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知神意随笔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我确实知道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我了解自己吗?”“我了解我的伴侣吗?” 我确知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 信徒在寻求神的旨意时,通常会就以下四方面作审慎的察验:一、与圣经真道有冲突吗?二、经恳切祷告后心中有平安吗?三、长者的看法怎样?四、周围环境有神的印证吗? ...
今天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我确实知道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我了解自己吗?”“我了解我的伴侣吗?”
我确知神要我和这个人结婚吗?
信徒在寻求神的旨意时,通常会就以下四方面作审慎的察验:一、与圣经真道有冲突吗?二、经恳切祷告后心中有平安吗?三、长者的看法怎样?四、周围环境有神的印证吗?
在婚姻的决定上寻求神的旨意也可以引用上述一般原则。以下提供一些较具体的问题,可以作为思考的线索。
一、对方也是基督徒吗?
前面已略为谈过这方面的问题(参看第94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求偶条件,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以此为基础,信徒实应多加留意。如果有信徒以此为目前大可不必因信仰不同而放弃自己心爱的人,等婚后才带领他(她)信主,这种想法实在天真和冒险。圣经明说信徒应与信徒相配,盼望信徒们能重视神的话,接受神的指示,这样才能加倍蒙福。
二、大家相配吗?
这里说的相配是有配搭的意思。两人的性情是急躁或缓慢、多言或少语、好动或好静、喜好群体社交或个人生活等等,在表面看来似乎互相矛盾,实际可能正好相配。
真正相配与否只有当事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才能知道,任何第三者的观察都不完全。笔者愿举以下例子作为参考:
我曾经与两对将要成婚的男女作婚前谈话。我问他们怎样知道神带领他们相爱。有一对这样回答:“我们灵性好时,关系便比较好,也觉得对方真是神所预备的。但灵性低落时,我们的关系也跟着恶化,便感到大家很不相配。我们的关系便是这样随着灵性的起伏而波动了好几次。但也因此使我们更确信对方是神所预备的。”
另一对的其中一个则这样说:“我灵性好时觉得对方不是神所预备的。灵性低落时反而觉得大家相处的时光很快乐。”请仔细想想这第二种的情形,很不平常是吗?两人在快要结婚时有一方却发现彼此的感情与灵性的高低刚好相反。这岂不显出一个事实,他俩的爱情属肉体的成份较多?
若你也发现有这样的情形,便应慎重检讨一下:究竟你们的爱是否整体的、绝对的、持久的及以神为主的?彼此真能无保留地付出吗?环境的改变能影响你们的看法和忠心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看清楚对方是否神为你预备的。如果两人准备结婚,而发觉彼此或单方面仍有保留,婚后必定会发生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玄妙。你喜欢的人大多数会喜欢你;你对之有保留的人大多数也会对你有保留。
三、能否想像有什么事情能动摇彼此的爱吗?
假如有一天对方跛足瘸腿,或长期病卧床上,你会不会因此而改变你今日对他(她)的爱?每一位传道人立志应神呼召全时间事奉时,必定要下决心对神毫无保留。他当然会多方考虑名、利、地位、女色、人的称赞和毁誉等问题,但他必须清楚立志不让任何一件事使他离开这条传福音的道路。
你在婚前若能想到一些事情会影响你对未来伴侣的看法和爱心,我劝你再三考虑应不应该与这人结婚。要认清神在你婚姻事上的旨意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彻底省察你对对方的爱心是否有永久性和绝对性。
四、你们有充分时间让彼此深入认识吗?
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真正认识对方这是没有一个常数的。要看双方成熟的程度而定。通常青年男女到了廿七、八岁,很快可以从相处中知道彼此是否合得来。十二、三岁的小孩就是和别人相处四、五年也仍然摸不清对方的脾性。原因是人不了解自己就很难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多少与了解别人多少有连带关系。
作者年幼时跟父母看西部牛仔片,每一次银幕上出现新面孔,我都要先问父母那是好人还是坏人。所有小孩子都是一样,以为全世界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后来稍长算是学到一点分辨的本领,能将银幕上凡有胡子的人看作坏人,无胡子的人看作好人。在那一个年龄这是最正确的判断,事实却很幼稚。到了初中三,我又有了另一种奇想,认为世上所有女孩子都是纯洁的。原因从小母亲是唯一直接或间接影响自己的女子。母亲纯洁可爱的形象无形中便套在所有女子的身上。当我们渐渐成长,旧的错误和旧的观念便会慢慢地消失。对自己的错觉也会随年岁的增加心智的成熟而矫正过来。
记得我还在小学至初一、二的阶段,对自己就有一种错觉。那时我常怀疑子弹是否真的能穿透我的身体。越想越觉得那是不可能的。有时上课,老师一边讲课,我便一边作白日梦,幻想自己身处一个危急险恶的情景,为了抢救美人居然成了一个刀枪子弹不入的英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好笑。但在当时我却真的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本领呢。我想今天若真的遇上坏人,和危急的情景,不混身发抖才怪呢。人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是相辅相成的。
回到刚才的问题-“究竟在婚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互相真正了解?”双方的年龄和成熟的程度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年长者总比年轻人更有观察及了解别人的能力。婚前男女不妨向家长和教会长者请教。他们的意见通常都是宝贵的经验谈。
我了解自己吗?
除了主耶酥外,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自己。人对自己的了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下列一些问题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对婚姻的态度是否正确。
一、我在逃避困难吗?
有人为了避免与家人相处而结婚;有人为了不愿过单身生活而结婚;也有人为学业失败、事业无成或工作太辛苦而想藉结婚来逃避现实,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必须认定幸福婚姻是建立在真诚相爱的基础上,而目的是为了荣耀神。求神光照所有婚前的男女,帮助他们检查自己的心思,用结婚来逃避困难不但无补于事,并且自寻烦恼。
二、我在利用对方吗?
