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讲章
核心提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2011-07-19|阅读:|来源:《教材》2009年第3期 作者:黄晓梅 经文:传1∶1--11,12∶1--2,13-14 我所选取的是《传道书》中的三处经文。传统认为《传道书》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所作。作者凭他智慧的眼光和饱经世事的苦乐所得来的知识,为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2011-07-19 | 阅读: | 来源:《教材》2009年第3期 作者:黄晓梅
经文:传1∶1--11,12∶1--2,13-14
我所选取的是《传道书》中的三处经文。传统认为《传道书》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所作。作者凭他智慧的眼光和饱经世事的苦乐所得来的知识,为我们分析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首先站在“日光之下”,完全从世人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人生,他给人生打了一个大问号:“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接着,他又站在“日光之上”,以信心的眼光来分析人生,结果就不一样了。作者认为世人如果记念造物主,敬畏神献上自己、远离恶事、追求圣洁、充满爱心,在世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那么人生就是美好快乐的享受,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面对作者列出的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处境,我们要思想,日光之下的人生真的虚空吗?真的毫无益处吗?还是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有他当时要针对的时代背景和隐藏在经文背后的深意?《传道书》中前半部分存在的虚空观念,意在把已经远离上帝或正在渐渐远离上帝的以色列人,从这致命的错误中唤醒,并且挽救回来,是在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因太热衷于这个时代而忘却了去敬拜与记念永恒的创造之主。今天作为一个神学生,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是止于拥有日光之下的人生观呢?还是认为拥有日光之下的人生观还不够,还应去追求日光之上的人生观呢?
一、日光之下的人生观
1.人生是忙碌的
人生是忙碌的。我们看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大家怀着对更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在忙碌着。说到人生的忙碌,我觉得人生在世辛勤忙碌是很重要的。《箴言》十二章二十七节“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人们的忙碌,互相服务、互相补足需要,那么人类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正是因为父母和家人的忙碌支持,我们才可以在这里安心学习。我们每天穿的衣服是服装厂工人忙碌的结果,我们每天日用的饮食是农民忙碌的结果,我们有安定的、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是大家共同忙碌构建的结果。所以,人生的忙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关于人在日光之下的忙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世人在忙碌工作和学习的同时,别忘了去敬拜与记念赐给我们生命的上帝。《与神同在》的作者劳伦斯是一个修道院的勤杂工,他的工作特别忙碌,但他不忘在最忙碌的时候亲近神。这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暑假我结识了一个姊妹,她家是做装潢生意的,生意很红火。我想向她传福音,于是问她:“你信耶稣吗?”她说:“我信,没出嫁之前就信,现在也信,只是现在太忙没有时间去做礼拜。”我说:“赚了不少钱吧!”她说:“是的。”我说:“你过的快乐充实吗?你感觉幸福吗?”她说:“不快乐,只是觉得人生太累了。”我说:“你现在觉得累、不快乐,是因为你与神的关系疏远了,你认为你去做礼拜是神占用了你的时间,其实是你占用了神的时间。在神分别为圣的时间里,你不去亲近神,卸下重担,享受主里的安息,反而将其占为己有,当然活得累了。”
人忙碌的事情多了,必然会觉得劳苦愁烦,所以在劳苦愁烦的人生中,转向神,与神建立密切的关系,而且听命于他,比日光之下任何事业都重要。因为物质生活的追逐,往往招致精神上的困扰,财富的贪爱必使心灵贫乏。物质不能填满精神的虚空(传5∶10--12),其实财富的价值是相对的,它未必带给人满足和安全,可能反倒带来烦恼甚至病患。财富增多了,感官方面满足了,精神却增生困扰。物质给予人逸乐,权势给予人虚荣,但这一切往往给予心灵的却是无比的重担。
