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少年财主的寻道之法 经文:路18:18-30-主日讲章讲章
核心提示: 经文:路18:18-30M6Q 福音书的前三卷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少年财主向耶稣讨教永生的故事,整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窥见向耶稣讨教永生的这个人是个难得一见青年才俊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太19:22);而且还是一名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有一个官问耶稣。,因为他很富足。(路18:1823)...
经文:路18:18-30M6Q
福音书的前三卷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少年财主向耶稣讨教永生的故事,整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窥见向耶稣讨教永生的这个人是个难得一见青年才俊“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太19:22);而且还是一名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有一个官问耶稣……。……,因为他很富足。”(路18:1823),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是个少年官而且还是个很富足之人;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是一名有极高德性修养的人“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可10:17路18:21),说明他还是是个极其尊敬耶稣和践行律法的人。这是个集诸多名誉、美德于一身的人,然而令人额为惋惜的是这个青年才俊最后却与耶稣的永生失之交臂。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来思考少年财主的寻道之法,看看他与永生失之交臂的原因,并借此看看财富与永生间的关系。M6Q
一、以“作什么事”为得永生的前提M6Q
少年财主是外邦人还是以色列人,我们并不能确切的知道,然而有二点我们可以确切的知道,就是少年财主是个自认为需要永生的人“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而且他还是个践行律法的人“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路18:1821)。他既然自认为自己需要永生,那么在他看来就应该做点相应的事情,于是少年财主问耶稣:“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8:18);“作什么事得永生”是少年财主给自己找的一条出路;在他看来不是永生不存在也不是永生不重要,而是该作哪一些有意义事情才可以得到永生“我该作什么善事?”,显然少年财主是以做善事为得永生的前提条件。耶稣如何回答他呢?M6Q
我们会注意到少年财主一方面很有礼貌地称耶稣为“良善的夫子”,另一方面也希望向耶稣讨教“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太19:16)。耶稣就是利用“良善的夫子”来反问他“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路18:19),看似没有直面的回答他的问题,却是让他在反思何谓“良善”?目的是要让少年财主认识到唯独神才是独一的良善,除了神以外世界中再也没有良善的存在;既然是这样,人还能做什么善事以期达到神的标准呢?我想少年财主是用了人类世界惯用的思维,寄希望靠着行善来赚取永生,这是我们人类世界普遍的思维取向;然而主耶稣却及时的开导他“除了神以外再没有良善的”,世界中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人有资格被称为良善的人,因为神的标准是“所以你们要完全,向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M6Q
二、以“这一切我都遵守了”为炫耀的资本M6Q
耶稣深怕少年财主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于是更为具体的教导他“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路18:20),这是十诫的前五条,为人与人之间的部分。然而令人感到额为惊讶的是,少年财主竟然回答:“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太19:20);我想少年财主在当时来说不仅是个年少有为的人,而且还应该是个值得大力弘扬的道德模范,“这一切我都遵守了”并且还不满足的反问“还缺少什么呢?”,这样的人绝对是个社会的栋梁之才;也绝对是我们中国人眼中君子之类型的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M6Q
然而少年财主却犯了以色列人通常会犯的错误,即他们总以自己的行为来定义自己会否得救,而不是会不会讨神的喜悦。以色列人被称为律法之子,往往会对照律法来定自己的义,在少年财主的观念中也是律法才是得永生的保障;所以主耶稣在这里就想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尝试引用他们引以为傲的律法来定他的罪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借之改变他的思想进路,于是耶稣才会引用十诫的前五戒“律法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当孝敬父母。”,但是少年财主却误会了耶稣的意思,始终把遵行诫命算为自己可以炫耀的资本,而却没有领悟到到律法的基本功用乃是“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18:22)即遵行律法本是叫人知罪、虚己、叫人感到无能为力,好借着耶稣基督而得永生。M6Q
三、因“产业很多”成了得永生的绊脚石M6Q
少年财主对于“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你还要来跟从我。”(路18:22),反应如何?经上说:“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马太描述的更为直接“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路18:23太19:22),显然少年财主因为产业很多而拒绝了耶稣的呼召,与所热烈追求的永生失之交臂;我们要知道“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根据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是特别针对少年财主“做善事得永生”而说的,并不是一条通则性的教训,要每一个基督徒都过穷乏的生活。按上下文来看耶稣叫那少年人如此作,乃是有祂的目的,为要让他知道:他实在并没有完全遵守诫命,因为他的离开就是宣告了他所引以为傲的“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太19:20)化为泡影,他忽略了律法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要让他因此而醒悟,人并不能藉作甚么事以承受永生(参18:18)。M6Q
少年财主与永生失之交臂,令耶稣感到极为惋惜,耶稣看着他渐远的背影痛惜地说到:“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路18:24-25),一连两个感叹号!耶稣形容有钱的人,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难道有钱之人不能进神的国吗?我们要注意“针眼”这两个字。“针眼”有两种说法,有解释为做手术时所用的针,比现在做衣服的针眼要大些;也有解释为这针眼是象征性的,指的是城墙大门旁边的小门;教会中比较倾向于接受第二种解法,即“针眼”指小门。因古时犹太人的城门,往往在正常的门上另开一个小门,此小门名叫“针眼门”。白天时大开城门,供人们和货物进出;每到黄昏,便关闭城门,而仅打开那扇小针眼门。那门小到只可容“人”进出,故若遇有驮货物的骆驼时,须先把货物从牠身上卸下来,然后叫骆驼屈着身子匍匐,再加上人力的推和拉,才能通过。“骆驼穿过针的眼”遂成了一句俗谚,以形容事情非常困难,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之意。这个形象的比喻在告诉我们,少年财主不是不可以得永生而是非常的困难;得永生也不是所谓的万人过独木桥,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找到门路。少年人所找的门路是世俗社会惯用的赚取,被自己的财富所左右,最终与救恩失之交臂。M6Q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我们要知道追求财富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被财富所左右那就有问题了。少年财主因对“善事与永生”、“财富与永生间”间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与永生失之交臂。耶稣与少年人的对话可以看成是围绕着永生而展开的,也可以看成耶稣在借机教导少年人的财富观;告诉他财富与永生是分开的,财富真正的意义在于施舍“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而得永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你还要来跟从我。”(路18:22)。M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