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同默想受难周讲章
核心提示:' align='absmiddle' /> 发表评论(0条) .Lio286 { display:none; } 从荣进圣城耶路撒冷开始到受难复活,短短几天里所发生的事,是主耶稣在世一切工作最高点,这期间,他抵挡了世间权位的试探,忍受了不被理解的孤单,承受了被门徒出卖的伤心,经受了十字架上...
" align="absmiddle" /> 发表评论(0条) 从荣进圣城耶路撒冷开始到受难复活,短短几天里所发生的事,是主耶稣在世一切工作最高点,这期间,他抵挡了世间权位的试探,忍受了不被理解的孤单,承受了被门徒出卖的伤心,经受了十字架上被父神、世人弃绝的痛苦。从此门徒终于明白耶稣的福音能改变生命,勇敢宣扬。
我主耶稣从加利利海边行走到迦百农的会堂。从山上昼夜祈祷到平静风浪;从山上宝训到与文士的辩论,一路往耶路撒冷前进,在那里受难、复活,为要完成父神为他预备的旅程。如果耶稣的诞生与传道是福音书的序曲,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可说是高潮所在。从荣进圣城耶路撒冷开始,到受难、复活,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是主耶稣在世上一切工作的最高点,这期间,他抵挡了世间权位的试探,忍受了不被理解的孤单,承受了被门徒出卖的伤心,经受了十字架上被父神、世人弃绝的痛苦。从此门徒终于明白耶稣的福音能改变生命,勇敢宣扬。高潮就这样在受难的过程中让人绷紧神经,在复活的兴奋中有力地持续。如今我们纪念这些日子,再次体会耶稣受难到复活的过程,实在是基督徒灵命的大事。我们在受难周以纪念、灵修或禁食祈祷感怀耶稣的牺牲,自我约束,不举行庆典、欢宴,强调严肃的态度,由此就可知这个节期在我们信仰生活中的地位。
第一日·礼拜天·荣耀日
经文:马太福音21章1—11节;马可福音11章1—11节;路加福音19章28—44节;约翰福音12章12—19节。
按着教会的传统,从复活节之前的主日开始的一周,被称为“受难周”,或者“圣周”(Holy Week)。《马太福音》21章1至11节的记述是受难周的第一天,是耶稣当年骑驴进耶路撒冷的日子,习惯上被称为“棕树节”(棕榈节),或者“棕树主日”。今天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目的是纪念耶稣进耶路撒冷的事件,并再思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耶稣骑在预备好的驴驹上缓缓而行,这是要应验先知撒迦利亚的话: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一路之上,众多的犹太人将衣服铺在路上,手中拿着棕树枝,大声地欢呼:“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耶路撒冷合城都轰动了,簇拥他们认定的犹太王最佳的人选。然而在欢乐、光荣进城的过程中,其实隐藏着对耶稣错误的认知与期待。耶稣骑驴驹进城,以行动的方式纠正人们的误解,因为赋有君王身分的人骑马是为征战,骑驴则表示和平、胜利。耶稣进城是要宣告人与神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这个关键时刻,人要的是世上威武的君王,耶稣却选择谦卑以对,自己像一只驴驹一样甘心被上帝使用,不是要来高抬自己,而是透过自己彰显上帝。
默想:我们面对关键时刻是靠自己还是以神为大而谦卑自己,寻求上帝的心意呢?
第二日·礼拜一·权柄日
经文:马太福音21章10-17节;马可福音11章15-18节;路加福音19章45-48节。
在荣耀进城之后,耶稣的思绪转向对家园的感伤,顿时感到悲伤,为耶路撒冷哀哭。紧接着又是一个情绪上的大转折,在圣殿眼见一个应该是朝觐上帝的神圣之地,如今却成了那些大发宗教财之徒的贼窟。三年前,基督开始传道时,曾赶出那些在圣殿作不圣洁的交易,污秽圣殿的人。他那严厉的态度显示了上帝的威仪,曾使那班狡猾的商人惊慌失措。现在他的使命将近尾声,他再次来到圣殿,看见它像先前一样倍受污秽,有过之而无不及。圣殿的外院像个大牧场,牛鸣羊叫。银钱的叮叮当当声夹杂着不法商人间的争吵声,还有从事圣职者在讲话。圣殿的权贵们自己也在做买卖,兑换银钱,全被贪图暴利的心所支配;此景在上帝眼中不比盗贼好多少。因此,即使他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在面对这种错谬、乖戾的现象时,他仍是愤怒不已,提起精神来试图改变它、洁净它。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主耶稣充分地表现出他的喜、怒、哀、乐人性的一面。三年来,耶稣一直在圣殿里和各处教训人,很多的人为之感动。“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里有权柄。”(路4∶32)因这话税吏马太放下了他手中的钱袋,离开了税关;因这话百夫长的仆人疾病不日而好;因这话法利赛人和撒督该派为之战兢。
默想:当你看见教会中有不符合真理之处,是否会指出?
第三日·礼拜二·教诲日
经文:马太福音21章10-17节;马可福音11章15-18节;路加福音19章45-48节。
这一日是耶稣最忙的一日,他的话语有对渴慕者的引导和安慰,也有对刁难者的训斥和回击。这一日可谓是耶稣在临终前给门徒和百姓们上的最后一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辩论。因为听众当中,有一群人并非想向他学习,而只想考倒他、抓住控告他的把柄。面对这些恶意的听众和他们的巧言盘问,他仍不厌其烦地用许多比喻把道理解释、说明:“辩驳自身的权柄”、“凶恶园户的比喻”、“复活之事”、“穷寡妇的奉献”,以及纳税的问题和圣殿被毁等等。终其所述,门徒们所关心的是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耶稣所担心的是他们能否预备好自己,坦然无惧地见到上帝。至此,主耶稣要门徒们敏感时代的征兆,学会分辨世界的时候:像当人们看无花果树和其它树木的成长和发芽,就能够辨识四季的更易。他又告诉他们:“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21:34—36)
默想:是否为这个世界在祷告?
第四日·礼拜三·静修日
经文:圣经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述经文。
在福音书里,没有详细的经文记述耶稣这一天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经过了礼拜二一天在圣殿里的辩论,耶稣一定很累,他应该去休息了。一般认为耶稣去了距离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村,圣经中记述耶稣最乐意去的地方就是伯大尼,他每次出入耶路撒冷都会在此驻足休息;因为,在此村庄中有耶稣所爱的马大一家。这一家曾经给他许多安慰,许多温暖。今天,是主待在伯大尼的最后一个白天,最后一个夜晚;明日离去之后,他将不再归来。这是一次默默无声的饯别,对主的深沉之爱远非言语所能表述。这是一次默默无声的涂抹膏油,马利亚尽其所能,将她对主的爱倾注于与主生离死别之时。这是耶稣无声的休息,也是唯一没有记录的地方,就如乐谱中的休止符一样静静无声。若失去了静修日的沉寂无声,就根本不会有客西马尼的惊天动地。耶稣的“退去”犹如搏击者的“回拳”,这一“静修”,撒但似乎在洋洋自得,这就是耶稣的无声胜有声。
默想:我们是否也能像主一样在父神交托给我们的事做完后,就立刻“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