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爱与恨(唐崇荣牧师著) - 第二课 - “恨”的产生灵修

作者:唐崇荣 来源:网络 浏览:
●大纲● 事奉中的喜乐油 大卫的爱与恨 “爱”是神的本质,“恨”是神的属性 “恨”的产生 一、自身受到不公义的对待 二、所爱的人受到伤害 三、自尊受到侮辱 四、物质与利益被剥夺 五、所愿的未能达成 六、达不到果效的爱 意志与理智的圣化 ●经文● 上一堂...

 

●大纲●

事奉中的喜乐油

大卫的爱与恨

“爱”是神的本质,“恨”是神的属性

“恨”的产生

一、自身受到不公义的对待

二、所爱的人受到伤害

三、自尊受到侮辱

四、物质与利益被剥夺

五、所愿的未能达成

六、达不到果效的爱

意志与理智的圣化

●经文●

    上一堂我们提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感情里面有爱又有恨,然而,这两样可能并存吗?可能,而且应当并存。一个只懂爱、不懂恨的人,是很可怕的;一个只懂恨、不懂爱的人,更可怕。但一个能够用爱也用恨去正确处理应当爱与应当恨的人,是神所喜悦的。所以,如果你什么都只有爱,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作恨,你很可能落入「妥协」而出卖自己,因为你没有界线、没有原则,结果,把真理与邪恶一并牺牲掉,这是很可惜的事情。但如果你只有恨而没有爱,你可能会陷入自我毁灭,危害社会、全人类的命运,甚至把整个世界带到尽头。所以,如果我们懂得怎样爱又懂得怎样恨,在爱里知道爱所不能接受的应当怎样去恨,在恨里接受恨的界线在哪里,其它的就用爱去处理,那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爱恨交织」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爱恨并存」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需要的。「爱恨并存」不但存在人间,连神的本性也有这两样的并存,所以,上帝有爱,上帝也有恨。上帝的儿子耶稣到地上来的时候,他有爱也有恨,所以,「论到子却说......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来一8-9)。


事奉中的喜乐油


    耶稣就在爱与恨并存的这种生命中间,领受了上帝对他的赞赏。为什么呢?因为圣父欣赏圣子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圣父欣赏圣子爱恨有清楚对象和有严谨原则的感情  --  成熟到一个地步,是圣化又完全的感情。不但蒙父所悦纳、蒙父所赞赏,父甚至给他一个礼物来使他得到应当有的称赞,就是使他继续享受在这种感情里的生活。「因为你爱真理、你爱公义,因为你恨邪恶、你恨黑暗的势力,所以我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事奉主应当有喜乐,在劳苦中间应当有甘甜。如果我们的事奉是充满痛苦、哀怨、咒诅、辱骂,就显出我们里面没有事奉的喜乐。一个人可以喜乐到一个地步,多少的劳苦都没有妨碍在他心中所洋溢出来神的膏抹;一个人可以劳苦到一个地步,甚至体力透支,但没有减少他里面的喜乐。这就是膏抹,是圣灵的工作。

    圣灵在一个人的事奉中给他的膏抹,乃是叫他在劳苦里有喜乐,因为他的感情圣化到一个地步,使他不因自己受到伤害而哭泣、感到烦心,不会因自己受伤害而咒诅别人、轻看别人。相反的,他能够在各样的苦难中感谢上帝:「我竟然有这样的特权可以经历这样的苦难,我竟然可以和众圣徒、先知、使徒们一样,承受他们曾经所受过的苦。」那么,苦算什么?向苦夸胜的人,是因为他的喜乐充满;向劳苦夸胜的人,是因为世界物质所带来的困难,不能消磨也不能损害他里面已经领受的膏抹。为这个缘故,上帝的圣子在地上受到最大的苦,但是上帝的圣子在地上得到最大的喜乐。感谢上帝!「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这样,耶稣基督在世界上知道应当爱什么、恨什么,他就过了一个喜乐、甘心、忠心至死的生活。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种事奉正是今天教会需要的!为什么今天在教会中一旦有一点点人事问题,我们就马上跳起来为自己伸冤,甚至开始制造纷争、结党,去对付那些讨厌的人呢?为什么今天有一点点的困难,我们就马上埋怨、责怪上帝呢?在旧约里,约伯咒诅他的生日(参:伯三:1),耶利米也咒诅他的生日(参:耶廿:14),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反应是耶稣基督在他的生命里从未出现过的。事实上,在基督的生命中间,他所受的痛苦、伤害、毁谤、攻击、排斥......,远超过旧约里的任何一位先知,远超过新约里的任何一个使徒,但耶稣从未口出威吓的话(参:彼前二:23)。耶稣为何能这样呢?因为他是靠着喜乐油的膏抹来渡过痛苦日子的人子。耶稣所爱的,正是父所爱的;他所恨的,正是父所恨的。耶稣的榜样,在先知中是无人出其右,在使徒中是无人超其限,因基督以无限的喜乐得胜了他在事奉里所有的痛苦。


