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值得等~随笔
核心提示:周六晚上十一点半,电话响起。「卡西姊,」是个大男孩的声音,「打给你,因为我真的急需帮助。我有股冲动要和女友发生关系,但又知道不该这么做。」卡西伍兹(Cathi Woods)认出这个少年的声音,他出自所谓「良好基督教家庭」。他才和女友约会回来,对于自己濒临失控的激情,深感惊恐。「我俩都是基督徒,」大男...
周六晚上十一点半,电话响起。
「卡西姊,」是个大男孩的声音,「打给你,因为我真的急需帮助。我有股冲动要和女友发生关系,但又知道不该这么做。」
卡西伍兹(Cathi Woods)认出这个少年的声音,他出自所谓「良好基督教家庭」。他才和女友约会回来,对于自己濒临失控的激情,深感惊恐。
「我俩都是基督徒,」大男孩说道,「不过我们已经超过界限了,还没睡在一起,不过我不敢担保下一次会怎样。您是我唯一可以求助的。」
伍兹平静地在电话上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辅导,然后问道:
「你现在觉得很糟,对不对?」
「嗯。」
「一旦你们发生性关系,你会觉得比这糟上百倍。」
「我无法想象比现在更糟的感觉了,」男孩坦承。
伍兹继续透过一连串实际、切身的建议,引导这个年轻人。说到最后,男孩已经泣不成声,不过内心却充满了感激。
「卡西姐,谢谢您」,他说,「否则我一定死的很惨。」
卡西伍兹是美国田纳西州瑞尔郡(Rhea)「真爱等得起」计划的发起人。当地高中校长康纳(Pat Conner)称此「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计划「效果宏着」。在短短一年内,瑞尔郡的平均青少年怀孕率由全州之冠降到第十;第二年,再由第十降到四十六;第三年,到六十四。除了伍兹推动的这项计划,学校和小区并没有采取任何新措施。「对于这个计划的成效,我也相当惊讶,」康纳表示,「一般说来,区区一个计划不会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力。」
这个计划深受肯定。甚至州政府决定把从联邦政府补助瑞尔郡的三万五千美元的专款,全数拨款给伍兹的计划。虽然伍兹的基督教立场鲜明,瑞尔郡仍然邀请她创办当地青少年怀孕辅导协会。伍兹本人之后已迁往波士顿,任职于「黎明未婚妈妈资源中心」,不过她在瑞尔郡发起的计划,在继任者Mona Coffield领导下,仍持续进行。
此类计划的需求,迫在眉睫。虽然未婚妈妈的比率在九○年代已较前略低,不过,根据「性健康医学协会」统计,美国每年未婚怀孕的少女约有一百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以堕胎收场。三分之二决定生产的,约有72%成了未婚妈妈。而青少年族群的健康更亮起警讯,对社会的破坏犹如雪上加霜。一九六六年,十大传染病中有五个--包括头四大--是性病。少年(10~19岁)与青年(20~24岁)是最容易得到性病的两大年龄层。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纷纷投入大笔经费,但是成效不彰。每年,百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花在治疗性病及原本可以预防的并发症,这尚且不包括防治爱滋的计划经费。
这是天方夜谭吗--教育青少年「真爱值得等」的计划,能够立竿见影;而百亿美元的计划却告失败?
基督教世家布来恩大学(Bryan College)系因William Jennings Bryan(此君在著名的Scopes trial中,大力为创造论辩护,因而闻名)得名。这是个非常保守的郡县,几乎人人都宣称自己是基督徒。或许有人会质疑:如果瑞尔郡那么「虔诚」,怎么会有婚前性行为的问题呢?
