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集从人生的需要看基督教的信仰随笔

作者:阿们网书籍收集  来源:基督教网站 浏览:
核心提示:.Ffv337 { display:none; } 「近代科工艺术虽有惊人进步,但不能减少人类的痛苦,消除世上的罪恶。如果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才是解除人类痛苦的有效办法?在人生道路上,到底什么才能支持他应付艰难,胜过试炼?我认为不在科学,乃在基督福音。」 ----...

核心提示:.Ffv337 { display:none; } 「近代科工艺术虽有惊人进步,但不能减少人类的痛苦,消除世上的罪恶。如果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才是解除人类痛苦的有效办法?在人生道路上,到底什么才能支持他应付艰难,胜过试炼?我认为不在科学,乃在基督福音。」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 ...


「近代科工艺术虽有惊人进步,但不能减少人类的痛苦,消除世上的罪恶。如果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才是解除人类痛苦的有效办法?在人生道路上,到底什么才能支持他应付艰难,胜过试炼?我认为不在科学,乃在基督福音。」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

「人类的大患不在物质,真正的敌人,乃是人类自己。」
    ----罗素
  


〖 ●耶稣基督正符合人生的需要 〗

  如果我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发问:「假设我不是一个基督徒,而是一个得救之道的追寻者,我需要如何的一位救主?换一句话说,怎样的一位救主才能拯救我?」
  
  我拟出十个做救主所必需的条件,而我发现耶稣基督正符合这些条件。
 
  一、我们需要一位能将上帝显示与我们的救生
  
  上帝是怎样的?这是千古的大问题,也是无人能回答的问题。如果真有一位是从上帝那里来的话,他一定能把上帝显示与人类,而他所显示的上帝,一定能满足人类心灵深处的需求。耶稣基督在四福音中所启示的上帝,使每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感觉衷心响往,填补了心灵里的虚空。使徒约翰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一章十八节)当我们听见基督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上帝)」的时候,不但不感觉他是在说谤读神明的话,反而在心灵的深处有同感,好像在微声说:「是的,他的圣洁、慈爱、公义、恩惠……必然正是上帝的样式;是的,他的言词与生活,将真善美的上帝活生生的显在我眼前。」我的心灵告诉我,世间没有另一个人更像上帝。如果上帝不是故意将他自己向人类隐藏的话,他所拣选用以显示他自己本像的人,必是耶稣基督无疑。
  
  希伯来书一章二节:「上帝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晓谕我们(人类)。」


  二、我们需要一位胜过撒但的救主
  
  罪恶是无人能够否认的事实,而罪恶背后又有撒但(魔鬼)的能力作后盾。罪恶在不少方面,显露了受一种超然能力操纵的迹象,所以撒但的存在,不仅是圣经中的启示,也是合乎理智的推论。
  
  撒但的智能超过人类,所以在他兴风作浪的时候,人类往往落在他的网罗中。他帮助人犯罪作恶,火上加油,造成罪恶的浪潮,卷入人类社会之中与心灵之中,利诱威胁,使人不能自拔。如果有一位真救主,他必须能够胜过撒但,而且能够把得胜罪恶的能力,给予属他的人。耶稣基督正是这样的一位救主。
  
  希伯来书二章十四节:「他特要藉着死(十字架),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为(罪恶)奴仆的人。」
  
  三、我们需要一位善于体恤与了解我们的救生
  
  我们人类有肉体的软弱,与上帝不同。一个未曾经验人生痛苦的人,不能了解与体谅那些在痛苦中的人。照样,如果有一位真的救主,他必须曾经忍受过人生的各种引诱、试探,与痛苦,不然,他便不能了解我们,体恤我们,帮助我们。耶稣基督的一生,正是受尽痛苦的一生。他的卑微,贫穷,弧单;他所经受的误会,轻视,逼迫,试探……都是无所不至其极的,所以他能完全的,深切的了解我们。
  
  希伯来书二章十八节:「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又四章十五节:「因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四、我们需要一位能随时扶助我们的救主
  
  人生变化多端,处境人人不同,困难各异,死板的教条决不能适合人类所需。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位随时与我们同在的,超然而又内在的,具有广大能力的救主。
  
  耶稣从死里复活,具有灵体,超脱了他原来肉身的限制,同时,他藉无形无体的圣灵运行在信徒心内,随时予以指示,感动,纠正,扶助,力量。
  
  希伯来书四章十六节:「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藉祈祷),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五、我们需要一位能作「中保」的救主
  
