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同居之美讲章
核心提示:和睦同居之美丰台堂2015-10-24来源:丰台堂作者:刘瑞山时间:2015-10-242015年10月4日主日二堂崇拜,刘瑞山牧师和大家分享诗篇133章1-3节的经文,并为主证道。内容如下: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
和睦同居之美丰台堂2015-10-24来源:丰台堂作者:刘瑞山时间:2015-10-242015年10月4日主日二堂崇拜,刘瑞山牧师和大家分享诗篇133章1-3节的经文,并为主证道。内容如下: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1-3)133篇是大卫的诗。从120篇到134篇共十五篇诗歌,圣经称之为上行之诗”。这是以色列人每年三次从耶利哥城走一条山路上耶路撒冷城过节的时候,他们慢慢地往上行,当他们上行累了、疲倦了,他们就用这些诗歌彼此勉励。所以就叫做上行之诗”。这十五篇上行之诗”的属灵意思,就是给我们看见基督徒成长的过程乃是一条上行的道路;当基督徒在走上行道路时经历了各种过程,最后就来到了神的面前。下面分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大卫的喜乐与感慨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133:1)美”圣经里通常用来形容音乐的旋律。不是所有的音符组合起来都能够和谐搭配。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进迦南地,从约书亚到大卫时代几百年间,以色列民族与民族之间,内部与内部之间都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当大卫看到大家聚到一起去朝圣,感到这似乎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善”是好的意思。创世记记载当上帝创造完成后,用了十个好”来形容他的创造之物。上帝藉着大卫来形容弟兄和睦同居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大卫过去经历了20余年的战乱,他和扫罗王之间有很多恩怨情仇,扫罗王在位期间追杀大卫20年之久,后来扫罗王阵亡在战场上,扫罗的后代子孙和大卫家争战了七年。最后大卫建设了联合统一王国,从北部到南部的以色列民聚集都统一在大卫王国之内,才有了这样欣欣向荣的场景。所以大卫看到这样的情景很感慨,这就是当时大卫的心情。现在中东地区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时常争战,周边的叙利亚、阿拉伯国、伊拉克因着战争的缘故都是一片混乱。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他们在不断地扩张势力,不只使中东地区产生了战乱,也影响到了欧洲、美洲一些地方的安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同居也是不容易的。甚至我们亲人之间也不能和睦同居。当我们看到亲人和睦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也是非常高兴的。二、和睦同居带来的祝福与荣耀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诗133:2)亚伦是大祭司,大祭司要受膏抹,要穿上华美的衣服,在人面前显出上帝的同在。和睦同居”就是说当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和睦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荣耀出来。从头到胡须到衣襟,表明的是这个荣耀不仅仅是头的荣耀,也是全身的荣耀。我们每个人都是耶稣基督身体上的一部分(肢体),当弟兄姊妹彼此和睦同居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在分享上帝的荣耀。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当基督徒在社会上,一提出你是基督徒的时候,应当是一个很荣耀,很美善的团体。一个人对基督徒有好的印象,肯定与他生活里看到基督徒有好的行为有关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对基督徒的印象肯定是反面的。我们传福音的误区,以为用我们的嘴把福音传播出来就会有效果,其实不见得。和睦同居讲的是团契生活,团契生活让人感觉很美是最好的见证。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3)黑门山在以色列的北部(黑门山是以色列全地的北界),黑门山海拔很高,雨水甚多,露水非常重,比别的地方的露水都多。人在野外睡觉的时候,因为露水非常重的缘故,甚至被子都会被打湿。到耶路撒冷作客的人,每天早晨都可看到四围的雾气和草木上的朝露。锡安山在以色列的南部,这个地方很干旱,雨水甚少,锡安山再往南就是沙漠地带、旷野地带,从自然的角度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当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从灵义的角度讲,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讲的是天国里的生活。锡安山代表地上的教会或世俗的生活。我们在教会或世俗的生活中怎么能够感受到天国里的滋味呢?当我们彼此相爱,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天国的滋味。三、如何拥有弟兄和睦同居的生活弟兄和睦同居是教会的精神。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什么区别?有人说,区别在于基督徒懂得分享、相互帮助。新约圣经讲到了50多次彼此”,意思是我们之间要有关系,要有团契生活。