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司空见惯的事。人多地少僧多粥少,竞争便会出现。明争暗斗、互相践踏也必然随之而至。婚姻的关系要求绝对信任和互相依靠。任何利用对方的企图结果都是自食其果,自毁婚姻的根基。
那些因为不是彼此相爱而互相委身的婚姻实在使人心寒。这种婚姻结果不是一厢情愿,便是彼此利用。男人为了女子的美色而娶,女人为了对方的财富或卓越的才干而嫁;在此美,(我相信其他国家也一样),甚至人有为了居留的问题而轻易断送一生的幸福。
这世界所能给予的财富、名声、权力与宴乐的确有其诱人之处,因此许多人趋之若鹜。若以为基督徒能无动于中,能持守理想而不妥协,这是肤浅的想法,但是若果明知虚浮的名利不足作婚姻的基础而仍然不顾一切,则这种做法最愚昧不过了。
三、我抱有“不合则分”的尝试心理吗?
购买衣物、选择菜式可以用尝试的态度,但对结婚这么重大的决定则千万不可。根据圣经的原则,婚姻是一生之久的结合。尝试的心理与态度显然违背圣经的原则。
婚姻是一项信心的投资,它包括时间、金钱、情感和意志的投资,无保留的与对方分享一切。一个准备结婚的人唯一应有的态度就是“只可成功,不可失败。”要结婚的人要深信这项投资是值得的,日后婚姻的生活里才能以行动去配合这个信心。就如我们相信主耶酥是唯一的救主,值得我们把生命的资本毫无保留地献上给他一样。
我了解对方吗?
婚前双方对彼此的优劣点、长短点、信仰、家庭背景了如指掌。
我常在婚前辅导中问及当事男女相识的经过和彼此相处状况。我想知道他们彼此了解的深度,及如何处理对方之优劣点。通常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简单的两三点,但每一点都包含了很多的意思。事实上人与人交往一段时间后,给人最深印象的强弱点通常可归纳为两三点。婚前男女对这些扼要的强弱点应培养合宜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例如你希望对方如何保留他的长处、改正他的短处。假如对方不肯或不能按自己所期望的将缺点改掉时又如何处理?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与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面谈。谈到如何处理对方的弱点时,男的说:“我知道她在婚后必会矫正她的缺点,我相信她。”好有把握的神情,好肯定的语气,这里我瞄了他未来夫人一眼,但见她面有愁色和恐惧。男方的期望如千斤重担压了下来。她能担保自己会改掉缺点吗?如果不能成功又会怎样?负担成了压力,压力产生了恐惧。在这种情形下,我劝他们将婚期稍延。大家需要时间多加考虑是否能接纳对方的弱点。
从经验中,我们知道要别人把多年养成的缺点在短期内改过来谈何容易。加上这种“保证成功”的精神负担真教人不寒而栗!结果产生恶性循环而影响婚姻,带来不良的后果。
今天社会离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经历婚变痛苦的人,何尝不曾有过婚前甜蜜恩爱的感受?差不多没有人在结婚时就打算离婚的。想当年他们不也曾有过永不相离的山盟海誓吗?在恋爱时期,对方不也曾是自己心目中的天使或甜心,甚至无价之宝吗?何以这些本来心内被爱情热火燃烧的人竟在婚后变成冷冰冰的陌路人;甚至必须以各奔前程来结束?
婚变通常由于双方长时间对彼此感到失望而开始。引致失望的根源是由于期望落了空。也就是说不能接纳对方的真正面目。
正意和青青苦侯了七年终于有情人成眷属。未结婚前正意发现他将要迎娶的女孩子原来很贪慕虚荣。但是青青等了他七年,他总不能忍心抛弃她。只有在心底暗暗希望婚后青青能转变过来。
可是婚后青青依然故我。对正意来说,他只有变本加历而没有变好。因此二人常常为此争吵。有时,正意还能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不满意青青的物质欲。但多数时候,他只能借题发挥,例如批评她的衣服,所添置的家具及对孩子不用心管教等。
开始的时候,他希望青青有一天会改变。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青本性难移,正意终于被迫面对现实,他对她由不满转为恼怒。二人常争吵,又在孩子身上出气。结果由分房终至分居。
正意的问题不是对青青缺乏了解,而是他不能接纳她,不能无条件爱她。而他所要求的条件在青青看来是太高了。
忠基和正意一样,不能接纳他太太珊的某个弱点。原来他们婚后不久,忠基发觉珊是一个多疑善妒的女人。珊不要忠基参加他中学同学每年举行一次的校友联谊会,原因是他前任女友也在其中。她又不要忠基教主日学,因为里面的中学班同学大多数都是女孩子。每次忠基接电话,珊要知道是谁打来。若果对方是女的,她还要知道对方有什么用意?在电话中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找忠基而不找别人?
忠基觉得珊的嫉妒太过份了。婚前他还以为这是爱的一种流露,且还曾自我陶醉在珊的醋意中-她这样需要你,是你的福气啊!可是婚前以为的福气在婚后却成为烦恼的根源。
原来珊善妒的个性是由于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加上忠基不善表达爱意,珊只有在下意识中用妒忌来表达爱的饥渴。可幸忠基明白珊的苦衷,且愿以基督无条件接纳我们的爱去爱他的妻子。他不再强求改变她,只要求自己尽力去爱她。
以上我们多方强调婚前深切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重要性。当我们能确定可以无条件接纳对方的长短处,又认定对方是神为自己预备的配偶后,就可以存着感恩与颂赞,携手同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婚姻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