     「你可以回来」:大卫对扫罗的邀请并没有任何表示,因他知道扫罗的承诺不可信赖(参27:1)。

  思想问题(第26章)

  1 扫罗既然失信,继续追杀大卫,神又再次将扫罗的性命交在大卫手中,这次更有手下自动请缨要杀扫罗,为何大卫仍坚持不杀他?究竟大卫所持着的信念是什么?别人若对你失信,你会持守基督徒的原则,抑或伺机报复?

  2 大卫劝告扫罗不要赶绝他,使他非离开耶和华的百姓不可。今天,我们对教会内信徒的态度和做法,会否绊倒他们,使他们远离神的教会?

  3 神是公义的,必会照着各人的公义诚实回报他。这对你有何安慰或警惕?

  4 大卫是个胜利者,他必作大事,你可否从本章中找出一个作大事的人应有的品质?

  撒母耳记上 第廿七章 注释

  27:1-30:31 大卫投奔非利士人

  扫罗虽然答允不再追杀大卫,但他反覆无常的性格使他常常食言。大卫既有前车可监,不再信任扫罗,决定假意投奔非利士人寻求政治庇护。此举不独使扫罗停止追杀他,更赢得迦特王亚吉的信任,将洗革拉城赐他与跟随者居住。这期间非利士人再次向以色列挑衅,大举东来犯境的时候,大卫因未获某些非利士人的信任得免参战,逃过要残杀自己同胞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大卫与他的军队在外之际,洗革拉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所有妇孺也被掳去。大卫得悉后奋力追上,将所有财物及妇孺夺回。

  27:1-28:2 大卫假意投奔迦特王

  非利士人向来是以色列的敌人,大卫这次寻求敌人的庇护,实在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因着神的保守,大卫虽住在非利士人当中却没有沾染异教的风俗习惯,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攻打邻近的敌人也没有引起迦特王的怀疑。

  2       大卫逃离王宫的初期曾闯进迦特城,见过亚吉,备受怀疑。(21:10-15) 这次亚吉信任大卫,愿意收留他,大概是知道他与扫罗决裂的事,认为这样做正好削弱以色列的势力。

  3       大卫决定投靠迦特王最终可能是为着这群家眷,因他们不能随军终日颠沛流离。

  5       大卫要住在京外的理由看似谦卑,实际上是想与非利士人分开,免受他们的异教风俗感染,并摆脱他们严密的监视。

  6       「洗革拉」:在迦特的南面,距别是巴北部约十九公里(十二英里),属西缅支派,但这时已为非利士人所霸占。

  8       大卫攻击的民族都在犹大的南方,他这样做无疑为以色列开拓边界。

  10-11 大卫将他攻击的民族全部杀死,免得留下证人让迦特王知道他真正攻击的对象。

  10     「犹大的南方」:这是地理上的用词,指巴勒斯坦南部沙漠边缘的干旱地区。

  「耶拉篾」:犹大支派希斯仑的后裔。(参代上2:9)「基尼」:摩西岳父的后裔。大卫笼统含糊的回答导致亚吉王相信大卫与以色列作了死对头(参12)。

  撒母耳记上 第廿八章 注释

  1-2     亚吉王很信任大卫,要他跟随利士人出击以色列,并立他作护卫长。

  大卫为势所逼,不得不敷衍随非利士军出战。

  3-25 扫罗往隐多珥求问交鬼的女巫

  非利士人再次前来向以色列挑衅,战事将爆发之际,扫罗竟害怕起来,这与他昔日的英勇真有天渊之别。扫罗希望获得神的指示,但因他早已被神弃绝,无法得到神谕,最后竟求助于他一度禁绝的交鬼巫术。

  4       「书念」:属以萨迦支派的村庄,位于米吉多东面十一公里(七英里),与耶斯列平原南面的基利波山相对。非利士人在北部平原地区可利用他们的战车纵横驰骋,令人难以抵御,所以他们此次攻击以色列北部支派的战略很成功(参19; 31:1)。

