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祷文十四讲]第五讲到第七讲灵修

作者:李光日牧师 来源:基督教阿们网 浏览:
[主祷文十四讲] 第五讲到第七讲作者:不祥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08-04-22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愿你的国降临,与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主祷文十四讲] 第五讲到第七讲作者:不祥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08-04-22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愿你的国降临,与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神的旨意能通行在地上,如同通行在天上的时候,也就是神的国降临的时候。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讲过,国土就是政权能达及的地方。神的旨意就等于神的政权,神的旨意如果在地上通行无    阻,就等于说,地上已经成了神的国。而我们乐意求神国降临的人,也必乐意神旨得成,在地若天。

 

一、寻求神旨乃信徒祷告之中心

    让我们彻底的想一想:祷告到底是为什么?

    最肤浅的一种,是为了向神讨东西、讨平安、讨福气、讨钱、讨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式的祷告。

    比较高级的一种,是求神的批准,或者说附和。自己做工程师,画好了图样,请神投资兼督工,或是自己提了议案,请神附议,好在良心上通过。

    还有一种自以为最高属灵的祷告,是什么都不求,只是藉祷告与神交通,安息在主的怀中,享受甜蜜的灵交。好像彼得在山上对主说,「我们就在这里搭三座棚罢!」

    第一类的祷告并非完全不对。因为圣经上明明说: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六)。主耶稣也亲自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约十四:十四)但是我们不应该把祷告的内容局限在这个小范围里,我们不应该把这个当成祷告的中心。

    第二类的祷告实在并不高过第一类,甚至我们可以说,在神的面前更加不蒙喜悦。因为第一类的人还有些天真幼稚得可爱,而第二类的人往往都是神的仆人们。先知巴兰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民数记廿二章我们读到神明明指示巴兰不可同巴勒的使臣去咒诅以色列民;但是当巴勒的使臣第二次带着更多的金银来邀请他时,他口里虽然还说:「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超过耶和华我神的命。」而其实他的心早追随财利去了。他假意再去求问耶和华,耶和华也准许他去;但这不是神的旨意了,是神任凭他去得不义的工价,往错谬的路上直奔。这个先知至终成为遗臭万年,比驴还不如的东西(彼后二:十六-十六;犹十一)。

    第三类的祷告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我们思想彼得在山上的那句话,就知道还是有毛病。毛病在于他们的祷告仍是以自己的意思为主,不是以神的旨意为主。他不应该先出主意来祈求,乃应先寻求神的旨意。所以归根到底来说,祷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寻求神

的旨意。

    古时祭司用乌陵土明两块宝石的发光与否,来寻求神的旨意,后来又用掣签法。自从圣灵赐下后,我们不再用这些方法,乃是用专心祈祷,查考圣经来明白神旨;因真理的圣灵住在我们心中,要亲自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我们,如果我们肯清

心等候,就会听见他微小的声音。

 

二、听从神旨乃信徒蒙福之道路

    我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听从神是无可奈何的,似乎被神抓住了,没办法,只好投降。或有人以为是牺牲的道路,好像墓碑上所写的「愿神旨成」,带着委屈、眼泪与悲伤。其实信徒行在神旨中是最蒙福的,因为神替你安排的总是最智慧,最美好的。世人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你们么(太七:十一)?你不肯听从神的旨意,对于神的永远计划没有亏损,受亏损的只是你自己。

    扫罗生得一表人材,被神拣选为以色列人的第一位君王,他的前途真如旭日高升。然而曾几何时,他便违背神旨,擅自献祭,逼得神要把他废弃。此后,以色列人是不是就没有了王呢?不是,神另立一位合他心意的大卫做王,受亏损的是扫罗,自此情况日下,最终死在敌人的刀下。大卫虽然犯了大罪,但他明白神的旨意,也乐意遵行(诗四十:八)。我们看他犯罪后的祷告--诗篇五十一篇,有七次说明神喜爱的是什么,不喜爱的是什么。他注意神的喜恶,他寻求神的旨意,他行在神旨中,因此神坚立他的国度,常说:「为了大卫的原故,我就……。」行在神旨中是多么有福!

