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网络世代的青少年随笔
核心提示:(一)关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前期续谈了两项,现在接着谈青少年朋友遇到同侪压力,及因血气方刚,喜欢寻找刺激时该怎么办?〖 同侪压力 〗孩子在青少年阶段,胳膊都是往外弯的,朋友比家人重要多了,尤其是同年龄的朋友。他们常认为朋友比较了解自己,珍惜友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再加上一窝蜂的追...
(一)
关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前期续谈了两项,现在接着谈青少年朋友遇到同侪压力,及因血气方刚,喜欢寻找刺激时该怎么办?
〖 同侪压力 〗
孩子在青少年阶段,胳膊都是往外弯的,朋友比家人重要多了,尤其是同年龄的朋友。他们常认为朋友比较了解自己,珍惜友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再加上一窝蜂的追随潮流、深怕赶不上的心态,同侪有的,他也要有。如果要他作些什么事情是朋友会讥笑的,说什么也不肯干。这种一个劲儿地要与朋友一样、深怕被他们拒绝的态度,几乎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如果父母在孩子迈入青春期前,不注重培养孩子对家里的向心力的话,在那个时期要扳回局面是嫌晚了些。
如果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紧密的话,在青少年期也不免碰到孩子只做朋友要他做的,不理会父母的想法的情形。在这个时候父母根本没法在每件事上都管孩子,只有选择一些重要的事情坚持不让孩子逾矩;父母管的越紧,恐怕孩子越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其实大原则抓紧了,其余的小节不见得会影响全局。当然在这种时候,也不见得完全束手无策。青少年也许对自己的父母不理不睬、有时还有嫌恶的表情,但对其他的成人(教会的长辈、朋友的父母、亲戚、师长等)不见得会采取同样的态度,特别是双方(青少年与其它成人)因为没有以前互动的历史,青少年会觉得其它成人比自己的父母要明理、冷静、酷多了;其它成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还算彬彬有礼,没有见识过他发脾气、不高兴、自我中心的架势。
外人与父母亲在面对青少年的期望上当然大不相同,他们要比父母亲容易接受青少年,是想当然耳的事。一些重要的议题也许可以由这些成人帮助父母亲与他们沟通,有点易子而教的味道。当然理想的情况是这些成人与父母亲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有相当类似的地方。
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状况好比车里的收音机,当收音机播到短波调频电台,开车经过隧道时,只听得一片呜呜声,让人好不厌烦,当然什么也听不到。但是如果转成中长波,就可收到声波。出了隧道,短波调频可照常收到,就像青少年度过青春期,一切转回正常,与其它成人的沟通就好象是调到中长波一样。
〖 寻找刺激 〗
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常抱怨无聊,对一些新奇的事物非常好奇,而且血气方刚、十分冲动,再加上朋友的怂恿,很可能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打架、喝酒、吸毒、尝试性行为是常见的举动。有的父母一看孩子变了,就立刻实施严格管制,结果孩子变本加厉,而且可能什么都不告诉父母。在这种时候要先了解子女的心态,打开沟通的管道,比忙不迭地立下规矩要重要且有效得多了。不然的话,孩子表面顺着父母,一转身完全不是那回事,那就一点效果都没有了。
针对青少年期间可能有的问题,应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对家庭有紧密的向心力与良好沟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辅导他们选择益友,同时培养他们有正当的休闲活动、兴趣与嗜好,这样做,孩子在青少年期比较不容易走错路。当然,如果可能的话,父母能够冷静,先找出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再想对策,青少年会比较容易开放些,不然的话根本没法与他们沟通。
我们如果想要有一个很好的专业,得花许多时间来学习,并在尝试与错误当中继续不断的求进步。同理,要教出一个适应良好、健康快乐、并能发挥潜力的子女,父母必需精于管教子女的方法。然而懂得为人父母之道,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需要多方学习、进修、了解子女的心理,纔可能找到培养他们人生快乐成功的秘诀。
注:当然上述的几个原因与对策是针对一般常见的问题,如果读者在读本文时,想要找出一些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但觉得自己孩子的问题在上述范围之外,欢迎与爱家联络。笔者可以为文回答。
(二)
前期谈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第一个对策,现在续谈其它行为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争当家作主 〗