大卫的爱与恨


    大卫被称为是「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最明白基督,他最认识基督,他最了解基督。就我个人的评论,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是大卫,不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不是奥古斯丁(St.Augustine of Hippo,354-430),也不是使徒保罗、彼得。因为在还没有新约、在耶稣还没有道成肉身以前,大卫已经了解基督是一位怎样的救赎主。他早就说基督「要以三十块钱被卖」(参:亚十一:12),基督「一根骨头也不折断」(参:诗三十四:20),基督要「与财主同葬」(参:赛五十三:9),基督的「手脚要被扎被刺」(参:诗廿二:16),基督要「坐在父上帝的右边」(参:诗一百一十:1)。

    大卫这样一位神学家,不是根据已经有的圣经去发挥出一个系统神学;不是因为听了别人讲关于基督的事情,经过默想、思念之后,就慢慢明白其中奥秘而写出一篇论文的神学家;他乃是在所有的先知还没有论到基督到世上来以前,就已经从神领受了关于基督奥秘的事。这是亚伯拉罕从来不知道、摩西也不明白的事,大卫却完全知道了。大卫对基督论的预言超过所有先知预言的总合,耶稣基督的降生、受难、钉十字架、埋葬、复活、升天,大卫都摸到上帝的心意、知道上帝的心意,而大卫也就成了一个在最大的苦难里却不报仇的人。

    他是君主,他对示每没有报复(参:撒下十六:5-13,十九:16-23);他是君王,他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用报应去责罚他(参:撒下十三:37-39,十八:32-十九:1);他是君王,他可以像当时各国、各邦的君王一样,任意发动战争、为所欲为,大卫却从来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懂得像基督一样,怎样爱仇敌;他懂得像基督一样,怎么恨罪恶。然而,基督是神,他是人,他在爱恨的事情上走错的时候,上帝让他跌得比别人更可怜,因为他杀了不该杀的人,娶了不该娶的人。这是大卫一生中爱恨颠倒的一个例子,所以神要刑罚、审判他。

    大卫年老的时候,把所罗门叫到面前,仔细地对他说:「这个人曾经做过这件不好的事,那个人曾经做过那件不好的事......。」这是不是表示他记恨而从来不忘呢?这是不是表示他将死之前仍没有赦免人呢?不是的!他是一国之君,从来没有报复,从来不对他的敌人施行应当有的审判,因为他爱他们,所以让这些人可以平安无事地活到他死的时候。然而,这些人可能看不起他的孩子,给他的孩子在继承国位时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大卫身为一位长者,一定要告诉他的孩子:「你要谨慎那个人,你要谨慎那种手段,你要让慎那种仇敌......,因为这些人是这样行事。」然后让智慧的所罗门自己寻找上帝的旨意,应该怎样去对付、怎样去统治这个很难治理的百姓。

    亲爱的弟兄姐妹,大卫一生中的爱与恨,给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的爱与恨是很合神心意的爱与恨。


「爱」是神的本质,「恨」是神的属性


    我们在之前已经提过,「恨」不是积极性的存在,「爱」才是积极性的存在。「爱」是上帝的本质,「恨」只是上帝生命里的一些本性、性情,因为「上帝就是爱」。但是,「爱里面的恨」和「爱的本体」是不一样的,因为「爱」是上帝的本质,「恨」不过是上帝的属性。在上帝的爱里面,他的爱和他的生命是永恒并存的,因为「上帝就是爱」。

    但这个「爱」并不是胡涂、囫囵吞枣的,不是无论什么对象都可以成为上帝所爱的。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恨恶罪恶,恨恶那些抵挡他、故意犯罪、邪恶的事情。善的存在是自存永存的存在,恶的存在不是积极的、永恒的存在,是从被造者的堕落产生出来的。所以,恶的存在是「偶然性」存在,善的存在是「永恒性」存在。同样的,「爱」是神的本质,而「恨」是神属性里的一部份。

    堕落者在邪恶的范围里,与爱的本体隔绝,因此没有爱的同在,就产生对爱的亏欠,就变成恨的存在。这种「堕落者的恨」和「上帝的恨」是不一样的,因为上帝的恨是从他的圣洁产生出来的,他的恨是与罪恶完全没有关系,而人的恨却是在罪恶中间产生出来的。所以,人的恨、人罪恶里的恨,是神所不喜爱的事情,圣经说:「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约壹三:15)