康纳校长认为,「有些父母不愿谈论性。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不谈,就不存在』,这使青少年有机可趁。」
瑞尔郡少女怀孕问题居全州之冠后,当局曾推动「尊重性关系」,倡导「向婚前性行为说不」。虽然这套教材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在学生当中非常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说教意味太浓。
「孩子当笑话看」,伍兹表示。这堂课由学校两位年纪最大的老师授课──都是一提到性就浑身不自在的类型,更别说要和学生对谈、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了。卡西伍兹的成果显示出:除非老师勇于与青少年沟通、兼备爱心与能力;否则,单靠计划是无法成功的。
伍兹(当时任职于妇女之家──当地协助未婚妈妈的机构)认为问题应以较直接的方式处理,应该让孩子畅所欲言的发问;于是,她筹划拜访学校决策人员。从友人那儿,她得知校长中午通常会在哪用餐。连续几个月,她常到那儿和校长攀谈。熟识之后,终于如愿得到校长的接见。
郡长派顿(Billy Ray Patton)对于伍兹的计划很有兴趣。「我在学校董事会待了13年」,他追忆到,「眼睁睁看着青少年怀孕比率节节上升--几乎到40%。我们绞尽脑汁、试图找出降低这个数字的方式。」
派顿观察到的现象,不只是瑞尔郡、更是全国性问题--孩子进入性关系的年龄层,愈来愈低。毕士比(Lynn Bisbee,任职于Care Net基督教机构)注意到此一现象:「几年前(1987)我刚开始进行「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教育时,是从高中及几所大学着手。不过现在,若要事半功倍,必须从国中生开始。」
国会议员已经意识到青少年性泛滥的危机,也察觉到「安全性行为」计划失败;一九九七年,他们以五号项目拨发另笔经费,赞助以「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计划。
「五号项目计划对整个议题产生巨大影响,」毕士比叙述道,「这使得地方议题,一跃成为全国性话题。」
打开天窗说亮话在保守的瑞尔郡,伍兹的基督教背景不是问题。当局担忧的,不是伍兹的信仰,而是她对性议题的单刀直入。
「我必须要直接,」伍兹解释道,「因为孩子在教会得不到这样的教导」。康纳记得第一次听到伍兹的计划时,自己极度保留。他以为人们会有负面反应,因为大多数家长都情愿「把问题扫到地毯下」,而不愿正视事实──婚前性行为已经相当严重。
赢得康纳首肯--或把他磨累--的主因是伍兹的坚持。「她不轻言放弃」,康纳大声笑道,「拜访、打电话,千方百计再三尝试。」康纳与派顿都不认为伍兹为的是一份工作(她没有支薪)或提倡某个政治理念;他们深信伍兹是要帮助孩子。派顿与康纳不知道的是,伍兹之所以如此锲而不舍,是由于她个人曾经深受婚前性行为之害。
为了设计这套教材,伍兹做过几百份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到初三的学生),问他们为什么发生性关系。令人惊讶的是,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我恋爱了」。79%的学生说他们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因为要「赶上潮流或够酷」。第二高票的原因是--男生的答案--「因为感觉很好」(耐人寻味的是,没有一个女生选择这个答案)。
女学生劳拉猜测:年轻人发生性行为,因为「他们觉得别无其它选择。如果要和目前的男女朋友继续交往,就只得进入另个阶段的关系。」
伍兹的另名学生瑞秋谴责媒体。坊间流行的青少年杂志(如Seventeen, YM)教导的尽是「安全性行为、安全性行为、安全性行为。对于婚前的等待,只字不提。」这些杂志在校园广被传阅,对学生有莫大影响。
海蒂(国中生,出身虔诚的基督教家庭)认为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肇因之一是父母很少在家、或是过度纵容。「有些父母让孩子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孩子就被别人带坏了。」
