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让人们疲于奔命的物欲背后,更深的是魔鬼可怕的阴谋……随笔
这一切让人们疲于奔命的物欲背后,更深的是魔鬼可怕的阴谋……
-
“昨天的喜茶、猫爪杯,今天的KAWS优衣库联名款,明天的……?”
在看了两天前优衣库的“抢衣大战”后,有网友发出了这样无奈的感慨。
优衣库上一次的全网刷屏,还要追溯至四年前,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换衣间事件”。
品牌方可能做梦也没想到,靠这一丑闻,竟起到了几千万的广告费都没起到的效果——让“优衣库”3个字一夜传遍中国大街小巷。
-
这一次,靠着“抢衣闹剧”,又给优衣库做了一次免费“营销”!
01
6月3日早上9点,各大商场的优衣库门口,人头攒动。
人们为了抢到优衣库新款的“KAWS联名T恤、手提袋”,大清早就守在店门口,一个个卯足了劲,蓄势待发。
-
时间一到,人群匍匐着爬过卷帘门,扑向“体面”的生活:
有百米狂奔,几千块的手机掉了不回头的;
有七手八脚上去就扒模特衣服的;
有为了衣服不惜大打出手的,场面一度失控。
模特的手臂被拆掉,裤子也被扒下,倒在地上...整个店里就像被“打劫”过一般。
伴随着相互撕扯的尖叫声,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就像虫子一样,在这里边你争我抢……”
优衣库,本是日本的一个快消品牌。
这一闹剧传到日本后,让对方见识到中国强大的消费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看了笑话:
“为了商品打架的时候,用的也是功夫吧?”
“打不过的时候,就装模特躲起来吧……”
“这就是孔子和孟子所影响的国家吗……”
“抢到最后,不是made in China吗?”
在这些哄抢者中,当然不乏KAWS的忠实粉丝。
更何况KAWS还在Instagram上宣布:“这将是最后一次与优衣库UT的合作。”
商家用“限量”、“低廉”、“绝版”等字眼,挑动起了粉丝们敏感的神经。
但其中更多的,是又一次被“消费主义”和“噱头营销”所鼓动的盲目跟风者,亦或是为了赚取其中差价利益的“黄牛党”们。
他们或许压根不知道“KAWS”是什么东西,就算宣传里面把“A”和“W”互换位置他们也不一定看得出来。
因为他们在意的,根本就不是商品本身,他们哄抢的出发点不是出于需要,更不是出于喜欢。
而是蕴含在商品内的“奢侈调性”,以及从商品中可以获取到的附加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或许是和KAWS这个顶尖潮流IP,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02
KAWS其实并不是一个品牌,只是一个人名。
他原名叫Brian Donnelly,1974年在美国出生,是个街头艺术家。
虽然他在中国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KAWS的世界艺术展所到之处,总是不缺一批忠实的粉丝,并很快晋升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热门。
由于具备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很小就能涂出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玩意。
早在17岁时,他就会偷偷将纽约车站的海报进行涂鸦。
标志性的“XX图案”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这些个性十足的形象不仅没有被嫌弃,反而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
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被邀请去巴黎开了个人画展。
之后更是在2006年,创办了独立街头潮牌,进军潮牌市场,甚至受到了许多明星的追捧……
而与KAWS联名合作的商品,归纳起来就一个字:贵!
KAWS与Dior的联名玩偶售价5万元人民币,二级市场现在已经被炒到16万元,与AJ联名的球鞋也已经炒到了5位数。
他的画作《THE KAWS ALBUM》,更是在今年四月,以一亿多港币拍卖成交!
优衣库的“平价”碰上KAWS的“时尚”与“奢侈”,再加上“绝版”的渲染。
不仅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甚至满足了他们对于潮流地追逐与向往的需要。
这让许多人瞬间失去了理智,很多人都抱着“机不可失,抢了再说”的心态,冲到了哄抢的前线,这才有了上面“丧尸围城”般的景象。
说到底,这次“抢衣大战”的背后,是当今“消费主义”泛滥的一次畸形而极端的表现。
除了KAWS外,Supreme、限量球鞋、各种重磅联名、限定 Pop-Up 等等品牌商品。
都曾藉着“联名、限量、饥饿营销”等手段攻城拔寨,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买买买,抢抢抢”的消费观念,正在重新定义这个时代。
03
在这个宏大又慌张的消费时代,
人们越来越喜欢以“消费什么,拥有什么”,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消费能力的强弱,以及相对应的名牌,给人贴上的所谓“个性”亦或是“能力”的标签。
这些标签,逐渐成了证明自己和评价他人的标准。
而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心甘情愿拜倒在商品的“石榴裙”下。
我们为之欢呼,我们为之追逐,我们甚至将其视为“信仰”,进而衍生出了“拜物教”……
琳琅满目的商品,是我们虚张声势炫耀的工具;
铺张浪费的生活,也成了我们填补虚空的满足。
多少人在李佳琦的一句“OMG,好好看啊,买它买它买它!”下,缴械投降,不由自主地乖乖下单;
多少人又沉浸于双十一拆大大小小快递的欣喜之中?