「恨」的产生


    那么,「人的恨」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圣经里面第一个恨人的人是该隐,该隐恨的结果,就是杀了人,他杀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同命运、同家庭、同地位、同有一个生命之根源的兄弟,应当彼此相爱的状况失去了,该隐就杀了自己的弟弟。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整个人类所有恨的开始可以从这个例子里面找到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当你的「己」和「己的利益关系」受到另外一个「己」威胁的时候,「己」就与「恨」连结在一起了。我再讲一次,「己」与「己的利益关系」,跟别人的「己」发生威胁、损害时,就从「己」里面产生仇恨,然而,这个「恨」与「恨罪恶」是完全不同的。

    为什么该隐会产生仇恨?你不要以为这个仇恨是主义与主义之间才有,譬如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仇恨的可能;你不要以为是外省人和本省人才有仇恨的可能,台湾人跟台湾人之间也可能有仇恨。以前对陈水扁很好的人,现在对陈水扁不好,包括民进党的人,对不对呢?这是事实。该隐和亚伯是同属一个家、同属一对父母,同一对兄弟都有将原来的爱变成恨的可能,还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种社会,有可能是永远和平、永远以爱相待的?没有可能!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的仇敌可能在对岸」、「我们的仇敌可能是白种人」,因为我们的仇敌可能就是同父同母生的手足。

    「恨」为什么产生呢?在该隐的个案里,「恨」的产生是出于嫉妒。而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呢?嫉妒是从自我不应当有的野心产生出来的。我盼望我是全世界第一,结果却发现有人比我更好,我因为无法达到自己野心里面所盼望达到的地步,就开始恨那些对我有所威胁、取代我应当有的地位的人。

    所谓「我应当有的地位」、「我应当是第一」,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一定要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人,你才能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一定要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你才甘愿作人?为什么一定要比别人的房子更大,你才觉得可以安居乐业?为什么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多的享受,你才感觉到上帝对你好?为什么有人比你好、比你英俊、比你美丽、比你成功、比你顺利,你就向天发怨言?你凭着什么资格把你自己想象中间应当达到的那个目标,作为绝对化自我、作为嫉妒别人的原因?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圣经是一本太伟大的书,每一个个案里面所教导人的功课,不是任何一本哲学书能够相比的。该隐看见弟弟所献的祭物蒙神悦纳,就嫉妒弟弟、就恨他,所以杀了他。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比我更好。相反的,如果你比别人更好,你就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才对!」这个「对」是什么「对」?这个「对」是绝对不对的「对」 ;这个「对」是自以为对的「对」;这个「对」是相对的「对」。相对的「对」可能就是绝对的「不对」。譬如,「我应当比他好,否则我就杀他」、「我应当比她美,否则我就自杀」。这种人的精神已经病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所以,这个世界只有四种人,一种是You are 0.K,I am OK.,we are all 0.K.第二种是You are no 0.K,I am also no OK.,no one is good,we are all no 0.K. 第三种人是I am OK.,you are no OK. 第四种人You are OK.,I am no O.K. 当一个人看别人「好」、看自己「绝对不好」的时候,走到极端就是自杀;当一个人看见自己应当比别人好,而别人一定要比他不好的时候,走到极端就是杀人。

    我们怎么样过一个和平共处的生活?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尊重你,你尊重我;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这样我们就和平了。我们怎么样过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我爱你,你爱我;我关心你,你关心我;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这样我们就过一个彼此相爱的生活了。我们怎么样过一个彼此毁灭的生活呢?我杀你,你杀我;我恨你,你恨我;我嫉妒你,你嫉妒我;我们就同归于尽,一同灭亡。事情就这么简单!这是逻辑里面的四个可能性:第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第二,「你不好,我也不好,这世界太不好」;第三,「我可以好,你不可以好,只有我可以好」;第四,「你这么好,我这么不好,作人没有意思,死算了」。就是这样简单的事,你把多少复杂的事情归类起来,就是这四件事。

    而基督教所提出的社交生活或团体生活,是所有里面可能性最大、最好的一个  --  彼此相爱。你去哪里找到一个更高更高的哲学、更伟大更伟大的道理呢?问题是:「彼此相爱很好,但爱是从哪里来的呢?」你说:「爱从我自己来的。」你真的能爱吗?你是爱的源头吗?你能够从自己产生爱吗?这就是非基督徒的婚姻与基督徒的婚姻不同之处。「我爱你,因为你很美丽;你爱我,因为我有才气」,「我爱你,因为你很有钱;你爱我,因为我很能干」。但是,当有一天失去美丽的时候,爱就不见了;当有一天不再有才气的时候,就不能爱了;当有一天不再富有的时候,对方就嫁别人了;当有一天你病了,身体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服事对方的时候,他就找别人去了。前面这些爱都是从「我」作为爱的出发点所产生出来的勉强结合,这是非基督徒的婚姻。