并肩作战的战友伍兹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是:她对学生说话就像对一起奋斗的战友说话一般。伍兹现年36岁,个性开朗,是个乐于与人交往的单亲妈妈。在她成为基督徒之前,就已经是个未婚妈妈。她直言不讳自己成为基督徒后、在性方面的挣扎,与学生分享她如何竭力保守在性上的纯全。「三十五、六岁的妇女正处于性欲最旺盛的时期」,伍兹告诉学生。「我体内贺尔蒙的活跃程度、绝不亚于你们。」
这说明了,何以伍兹常常会在一个晚上接到五通以上求救电话,如果才在学校演讲过,更是如此。许多学生是这么开口的,「好吧,卡西姐,告诉我,妳会怎么做?」
因为这个课程是为公立学校设立,伍兹无法滔滔不绝讲解圣经。有些牧师认为「没有神的帮助」,青少年绝对无法克制性欲;不过伍兹并不赞同。「我无法认同,」她坚决地表示,「许多非基督徒在结婚时,仍是贞洁的。」伍兹的作法合乎圣经,只是没有引用圣经作为论点根据。
虽然伍兹在课堂上没有引用圣经或「基督教术语」,基督徒学生(如瑞秋)仍觉得受到激励。瑞秋解释道,「伍兹的课程帮助我了解,神加诸于我生命中所有的律法规范,不是要剥夺或拿走我去经历的权利;而是为了保护我。事实上,这使我与神的关系更加坚固,因为我明白,神不是只会订出一堆折磨人的教条。」
伍兹采取的作法是--在她还未成为基督徒前,颇能奏效的方法--害怕染病。「现在外面至少有25种性病」,她指出。「当初我决定不发生婚外性关系,是因为怕得病。外面的性病,我怕死了,特别是得知两个友人先后死于爱滋之后。值得为性如此吗?--这让我能够果断的说不。」
根据学生问卷显示,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性病」这堂课。
伍兹教导学生认识性关系杂乱的危险性,同时,她也警觉到自己也得去测一下。「我发现儿子的父亲感染了hepatitis B,这是一种无药可治的性病。目前,我没有染上,不过以前可能已被传染。站在你们眼前的这位太太,很可能已经染上不治之症。」
伍兹描述她等待爱滋测试的结果,引起学生相当的关注。「测试结果得等两个礼拜,」她说。「我享受了**,不过当我回溯这段『美好时光』,不禁扪心自问,如果这些享乐会使我染上爱滋,值得吗?--不!」
除了善用孩子对于性病的恐惧,伍兹毫不隐瞒自己过去的失败以及之后对她的影响,特别是她如何为了寻得「父爱式的爱情」,在婚前发生了性行为。海蒂认为伍兹的现身说法、道出一路来的挣扎,使得学生更专注聆听。「卡西知道她在说什么。她投注自己许多的情感和心力。」
劳拉是大一的新鲜人,她已决意继续守贞。聆听伍兹课程时间,她知道不少同学仍有性关系。「卡西说的一针见血。我和一些『过来人』谈过,他们的反应是,「哇,她竟然知道我对性的感受和痛苦,以及所有心理上的后遗症。」瑞秋说,「课程快结束时,有过性经验的人,会觉得自己真笨,不敢再到处炫耀,」瑞秋还说,「现在我可以昂首宣称,没错,我还是处女。」
课程的内容伍兹的课程其实并无神奇之处,甚至也没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地方。有利于她的因素之一是,瑞尔郡愿意给她两周的时间。通常学校只给类似课程三天(每天一小时)的时间。
第一天伍兹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劳拉认为这是课程对学生最有帮助的部分。当伍兹说道,「如果上帝到我面前来问我,『卡西,如果我让妳许个愿、任何一个愿望;妳会怎么说?』我唯一的希望是,如果能再身为处女该多好啊!在我心目中,最美妙的事,莫过于在新婚之夜,把第一次献给我深爱的丈夫。」教室寂然无声、学生屏息倾听。
课程的第二、三两天,伍兹探讨的是性关系进展的本质和男女天性的差异。伍兹要求学生描述「理想」伴侣。一些以「性生活频繁」著名的花花公子居然宣称「我想娶个处女」,叫大家跌破眼镜。「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把这个条件列为梦中情人的要素」,伍兹说,「事实摆在眼前,学生恍然大悟。」
接下来几天,伍兹让学生男女分班、讨论麦伊尼医师(Dr. Joe McIlhaney)的投影片,主题包括性病和其它有关青春期与怀孕的话题。第八天讨论艾滋病,并且放映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制作的录像带「性、谎言与真理」。
