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与伤心随笔
核心提示:一般人在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或被愚弄、被欺骗、被欺负时的反应通常是生气,他们恨那对他们不公平、不公正的人,恨那些愚弄、欺骗、欺负他们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应当得到某种补偿。但是,这种补偿却非常难得:有些人为了得到补偿,就去学习那些他所恨的人,把他所经历的 在加给别人,报复社会,最终如一只狂...
一般人在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或被愚弄、被欺骗、被欺负时的反应通常是生气,他们恨那对他们不公平、不公正的人,恨那些愚弄、欺骗、欺负他们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应当得到某种补偿。但是,这种补偿却非常难得:有些人为了得到补偿,就去学习那些他所恨的人,把他所经历的 在加给别人,报复社会,最终如一只狂飞的鸟,撞在捕鸟网上,悔恨终生;有些人则接受宿命论的观点,在自己心中种下“自己无能的心苗”,认为自己命该如此,自己本来就是吃半斤的人,怎敢企望吃八两?不行就放弃,终生与自卑为友。
然而,也有不占多数的人,当他们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或被愚弄、被欺骗、被欺负时,他们也会生气,但是,这不是他们主要的反应,他们的主要反应是伤心,伤心导致自省。他们伤心的是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些事情,自己这一次为什么不能抵挡或避免?这一类的事情怎样才能与自己无缘?因着他们的伤心和自省,他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弱点,帮助自己长进,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同时,他们的人格魅力,也能感动那对自己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尤其是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尊敬的开国元勋、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刘伯承元帅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会伤心、会自省的人。
有一天,不识字的刘母盯着孝生(刘帅小时侯的名字)背书,孝生急于出去玩耍,便闭着眼睛瞎背一通,碰巧这天父亲没出门,也在里屋看书,听见孝生乱背一气,便高声斥责他:“孝生,你欺负你妈不识字,乱背什么?我告诉你,我没有南庄田、北庄地,只有一管笔、一锭墨留给你,你不用功,看你以后怎么过?” 听了父亲的话,母亲方知受骗,伤心地边哭边说:“谁叫我小时候家里穷,念不起书,连自己的儿子也欺骗我不识字,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看着伤心的母亲,孝生内心震动很大,他觉得很对不起母亲,便向父亲保证:“从今以后,我再也不逃学了,一定好好念书,你们就看吧。”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时代能和刘帅幼时的时代相比吗?现在的孩子能和刘帅幼时的孩子相比吗?日光之下无新事,只要是孩子都能比。刘帅母亲的做法与现代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一致。
生气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扮演受害者,希望藉此得到他人的同情和帮助;伤心是从自己身上找根源,从而找出正确的方法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以自己为主,达成自己的目标。好生气的人通常是不快乐的人,因为别人很难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向他提供帮助、支持,别人的配合和参与也不容易如他的意,除非他是他们的老板,然而,在家里,是没有老板和董事长的;如果一个不是先要求别人怎么样,而是自己首先身体力行,那么,或迟或早,相关的人总有被感动的一天,和自己成为战友,同甘共苦?比如,一位女士,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美好目的。但是如果她把这个目的看成是全家人的首要目标,并且把家里的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当作标准,并要求家庭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保持,同时,她又为家庭成员制定一些行为规则。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她会因为其他人不自觉保持卫生、不遵守规则而生气,埋怨他们没良心,不尊重她的劳动,并在生气和埋怨、疲累中产生自卑和忧郁,失去自己应有的价值;还是这位女士,如果她把这个目的看成自己的本分,首先,她考虑的是,我怎样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才能使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幸福、快乐和爱呢?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为此,她会用爱的目光去仔细观察、发现、理解家里的每一个人的需求和爱好,再用适当的方式给予满足。这样,她就会逐渐成为家庭幸福、快乐的源泉和中心,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像周弘、刘卫华、安克慧一样。
刘帅母亲的伤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由于人心比万物都诡诈,你不知道谁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蒙骗你、欺负你。蒙骗一次、欺负一次也就罢了,可怕的是你对别人的蒙骗、欺负毫无感觉,并心甘情愿地配合对方蒙骗、欺负自己!一个人要想不被蒙骗、欺负,就必须有能力识破对方的奸计,有能力保护自己,最好使别人敬畏自己,不敢在自己面前动小心眼、耍小聪明。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之一。愿天下所有遭受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或被愚弄、被欺骗、被欺负的人,都能学会伤心和自省,积极从自身开始,寻求保护自己的方法和能力,给自己一个快乐、幸福、平安、祥和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