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的福音 诗六十七:1 - 7讲章

作者:钟鹏章 来源:钟鹏章 浏览:
万民的福音 诗六十七:1 - 7 (用口语记录) 经文:诗六十七:1 - 7 引言: 如果我说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你大概不会反对吧。不是吗?就看大家每个主日坐的位置,很多都是固定不变。X姐妹。。Y姐妹。。Z弟兄。。你改变座位,可能因为不是常客,不然就是迟到。这是...

万民的福音

诗六十七:1 - 7

(用口语记录)

经文:诗六十七:1 - 7 引言:

     如果我说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你大概不会反对吧。不是吗?就看大家每个主日坐的位置,很多都是固定不变。X姐妹。。Y姐妹。。Z弟兄。。你改变座位,可能因为不是常客,不然就是迟到。这是习惯性的行为,有好的,如吃饭前洗手;有中性的,如坐位子;有坏的,如方便之后,用抽水马桶不拉水。除了习惯性的行为,也有习惯性的观念和思维,就是对人,对事,对问题有一套习惯性的看法,做法和判断。这种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不一定是好的。我举个例子: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营业额十年递增,每年都在十到二十%。但是,接下来三年,业绩停滞不前,过去用的法宝,按习惯性的解决办法,如改变包装,打响广告。。都不管用了。于是公司决定谁能想出对策,让业绩增长,重赏十万元。有个员工只说了一句话就 pocket 了十万元。你知道他说什么吗?“将现在牙膏的开口扩大1毫米。”你知道当消费者每天早上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牙膏的消费量将要增加多少吗?公司立刻改换包装,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30多%。

     这个员工是超越框架来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以解决问题。基督教会里有习惯性、在框框里的观念或思维吗?如果有,它是好的,中性的,还是坏的呢?今天我们要透过这短短的诗篇(六十七篇),分析一下诗人的观念,好的我们要仿效学习,坏的要敢敢地摒弃。

     我就用《万民的福音》为题和大家一同分享。

本论:

     首先我们要看看这首诗的结构。这首诗只有七节,我叫它作“汉堡包”诗篇,因为它的结构像个Hambuger。中间第四节是块肉,是诗的中心思想;夹住这块肉的是第三和第五节,像一片蔬菜,句子完全相同;在最上面的第一和第二节是引言;在最下面的第六和第七节是结论,句子虽然不同,内容却是相关,它们是汉堡包外层的面包。

     就算粗略地看这首诗,你都会注意到“万国”、“万民”、“列邦”“世界”的字眼频频地出现,共九次。这首诗是有关万国万民的诗篇,全诗中心思想是:上帝要透过以色列人,让万民得知救恩,这是大好的喜讯,所以诗人要万民快乐欢呼。在诗中,我们看到诗人有三个观念,其中一个是突破性的,好像牙膏公司的员工,不按过去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跳出框框一样。

     一、什么突破性的观念?(第2节)他说“万国得知你的救恩”。福音不是单给以色列人的,福音是给万国的,是万国万民的福音。为什么这是突破性的观念?

     上帝拣选以色列人的原意是什么?在出埃及十九章,上帝给以色列人建国的大宪章里说得很清楚,上帝要他们在万民中“作属他的子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5 - 6)作祭司的意思是,在亚伯拉罕族长时期,一族之长是代表全族到上帝的面前,如亚伯拉罕的筑坛求告耶和华; 出埃及的时候,摩西是代表全以色列来到上帝的面前的人。代表人到上帝面前的就是祭司。他向上帝求告、献祭、感恩、求饶恕。所以,上帝的原意是要以色列人成为万民中的祭司,把万国万民带到上帝的面前 ,成为他们的祝福。

     上帝在以色列民中间的象征就是会幕,约柜在其中。以色列人到会幕来就近上帝。从旷野漂流,进入迦南,经过连连征战,以色列人终于安定下来。来到王国时期,大国崛起,以色列人的观念就逐渐改观,建国的宪章原意逐渐淡薄,代之而起的是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上帝是属于以色列,外邦人想要就近上帝就当到会幕来,不是以色列人出去寻找他们。从“你出去”变成“他进来”的观念逐渐根植在以色列人的脑海里。