第九天讨论个人目标与理想。伍兹鼓励学生思考五年、甚至十年后的愿景。伍兹也透过几个游戏,强调「婚前性行为」的后果。
第十天是问题解答,学生可以提出任何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他们可以把问题写在小纸片上,不用署名。这是其它类似课程的弱点,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涉及个人隐私、或使场面极为尴尬。海蒂说伍兹的「态度轻松,开诚布公,使得大家勇于发问。」
伍兹让学生尽量发问之余,也直接了当告诉学生,「婚姻之外的性行为都是有害的。这样毫无转寰余地的说法,并未使得大多学生关上心门。伍兹发现「孩子渴望明确的行为界线。」
伍兹的课程虽然成功,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伍兹回忆道,有天下午,课堂格外吵闹。孩子叫嚣、起哄,拿讨论话题当黄色笑话讲。最后几近失控,她只好停止讨论,告诉学生,「你们知道吗?我这么做,没领任何薪水;但我还是这么做,因为我清楚知道,若能改变一个人,使得这个人不至于犯我过去的错误,这就值得了。」
伍兹转向黑板,暗暗流泪,同时,下课铃声响起。她让学生下课,自己仍面向黑板,感到有人轻拍她的肩膀。伍兹转过身来,看到学校一位人缘很好的运动健将,也是所谓「大哥级」人物,他说,「卡西小姐,您已改变了我的生命。」
伍兹一路哭着回到办公室。「神啊,您知道,」她泪里含笑的说,「您能使用一匹驴子、您也能用我。」
他和这群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因此当她离开瑞尔郡时,极度不舍。「我觉得和这些孩子难分难舍,」她说。虽然她已离开瑞尔郡好几个月,周末深夜,仍会接到孩子们的长途电话。这是伍兹觉得奇妙的地方,「我,一个老古板中年妇人,而这群孩子居然喜欢找我谈心。」
虽然伍兹的课程相当生动,但是青少年的工作基本上无法达到100%的成功率。伍兹记得有个女孩,14岁开始约会。男友对她施加压力,要与她发生关系,这个女孩偶尔会打电话给伍兹,向她报告最新的发展。
「他说如果我再不答应,他就要离开我」
「那他根本就不爱你」,伍兹试着要说服她。
女孩持续和伍兹联络了几个月,有天深夜,伍兹接到她求救的电话。「几周前,我终于做出让步。」女孩沉默了好一阵子。「这个月--我的经期迟了。」
伍兹鼓励她到中心验孕。当女孩的男友发现她可能怀了孕,立刻与她分手。检验结果证实她的确怀孕了,伍兹转介一位医生给她。不过,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一项更糟的事实:在那一次的性行为中,少女不仅怀了孕,还被传染到泡疹,而这是她必须终身与之奋战的。
安全性行为 vs.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伍兹「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课程固然成功,不过其作法却颇受争议。许多团体(包括Planned Parenthood,注:为一遍布美国、辅助未婚妈妈的社会福利机构)认为在课程里「向婚前性行为说不」应该是种「选择」,课程也应该教导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保险套。这些机构大多倡导大量提供免费的避孕措施,特别是保险套。
议会通过五号项目可能更有利于「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论点。「我们刚开始教导孩子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时,」毕士比提到,「倡导安全性行为的那一方采取藐视、不予理会,认为这不切实际。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危险的作法。」