  7       「隐多珥」:在他泊山与摩利岗之间。扫罗禁止国内有交鬼、行巫术的事,从事这种行业的人被逼居于境外。扫罗与侍从往隐多珥找女巫,须绕过敌营的山背,然后走十六公里(十英里)的路。

  9       妇人试探来人是否扫罗王差来侦察她、找证据告发她的奸细。

  12     「妇人看见撒母耳」:七十士译本作「妇人看见扫罗」,这与下半节的意思较连贯。妇人显然知道撒母耳与扫罗的密切关系,一听见要招撒母耳,便猜出来客是扫罗。

  13     「神」:指灵界之类。

  14     扫罗听见妇人的描述便立刻想到来者是撒母耳。有关死人是否会向活人显现,神是否允许 圣徒的灵魂听从巫术的使唤,都是圣经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也认为这次出现的真是撒母耳的灵魂,而且所预言之事皆应验。对整件事较合理的解释是:先知没有真正显现,巫术也不曾使死者的灵魂与活人沟通,而是神向扫罗显示一个神迹(参结14:7-9),藉一个天使以撒母耳的形像显现,向扫罗传讲神的预言。

  19     本节预言以色列必败,扫罗与出征的儿子都必阵亡。

  20     扫罗听到有关他的预言犹如听见死刑的宣布,自知结局到了。

  思想问题(第27-28章)

  1 试比较大卫在17:37与27章所说的。这两段话带给你什么思想?你认为他对神的信心是否已减弱?

  2 大卫被撒母耳膏立以后,安逸的时候甚少,流离颠沛的日子则甚多,这对他日后为王有什么重要性?你认为神是怎样训练一个合用的器皿?

  3 扫罗面对外乱,在极度的恐惧底下 (5), 完全没有倚靠(6, 15),便落到求助于律法所禁止的交鬼法术(参利19:31; 20:27)这种可怜的地步。与此同时,骁勇善战、有神同在的大卫却要流离在外,假装臣服非利士人。今日,人间的许多悲剧与死结是否也有类似的起因?你的友人是否因你的排斥、敌视而痛苦,也无法帮助你?

  4 扫罗听了撒母耳对他所说的预言,就如接了死刑的宣判,万分惊恐。你认为扫罗是否罪有应得?他犯了什么罪以致不得回头、泥足深陷?(参18)这对你有何提醒?

  5 诗人曾对神祈祷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119:11。这是否你的祷告?想想你当如何行,好将神的话藏在心中?

  撒母耳记上 第廿九章 注释

  1-11 大卫遭非利士首领疑忌不准参战

  本段承接28:1-2,表明大卫在神的保守下毋须攻打同胞、陷入骨肉相残的局面。

  1       「亚弗」:见4:1注。

  「耶斯列」:大概指耶斯列城,而非同名的平原。比起28:4的「书念」,本章里非利士军驻营的地点(亚弗),是在较南地方,较接近他们的本土,这显示本章事件的时间大概先于28章记载的事。

  3       「非利士人的首领」:非利士有五个首邑,由五个首领管辖(参书13:3),亚吉只是迦特的首领,他之称王(27:2), 可能表示他是其余首领的头目。

  6       亚吉因众首领反对,逼于无奈要大卫退出作战队伍。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亚吉以大卫的神起誓并不表示他笃信耶和华,只是套用以色列人的口吻向大卫说话而已。

  8       这话并不表示大卫坚决要参战,他只是要知道非利士首领对他有什不满的地方。

  9       「如同神的使者」:是客套话,形容大卫是无可指责的好人。

  亚吉说话谨慎,恐怕大卫一怒之下起而报复,自己的百姓便遭殃。

  思想问题(第29章)

  大卫在外邦人面前的生活很检点,行为正直,以致亚吉在其他人面称赞他 (3), 当面也称他为「好人,如同神的使者」。(9)试反省你每日的生活,别人是否看你为「好人」、「神的使者」?

