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随笔

作者:佚名  来源:基督教网站收集 浏览:
核心提示:答案似乎存在于制定一个结合了长期和短期努力的计划。首先,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品质特征无法通过语言传输,而必须通过行动传达。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他们外表的服...

核心提示:答案似乎存在于制定一个结合了长期和短期努力的计划。首先,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品质特征无法通过语言传输,而必须通过行动传达。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他们外表的服从或者反抗作出反应,而要对引起这个行为的真实想法作出回应。我们如何能够...


      

答案似乎存在于制定一个结合了长期和短期努力的计划。首先,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品质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品质特征无法通过语言传输,而必须通过行动传达。

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不要针对他们的行为、他们外表的服从或者反抗作出反应,而要对引起这个行为的真实想法作出回应。

我们如何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所想、所感呢?孩子会给我们提供线索。他们的情绪会通过他们的言辞、语气、手势、姿态流露出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们心里的座右铭是:让我理解,让我表现出我的理解,让我在用词上不要表现出批评和谴责。

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表现沉默,不活跃,走路拖拉,我们从她的步伐就能看出,她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依照我们的座右铭,我们不应该用批评的话语开始谈话,例如:

“你那是什么脸啊?”

“你怎么啦?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你这次又干了什么?”

“你今天遇到了什么麻烦?”

既然我们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因此我们就应该避免那些只能带来厌恶的评论,避免那些让她希望再也不要回家的评论。孩子有权利获得声称爱他们的父母的同情的回应,而不是嘲笑和讽刺。例如:

“你遇到不开心的事了。”

“今天你不是很顺利。”

“看起来你今天过得很不愉快。”

“有人让你不高兴了。”

比起那些“出什么事了”、“你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的问句,以上的陈述句要更可取。问句表达的是好奇,陈述句则传达同情。 不过即使是父母充满同情的话语也不能马上改变孩子的坏情绪,孩子需要时间来吸收父母理解的话语中所表达的爱意。
 

文章录入:晶莹水晶    责任编辑:果实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