一九九八年四月,性教育对于「避孕或是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的争辩有了突破性发展:有项调查显示,能够取得免费保险套的学生,性行为的频率并不比拿不到免费保险套的学生高。这份洛杉矶郡县的报告刊载在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作者为Alan Guttmacher Institute(注:此机构为Planned Parenthood的研究部门,宗旨为说服州政府及国会决策成员,推展大量发放保险套计划)。
National Coalition for Abstinence Education(NCAE)立刻提出抗议,表示「这份调查并非实在的研究──他们扭曲数字,完全是为了争取更多经费补助。」除了指出研究过程的基本瑕疵外,NCAE并提出,这份调查隐瞒了一些发现。例如,愈来愈多的少女开始发生其它危险的性行为(包括口交、肛交)。男生发展不健康的同性性行为是从前的两倍。
伍兹这么说明她投入只教导「向婚前性行为说不」课程的决心:「即使你不理会至少有25种流行性病的事实,即使你不理会未婚妈妈的问题,你却无法否认,每次你与对方发生性关系,他又离你而去时,会令你为之心碎。这些女孩伤心的不知如何是好,她们到我办公室来哭诉,这时,我会告诉她们,「还想再发生同样的事吗?」
「我个人也曾因此心碎,」伍兹直言不讳的承认。要让女人拥有真正的能力,「向婚前性行为说不」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这让女性有权控制自己的身体。」
撰写此文期间,作者访谈了几位女学生,她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要有性教育。特别是「向婚前性行为说不」,瑞秋又加了一句,「因为我真是已对所谓的安全性行为感到厌倦。」
教会青少年也有问题需要「向婚前性行为说不」教育的,不只是学校的非基督徒学生。很不幸的,伍兹发现许多牧师与基督徒家长,认为他们的青少年没有性的问题。伍兹提出警告,「基督徒孩子也发生了婚前性行为的情况。」
伍兹最近和一个13岁的女孩聊天。这个女孩签了「真爱等得起」的宣誓卡,表面上愿意持守贞洁。她每个礼拜天上午和父母一起参加崇拜;不过父母却不知道,女儿经常在周末晚上溜出去约会,偶尔会和男生发生口交。
「我不知道这是错的」,女孩告诉伍兹。「我只知道不应该发生性行为。」
伍兹知道许多出身「健全、爱主的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已有性经验──即使他们没有发生真正的性行为──伍兹认为每个基督徒家长应该认真正视这个问题、并且警醒的提防。
「你百分之百确定自己孩子晚上没有偷偷溜出家门?」她发出警讯。「我们遇见的女孩(16岁以下)里,百分之九十的人曾被17、18岁的男孩要求发生性关系。这些男生会说,「没错,我也签了宣誓卡,不过这不是性。这只是抚摸。」如果没有人教过女孩正确的知识,她又已经心属对方、渴望得到对方的爱,就会听信对方的话,因此种下日后心碎的种子。」
伍兹一面鼓励青少年和父母谈性,另方面也了解这议题对亲子双方都颇困难。「我绝不可能和我父母谈性的问题,」伍兹承认,「他们是很好的父母。只是我心理有障碍,就是不敢和父母谈论这类问题。」
许多父母根本从未与孩子谈论过性的问题。「孩子在班上谈论性的时候」,伍兹说道,「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孩子表示『我父母根本没有性生活──绝对不可能!』。」
对某些青少年而言,比面对父母更困难的是:如何面对令人气馁的教会。伍兹记得,当她成为单亲妈妈,「最排斥我的竟是教会。」
伍兹认为,这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较高比率的基督徒未婚妈妈选择堕胎,因为她们害怕面对自己的父母,并且怕会遭到教会谴责。
因此,伍兹尝试改变学生对神的观念。「孩子们对神的印象是,祂是坐在总统大宝座上的法官,等着要揪出我们的错。祂不要我们发生性行为,因为他不要我们享受任何乐趣。」
「事实上」,伍兹告诉她的学生,「神坐在那儿,流着眼泪,哽咽的说:我不要你发生性行为(婚姻之外的),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后果会使你心碎,而当你心碎时,我的心也碎了。」
(Gracious permission given by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