有时我们不明白神的旨意,因为我们没看见好处在那里?我们烦燥,等不及祝福的来到。好像小孩子只看得见糖好吃,看不见也想不通苦药有什么用。在看不见、想不通的时候,要忍耐、信靠、顺服,要绝对承认神的旨意总是好的,在他没有错误,我受苦是与我有    益。约瑟最可贵的黄金时代是怎么样渡过的?被卖、被诬、被囚、孤苦伶仃、流落异邦。到他年老的时候,回想他的一生,居然对卖他的哥哥们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廿)

 

三、实行神旨乃信徒生活之目标

    我们活在世上为的是什么?主救了我们,仍把我们留在世上干什么?我们能否像主那样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我父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约四:卅四)

    要记得:主教给我们的祷告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行的问题,我们口里这样说不够,要实际地去行才成。神的旨意不是不愿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乃是不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为什么?是因为信徒拦阻了神旨的通行,信徒的行为拦    阻了不义的人离弃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当我们口里祷告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这样说:「主阿!我愿意实行你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天上的众使者实行你的旨意在天上一样。」

    既然听从神的旨意是蒙福的,实行神的旨意更是蒙福的了。因为我们整个的生活如果都在神的旨意之中,好像天上的众使者一样,那我们就等于活在天上,就等于过天上的生活,真是天在人间,人在天上了,多么喜乐!难怪保罗告诉帖撒罗尼迦人说:「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实行神旨的生活就是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的生活。

    但愿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能像主那样对天父说:「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愿你的旨意成全。」(太廿六:卅九、四二)

[NextPage]

第六讲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主祷文中的祷词包括七件向神祷告的事。我们已经讲了前三件,都是关于灵性方面的事,后三件也是灵性方面的祷告,惟有中间这一件是物质方面的。可见主不但关心我们肉身的需要,而且很注重我们此种需要。主曾经成为人子,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他亲身尝受到饥渴冷热,劳苦疲乏等等的滋味;因此他更能体恤我们,顾念我们。主的爱真是无微不至。

 

一、是关乎饮食的祷告

    饮食,代表一切肉身的需要。别以为祷告只能求灵性方面的事,不能求物质方面的事,我们「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六)。不过我们不要祷告就是求物质,把别的事情都忽略了。物质生活与灵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不过,物质生活在基督徒方面来说,必须被属灵生活所融化。在基督徒看来,属灵与属世的事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因为在基督里,我们是新造的人,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十七)。而且我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是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基督徒是人,基督也曾经成为人--道成肉身,人不能没有肉身的需要,基督也从来没有叫我们抑制这些需要,脱离人群,到山上去独善其身。相反地,他差我们进入狼群,他要我们成为世上的光、世上的盐,光的目的,就是要照亮黑暗的角落;盐的目的,就是要把平淡无味的调成有味。主叫我们深化在世人中,过超世而入世的生活。

    饮食是必需品,非奢侈品。

    这是我们祷告应当注意的事:我们所求的是需用品,不应该求奢侈品。神会满足我们的需要,神不会满足我们的贪心,因为神并不溺爱我们,他晓得我们出于贪心而求的名利富贵,虚荣奢华,于我们非但无益,反而会招来灾祸,一个智慧的母亲绝不会满足孩子对糖果的要求,也不会随便让孩子花钱,更不会给孩子玩火柴、利器、毒药这些东西。天上的父乞不更有智慧、更爱我们吗?所以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四:三)

箴言中有一篇很好的祷文,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祷告。他说:「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卅:七-九)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祷告。

 

二、是关乎今日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里说明神供给他儿女的生活所需,有一个原则--日用日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但只求必须品,不求奢侈品;而且只求今日所需,不求明日所需。

昔日以色列民在旷野的时候,神叫他们每日拾当日所需用的吗哪。有人或者出于贪心,或者懒得每天早晨都要起来拾取,就多拾一些储存起来,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了。谁知隔了一夜就都发臭。神要我们天天仰望他。主说:不要为明日忧虑,因为明日自有明日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人世是如此的动荡,许多你认为值得忧虑的事,到时却起了很大的变化,使你的忧虑成为多余,你的打算也都落空。只有主是不变的,我们每日专心仰望主,才能应付这变迁的世界。一枝杖可以帮助你行路,一扎杖就反而成了累赘。同样,日用所需得到供给,可以使我们快乐,过多的财富就使我们忧虑。所以主要我们只求「今日」的饮食。

学像飞鸟

    主要我们学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只靠天父的养活。是的,我们的衣裳何尝比飞鸟的羽毛更美丽?我们吃的何尝比飞鸟更饱足?我们的生活何尝比飞鸟更快乐自由?因此人的思虑并不能替自己做什么,徒然增加烦恼而已。