小孩子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许多时候当父母亲喂他奶,小少爷一不想吃了,就用舌头把奶瓶顶出来。到了两岁左右,就更会表达自己的主见。妈妈喂饭的时候,喜欢抢调羹,叫他做什幺,动辙说"不",所以不是到了青春期才会反叛,而是这种反抗的现象越大越烈。每每父母亲立下一些规矩,孩子根本不睬,依然我行我素。父母一管教,孩子就使性子,哭闹起来,有的时候使得父母亲火气上升,于是大的骂、小的哭,搞得全家乌烟瘴气,大家都不高兴。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舍不得孩子哭,马上让孩子得逞,那就惨了。因为孩子立刻就知道用什幺方法使父母就范,久而久之,就变成孩子当家作主,父母得看孩子的脸色了。
有的时候,家长会问,如果在公众场合孩子因心意不能实现,大哭大闹,别人指指点点,让父母下不了台,那该怎幺办?如果能够立时离开现场,就算是为此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孩子会知道自己的计谋不能得逞,而学会不再无理取闹。
当然孩子不见得会立刻放弃自己的行为模式,但是父母亲如果能一直以同样的行为来响应孩子的行为,孩子会渐渐放弃他的无理取闹,因为知道这样做没用。但是如果父母的行为前后不一致,或是父母的反应不同,那幺孩子一定会找出隙缝,继续演出闹剧,逼得父母投降。
为人父母当牢记∶父母亲的权威并不因孩子的哭闹而有所影响,所定的规矩一定要执行,不然不如不定。孩子不守规矩,一定得尝一些后果(Consequences)。就好比上班迟到或开车拿罚单,怎幺向老板或警察求情、理论,一点也没用。但因为经历到行为的后果,这一来马上治好迟到或开车不守规矩的毛病。
同理可推,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得面对一些后果,有的人喜欢说是处罚,其实不见得非处罚不可。
举例来说,爱吃零嘴不吃正餐的小孩,父母如果告诉孩子不吃完正餐,连零嘴都没。孩子到时推说吃不下饭,父母大可把饭菜收起来,也不给他其它东西吃,直到下一餐。任凭孩子不高兴、使性子,不需要为此打骂、责罚、教训孩子,只要孩子知道父母会认真执行规矩,很快就会乖乖就范。最怕的是父母心存不舍,深怕饿着孩子。其实不立下规矩,孩子因随心所欲,当然不会哭,但以后哭的可能就是父母亲自己了。
〖 报复 〗
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孩子尊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父母管教严格,"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子女只会想到父母是为自己好。所谓的"虐待",根本不在子女的字典里;笔者曾与一些成年子女面谈,当他们说到父母的不是,甚至父母有些虐待的倾向时,许多人会因自己胆敢批评父母而觉得内疚,还有些人宁可背负情绪上由孩提时代带来的问题,而不愿对质父母当年的举动,更遑论当面与父母谈及他们给自己的伤害了。
没想到好不容易自己当了父母,反而得孝顺孩子,现在的父母辈仿佛是三明治的夹心层。可能说孝顺有些严重了,但是看孩子的脸色或想法讨好孩子却是常见的。
导致这种行为的心理因素相当复杂,有可能是补偿自己当年不受重视的缺憾,或物质虽然丰富,但对孩子心灵世界缺乏了解,因此而引发的内疚感,以及文化的变迁、环境的影响等等。
然而依从父母的模式,就算自己不小心伤了孩子的心,想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那有父母向孩子陪不是的道理?有的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反正自己只是无心的。但这一辈的孩子如果觉得被父母伤害、不被尊重,会因此有时故意做一些事,或在人前讲些话让父母丢脸、下不了台,使得父母不但尴尬而且恼羞成怒。
遇到这种状况,为人父母者要先明白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然而一般到了这个地步,父母大概已不容易平心静气面对甚或处理问题,这也就是为什幺有这类问题的家庭,需要求助专业的协助了。
〖 显示自己的无能 〗
父母常脱不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而且有时把自己当年无法达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总要孩子比自己好。
对孩子期望过高,让他们觉得仿佛在爬天梯,好不容易以为自己爬到顶端了,父母把底下的几层阶梯抽掉,往上挪,孩子又得辛辛苦苦的爬。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再怎幺努力,父母总是嫌他们不够好,因此会故意不努力,学业表现比实际能力还低,希望父母萌生放弃逼他们要出人头地的念头,甚或绝望到不想管他们的地步。
这些感觉其实是相当主观的,父母很可能不以为自己的要求高,但是当孩子的表现是太过低于他的能力时,父母就得想想看这是为什幺了。
笔者在接触青少年个案时,常看到青少年其实耳聪目明,但是成绩一团糟;许多时候他们在小学时成绩好得不得了,但是一迈入中学,成绩如水银泻地,无法收拾。当然越大功课越难,但也不至于有这幺大的差距。那些以孩子的成绩来定义他们价值的父母,如果守成不变,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糟,有些甚或在另类学校(Alternative School)学校读书,或者逃学、逃家。当孩子的表现到这般地步时,通常积习已久,需要专业的协助了。
至于青少年他们虽有上面常见的问题,但依据他们心理发展的阶段,还有另外两种问题行为的原因,那就是同侪压力与寻找刺激。让我们留待下期再谈。
注∶因为篇幅关系,本文续谈了三个对策,还有其它对策,将在下期再谈。当然这些原因与对策是针对一般常见的问题,如果读者在读本文时,想要找出一些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但觉得自己孩子的问题在上述范围之外,欢迎与爱家联络,笔者可以为文回答。
对策∶孩子不守规矩,得尝一些行为后果。
对策∶承认没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对策∶避免让孩子"爬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