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里的“加片”讲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浏览:
核心提示:三问彼得坚固信心——《约翰福音》里的“加片”读经:约21章在《约翰福音》20章(倒数第二章)的最后一节里,约翰写到:“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

核心提示:三问彼得坚固信心——《约翰福音》里的“加片”读经:约21章在《约翰福音》20章(倒数第二章)的最后一节里,约翰写到:“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 20:30-31) ―― 从语调节奏上...


三问彼得坚固信心

——《约翰福音》里的“加片”

 

读经:约21章

 

在《约翰福音》20章(倒数第二章)的最后一节里,约翰写到:“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 20:30-31) ―― 从语调节奏上和前面的记载内容上看,这一篇福音书似乎应该收笔了,但就在这个时刻,出现了第21章,在使徒约翰看来,实在是非写下来不可,是一定要交代的,是必需的“加片”。 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主耶稣是如何地再次来呼召门徒,坚固他与门徒爱的关系,使他们能够跟从他,在恩典里,付上代价,与主同工。

一、            海边显现,再次呼召他们(1-14节)

1、『这些事』包括门徒们的四散逃走,彼得的三次不认主,有些门徒在十字架下眼睁睁地看着主被钉死,也亲眼看见并经历主的复活(参十八至廿章)。

2、重操旧业:『打鱼』就是重操旧业。主耶稣在他复活之后,曾经吩咐门徒们要留在耶路撒冷城里,直到他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24:49),所以他们回到加利利去打鱼,乃是违背主的命令。打鱼乃是为着找饭吃。七个主的门徒在打鱼的事上出了问题,就是代表属主的人在生活的问题上出了事。两千年来,多少信徒在吃饭的问题上受到了试炼。「那一夜并没有打着甚么,」古时渔夫喜欢在晚上打鱼(路5:5),据说夜晚正是打鱼最好的时候。彼得是个老练的渔夫,他知道在何时、何处可以打到鱼;但他们竟然整夜打不着鱼!可见这是主特意安排的一个神迹,目的乃为着要教训他们。直到他们听从主的话看见了打满鱼的神迹才知道是主。

不知此时的门徒们,是不是也想到了上一次“鱼甚多、网几乎裂开”的经历 ―― 那是在革尼撒勒湖边,主耶稣向众人讲完道后,吩咐彼得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路5:4)作为彼得顺服的结果,“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5:7)。 第一回的呼召,“鱼甚多、网几乎裂开”的神迹,使彼得真正认出主来,俯伏下来,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得到救恩:“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一个罪人!”(路 5:8)彼得们是渔民,换句话说,是打鱼专家,这意味着,在“网几乎裂开”的神迹出现的时候,别人可能以为是“偶然”,但是这些专家们却绝不敢否认,必然知道这是不折不扣的神迹;打鱼更是彼得们吃饭的家伙,是他们赖以生活的谋生手段。打鱼的活动,既是彼得们引以为豪之处,却也是他们最脆弱之处。 主耶稣就是要在这样的地方,打碎我们的骄傲,打碎我们的自信,打碎我们在他之外的安全感,呼召我们出来!感谢主!

马利亚听见主呼叫她的名字认出主来,听见主的话以及看见只有主能行的神迹才能经历神。

3、主的慈爱:『鱼』代表海中的丰富;『饼』代表陆上的丰富。主深知门徒的匮乏,适时供应他们的需要;主是我们的福杯、产业、丰富,并随时的帮助。古代人们认为海中共有153种鱼。打上的153条鱼,恰是海中所有鱼种中各打上了一条。也暗指将来必有人因他们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归入天国。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约21:12) ―― 在这里我们看到,围坐在主耶稣身边的门徒们,默默无声,好像考试不及格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面前,又羞愧,又内疚,连大气也不敢出,恐怕连头也不敢抬。

“在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约21:4) ――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这样呢?在我们最软弱、最自责、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主耶稣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认不出他来,在我们的眼里,只有痛苦的昨天,迷惘的现在,无望的明天,却看不到始终爱我们、与我们同在的主耶稣。在我们心里,我们曾经如此投靠、如此依赖、如此亲近、如此令我们得喜乐满足,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主耶稣,如今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信心的眼睛呢?其实,主耶稣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在天将亮的时候,他必要再次来主动地唤醒我们,呼召我们!感谢主!

