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纽约时报》:林书豪魅力——信仰、自信
2018-06-13
《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林书豪的哈佛校友麦克卢(Michael
上周,我正开车回家,我的手机响起,是教会里一位韩裔美国朋友发来的短信:“你看到林书豪撕裂他们了没有?”
我回邮:“真的??”
他告诉我纽约麦迪逊广场的情景,“疯了!”
我心中一股暖流涌起,震惊、喜悦、自豪交集一团。
“真是奇迹,”我对妻子说,不只是半开玩笑。
林书豪,这个坐冷板凳的哈佛后卫,从默默无闻,一夜之间成为纽约尼克斯队的宠儿,亚裔美国人的新星。
几场惊人的球赛下来,真的成了“林来疯”。
对于我,这事儿意义非同小可。
像林书豪,我也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不过比他早毕业十二年。我也是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我也是一个信徒,就是主日去教会敬拜,努力读经祷告的那种人。我相信林书豪对记者所说的:是上帝神奇的手在做奇妙的工(God works in mysterious and miraculous ways.)
作为一个信徒,在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林书豪和我,可以说,我们就是那种怪怪的,被人讥笑的对象。
对我来说,麦迪逊广场上“M.V.P”的狂热呼声像雨点般落在一个亚裔美国人身上,简直是一种超现实的体验。作为一个基督徒,我完全理解广播员为什么赞扬林书豪是“哈佛英雄”,又加上一句“谦卑的哈佛毕业生”。队友们看到林书豪的成功,就像他们自己成功一样欣喜,这显示出队友们对他人品的赞许和赏识。
听林书豪与记者们的对话,他个性中透露出一种安静、虔诚、不喜纷争的特征,说话温柔,快乐,体贴,就像你我经常看到的亚裔基督徒的模样。
那么,亚裔基督徒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人呢?
在这个国家,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基督徒中还有这个群体。但是如果你是常青藤或其他名校近年毕业生,你可能对这个群体不陌生。
哈佛亚裔基督徒联会(Harvard-Radcliffe Asian American Christian Fellowship)于1990年成立,是所有学生组织中最活跃的一个。你如果来自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洛杉矶等大都会,在这些城市正统的教会里,不难遇见像林书豪这样在信仰上扎根的亚裔基督徒。我们都不是文化斗士,因为教会和团契并不鼓励这个。
我试着在社交网络上向朋友们解释为什么林书豪让我心跳加快。因为他是亚裔美国人,像我一样。他的父母也是这个国家的移民,像我一样。他在美国长大,说英文,中文说得疙疙瘩瘩,像我一样。是的,他是基督徒,像我一样。我能认同他的信仰,因为背景相似。
林书豪和父母
我2009年就开始密切关注林书豪。当时,他在哈佛毕业班,在一场球赛中,他赢了30分,长青藤因为他在网上热度大涨。
我读到,林书豪的父亲是个热爱篮球运动的电脑工程师,总是带着儿子去YMCA去练球,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是如何带我和弟弟去打球的。
我读到,在球场上,林书豪常被讥笑,让我想起我自己在初中和高中时在球场上所经历的尴尬日子。
我还读到,林书豪在哈佛帮助带领基督徒小组团契的聚会,让我回想自己在大学团契里如何成为基督徒,那些为信仰难题挣扎的不眠之夜。
我信仰的道路奥妙崎岖,不易被装进任何现成的框架之中。我相信林书豪的信仰路途也一样奇妙曲折。
去年,我注意到林书豪坐冷板凳。后来金州勇士队要了他,12月份的球赛却几乎没有他的份。在休斯顿,他打了稍稍一下子就又下了场。最后,终于加入尼克斯队,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坐冷板凳。
今天,他一下子竟成为纽约一颗闪亮的星星。
林书豪非凡升腾,让人回想起他的艰难旅程。林书豪喜欢的一节经文闪现在我脑海,用以鼓励那些信的人: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