     诗人无名无姓,但他深知上帝的心意,他不按以色列人习惯性思维,大胆地跳出框框,以祷告的方式,扭转几百年来的错谬观念,宣告上帝的心意。我叫这个诗人“旧约的哥白尼”。哥白尼是谁?十六世纪之前,人们的观念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太阳是环绕着地球旋转;这也是教会的观念,千年不改。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不以为然,提出了日心说,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这个不变的中心旋转。他这种突破性的观念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他的伟大是在于这种思维的突破是在伽利略还没有发明天文望远镜之前提出的。

     当哥白尼如此作的时候,他面对宗教裁判的危险,所以迟迟不敢发表,拖延了30多年,直到临死前才发表他的《天体运行论》。诗人却毫不含糊地修正以色列人错误的观念,福音不只是以色列人的福音,福音是万民的福音。他还把诗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唱出来。

     教会有拘囿在框框里,把福音视为自己的,而不是万民的吗?有一个宣教士到教会证道。教会的长老指着会众告诉他,我们这里坐满了人。宣教士说,那是因为你们的教会被墙围住。把墙拆掉,外面还有很多人是不认识主耶稣的。旧约是说外邦人到以色列人的会幕寻求耶和华;新约是主耶稣吩咐门徒,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个突破性的宣教观念,要等到十九世纪的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1761-1834)才大胆地提出,鼓吹宣教,组织差会,差派宣教士走出教会。

     这两百年多年,宣教士被差派出去,踏足世界各个角落,才有今天华人教会,有中国几千万的信徒。在去年(2006)在澳门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华福大会,是特别纪念两百年前,羅伯特•馬禮遜牧師(Rev. Robert Morrison)來到澳門,他在那裡開啟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大門。大会上有一个特别的仪式,戴绍曾牧师(Rev. James H. Taylor III 他的曾祖父戴德生創辦了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代表西方教会,“因宣教士将福音传给华人而回顾感恩”;滕近辉牧师代表华人教会“因华人从西方接棒,将福音传万邦”而同心装备。这个仪式表示21世纪是华人教会接棒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时候。怎样传?有人说是按丝绸之路分陆路和水路传回耶路撒冷。

     在这个环球化时代里,新加坡不只是一个小红点,我们说“新加坡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新加坡。”在基督教里,教会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教会,世界已经没有一个角落是福音不能传到的地方。有人说,丝绸之路上全是回教和兴都教的国家,是福音的硬土,福音怎样传进去啊?

     宣教场合有句话说:when the wall comes down, the window goes up. 这里的墙是什么?窗口是什么?“墙”是柏林围墙,当柏林围墙在1990年倒下,东西德国统一,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瓦解,这是上帝的作为。接下来,上帝要作什么?“窗”是微软视窗(windows 3.1),它在90年代上市了。透过互联网,过去自我封闭的阿拉伯回教国家的青年知识分子就可以上网接触基督教的信息,这不是法律可以禁止的,法律可以禁止人传教,法律可以禁止人改教。现在有机构开始建立阿拉伯文的基督教网站,就算有网路警察监管,这个管道是不能封闭的,就好像在中国大陆一样。

     在宣教事工上,我们教会能做什么?我们自己又能做什么?我们教会在宣教事工上的参与不少,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外地宣教占了25%,除了有差派宣教士在各地开荒布道,也透过各地的宣教合作伙伴,更有效地把福音传扬,建立教会。

     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宣教士,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祷告参与宣教,以祷告托住宣教士。宣教是一场属灵争战,宣教士是在前线打属灵的争战,但因为国度和属灵争战的观念在讲台上少有传讲,所以出去的宣教士好像孤军作战,没有后方的支援,对一个当过兵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不少教会为了更好的帮助信徒参与,除了在秩序单,祷告信,还透过分享会,将宣教工场的最新消息传达给信徒。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六下午,英文部将举办Golden Jubilee Missions Conference,X牧师召集教会所有的宣教士和合作伙伴,在这里分享他们在宣教工场的事工,这是一个提供给大家认识宣教事工的大好机会,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二、在这首诗里,有突破性的观念,也有一个不大正确的习惯性观念(第1-2,6-7节)。第一节说:愿上帝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

     诗人告诉读者怎样叫万民得知救恩呢?他在引言把自己的意愿向上帝呈明,就是希望上帝赐福给以色列,大地丰收,万民看到就认识以色列的上帝。这种观念过去也在华人教会长老会里出现,那是一个不成文的观念,就是作长老的,要有钱财,有地位,众人可以看见他是上帝赐福的人。