    非基督徒的婚姻在文化里领受了普遍启示,所以就产生三种约束:第一,家庭约束;第二,社会约束;第三,宗教约束。因为这些约束,他们不敢离婚,就勉强白头偕老,其实心里对婚姻早就厌烦得半死!为什么还继续维持下去呢?为什么不离婚呢?「如果离婚,不是给人家笑吗?」既然怕人家笑,就勉强做出个样子维持下去。那是真的爱吗?为什么怕人家笑呢?这是社会舆论给我们的约束。为什么不离婚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我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一旦离婚,上帝会刑罚我。」于是,为了逃避上帝的刑罚,就勉强维持婚姻、勉强爱下去,然而那不是真正的爱。第三个理由:「如果离婚,我怎么向父母、儿女交待呢?」所以,今天许多社会上的爱在非基督徒、在没有真正明白圣经的基督徒中间,他们是勉强结合、维持,不过是做做外表而已。

    但你不要用消极的眼光听这几句话,在这个讲座之后,神会提升你、使你明白:爱不是从自己作为源头来解决一切的问题,爱应当用神作为源头来分给众人,然后,被分给的爱再彼此结合归一、归回神自己的「一」。

    当我用我的爱来爱你、你用你的爱来爱我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会变的人、是一个暂存的人、是一个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应许可以维持到永恒的人,所以,我只是以暂时的爱爱你、你以暂时的爱爱我,结果不能保证维持到永恒。而基督徒的爱是从一个源头分给两个人,然后这两者结合为「一」的时候,那个「一」就可以克服不同的因素;那个「一」是神,不是你。

    亲爱的弟兄姐妹,当罪临到人的时候,人脱离了神,人就以为自己是爱的源头。但人还是有爱的可能,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人像上帝,却不是上帝;因为上帝才是上帝,他是从古至今直到永远的上帝,是自有永有、自是永是的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上帝,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不改变的上帝。你不要忘记:神才是爱的本体,你不过是一个有限的本体、一个受造的本体、一个偶在的本体、一个有缺憾的本体,如果你以自己这个与神隔绝的本体作为爱的源头,你的爱是不能维持到永恒的。

    我不是说「身为基督徒的人都很好」,也不是说「非基督徒不可能有比基督徒更好的家庭感情」;我是说,若一个人在神的恩典中不觉悟,也不结连于爱的本体  -- 神,这个人是非常非常可怜的。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在基督徒的范围之外享受了普遍恩惠,在这一方面有神特别的保守,即使面对家庭、社会、宗教等压力,他们也比较能过一个克服困难、维持继续相爱的家庭生活;这是有可能的,虽然这还不是真正最完美的爱。

    「爱」与「恨」之间应当如何调和呢?我们的爱是怎样变成恨的?我们的恨是怎样产生出来的?从该隐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兄弟在「亲」的中间没有「爱」。该隐和亚伯是兄弟之情,他们有同父同母之亲,但是亲情不能保证他们的相爱。他们是亲,却不能爱。我们常常说「亲爱的」、「亲爱的」,是不是表示有成亲才能爱呢?其实,夫妻之问是先爱后亲,一旦有了孩子以后才先亲后爱。你爱你的孩子,因为他是你的亲。你爱你的未婚夫,是不是因为他是你的亲呢?不是的。罗密欧的家庭舆茱莉叶的家庭是世仇,但仇能产生爱;该隐杀死亚伯,却是亲人生恨。

    这样,爱的突发和恨的产生,都是逻辑很难解释的问题。到底爱是主动的,或者爱是被动的?爱的来源是我们计划的,或者它突然造访?恨的来到是自发在我们生命里面,没有预告地像火山爆发一样?或者恨的产生是可以慢慢计划、培养起来的?我很难回答你。

    有些人决定并向众人宣布这辈子不结婚,因为他没办法爱人。但几十年过了,突然间就在五、六十岁的时候结婚,你问他:「为什么改变主意呢?」他回答说:「我不知道,就这样爱了。」从「不能够爱」变成「能够爱」,这个叫作 ex nihilo,「无中生有,从没有变成有」。这是不是创造功能在他里面产生出来的呢?我不明白!

    有一些夫妻,日子平平淡淡,彼此也没有特别感情,等到太太死了以后,这位先生也不想再婚了,因为他发现结婚是麻烦的,而且没有太太也是某种自由,既然人生过了大半辈子,过了就过了,他也不再娶了。但几年后,他突然爱上一个人,感情甚至比对元配的爱更深,好像第二春,返老还童,比年轻人更浪漫。全世界的华人都晓得杨振宁吧?杨振宁的太太过世后,娶了一个很年轻的女子,双方年纪差很大,有些人批评、讥笑他,但是他相信他们的感情是圣洁的。