  使徒保罗称耶稣基督为「中保」,即上帝与人类的中间人,或二者之间的桥梁。一位真中保必须具有一种条件:既能通于上帝又能通于人类,换一句话说,既有神性又有人性;既能在上帝面前代表人类,又能在人类面前代表上帝。这样,他才能成就其中间性之工作。
  
  这正是耶稣基督所具备的条件。圣经的中心题旨就是「道成肉身」。道与上帝是合一的,成为肉身就是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他是「人子」,又是「神子」,既具有神格又备人格。他说:「我就是道路,……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上帝)那里去。」(约翰福音十四章六节)
  
  希伯来书二章十四节:「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又七章廿五节:「凡靠着他进到上帝面前的,他都能拯救到底。」
  
  六、我们需要一位能解决罪恶问题的救生
  
  一个人既已做错了事,铸成了罪过,怎样解决?一位救主必须能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真的救主。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将人类的罪过都归在耶稣基督身上(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六节),他以「义者」的身份,担当了我们的罪刑,成为代罪的羔羊。这样,每一个真诚认罪悔过的信徒,就可以罪得赦免,开始新的人生。
  
  从另一方面讲,救主本身必须是无罪的,不然就没有赎罪的资格,圣洁无尤的基督正符合这条件。
  
  希伯来书七章廿六至廿七节:「像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耶稣),……将自己献上。」又九章十二节:「乃用自己的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七、我们需要一位能给予我们「新生」的救主
  
  单单解决过去的罪过,还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新生」的力量,走向新的道路,过着新的生活。一位真的救主必须能够供应「新生」的力量,不然,我们在过去的罪过得到赦免以后,仍会旧态复萌,继续过着不能荣耀上帝的生活。
  
  希伯来书九章十四节:「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暇无疵的献给上帝,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上帝么?」又十章廿节:「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
  
 
  八、我们需要一位永远不变的救主
  
  一位忠诚不变的良友,是人生至宝。在人事环境健康日日变化之中,他仍能贯彻始终,如金石之不渝。耶稣基督恰是这样的一位良友。他以「永远之爱」来爱我们。
  
  希伯来书十三章八节:「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他是我们的诤友,益友,良友,甚至为我们牺牲生命。「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九、我们需要一位能给我们永生的救主
  
  今生是何等短促易逝,单单在今生获益还是不够的,那不过是解决了一小部份问题。灵魂永远归宿问题,仍然悬置。耶稣基督对他的信徒说:「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章三节)这是指来生说的。他又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马太福音十章二十八节)
  
  希伯来书十二章廿二节:「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十、我们需要一位将人生真理指示给我们的救主
  
  人生道路崎岖难行,遍处陷阱,路途纷歧,若缺少正确之引导,便会误入迷途。我们需要一位不但能拯救灵魂而且也能指示人生真理的救主,将人生的意义,目标,与正确路线,清楚的告诉我们。
  
  当我们打开四福音的时候,真是好像发掘了人生真理的宝藏,取用不尽。它们是最高尚人生的准绳。既有深入的理论,又有浅显的实例,智愚皆可蒙益。希伯来书五章十三节:
  
  「仁义的道理……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亲爱的读者,请你接受这一位救主吧!
  
●人的脆弱与基督的能力
  ––圣保罗的信仰经验谈
  
  基督的使徒保罗说过这样的话:「他(基督)对我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十二章九至十节)
  
  这是保罗的人生经验,其中包括两件事:人的「软弱」,与基督的「能力」。
 


〖 人的脆弱 〗

  
  保罗在他的自述中,至少提及下列各种软弱,他愈认识自己的弱点,就愈感觉基督之可贵。
  
  A道德方面的脆弱
  
  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更是一种有道德性的动物。这一个特点使人在一切动物中高高在上。但是人的道德力实况如何?实际的观察使我们不能逃避一个结论:「脆弱」。
  
  保罗有一个坚强的个性;就他的道德程度而言,他已经高出一般人的水准很多,在他成为基督徒之前,是犹太教的热心分子,属于法利赛宗。就当时的宗教律例与道德而言,他自认是「无可指摘的」,并且「比同年的人更有长进」(参阅腓立比书三章五至六节;加拉太书一章十四节)。但是在他心灵的深处,仍然感觉自己道德能力的脆弱。他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我承认(宗教性的)律法是善的」,「但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马书七章十五至廿三节)因此他发出一种痛苦的呼声:「我真是苦阿!」他被困拘于一种道德上矛盾的情况之中,不能自拔!这是人类脆弱的普遍写照,一个人的道德感愈强,这种痛苦的感觉也愈深。
  
  按照保罗的上述经验而言,这种矛盾的痛苦是三方面的:
  
  l意志方面––他说,「立志」由得他,而「行出来」由不得他。人类的道德意志常常因不能胜过环境的压力而屈服下来!
  