  撒母耳记上 第三十章 注释

  1-31 大卫追杀亚玛力人

  亚玛力人趁着大卫的手下随非利士军北征的时候(29)突袭洗革拉城,一报大卫先前进侵之仇(27:8)。 大卫在四面楚歌的情形下,仍坚决倚靠神,并得到神的指引,迅速追击敌人,终于夺回被掳掠的妇孺和财物。

  2       显然大卫手下的男丁全部出师,未有留下兵士守城,给敌人轻易侵袭的机会。亚玛力人没有伤害妇孺,大概是要将他们卖作奴隶,赚笔大钱。

  3-5     大卫等人完全找不到敌人的任何痕迹,因洗革拉城已被毁,妇孺全部被掳,没有人可透露敌人的身分和行踪;所以,他们只有伤心痛哭的分儿。

  6       面对这恶劣的情况,众人以大卫为发泄对象,完全归咎于他。

  9       「有不能前去的」:指疲乏的人(见10)。

  10     事实上,大卫一干人等经过多天随非利士人行军,现在已很疲乏了。

  13     这埃及少年奴隶被亚玛力人主人撇下,免致耽延行程。

  14     「基利提」:这些人原为革哩底岛的土着,当时大抵定居于巴勒斯坦沿岸的南部(参撒下8:18注)。

  「迦勒地」:即希伯仑以南之地,在基利提人的东面。亚玛力人侵略的范围包括犹大及非利土地(见16)。

  16     亚玛力人为游牧民族,无固定城邑。他们来到安全的地方便停下,为掳获财物大事庆祝。

  17     大卫的突袭将亚玛力人杀个措手不及,只剩四百个骑骆驼的能及时逃脱。

  20     大卫不仅夺回被掠的财物,且得到亚玛力人从别处掳掠来的战利品。

  24     平分战利品是古来军队的惯例,在这次事件中更被定为以色列的律例。

  26-31   自从大卫投奔非利士人以来,鲜有接触同胞。他这次将战利品赠与犹大、西缅支派,与他们重建关系,这些南方的支派自然民心归向。

  思想问题(第30章)

  1 洗革拉被亚玛力人洗劫一空之后,跟随大卫的人因他们自己的儿女被掳,就要用石头打死大卫,而没想到当初他们都是有患难而跟随大卫(22:2), 得他照顾才活下来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人,在今日仍是比比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脱离这种「自我」的框框呢?

  2 大卫在应付亚玛力人洗劫一事中,流露了那些长处?参6-8, 11-12, 15-17节等。你愿意学习大卫的榜样吗?

  3 大卫分配掳物的原则(23-24),对今日教会的肢体生活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提示与指导?

  撒母耳记上 第卅一章 注释

  1-13 扫罗的悲惨收场

  扫罗与众儿子战败阵亡, 应验了28:19的预言 : 扫罗的军队不敌非利士军,逃跑之际,扫罗的三个儿子杀,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并为了避免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终自刎而死。非利士人将他们数人的尸身示众,但基列雅比人因曾受恩于扫罗,便冒险将尸身偷去,以礼安葬。

  4       拿兵器的人不敢刺杀神的受膏者,扫罗惟有自刎。

  7       扫罗一死,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要弃城而逃,可见扫罗在军事上与政治上的贡献:他在世时为以色列人争战,阻止非利士人深入内陆控制以色列。

  9       根据代上10:10的记载,扫罗的首级被钉在大衮庙中。

  10     「伯珊」:位于耶斯列平原与约但平原的交界。

  12     「用火烧了」:这不是以色列殓葬的习俗,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做法。不过,尸骨显然没有烧毁(参13之「骸骨」)。

  思想问题(第31章)

  1 在与非利士人的战役中,扫罗与三个儿子都死去,应验了28章的预言。你对圣经中的预言有什么认识?预言的应验对你的信仰有产生什么积极的作用吗?

  2 基列雅比人因扫罗曾救过他们,便知恩图报,冒险偷走扫罗和他儿子的尸首安葬,并为他们禁食。若你是他们一分子,你会如此做吗?

  3 扫罗一表人才(9:2), 一生曾立下不少功勋(见7注及11:1-11),然而却被神废弃了,不得善终。你若禀赋甚高,也微有建树,可从扫罗身上得到什么监戒?

0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