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时的信仰反思讲章
经文: 《马太福音》 2章1节至12节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基督的降生拉开了上帝救赎计划最核心部分的序幕,基督的降生也把整个人类历史带入崭新的一页。伯利恒城有幸能成为耶稣基督的降生之地,可谓是一方福地。若在耶稣降生的伟大事件中有份的人,更是福哉大矣!然而,在圣经的记载中,面对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出现了几种态度完全不同的人物,这也恰恰代表了几类迥异的信仰光景。 一、利用式的“信仰”——假冒伪善的希律 经文中的“希律王”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以东人“大希律”,此人约在公元前40年被罗马封为治理犹太的王。他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甚至连自己的妻儿都不放过,暴虐程度可见一斑。如今,面对一个非亲非故又有可能要危及自己王位的新生儿,怎肯手下留情?哪怕他用极其关切和敬虔的语气对博士们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也难掩其居心叵测、假心假意的嘴脸。 希律口中说是要“拜”主,其实是想要“杀”主。他要以敬虔的外表赢得博士们的信任,以达到杀死耶稣的目的,从而巩固自己的王位。虽然,耶稣的国度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耶稣对官位权力也不感兴趣。但缺乏自信的希律已习惯于从政治利益的角度去揣摩别人的信仰—就如在耶稣时代的圣殿虽是出自希律之手,但他建造圣殿并不是出于对神的敬畏,而是为了讨好犹太人,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本应纯洁的信仰,在希律的眼中却成为了政治上的筹码。可是,利用信仰绝不是拥有权位的人才会使用的伎俩,一般的普通人也会进入到这种可怜的光景中。用圣经的话讲就是“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参提前6∶5)。此等人对信仰本身没有多少兴趣,甚至充满敌意,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好处,虚伪地摆出敬虔的样子。但“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12∶2)。希律的诡计终在上帝对博士的直接梦中启示下失败,这似乎在告诫人们,上帝不会允许任何人对真正的信仰进行恶意的利用,不论他是谁!真正的信仰也不会惧怕各类势力的威逼利诱,无论手段有多狡猾! 二、功利性的信仰——只顾眼前的耶路撒冷人 作为政治人物的希律面对一个新生王的降生,心里充满不安,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耶路撒冷合城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心里不安呢(参太2∶3)?稍作思考,其中的缘由无非是他们内心恐惧。因耶路撒冷人深知希律的为人,凭他的邪恶本性,一定会大开杀戒。这样一来整个城市将陷入杀戮之中,无安宁之日。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直都在翘首渴望等待弥赛亚来到的以色列人,面对真正弥赛亚来临的那一刻,丝毫没有为救赎主的降生欢呼雀跃,而是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惊恐,此种情形实在让人嘘唏不已! 这又不得不让人追问,这些居住于圣城内的以耶和华为神的所谓圣民,所秉承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信仰?对真信仰的误解使他们只顾眼前自身的安逸与否,却没有看到上帝旨意的实现与否!他们虽相信有神,但他们的信仰却是软弱无力的。他们可能也读经文,但却分不清暂时和永恒之间真正的利弊,更不知道属地和属天之间的真正差别。当他们完全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新王的降生时,就注定无份于这份属天的喜乐,并将陷于巨大的不安之中。 圣经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15∶19)相信基督不只是为了寻求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为了寻求将来的永恒之福,只求顾眼前的人永远无法品尝到基督信仰带来的真正甘甜。看重永恒才能善用今生。路易斯(C.S.Lewis)在《返璞归真》一书中提到:“若你读历史,你会发现对现今世界尽上最多心力的基督徒,正是对来世思索最多的人,众使徒本身……建立中世纪的伟人们,废除奴隶买卖的英国布道家,他们都在世上留下了印记,因为他们一心向往天堂。而自从基督徒多半不再思想另一个世界起,他们在世界上就变得不太有作用了。定睛在天上,就会投入世界。”若我们的心是以天上为重的,那么我们不但不会消极厌世,反而要在世上为主做更美更大的事! 三、职业化的信仰——无动于衷的祭司文士 希律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祭司长和文士,也就是当时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可谓是以色列人中的精英、社会上的名流,他们有闪耀的宗教头衔、渊博的宗教知识,无怪乎处于惊恐不安中的希律会在第一时间就召集了他们,他们的确也不负希律的厚爱,面对提问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反应。面对新生王的降生,希律王会不安,合城的人也不安,无论他们的态度是好是坏,但他们总算是有所反应,但是本来应该最有反应的祭司长和文士们,除了被动地回答了希律的问题外,却无动于衷。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用这句话来形容他们可谓恰如其分,他们已经冷漠到这种地步,最好的消息都无法使他们心动,最具备信仰意义的事件也带不出他们心灵的回应。 “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参太2∶8)这句话应该是出自祭司长和文士的口才算正常,最应该去拜的是他们才是啊!我们或许会想,圣经中提到的“祭司长和文士”或许只是众多祭司长和文士中的几个。但我们注意圣经中说道“希律召齐了……”,所以,当时整个以色列民族的信仰状况可想而知。面对博士们千里迢迢前来敬拜基督,他们熟视无睹;听闻基督已经降生的大好消息,他们充耳不闻。他们的信仰充其量只是一种知识,一种学问,把基督当做是一种研究的对象,而不是投靠的真神,这是一种死的信仰。 我们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耶稣为我们开辟的道路是又新又活的道路,所以我们的信仰必须是又真又活的信仰,绝不能单单成为某种知识。如果一个人的心不对,所得的知识只会成为实践信仰时的拦阻。人是何等容易将活的信仰禁锢在冰凉的理性世界中,而失去了信仰本身可以带给我们的火花和温暖! 四、委身式的信仰——敬虔渴慕的博士们 博士,原指巴比伦或玛代波斯王朝的一类博学之人,这些博士精通多门学问,如天文、语言、观兆等。朝拜耶稣的博士们显然除了善观天象外,还懂得其他的学问。他们不但在闪烁的明星下“心动”,更在明星的指引下马上“行动”。真正的“心动”必能产生“行动”。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远离波斯,前往巴勒斯坦并非易事,需要极为坚定的信念,顶风冒雨,风餐露宿,克服一路上的种种艰险和挑战。他们的这次旅程是一种生命的突破、信仰的追寻。但这种追寻会面对很多考验,除了路途上的种种问题外,追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也会有错误的时候,如他们以为王的降生一定会在王宫里,所以他们到了巴勒斯坦后首先去了耶路撒冷,最后若非神的提醒让他们不要再见希律,他们就酿成大祸了。所以有些时候,人固有的某些观念往往会在自己寻求信仰的历程中起误导的作用。博士们也会有迷茫的时候,从《马太福音》2章9节“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推测,很有可能这星在不同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下忽隐忽显,若暗若明。尽管寻求之路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难处,但博士们心中有“星”,矢志不渝,尤其是那句“特来拜他”正是他们心志的最好写照。耶稣所言“寻找,就寻见”(参太7∶7)的道理在博士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应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