    爱的来源是一个恩典吗?爱的来源是一个突发吗?我不明白。我只明白,我们应当敬畏上帝,我们的感情需要圣灵,否则我们就只是随着生命中许多未知数的突然来临,变成一个没有人格的人。那种爱是真的吗?如果那爱虽然是真的,却是不合理的、是不合圣经真理的,那个爱应当大打折扣。

    为什么我们会恨人?为什么会恨那些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为什么会对某某人产生仇恨?这可以从该隐的例子看到。针对上述疑问,上帝的答案是不同于该隐的答案。该隐的答案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我不蒙悦纳,你蒙悦纳?如果上帝悦纳你的、不悦纳我的,我就有怪责上帝的权柄,也有杀你的可能。」这种以自我为法官,自己定法律、自己扮演审判者的角色,动机是很可怕的!今天有许多人未经合理手段,就做出诬告人、杀人、藐视人的举动,这些人是在扮演审判官的角色,这是神所不喜悦的事。上帝说:「你不要为自己伸冤,因为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参:罗十二:19-20)那些对不起你的人、你不喜欢的人,你并没有资格用你被造者的身份去结束他的生命,你并没有资格也没有权柄用你受造者的权利来决定善恶、生死和他人的命运。

    但上帝的答案和该隐的答案不一样:「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创四:7)这是全本圣经第一次把罪讲成「人格化」的名词。上帝对该隐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而希伯来书十一章4-6节说:「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这样说来,亚伯是因信献祭而蒙上帝悦纳,该隐则因为行为不好所以不蒙上帝悦纳。

    请你注意,这里面隐藏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悦纳是因着「信」,不悦纳是因着「行为」。「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意思不是「如果你的行为很好,你会得救;如果你的行为很好,我会悦纳你」 。事实上,得救需要加上信心,因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而这个「悦纳」和「因为你的行为不好,所以上帝不悦纳」的「悦纳」,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我不会因为我的行为够好所以我得救,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基督根本不必到世界上为我死。但是,我也不能因为只要我有信,所以不需要基督也会得救;因为他的死是代替我,所以我对他的信,就是领受他为我死,接受他为我担当罪过。所以马丁路德说,信心就是对「接受」的「接受」(the acceptance of the acceptance )。what is the meaning of believing in God ?I accept the fact that God has accepted me in Jesus Christ. 「我相信」就等于「我接受」。接受什么呢?接受一个事实。什么事实呢?就是基督已经接受、拯救我这个不应当得救的罪人,我接受这个事实。这样,我们受审判和信心没有关系。

    有一次我搭飞机,一位女士知道我是传道人,就过来和我讨论一些事情。她说:「我今天还不能信主。」我问:「为什么?」她说:「信心是从上帝来的,对不对?」我说:「是。」她又说:「上帝没有给我信心,我怎么信?所以,我如果不信,不是我的错,是上帝的错!」你看,有人口才好到这个地步,头脑精明到这个地步。上帝绝对不会因为没有给你信心而要求你信她,上帝绝对不会因为没有给你信心以致你不信而审判你;但是,上帝会因为你的行为来审判你。我们受审判是按照各人所行的,或恶或善受报(参:林后五:10)。所以,你已经是一个按行为应当受审判的人,而当基督被赐下来时,你再侮辱他、再不信他的时候,「不信的必被定罪」(参:可十六:16;约三:18)。而且定罪之前,除了你不信基督以外,你已经因为行为的邪恶而被定罪。

    所以上帝对该隐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现在请你们把这个对罪「人格化」的描写,作深入的思考研究:当你犯罪之前,先受到罪的诱惑,罪像一只老虎伏在门前,当它还没有跳起来咬你之前,它一定是先伏下去的(就像猫还没有跳过去抓老鼠以前,它是先伏下来)。所以,上帝这句话把「罪」位格化,罪像一只狮子伏在你面前,你想,它在等什么呢?就是把你吞下去。一旦面对时,你要制伏它,否则,它就盼望可以抓住你,因为你是它的胃口。「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你看到了没有呢?它在那里伏着,在找谁是它口中的食物,可以满足它的胃口;但你要制伏它。这个罪论从创世记第四章后就没有继续记载,一直到雅各书第一章才提到:「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4-15)我在自己教会讲雅各书时,这一节经文我差不多花一个月时间来讲,提到罪的产生、人对罪的抗拒应当有的角色与如何回应。

    上帝看到该隐有不应当有的物质性的要求:他不应当有的,就是他自我理想的绝对化;他不应当有的,就是他盼望一方面犯罪作恶,一方面上帝一定要喜悦他。这种过份要求超过了基督的教训、违背了圣经的总原则,是以罪人夜郎自大、自我绝对化的心态来对神有所无礼追讨。但神绝对不妥协!所以,该隐的结果就是生发错误之心,以嫉妒变成仇恨、以仇恨变成杀机、以杀机产生行动,进而结束他弟弟的生命。