难怪梁文道会说:
“生命竟成了一趟购物之旅。”
我们喜爱好看的设计,购买优质的产品,这都无可厚非。
但更多的现代人面临的,却是被一种非同寻常、甚至是病态的购买欲望所捆绑。
我们赚钱、消费,钱花完了,再挣钱买想要的东西,然后继续挣钱,继续买买买!
好像撇开了消费,我们的生活便苍白得一无是处。
这种“购买”的满足感就像吸食毒品一样,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却让内心的“缺失感”变得越来越大。
因为你想拥有的那么多,可是你能拥有的却这么少,最终不能拥有的痛苦,超过了已经拥有的幸福。
在消费的狂欢中,生产者也好,销售者也好,消费者也好,看似都是商品的主人,可实际上却成了商品的奴隶,成了商品的敬拜者。
是什么夺走了我们的心呢?
真的只是因为一件99块的短T,或是一双联名的球鞋吗?
这一切让人们疲于奔命的物欲背后,更深的是魔鬼可怕的阴谋……
故此,阴间扩张其欲,开了无限量的口;他们的荣耀、群众、繁华,并快乐的人都落在其中。
以赛亚书5:14
人们盲目追逐着物质带来的短暂快感,这快感的背后,是骄傲、虚荣、攀比.....就像当年的犹大一样,背弃神的律例,陷在世界的虚浮中,最终被神惩戒,一切的荣华灰飞烟灭。
现在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像当时魔鬼将耶稣带到山上,牠拿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试探耶稣:“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牠今天也用着同样的手段来试探我们:
“来吧,俯在我的脚下,称我为主,我就把你想要的给你……”
然而今天,谁又是我们的主?谁又成了我们的偶像呢?
04
难怪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讲: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这是“金钱至上”的可怕之处,它把偶像深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是魔鬼的狡猾之处,让人迷失在物欲的扩张之中,贪婪、自私都在欲望中张牙舞爪......
人们看不清罪中世界的真相,也慢慢遗忘自己属神的身份。
所以《圣经》中说: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马太福音6:24
这是一个没有协商余地、非此即彼的决定,而你,选择侍奉谁?
在但以理时期的那些百姓,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选择。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困耶路撒冷,打败犹大王约雅敬后,将犹大的百姓、牛羊、财宝统统掳到巴比伦。
在当时巴比伦王和巴比伦诸神统治的权势下,追逐财富、纵情声色、崇拜偶像……是社会的主流风气。
刑福增在其著作《被掳的记忆》指出:
被掳神学的其中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圣洁”。如何在帝国权势中维持“圣洁”,成为被掳群体重构其群体身份的关键。
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朋友,却决心为自己的生活“立界限”:不吃王的膳食,不向金铸的偶像下拜,不向当时的社会风气所妥协……
他们以行动宣告了自己的身份:
他们是属神的子民,也已经明确且坚定的选择要侍奉谁,把谁当做自己生命的主。
05
而我们呢?《圣经》中说,你的财宝也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那么你的财宝,又在哪里呢?
是在转瞬即逝的物质欲望,还是在恒久弥香的属灵生命......?
“昨天”的喜茶、猫爪杯,“今天”的KAWS优衣库联名T,“明天”呢?明天的潮流也是如何?
什么又会夺了我们的心?哪个爆款又成了我们追逐哄抢的偶像呢?
然而生活在这个跟风的世界,那时刻左右摆动的潮流,也试图挑动我们神经,撼动我们的身份,撕扯着我们跟物欲的阵营纠缠不清。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 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前书 2:9
愿我们认清自己君尊的身份,保守自己的心,不被外界一切的偶像吸引。除祂以外,别无所爱慕的。
主编: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