  2理智方面––他「承认」某些事物是善的,这是理智上的认识,但是他所了解的善,他倒不行。这就暴露了「道德知识」本身之无能为力,这种实地的体验,显示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能力」之理论,只有片面的道理。
  
  3感情方面––他说,他「喜欢」某些善的事物,但是他肉体中的一种因素,把他「掳去」,使他的崇高感情不能获得具体的实现。
  
  道德的意志,理智,感情,构成了「道德性的我」,而保罗的人生体验却指向这个「我」的破产!
  
  「腐化」,「变节」,「失足恨」等名词,都是这种脆弱的注脚。口号喊得最响的是青年们,他们的心是十二万分的诚恳。但是他们进人社会以后,有几个不被同化?
  
  我在两年前到美国去的时候,很坦白的问一个美国人说:「美国有没有贪污?」他也很坦白直爽的回答:「当然有!」我告诉他中国的成语:「天下乌鸦一般黑」,他很感兴趣的要我把这几个汉字写下来给他。英语也有同类的成语,可见人类道德能力的脆弱感是普世性的。
  
  B知识方面的脆弱
  
  关于知识,保罗说了一句话:「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哥林多前书八章二节)
  
  不错,人类在各种知识上已经有了超越的表现与成就,但是保罗的话,直到今日仍然有其至理存在:「我们仍然不知道。」这句话至少在三方面是正确的:
  
  l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说:「我的研究工作使我被缠在一种无知感中。」意思就是说,他愈研究,愈感觉到自己的无知!香港大学的一位教授发了一个问题:「一个博士学位的年龄有多久?」他的答案是:「最多不超过七年。」他举例说,香港大学的一位荣誉毕业生,在美国士丹福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在工作了三年之后,再回到母校去看看,竟发现已经有些新理论名词,是他所不知道的了。他的博士只有三年的寿命。很多大学设立了特别科目,要博士们回去修读,笔者亲耳听见一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的学生说:「现在是老教授悲哀的时代了,最吃香与最受重视的教授们,都是年轻的。」知识无穷,而人生苦短!
  
  2就哲学而言,哲学家们对于人生意义与宇宙本体的探讨,已经有二三千年的时间,他仍未能道出究竟。一派一派的,一家一家的兴起又衰落。时至今日,哲学家们甚至放弃了「终极意义」的研究,而转向相对的实际哲学,例如今日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等。
  
  3今日知识领域的扩展,竟将人类带至毁灭的边缘;在这科学极度昌明的时代中,人类竟「不知道」和平共处彼此相爱的最简单真理。从另一方面来讲,一般福利性的科学发明,其享受价值已被习惯所造成的「不感性」所抵消。人类心灵上的痛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生活方式的各种问题而加深其程度,所以保罗说:「按他所当知道的,仍是不知道。」
  
  C生命方面的脆弱
  
  1人生的短促––八十岁的邱吉尔老泪纵横,慨叹人生的短促。今日他已地下长埋。笔者每次到香港坟场去,都发现情形不同,埋下去的人不断的在增加,多少旧日熟识的人,现在
  
  都只能见其坟墓了。
  
  2人生环境的多变––有一次笔者乘车往山顶区去,一位朋友指着山头上一座华美的圆形大屋向我说:这座漂亮的房子非常讲究,但是它的主人因患了严重肺病,不能在山顶区居住,只好让给别人住。这是他决不会预料得到的事。
  
  3失去健康––世界上最令人伤感的事情之一,就是走进一间癌病院,那里充满了绝望的痛苦。笔者的友人之中,最近有七人患胆病,另一位有为的青年人了肺病院,前途受了严重的威胁。
  
  综观以上所列举之事实,使人不能不深感人类之脆弱。但是,在保罗的经验里面,还有另一面的事实,就是基督的能力。
  
  


〖 基督的能力 〗

  当保罗为了他道德能力的脆弱而叹息的时候,他发现基督是他的拯救者!基督在他身上显出莫大的能力,因此他高呼:「靠着耶稣基督就能得胜了!」「我什么时候软弱,就什么时候刚强了。」仁花义果在他生活中彰显出来,他知道这不是他自己的能力,乃是基督超然的作为。
  
  就健康来讲,保罗说他身上有「一根刺」,用以象征一种疾病的痛苦,基督的能力也在这一根刺上显出。当保罗知道这根刺正是主显能力的工具时,他以之为喜乐!疾病也不能破坏他心灵的宁静与喜乐,这是一种荣耀的胜利,他甚至在疾病中将福音传至加拉太一带地方(加拉太书四章十三节)。这是向人生的一切患难夸胜!
  