    但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好吃懒做的人,看见主所说的一连几个「不」字,便藉口说不用做工了,坐着等上帝从天掉米下来好了。殊不知飞鸟虽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却有它另外一类的工作。飞鸟是最早起身的,一起身就唱歌赞美主。然后它飞到各处去找寻食物,供给自己的需要与家人的需要。它靠天父的养活,可是它不是睡在安乐窝里等神派天使来喂它,它必须自己飞出去找寻食物。神给飞鸟觅食的本领,也给人「讨生活」的机会。因此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十)

    生活所需是日用日给,工作也是日用日赚,才合乎神的原则。飞鸟的食物是每天找来为当天用的,它不积蓄在仓里。无知的财主之无知,就在他积蓄得太多,已有的仓不够用,还要拆建更大的仓。他的想法是什么呢?以后可以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不用作工了。适当的储蓄是应该的,可以帮助我们过节制的生活;然而神决不愿意我们做暴发户,赚了一大笔,以后就过吃喝快乐的安逸生活。神给我们一日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做一日的工。勤恳做工的人,才不会跌落在魔鬼的试诱里。勤恳做工的人,才有快乐,才能像飞鸟一样唱歌赞美主。

还有一样要学习飞鸟的,就是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信靠神会替它豫备食物,它信靠神会救它脱离捕鸟人的网罗,它信靠神会保护它经过风雨;它尽自己的天职殷勤作工就够了,别的都交托给神。我们不是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难道我们不能这样交托信靠神?诗人说:「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诗三十二:十八-十九)又说:「耶和华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们的产业,要存到永远。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致羞愧,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他虽失脚,也不至全身仆倒;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诗卅七:十八-十九,廿三-廿五)

 

三、是关乎我们的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不是单求自己的需要,而是顾到别人的需要。「有饭大家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基督徒不是跟着社会人士喊喊这些口号而已,而是要实际的向这个目标行。也不是空口说祝福的话,替人代祷,而是要伸出手来救济弟兄,真正做出爱人如己的行为来。

    有一位长老在教会里痛哭流涕的大声祷告,求神开恩怜悯当地的乡民,因旱灾而无粮食。他的小孙儿轻轻拉他的衣袖说:「公公!别哭了,打开你的米仓,大家不就有得吃了?」这就是雅各所说的:「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罢;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二:十五-十六)

    另一方面,不要剥夺别人的福份,侵占别人的口粮。别浪费财物,暴殄天物。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一席酒,穷人十年粮。」本为普通社会人士所不齿,何况我们基督徒?今日的社会太自私了,太不平均了,太奢侈了。尤其是我们生活在美国的人,物质太丰富了,养成随便糟蹋东西的习惯。信徒当警醒,不要随从社会的风气。记得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的事情吗?「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约六:十二-十四)为什么是十二个篮子呢?因为是十二个门徒,每一个门徒有一满篮。可见今日的信徒不需要献上养生之物,只要把浪费的东西收拾起来,就足够供给所有传福音的需要;推动全面的圣工。

    有一个邻人向一家信徒乞米。信徒把所存的米都给了他。他妻子说:「我们明天就没有米了。」信徒说:「我们明天没米是明天的事,他没饭吃是今天的事。」这就符合了主所教导我们的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NextPage]

第七讲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根据路加福音十一章所记载的主祷文,本句是: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可见债在这里,显然是指罪而言。债者,人之责也。我们中国字最有意思。还债是人的责任,债还不清是最大的痛苦,使人失去自由与平安。基督徒对罪也应该有这样的感

觉。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发现有过失或隐恶的时候,我们便应该觉得好像欠了债似的,失去平安与快乐,非得设法赶快还清它不可。如果你犯了罪以后,没什么感觉,不算一回事,那你的生命一定有问题,你还不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有神生命的人一定会像神那样爱慕圣洁,恨恶罪恶的。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免不了会沾染罪恶污秽,但我们对罪有极其敏锐的感觉,一沾染罪,便极其不安。就是普通道德观念不认为是罪的事情,我们在神的光照中也会自恨自愧,而需要神的赦免,我们才能得回平安。因为我们养成了一个爱清洁的习惯,就是每天到神面前祷告说:「神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三九:廿三-廿四)

 

一、赦罪恩典的来源

    「赦免我们的罪」,证明赦罪的恩典是从神而来的。惟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而且神也不是空口赦免人的罪,虽然他有赦罪的权柄。为了符合他公义的要求,他牺牲了他儿子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血作了人类罪孽的赎价。神付了那么大的代价来免我们的罪,而我们竟然信不过他似的,不肯求耶稣的血洗净我们的罪;反而去求与我们一样犯罪的人,用金钱来买赎罪票。多么愚蠢!