正因为日光之下的人生会有劳苦愁烦,所以主耶稣呼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今天我们都是走在生命路上的天路客,我们一切的忧愁重担主已担当,所以在现实的劳苦愁烦中,我们不要担心与绝望,要对神有一颗倚靠的心。凡事交托、凡事仰望,从日光之下的劳苦愁烦中解脱出来。
2.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诗篇》九十篇十节中的“转眼成空、如飞而去”,是形容人生的短暂。有人说:“《传道书》中的思想太消极了,说什么都是虚空,那还活着干吗?这卷书不能读。”其实在旧约的希伯来原文中,虚空并非虚无,“虚空”二字的原意为“短暂”,也是指瞬息即逝多变的景象。传道者实际是说:“短暂的短暂,凡事都是短暂。”他是要提醒世人,既然人生是短暂的,是稍纵即逝的,就要及早认识神,归向神,记念造物的主,这样才能让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与永恒连接起来。
说到人生的短暂,我们都深有体会,人生过得太快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发生过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神人摩西在《诗篇》九十篇中感慨地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人生快如白驹过隙,其中又充满了诸多无定的因素,面对这些,存在主义者对生存的意义发生了怀疑,由焦虑至失望,由失望至恐惧,即使倡导以勇气去面对事实,也只是一种无可逃避的应付方法。所以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成功人士在达到自己人生辉煌顶点的时候,反而抑郁与彷徨了,更有些人因为走不出这些心灵的黑暗历程而选择了自杀的道路。如诗人海子、作家三毛、北京大学的教授余虹(去年自杀,年仅40多岁)等等。据调查说,本世纪最大的杀手是抑郁症。人的精神上只有倍受折磨陷入困境才会自杀,因为他们(她们)跨不过心灵中的那道黑暗。为什么跨不过?其中原因之一,我想就是因为没有信仰之光的照耀与指引。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我们只有接受主耶稣真光的引领,才能冲破生命中的黑暗,踏上光明的生命历程。
日光之下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日光之下的人生是美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使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把人安置在其中,是为了让人来享受这世界的美好。日光之下的人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所有要实现的理想与愿望,必须用今生来完成。有很多人用短暂的人生,铸就了辉煌的事业,为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活出了真善美的见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活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日光之下的人生虽然美好,但它毕竟是短暂的。一个基督徒的追求只停留在短暂的今生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用短暂的人生去铸就生命的永恒。人生确实短暂,会转眼成空,如飞而去,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美好的盼望,有信仰之光的指引;因为我们相信今天所见的只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的。所以我们要积极地面对今生,因为今生是永生的前奏与基础。
3.现实中拥有的一切很难让人得到真正的满足
传道者说:“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益处”为商业用语,可译为“盈余”。人一生的劳碌有什么盈余呢,留下什么呢?他又接着说:“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海是永不满溢的,它表征着空乏的人心和无底的欲望。其实恒常的渴求永远都不会满足。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拥有很多,但他总觉得心里有不满足的地方。于是他去请教一个智者,问他说:“请问欲望的尽头是什么?”智者想了想对他说:“欲望的尽头还是欲望。”
盘踞在人心底里有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认为人生存活的那几十年就是永远,于是终日筹算不休,不单忧虑吃的穿的,甚至贪图更多的钱财,更大的名誉,更显赫的地位等,反而忘了那位给予他生命的上帝。人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又怎样呢?传道者有帝王之尊,拥有极其荣华的物质财富,任何巨大的工程都可作成;然而一切成就仍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喜乐与满足。他只能感慨地说,这一切有什么益处呢?也就是说,我不住地去追求使我的欲望和感官得到满足,但我真正得到满足了吗?