    神会把人的生命交在另一个人手里,让他人随意生杀吗?有可能。是不是表示神没有掌管生命的力量,在一时之间败给犯罪作恶的人呢?当我们看见很良善的人被杀的时候,我们问:「上帝啊,你在哪里?你是不是跑去shopping?是不是沉睡了?是不是忘记了你应当保护你所拣选的人?连圣徒都这样受害,你怎么向我们诉说你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呢?」

    亚当、该隐犯罪后,上帝分别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在哪里?」〈创三:9)第二个是:「你兄弟亚伯在哪里?」(创四:9)这都是「位份」的问题。where are you ?人位份的失去,是直到廿一世纪还没有办法用哲学解决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失落,也是到廿一世纪人类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是人类生存的两大要素:一是找到自己的位份;二是找到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破坏了与神之间的关系时,他的生存就失落了;当人破坏了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人际之间的社会就失落了。这两个比环保更基要的人性问题,也就是上帝问人的两个问题:「亚当,你在哪里?」「该隐,你的兄弟在哪里?」

    一个人犯罪作恶,抵挡上帝,因嫉妒、仇恨而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他却感到自己是很有理的。一个感到自己很有理的人,是不会悔改的;一个感到自己所做所为是应该的人,是不会后悔的。当上帝问:「该隐,你的兄弟在哪里?」该隐应当无脸见人、应当很痛苦地说,「上帝啊,我做错事了!」相反的,他却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你什么时候交保管费给我,叫我要保护他安全?我如果杀了他,就证明你不能照顾;如果他能死,表示命运注定;我今天杀得成功,表示我的勇气得逞。至于他在哪里?那是你的事情。他如果得救,在你那里;不得救,我也不知道在哪里。我把他杀死以后,你问我他在哪里?你有没有搞错?」

    你看,一个犯罪的人怎么会悔改呢?他对罪没有觉悟,对自己做错事也没有觉悟,他总以为自己永远是合理的。恨人的人很难知道自己的恨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所受的苦是从别人的好处对他产生的威胁而来的,所以他就以为自己在受威胁中「替天行道」,保存自我存在的权柄,免受更大的伤害。这种自保、自负,使人自以为合理地行使杀人权柄。你看看那些坐监牢的人,有多少人是懊悔、伤心、痛苦、惭愧?人不在痛苦里学习应当怎样回到良善,就只能在痛苦中恨上帝、怨命运,甚至在痛苦中学习以后有机会要犯更大的罪,好使别人也可以尝到他现在所尝的痛苦。坐过监牢的人,很容易成为世界上最残忍可怕的人。在监牢里的人,因为没有见过女人,由于情欲作祟,他很容易成为同性恋、杂交,过着像狗一样的生活。今天许多强奸犯,他们不会因为被判刑坐监而悔改,反而在监牢里再尝试与同性相奸。人败坏的时候,就从仇恨产生凶杀,以自己的理由来护卫自己,进而勇敢犯罪;却不是产生悔改。

    「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用这种态度对上帝讲话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不得救、败坏的该隐,另一个是不顺服、逃走的先知约拿。上帝对约拿说:「你这样做对吗?你向我这样发怒合理吗?」约拿说:「我就是发怒到死也合理!」(参:拿四:4、9)好像上帝没有道理,只有他有道理似的。一个人在恨的罪恶里的时候,他是绝对不理性的。有时候我很怕用理性的工具、用理性的方法讨论感情,结果人的感情完全没有得到升华、圣化,仅是在感情的理论上增加一些知识。请问,这几个月你们听我讲「感情的圣化」 ,有哪一个人的感情比过去更圣洁呢?最糟糕的是,我们变成用理性去处理感情的问题,正像有一些人是用感情去处理理性的事情。「你读不及格吗?不要紧,只要花一点钱,老师对你特别疼爱,就免了你的考试。」试图用钱来解决你在理性的失败,试图用人际关系来处理你在学问的不尽责,和解决你心中痛苦的问题,这种人太可怕了!这个社会太危险了!这种人际关系太脆弱了!我们的灵性太幼稚了!

    「恨」产生「杀」,圣经的观念是「恨人就是杀人」。人类文化进到廿世纪结束、廿一世纪来临的时候,突然变成比野蛮人更野蛮的社会。今天借着引爆炸弹自杀来杀仇敌的风气,在回教世界里面时常发生。今天训练人怎么制造炸弹、杀敌、作恐怖份子的人,他们不是无神论或进化论者,而是最有宗教情操的人。人可以一面说:「主啊,我爱你。」又一面说:「所有的人,我恨你!」人可以一面杀害别人,一面以为他用这个办法是在服事上帝。圣经的例子是还没归主前的保罗,今天的例子则是许多极端的回教徒;他们一面杀人,一面盼望可以上天堂享受最大的褔乐。这种宗教情操令人发指,但这是事实。他们发展的速度,超过今日基督徒传福音的速度;他们发展的可能性,超过今日所有的基督徒劝人归主所达到的果效的可能性。