“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约21:5) ―― 纵然门徒们离弃了主耶稣,主耶稣从不会离弃他们;纵然我们亏负了主耶稣,主耶稣从不会亏负我们,因为“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在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全然承担罪的刑罚和咒诅的时候,门徒们、我们,四下奔逃,有哪一个去体贴主呢?可此时此刻,我们只是一夜劳力,没有饭吃,主耶稣就心疼我们了,就赶来站在岸上,情谊切切地问我们:“你们有吃的没有?” 所以爱的最高境界不是能饶恕别人,更是能忘记别人,好像别人根本就没有伤害过我们一样。

今天,主耶稣何尝不是这样对待我们呢?在我们忘恩负义、远走高飞、重操旧业的时候,主耶稣没有舍下我们,还在切切地关心着我们、问我们:“小子,你有吃的没有?女儿,你有喝的没有?……”

4、主的显现不是只有三次:「这是第三次,」可能是以本约翰福音所载的为根据。按全部新约圣经,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的详情如下:(1)向马利亚显现(11-18节;可16:9-11);(2)向别的妇女们显现(太28:9-10);(3)向往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显现(可16:12-13;路24:13-35);(4)向西门彼得显现(路24:34;林前15:5);(5)向多马以外的十个使徒显现(20:19-23;路24:36-43);(6)向十一个使徒显现(20:24-29;可16:14);(7)在加利利显现(太28:16-20);(8)在提比哩亚海边显现(21:1-23节);(9)四十天之久多次多方显现——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徒1:3;林前15:6-7);(10)在橄榄山升天前显现(路24:50-51;徒1:6-12);(11)最后向使徒保罗显现(林前15:8)。

二、三问彼得(15-25节)

1、从喂养到牧养,忠心作工:

“你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

 “你牧养我的羊。”(约21:16)

“你喂养我的羊。”(约21:17)

有的解经家说,从小羊到羊,从喂养到牧养,表明了一个生命从得救、成长到成圣的全过程,主耶稣是要求彼得他们从始至终,全面地、忠心地看顾他的羊群。

『喂养』是牧人的职责,为羊群寻找有水草的地方,使牠们能得到充分的粮食供应;『小羊』指尚未长成的羊羔。指对灵命幼稚的基督徒供应属灵的粮食(参彼前二2),而最重要的,乃是带领他们学会自己直接从主领受喂养。

『牧养』不仅仅是喂养食物,还包括看顾、监察、引导和保护等在内;『羊』指一般的羊,不再是小羊。不要以为只有牧师和长老是牧人,其它的人是群羊,需要牧养。在教会中,千万不可将信徒分成两类:一类是牧养别人的人,一类是被牧养的人。我们都需要互相牧养。

喂养并照顾主的羊,乃是爱主的表现;爱主乃是喂养并照顾主羊的动机和依据。我们拿甚么来喂养主的羊呢?爱主就够了。彼得自己有甚么可吃的(参5节)?记得一切都在于主的供应。我们只管接受主的托付,主必亲自预备供给之物。要注意,信徒乃是主的羊,不是你我的羊;许多时候,我们受托喂养主的羊,久而久之,不知不觉的就把他们当作我们自己的羊,这是千万不可以的。

2、作工要付代价:根据古代教会的传说,使徒彼得不但是为主被钉十字架而殉道,并且还要求行刑的人将他倒钉,因为他自觉不配与主同有一样的死法。一个跟从主的人,生死都是主的人,不但活着为主,连死也是为主(罗14:7-8)。

在这之前,主耶稣有没有告诉过门徒们当付的代价呢?当然有 ――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4-25) 主耶稣叫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他,是要我们往哪儿去呢?背自己的十字架,只有一个终点,就是我们的各各他,就是我们的骷髅地……我们艰难地弯着腰,努力昂着头,始终在我们视线里的,就是那钉死自己的地方,脚下走的,不是别的,就是那“死路一条”,主耶稣的命令一点不含糊:为了我们的主,我们要“丧掉生命”,这个生命是老我的生命,是从亚当里来的旧生命,要彻底死掉!

3、三问彼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主被捕那夜,彼得曾经三次否认过主吧!今天,主耶稣就给彼得三次说爱他的机会,拿去彼得心里深深的愧疚,使他在主的爱里得到愈合与释放!主耶稣是何等地爱我们,他知道压在我们心底的大石头,他不愿看到我们长久忧伤——“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3:32-33)

神的忠仆王明道先生第一次入狱之后,写了不实的悔改书,被释放出来之后,罪疚感、羞愧感压得他几乎精神崩溃,他走在大街上,大声喊叫:“我就是那个彼得!我否认了我的主!我就是那个彼得!”王明道祷告中祈求神给他一次弥补的机会,神就成就了,很快,王明道重新被抓进了监牢,但这一次,王明道愿把牢底坐穿,因为虽然身陷囹圄,但和基督亲密的同在,实在是好得无比!

4、21节的这人指的是使徒约翰,是耶稣的使徒当中活得年岁最长的,写了非常重要的一卷书就是启示录。按着我们天然的本性,都很喜欢过问别人的事,这是嫉妒心在作祟,希望别人不如自己。跟从主与服事主,是我们个人与主之间的事,别人的情况如何,跟我们无干;主对各人有不同的带领和托付,所以我们切莫受别人光景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