生命的满足不是得着需要,而是成为需要。有些人当他们真正成为别人需要的时候,就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如在汶川大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英雄们和为人类社会谋福利的人。耶稣之所以被人永远地记念与信靠,乃是因为他成为了全人类的需要。他用十字架上无声的大爱征服了我们的心,使我们降服在他的面前,使我们在追求过日光之下生活的同时,又不止于过日光之下的生活,又不止于满足今生的需要,更引导我们去追求过日光之上的生活,去成为别人的需要,去给别人和社会带去益处。他也使我们的生活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神为中心,这样的生活才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二、日光之上的人生观
1.献上自己
《传道书》十二章一节“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道者在讲说了一切无益之后,只总结了一件事是有益的,那就是记念神向神献上自己。记念神,向神献上自己,这是人当尽的责任与本分,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向神献上自己要趁早,青春是宝贵的,因为青春是生命中最炫耀的时期,要向神献上这最好的生命时段,没有什么舍不得的,要抓住这青春的机会向神献上自己。向神献上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首先我的人生有没有目标?如果有,我的这个目标有没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我现在有没有为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同样当我决定向神献上自己的时候,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应做的是什么,我是以荣耀神传福音为己任,还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呢?记得一个老师曾问我们决定奉献于神是否有清楚的蒙召异象?对福音是否有真正的托付感和使命感?他说,如果只是为了生计而奉献于神,那不如去卖茶叶蛋,因为卖茶叶蛋的人都比传道人富有。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教会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奉献观,有一种人是真的献上自己,为了主福音事工的拓展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奉献着,从来不敢懈怠。另一种人奉献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以奉献为名,实际上在教会中进行掠夺,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整个人都已奉献于主,那么主的当然就是我的了,所以神家的东西我可以随意地拿取。”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奉献观,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今天我的奉献观属于哪一种呢?是活祭的奉献,还是理所当然的奉献呢?
2.敬畏神远离恶事
《传道书》十二章十三到十四节“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道书》的结尾证明它的主题不是虚空,而是在虚空的人生中知道敬畏神,存着敬畏神的心来做日光之下的事。为叫人脱离虚空的、无谓的劳苦,把虚浮的、悲观的人生,转化为积极的、快乐的人生。这种人生是对神有荣耀,对社会有贡献的荣美人生,这中间的转化,是《传道书》的中心目的。
作为神的儿女,在世上生活,敬畏神特别得重要。每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是否是怀着敬畏神的心去做的?得罪神的事千万别做。旧约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如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亚比户,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亚干等人,他们不敬畏神结果自取灭亡。神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上2∶30下)约瑟被卖埃及,当他在护卫长波提乏家中做管家的时候,波提乏的妻子见他长的俊美就引诱他,约瑟说:“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约瑟没有说:“我怎能得罪我的主人呢?他知道一定会处死我的!”这些约瑟都不想,他首先想到的是:“我不可以得罪神。”可是在生活中有的基督徒才不这样想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做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利益,如果有利益不合神的心意我也做。不但不在世上作光作盐,反而使主的名受到了亏损。这样怎谈的上敬畏神,远离恶事呢?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基督徒不是为自己活,乃是为基督和他的邻舍活,不然他就不是一个基督徒。”作为基督徒,我们要思想,我敬畏神远离恶事了吗?我所做的能使别人得造就,给他人带来益处吗?《诗篇》25∶12说:“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
3.追求圣洁充满爱心
