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圣餐的意义-主日讲章讲章
解读圣餐的意义-主日讲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章分享 > 主日讲章 解读圣餐的意义 来源:恩典文章 | 作者:孙锡培 | 时间:2014-10-30 18:38:42 |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繁体] [推荐]
(一)记念主
圣餐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哥林多前书第11章24节所说的“你 1,J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记念主的什么呢?就是记念主为武们死,记念主的救赎。主知道我们的软弱,虽然我们所得着的恩兴是这么大,我们所得的救赎是这么奇妙,但我们如果不是常常记念主,不是常常把主的救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很容易被世界的罪恶所感染,就容易忘记主的奇恩妙爱,因为我们是很容易“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的(启2:4)。特别是初信的弟兄姊妹,虽然刚刚得救,但是稍不小心,也会忘记主的拯救。所以每一次我们领受圣餐时,主总是叫我们再一次温习他的爱,温习十字架的救恩。“记念主”还包括感恩、思念和爱慕这样一些内容,特别是感恩,因为这是记念主的必然结果。因此圣餐又称之为“感恩礼”,感谢主为我们舍身流血。
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一再强调“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这就说明,领受圣餐不是为了赎罪。有人说,饼经过祝谢,就变成了主的身体,主再一次把他自己献上,为人赎罪。这是完全违背了圣餐的意义。今天擘饼、喝杯,绝不是为了赎罪,而是记念主已经为信徒赎罪的恩典。圣餐并没有任何可以赎信徒的罪的功效。来领受圣餐的人,是先得着主耶稣基督的赦免,才来记念他救赎之恩;信徒是靠主的代死而得赦免,绝不是凭守圣餐礼而得着赦罪。至于有些人,把圣餐的饼和酒,拿去作为驱邪或医病赶鬼之用,那更是对圣餐的亵渎。
(二)表明主的死
圣餐还有第二个意义。哥林多前书11章26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表明”也可译作“宣告”,意思就是把主的死宣告出来,让人可以知道。这饼和这杯,为什么是表明主的死?因为血本来应该是在肉里的,一个人的血和肉分开了,就说明这人是死了。饼是用碾碎了的麦子做成的;杯中的葡萄酒是由榨过的葡萄酿成的。一粒麦子若不碾碎,不会成为饼;一挂葡萄如果不榨碎,也不会成为酒。我们每一次吃饼、喝杯,就想到主耶稣说的:“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因此圣餐就是宣告主为我们死这样一个事实。
饼和杯都是表记之物,都是有所指的。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约6:35)这一个“粮”字,在原文中是与擘饼的“饼”同一个字。因此亦可译为“我就是生命的饼”。主提到饼的时候,就提到生命,所以,在我们擘饼的时候,那个饼到底是指着什么说的呢?是指着生命说的。这一个生命是我们所享受的,是我们有份在里面的。每一次我们到圣桌前凭信心领受这看得见的饼时,就能领受那看不见的灵恩,使我们的灵性生命更加丰盛。
圣餐桌上还有杯,这是“祝福的杯”。我们都知道,原来我们该得的份,是“忿怒的杯”。可是,那一个杯已经被主耶稣代替我们喝尽了。主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18:11)“那杯”是什么杯呢?就是我们原来该喝的那个“忿怒的杯”,但是主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喝了。从他的肋旁流出水和血来,这血就成了换给我们的杯。这不是“忿怒的杯”,这乃是哥林多前书10章16节所说的“祝福的杯”。感谢主!他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喝尽了忿怒的苦杯,我们今天所喝的,乃是主耶稣替死流血所换来的福杯。所以,主的血就是我们的福杯。
(三)交通与合一
哥林多前书第10章16--17节中说:“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在这里,说明圣在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合一。
圣餐又名“圣交礼”。“同领基督的血”,“同领基督的身体”都强调了“同领”二字,这一个“同领”,就是交通。藉着它,神的儿女世世代代将要围绕他的爱筵,分领饼和葡萄汁,藉着分别为圣的饼和酒,实际与神在灵里有交通。这个交通既有与神的灵交,亦有与人的团契和交通。正象使徒时代教会那样:“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被此交接,擘饼,祈祷”;“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徒2:42,46)。
圣餐的另一个意义是合一。“我们所孽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我们虽多,仍在一个饼里,即仍在主耶稣的身体——教会内。在这里我们看见,神的儿女去擘饼的时候,不止去记念主,不止去表明主的死,不止与神和他的众儿女有交通,并且承认神的众儿女是合一的。这一个饼,就是代表神的教会是合一的,就是表明我们同属于“一个身体”。保罗是在以弗所写哥林多前书的(林前16:8),因此,他在这里所说的“我们”绝不是只限于哥林多教会内的“我们”,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超地方的宇宙性的“身体”,因保罗所强调的是全教会的合一。以弗所书第4章提出的七个一: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灵、一体、一望,是我们合一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当我们在领受圣餐时,必须记得一个属灵的意义,就是叫神的儿女不要分门别类。凡是主所接纳的人,我们都不能拒绝,除非这个人因犯罪不肯悔改,与主断绝了交通。当你在那里记念你是怎样蒙恩得救的时候,另外一个弟兄也正在那里记念他是怎样蒙恩得救的,你怎能不爱他呢?!当你想到主耶稣把你千千万万的罪都赦免了的时候,你怎能不赦免一个与你一样在记念主的弟兄呢?!我们既然都是蒙恩的人,既然都是神所爱的人,就应该彼此接纳,而不应该分门别类!有的教会在领受圣餐前,有彼此洗脚,称之为“谦卑礼”。国外有些教会在圣餐礼中,常彼此握手,互道平安。这些都是表明圣餐有交通和合一的意义。
(四)立约
圣餐的第四个意义就是“立约”。以上所提到的四处记载设立圣餐的经文,都提到这样的内容:马太记载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可记载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路加则记载为:“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1章的记载是“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主把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称之为“立约的血”。旧约是用牛羊的血立的,新约是用耶稣基督的血立的。我们都知道,圣经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是神与人立约。立约是整本圣经的核心。旧约中有许多约,如神曾与亚当、挪亚、亚伯拉罕和摩西立过约,而其中神与摩西在西奈山所立的约为最重要的约。
立约是需要血的。圣经上记载当时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光景是这样的:清早起来,在山下筑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出24:4--8)。订约以后,摩西再度上山,当神要再详细地传律法和诫命,并亲自用指头在石版上写诫命的时候,想不到以色列人与神立约不久,就此约。他们以为摩西在山上已遭不测,要求亚伦铸一只金牛犊在前面引路,而且把这偶像当作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摩西为此大发烈怒,因为以色列民拜金牛犊,这显然是违反了十条诫命中第一和第二条诫命。
几乎旧约所有的先知书,都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转回”,转回到神的约中。先知耶利米甚至已预言,将有一个与旧约完全不同的新约要出现。他是这样说的:“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的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1—34)这段经文,实际上已经把基督的使命完全预言出来了。
由于以色列人总是违约,因此出现了赎罪祭。旧约牛羊的血并不能真正赎人的罪,只表明那以后要来的救赎主。新约基督的血,才能真正使罪得赦。主用血为我们立了新约,宣告人类已开始进入恩典时代。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高呼“成了”,这“成了”不仅指救恩成了,启示成了,其中还有一件是新约成了。以他自己的血来缔结新约,使我们不再依靠行律法而是因信称义。“约”需要有一个中保,主耶稣就是我们的中保。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称自己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是立约的血,这就说明圣餐有立约的意义,神与人藉着主耶稣的血重订新约,新约时代从此开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