一、自身受到不公义的对待


    恨从哪里来的?我要从几方面来说。我们在怎样的状况下可能会变成一个恨人的人?我们恨人,因为从小受到不公义的对待,所以当我们长大以后,就认为受虐待是一种常情,别人被我虐待也是一种常情。父母亲对孩子的毒打,可以在他们心里种下仇恨的根;父母亲对孩子的苛刻,是使孩子痛恨自己、日后痛恨别人的原因,因为孩子从小被打,被辱骂,被毁谤,被轻视,没有被爱。你的长辈或者老师、你的后母或者朋友,拳打脚踢地打着你,使你恨恶自己的存在,痛定思痛以后,你就认为:「要生存下去,我就要用同样的办法去对付其他人。他们哭也没有用,因为我曾经比他们哭得更厉害,比他们受过更大的痛苦,比他们更多经历没有眼泪可以再流的地步。」所有恨的产生,与人本身受到不公义的对待有关系。你今天成为一个铁石心肠、有仇必报的人,对人绝对不宽恕,这可能跟你从小受到不够温暖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或是教育背景、人际关系有关。

    有可能脱离过去背景的辖制吗?有的。使人自由的是律法、是圣灵、是真理,使人自由的是上帝的儿子。圣经提到这四样,但律法和真理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真正使人释放的有三大范围:一是神的道;二是上帝的儿子;三是圣灵的工作。「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有自由」(林后三:17),「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八:36),「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雅各书加上另外一句话,「使人自由之律法」(雅一:25),这是圣经的教训。

    我们为什么恨?第一样,因为我们受过不公义的对待,然后堆积起来就变成一个恨人的人。有许多人在作媳妇的时候,被婆婆欺负得半死,我想这些人体会过作人媳妇的难处,日后熬成婆时一定会是好婆婆,事实却完全不是如此。许多受过虐待的媳妇,以后会再虐待别人的女儿,因为她的心里想:「从前是我,现在轮到你!」她没有因为从前受过苦而体恤别人。然而,有没有从前受过苦现在却懂得体恤别人的人?有,那是得胜自己的人。很多人是要自己得利,不是要自己得胜。在「得利」与「得胜」之间,只想求利而不愿意得胜的人太多了。所以,受过危害、受过虐待、受过不公义对待的人,常常产生仇恨,这是第一样。


二、所爱的人受到伤害


    第二样,当我们亲爱的人受损伤的时候,我们会有替天行道、见义勇为的心志,但常常是用恨代替公义去伤害别人。当我们最亲爱的人被苦待的时候,我们就对那些苦待他们的人产生仇恨。这就是中国历史和武侠小说的情节:「你杀我爸爸,我杀你;我杀你,你孩子杀我;你孩子杀我,我孙子杀你的孩子......。」就这样,章回小说永远不停:「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下回分解」的故事,不外几个字  --  你杀我家人,我家人杀你;然后你的子孙杀我的家人,我的子孙再杀你的家人;有仇必报,循环不停,代代不息。这就是没有基督的社会,以暴制暴,以恨制恨。连佛教的创办人都讲一句话:「以暴制暴,暴不能止。」这是相当有理的言论。我们用基督教的思想来看,恨不能以恨去解除,爱只能用爱去争取。你盼望别人爱你吗?你要先爱他,然后争取到他有一天受感动,懂得怎样照你的样式来爱你。「爱只能以爱去争取,恨不能用恨去解除」,这是很重要的至理名言,是生命中可以亲身体会的金科玉律,求主帮助我们。


三、自尊受到侮辱


    第三,当我们的自尊受人公开的损害、侮辱时,我们会产生恨出来。有人在众人面前侮辱你,你很可能立刻就在那个地方产生对别人的仇恨。当我们的自尊受伤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本所处的那个完美的地位因此失去某一部份,就觉悟到自己的完美受了亏损。所以当有人伤害我们的自尊、损害我们的利益、刷洗我们的面子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就变成突然地恨他。你要很谨慎,因为这些经验基督都受过了,而他竟然没有像我们以普通罪人的性情所回应的那些定律去彰显自己的愚昧,他是「受辱不还口,被骂不说凶吓的话,被杀不报应,被审判不申诉,被同情不接受」。耶稣基督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廿三:28)耶稣没有拒绝那给他醋喝的人,他很礼貌地尝了一下,但是他也没有继续喝下去。耶稣基督的每一举每一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生活启示;耶稣基督每一句有关于真理的话,都是人类历史中间对上帝的真理最高超的启示。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乃是对人在生命堕落以后的最大应许,因为就在他真正实际地经历出死入生的得胜后,我们才得到了真正的盼望。感谢上帝!耶稣基督成为我们最好的榜样,成为我们永恒的楷模。