《利未记》十一章四十四节神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神是圣洁的,所以要求他的儿女们也要追求过圣洁的生活。诗人说,应当以圣洁的装饰敬拜耶和华(诗96∶9)。神是忌邪的神,任何污秽之物都不能靠近他一步。《诗篇》二十四章三到五节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所以要想亲近神,生活圣洁是必须的。作为一个传道人更要做到这一点,要在清洁上作信徒的榜样。因为在教会中一个信徒不圣洁也许影响不大,但一个牧人如果生活不圣洁会绊倒许多人。2006年听说了一个发生在牧师身上的丑闻,这个牧师应邀到一个大城市讲道,所讲的信息是《上帝的审判》,分上下两场讲,他讲完上半场后离开,带着圣经到旅馆去犯十条诫命中第七条上面的罪(不可奸淫),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上帝的审判真的临到了。当时有很多信徒因他软弱和跌倒,甚至有的信徒到教会发出疑问:“这个人他曾给我施洗,那我的洗礼还有效吗?我要求重洗。”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牧人不守圣洁,它的影响是何等的大啊!所以作为牧人或即将作为牧人的我们,要努力追求圣洁的生活。当然我们靠自己做不到完全的圣洁,惟求神帮助我们洁净我们,为我们造清洁的心,使我们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使我们靠他能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在神家作贵重的器皿。
我们追求圣洁生活的同时还要充满爱心,爱心在主儿女的生活中是绝对不可少的。保罗将爱称为是最妙的道。他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他对爱的总结是,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陈终道牧师说:“信和望只是在今生有价值,因为到见父面的那一天,信和望就不再需要了;唯有爱不仅是今生的,也是永世的,它在神的国度里将永远长存。”
爱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实行出来呢?德兰修女说:“如果一个人凭着爱心做事,即使只是从地上捡起一根草,他(她)所做的也必蒙记念。”她在加尔各答弃婴之家的墙上写道:“花时间去爱与被爱,花时间去给予,那是青春长驻的秘诀,那是上主赋予的特恩,一日光阴苦短何容自私为己……”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不是为虚空而造,我们的生命是因为爱而有的。上帝因为爱我们而创造了我们,而他也希望我们能回应他的爱来爱他。爱神的具体表现就是爱弟兄、爱邻舍、爱同胞、爱朋友、爱你所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甚至爱仇敌。因为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惟愿我们能够将从神而来的爱在生活中实践出来。
4.凭信心过入世而超世的生活
作为基督徒我们不是活在真空之中,我们乃是活在地球之上,活在很多还没有接受福音的人中间,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就注定了我们的生活首先是入世的,超世的生活是建立在入世生活之上的。但有的基督徒认为超世的生活就是将信仰与实际生活分割开来的生活,所以一味地追求属灵的生活,轻看了地上的生活,将道德伦理,生活责任各方面的事工看为是属灵生命之外的东西,在生活中失去了见证,没有在生活中起到光和盐的作用,有的甚至使主的名受到了亏损。这怎能算是入世而超世的生活呢?
我们今天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充满了太多的诱惑,无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对人们都造成很大的挑战。有人说,社会像个大染缸,能将人染得脱离本色。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生活在这样的挑战下,那么我们应活出什么样的生活呢?是顺应环境而改变自己呢?还是去努力地改造身边的环境,去做社会的良知呢?潘霍华在他的《狱中书简》中批评了那些逃避社会责任的基督徒,他说:“有些人企图躲进自己的个人的美德的内殿,以逃避乱七八糟的公众生活。然而,这种人面对自己周围的不义不得不封住口闭上眼。只有以自欺作为代价,他们才能保持自身的纯洁远离承担责任的行动所带来的污垢。因为他们所获得的一切,他们弃之不为的一切,仍将扰乱他们内心的平静。所以面对这种扰乱,他们不是在精神上走向崩溃,就是发展为一切法利赛人当中最伪善的人。”所以,入世而超世的生活是不推脱社会的责任;是在社会中活出应有的见证;是做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是努力成为别人的需要;入世而超世的生活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质,不但不被社会上罪恶的势力同化,反而去挽救那些在罪恶下的人们,去唤醒他们迷失的心灵。但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活出入世而超世的生活,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有凭着信心,求神亲自带领我们,使我们靠着他那从上头来的力量去过入世而超世的生活。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日光之下,但我们并不止于过日光之下的生活,我们更要追求去过日光之上的生活。因为我们是被神分别为圣的一群人;是肩负特别使命的一群人。使徒彼得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既然我们的身份这么特殊,那么选择日光之上的人生观,活出荣神益人的生活,就是我们这些神的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本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