    神赦罪的恩典是极其丰富的,不管你犯了多重的罪,多少次的罪,只要你肯承认,肯离弃,神都会赦免你。「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赛五五:七)「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弥七,十八)「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九)

    神赦罪的恩典也是极其完全的。他赦免你就是赦免你了,不用你一而再的恳求。他的赦免是彻底的赦免,一笔勾销,连存底也都烧毁,不再提起,也不再记念。有五节极宝贵的经文说明神彻底的救恩,是值得我们背诵的:

   (1)神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赛卅八:十七)。

   (2)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七:十九)。

   (3)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卅一:卅四)。

   (4)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簧四三:廿五)。

   (5)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一○ 

      三:十二)。

 

二、真实宽恕的精神

    自己得赦免的恩典是从神而来,别人得到的宽恕也是从神而来。普通人只知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仇不报非君子,但主给我们的教训是: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彼得有一次进前来,对耶稣说「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十八:廿一-廿二)七本来是完全的数目,彼得的意思是他宽恕的精神已经尽了人的所能,已经到达了完全人的标准了;可是主拣选了我们做他的门徒,他就不欢喜我们再用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而要我们用神的尺度--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样。七十个七是远超过七的。七十个七就是无数次的意思,因为一个人数到七十个七的时候,根本就不记得多少次了,只有成为无限度的宽恕。所以主又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廿)

    马太福音第六章所记载的主祷文以后,主又重复的说了两次: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这两句看起来好像是神饶恕我们过犯的条件,其实不然。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主要我们完全,好像天父完全一样,他要我们饶恕人到无限次;如果我们不肯饶恕人,就是违背主的命令,就是罪。这个罪不肯承认,不肯离弃,不肯悔改,叫神如何赦免我们呢?所以主说: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这不是条件,这是自然的结果。

 

两种债

债有两种--未信主以前,我们有罪债;信主以后,有爱债。罪债主已经替我们还清了,但爱债是永远还不清的。保罗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十三:八)我们不但要饶恕人的过犯,而且要常常觉得爱人不够,爱弟兄的心不够火热,爱人灵魂的心不够急切。当你觉得是你自己爱心不够的时候,人家得罪你的事,你当然会赶快饶恕他了。有爱,就有饶恕;不饶恕人,就是恨人。从这里就可以清楚看出,惟有神的儿女,才能用神的爱来饶恕人;而不饶恕人的,就是心怀恶毒仇恨的,神也必不饶恕他。

 

三、内心安宁的秘诀

    在原文圣经里,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以后有个「又」字:又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可是这两件有连带的关系:日用饮食是我们身体的需要,求免债是精神的需要。

    让我们设想一个人,遮掩罪过,时时受到良心的控告,又怀恨在心,想寻求报复的方法;但他非常富足,日日有山珍海味,摆在面前,又有仆从服事。你想这么一个人能不能享受那些精美的饮食呢?不能!他一定是胃口不佳,睡眠不安,以致百病丛生,甚至成为精神病人,终生关在疯人院里。

    再设想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罪恶全蒙赦免的人,心中又毫无仇恨,只觉得爱人不够,老想帮助别人;他穷苦,只有粗茶淡饭,仅够充饥而已。他的内心如何呢?我敢说,他是内心最快乐、最安宁的人。他胃口极佳,身体健康,红光满面,终日歌唱。他爱人人,人人也都喜爱他。

因此,有了日用的饮食,而无赦罪之恩,仍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感谢主!他赏赐我们日用的饮食,他也有丰富的恩典要赦免我们一切的罪,现在只看我们肯不肯除去我们心里所怀的仇恨敞开心门来爱人。主耶稣在回答彼得所问关于饶恕的次数以后,接着讲了一个比喻。他说: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那人因没什么偿还之物,就求王宽容他。王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求他宽容,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去把这事告诉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最后,主耶稣结论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十八:廿三-卅五)。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