     上帝有没有回应诗人的祷告呢?在第六节说“地已经出了土产”,好像上帝立即回应。其实不是。英文KJV和NIV都作未来式,then the land will yield its harvest,然后地将要出土产。这是上帝的应许,在末日万民归向上帝,大地将要有丰收,以色列将要蒙福。

     我不敢放肆地画个圆圈把上帝的作为规限在里面。上帝在申命记的确应许以色列如果他们遵守律法和诫命,他会大大地赐福给他们。但这是有条件的约。以色列人不遵守诫命,所以上帝重重地降祸给他们。诗人借用民数记里祭司的祝福“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使他的脸光照你。。”(民六:24-27)祷告上帝(我怀疑他是祭司),但上帝未必垂听。

     在新约,我们就看不到这样的教导,说上帝赐福给信徒,使万民得知他的救恩。刚好相反,信徒要有受苦的心志,因为世上有苦难。孟子都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天真的基督徒才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赐福予你。”

     但在宣教工场,我们偶尔听到有如使徒时代,上帝借着神迹奇事,印证他的仆人所宣讲的信息是出自上帝,好像在迦密山他帮助以利亚那样(王上十八章)。我们不用怀疑这样的见证,老实说,在必要的时候,上帝为了他的名的缘故,的确会那样做。

     为了把福音带给万民,上帝有时不但不赐福给他的使者,还要他们付上严重的代价。例子:五、六十年代,五个美国青年宣教士,为了把福音带给南美洲厄瓜多尔(Ecuador)森林里的印第安部落的吃人族奥卡人(Auca),被他们用长矛刺死;其中一个宣教士的妻子,非但不怨恨杀她的丈夫的仇敌,反而继承她丈夫的遗志,进入奥卡人中间,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两年,最后再有人继承她,终于把福音传开,使许多奥卡人都信了主,轰动整个美国。这个宣教事工已经在2005年尾被拍成电影,End of the Spear(别了,长矛)。一个多月前,土耳其发生了一起宣教士为主殉道的事,46岁的德国藉宣教士Tilmann Geske已经居住在土耳其达10年,他和其他两位改信基督教的土耳其国民,在出版社内被人用刀割断咽喉惨死。有话说:“殉道者的鲜血是建立教会的种子”, 这些宣教士流的血不是白流的。

     三、有突破性的观念,有不大正确的观念,在诗里,诗人还有一个正确的习惯性观念。在第四节说:“上帝必按公正审判万民。。” 这是汉堡包中间的那块肉。汉堡包若中间没有夹着一块肉,就不是汉堡包(其实这是汉堡包的定义)。审判万民是福音汉堡包中间的那块肉。福音是好消息是因为人人必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不然哪来什么福音?但现在的人谈创新,反传统,不是不好,但不小心就会落在后现代主义的圈套,他们否定绝对真理,没有黑白之分,挑战所有基督教传统信条,如三位一体,童贞女怀孕生子,基督复活,基督再来,末日审判。。过去是一些学者在学术界圈子里做研究,还说得过去,但现在是基督教领袖在讲台上宣讲。

     基督的救恩之道,十字架的道理,是不变的真理,不会随着时日而变动的。救恩之道的传讲不能避重就轻,只谈平安喜乐,不谈审判。不久前,教皇本笃十六世到巴西作第一次访问,因为天主教在那里的势力影响受到严重的挑战。过去90%人口是天主教徒,现在落到64%,因为受到基督新教派的影响。这看来是一桩好事,但看了报章的分析后,才知道里头有很大的隐忧。在巴西,天主教和基督新派之争被形容为好像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摇滚音乐在争夺听众。一个保守,一个充满动感。基督新派,我说的是灵恩派,敬拜庆典比较samba,非常迎合巴西人的胃口。他们还投其所好,开解放神学之门吸引人。。但这是走易路,把救恩之道,汉堡包里的牛肉,换成别的东西。美其名是创新,是突破,实质上教会的根基已经被腐蚀。所以,有的习惯性的观念,非但不能改,还要牢牢地持守,甚至把它重重框住,不能跨越雷池一步。

结语:

     美军在外打仗,大后方会不嫌麻烦,不计代价,就算空运也要在圣诞佳节期间,将圣诞餐送上前线,激励士气。

     福音是给万民的。宣教士把福音带给万民,是一场属灵的争战,需要在后方的教会和我们不嫌麻烦,不计代价,在祷告上参与和托住他们。

     我们要坚守这样的习惯性观念。

     我们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性祷告行为。

钟鹏章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