  保罗更经验了基督所赐予的新生命,这生命对他是何等的真实!他也知道这生命是永远的生命,所以死亡对他失去了威胁,他甚至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就知识而论,保罗原来是一个哲学家,出身于当时著名的大数大学。但是他发现了一样比知识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参阅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失去了爱,知识就变成空虚的,甚至有害的。知识加上爱,才能完成知识的造福使命,这爱的最高具体表现就是基督。基督的爱力使知识变成真正的智慧,这正是人类今天所需要的!
  
  保罗又清楚的告诉我们,基督的爱表现于他的十字架上––成全了神的救恩计划,使人获得新生与再造。
  
  亲爱的读者:你也需要基督的能力,请你谦卑虚心接受吧。
  


〖 一个意义重大的对比–– 〗

  ●从广岛到精神病院,从珍珠港到各各他

  伊特里少校(ClaudeEatherly)是将第一颗原子弹投于日本广岛的美国驾驶员,他驾着B29型的飞机完成了震动世界的任务。
  
  战后他因为这大屠杀的任务而良心不安,甚至精神失常。报载他曾在美国两个邮局抢劫现款,被捕后因医生证明患精神病,获判无罪释放。但是以后仍然时因精神病发作而做出抢劫的事来,所以成为精神病院的老主顾。
  
  他最后一次犯案,是在十年多以前的一个礼拜四晚上。他带着手枪走进一间杂货店,威胁收银员交出现款,但是当收银员将钱放在柜面的时候,进了两个顾客,他没有取钱便急忙逃走了。当夜被捕。他的兄弟请求再将他送进精神病院。今天他仍然在心理治疗专家的照顾之下。
  
  上面所述是一个真实故事,和这完全相反的,是另一个真实故事。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份灯塔月刊登载了一篇引起广泛兴趣的文章。它是领导日本空军轰炸珍珠港而发动了日美战争的渊田美津雄上校的自述––他怎样深受感动而成为一个基督徒。
  
  没有人料想得到,一个日本空中攻击队的总指挥官,与联合舰队的参谋,竟做了基督徒!一种比炸弹更剧烈的力量,震撼了这一个被日本人目为铁血英雄的心灵––他被基督的爱征服而熔化了,他的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
  
  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被基督之爱充满的美国青年女子MargaretCovell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他的心。虽然这个女子的父母在菲律宾被日军杀害,但是她心中所激起的仇恨,被基督的爱所消除了!不但如此,她竟自告奋勇到日本俘虏集中营里面去做护士,实行基督「爱仇敌」的教训,那些俘虏由坏疑而了解,终于大受感动。
  
  这一位偷袭珍珠港的铁汉亲自说:「当我了解十字架的大爱时,我的眼泪涌流出来,我并不以为耻。」他终于接受了基督做他的救主,在四千人面前作了归依基督的见证。他说,他永远不能忘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祈祷:「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这为仇敌祈祷的大爱,击破了他心中最坚固的防线。
  
  战后,当盟军占领时期结束的时候,日本政府请他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但是他竟拒绝了,因为他甘愿献身做一个传扬基督救恩福音的使者。
  
  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里面隐藏着深长的意义。
  
  上述二人同是第一流的驾驶员;负担了同样性质的使命––毁灭敌人;同是历史性的人物––一个开始了日美战争,一个结束了日美战争;同样间接的负了屠杀千万生灵的责任。
  
  但是,他们的结果却极端不同。一个事后发现了人类最大的需要––基督的爱,并且因接受了他做救主而获得心灵的安息。至于担起了传扬这伟大救赎之爱的神圣工作。总之,他由黑暗进人新生。而另一个呢?他竟沦落到那样悲惨的地步!
  
  在这里,我们清楚看见一件重要的事:
  
  一个衷心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并遵行其真理的人,就在生命与生活上起了显著的变化。这变化是两方面的:他确知他一切的罪过已因耶稣的十字架而获得解决与赦免,于是他在悔改以后便不再在良心上背负重担,心中充满喜乐与平安。另一方面,他跟随耶稣基督走上新生的道路,发现人生的真意义,追求的目标随之改变。是的,正如圣保罗所说:「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马书一章十六节)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