二战时期的潘霍华在监狱里面思想,基督徒和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他认为教会和社会是有区别的。社会里面总是分各种阶层,但教会的生活不是这样,教会的生活是团契的生活。基督徒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独处。你与上帝单独建立关系,上帝会把你一个人放在世界中,单独面对世人,在你身边一个基督徒都没有。独处是很不容易的,你需要一个人面对环境、引诱,你需要战胜环境,耐得住打击;另一种生活是共处。基督徒到了社会以后,要和很多基督徒在一起,要过一种教会的生活。教会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教会的生活要彼此关照、彼此担当、彼此相爱。在这个生活里,是不分彼此的,是超越的。比如在使徒行传10章里,记载了上帝吩咐彼得到哥尼流家中讲道。彼得在传福音的时候到了约帕,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一连住了许多日。硝皮匠是宰杀牲畜、制作皮具用品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常常会接触死尸,一般的犹太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些人愿意住在山边上或者山里面,因为人们排斥、隔离这些人。但是我们看见彼得在传福音的时候在硝皮匠西门家里住了许多日子,说明了耶稣基督的爱让彼得有了宽广的胸怀,让彼得打破了圣与俗的观念,愿意接纳硝皮匠西门,不是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是优等的人,而是愿意和这些人相处,一起生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比如我们到一个重病人的家里,你愿意伸出手来和他握手吗?从彼得住在硝皮匠西门家里,我们看出耶稣的博爱精神,没有贵贱之分。尽管如此,彼得还是有局限的,彼得为什么在硝皮匠家里住了这么长时间?因为他还是迈不过一个坎,向北约5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凯撒利亚人哥尼流(外邦人),他是意大利营的百夫长,他是罗马人,曾经伤害过犹太人的军官。如果彼得再向北走就要走到哥尼流家了,他很纠结,他认为怎么能给一个外邦人,并且是曾经伤害过我们民族的人传福音呢?他们是统治者,犹太人是被统治的,这个矛盾该怎么化解?这些矛盾纠结着彼得的心。但是在异象中神告诉彼得,神所洁净的,人不能认为不洁净。同时神也感动哥尼流主动带着人,赶了三天路程拜见彼得,让彼得和哥尼流相遇。后来他们就住在一起。有的解经家说,那一天非常稀奇,因为那天晚上,犹太人和外邦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圣洁和不圣洁的人在一起。是什么打破了这么多的限制?是上帝的灵让他们合而为一,彼此接纳。为什么是弟兄”(也包括姊妹)和睦同居?意思是生命的联结。这些四面八方聚集来朝圣的人,虽然不是肉体的弟兄,但他们的灵里面是真真正正的弟兄,这就是教会。我们应当打破各种局限,彼此接纳,彼此相爱。有人说基督徒只关心灵性的事情,不关心生活的事情,这是不对的。耶稣给我们作了美好的榜样。耶稣与门徒朝夕相处三年之久,他经常到彼得、安德烈、马大的家中;逾越节时耶稣召聚门徒一同用餐;彼得的岳母患了热病的时候耶稣专程去看他;当拉撒路死了以后,耶稣带着众门徒登门安慰。耶稣基督只关心灵性的问题吗?不是,他也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在教会里我们不仅要关心人们的灵性,也要关心人们的生活。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我们会互相代求,但是有人说我们不需要彼此认罪,我们只需要向上帝认罪就够了。但是圣经里面告诉我们要彼此认罪,意思是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彼此把内心深处对对方的亏欠说出来,把心灵深处被罪捆绑的压抑说出来,让自己轻松下来。天主教的传统——忏悔,信徒们会到神父面前忏悔,甚至神父与神父之间也会相互忏悔。但是新教认为神人之间不需要中间的那个人,但是忏悔意识还是需要的。彼此认罪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一位弟兄被罪捆绑非常痛苦,这个时候他需要有人能够帮助他,当他把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被释放了一半。他需要一种氛围、监督。比如一个戒酒的弟兄酒瘾上来了,他可以给另一个弟兄打电话,这个弟兄过来以后可以跟他说说话,一起祷告,没准这个弟兄的酒劲就缓过来了。如果没有这个弟兄,他可能会去酒吧,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我们在教会中需要有弟兄和睦同居的圈子。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人是约翰·卫斯理。卫斯理在大学期间建立了很多团契,倡导大家彼此鼓励。后来他做了牧师,到社区中传福音,这个过程中他建立了互助小组。每个小组以12个人为限,小组成立以后有几个必要程序:这一周你蒙受了上帝什么恩典;一周里面有没有亏欠神的事情,彼此说出来,大家都会为你保密,不会对别人说。这个小组的影响力就是建立起英国的敬虔主义。敬虔主义就是让我们追求圣洁,相互鼓励,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我们现在的团契会一起灵修、查经,但是很少把内心深处的痛苦倾诉给别人。我们彼此之间应该多一分关爱和帮助。当别人把他的难处告诉你的时候,你不见得能够帮助到他,但是你可以理解他,同情他,想方设法的帮助他。我们中间有很多弟兄姊妹的重担我们是担心不了的,但是我们要多一些关心,至少在态度上好一点,这样就是把耶稣的爱传递出去了。也许你想想办法,那个人就有些希望了。人们为什么要进入教会?因为教会有温暖,有耶稣基督的爱。当别人感受到你的爱的时候,他就是感受到了基督的爱。(丰台堂主日供稿,宿雪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