四、物质与利益被剥夺


    我们再温习一下,为什么在生命中会产生仇恨呢?第一,因为我们受了不义的对待;第二,我们所亲爱的人被他人侮辱蒙受亏损;第三,我们的自尊心受损、基本人权受侵犯,我们对自己完美的觉悟受到动摇,就恨那些损害我们完美的人;第四,因为物质与利益被剥夺,所以我们就恨那些剥削或侵占我们便宜的人。有一段时间,中国人很恨日本,但是也有一些台湾人很爱日本。有一段时间,整个韩国(无论是共产的北韩或自由的南韩)都恨死日本人,他们很坚定地、有骨气地发展韩国的工业,所以现在日本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欧洲,而是来自韩国,甚至日本新力公司(Sony)生产的电子器材里面有很多东西都要向韩国三星(Samsung)购买。这是韩国人对日本人的痛恨产生的奋斗意志所结出的果子,因为他们会受过伤害。

    这样说来,因受过伤害而产生更有骨气的结构,岂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褔」吗?若是这样,我们何必要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呢?我们可以不必恨那些讨厌我们的人,不过,这是一件很难、很难、很难、很难的事情!我故意讲四次「很难」,因为本来就太难了。

    我们怎么爱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我们怎么爱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其实很多人对你的伤害不过是他自然的流露,他并没有真正动机要来伤害你,只不过是他的个性使然。只有作母亲的人才了解、明白,她的孩子从他古怪的父亲那边承受了哪一种脾气,所以当这个孩子用与丈夫差不多的口气伤害母亲时,母亲可以忍气吞声地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其子就是我子。我就宽容忍耐他吧!」


五、所愿的未能达成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恨是怎么产生出来的?第五,你达不到的愿望使你不甘愿生活,你就恨神、恨人。「我这一生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结果呢?因为工作、时间、经济等条件,你读到高中毕业就没有办法升学了。于是你开始存着一个恨的态度走下半生的道路,只因你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你要恨谁?为什么一定要拿到博士,为什么没有到外国留学你就不能活下去?你可以讲出一大堆理由,但是,在世界上没有办法到外国留学的人多到一个地步,是占绝大多数的。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就因为没有到外国留学、没有达到他的求学愿望,他就恨东恨西,以一个非常不愉快的态度过后半生呢?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是我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我要的就一定要得到!」这种强求,不但是逼人,更是逼天,最后受痛苦的是自己。因为你的记恨、你对上帝的埋怨,就使你落在地狱般的生活里,过一个没有办法自救,永远自我咒诅、自我怨恨的生活。

    小时候我有一个亲戚就是这样子,每次和他谈话,他的回答总是负面的。「最近好吗?」「很不好。」 「你身体看起来比较健康了,现在没有咳嗽。」「但是腰酸背痛!」无论你讲什么,他一定把更不好的讲出一大堆;无论你再怎么称赞他的好处,他总有一大堆坏处可以讲,最后你根本不想再和他交谈,因为每次谈话都变得自讨没趣。这样的人永远消极、永远埋怨,生命充满苦毒、不满,怨天尤人,没有喜乐,为什么?有一些太高的愿望。


六、达不到果效的爱


    最后一样,恨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的呢?从不相称的、太过的爱,结果达不到果效而来的。有人爱一个人爱到甚至替他死也甘愿,结果,对方一点也不爱她,她就变成恨死他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存在,我才变成这样可怜的人,如果世界上从来没有你这个人存在,我今天就不必这样痛苦。」所以他的恨是因为别人的存在与他没有发生爱的关系,而他的爱是一突发,就永远不能再收回的,所以爱就生恨,这是很可怜的。

    所以,亲爱的年轻人,如果有一个人苦苦求你嫁给他,你却不太想嫁给他,最后他跪下来非娶你不可,这时你千万不能嫁给他。你以为他这么爱你,爱到跪在你面前,这人一定是忠于你吗?不是的!等到你嫁给他一起生活后,如果有一次你对他有所反抗,他就认为你是在羞辱他,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曾经像个奴才般地跪在你面前,你就因此轻看他,所以他就要报复你。爱与恨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那条线是没有面积的;爱与恨之间是可以彼此替换、交往,因为没有神的圣灵引导的感情是可怕的。

    我们的感情如果不圣化,就会像火山爆发般突然来到,一夜之间同归于尽。我们的感情若没有圣灵的引导,就没有节制的力量,可能闹出命案,一发不可收拾。今天你到监牢里看到很多被关在里面的人,他们不过是一念之差、一时之错,不过是有一个愿望没有达到,就动起不当动的手,做了不当做的事,一生就完蛋了!

    爱与恨,除非回到爱的本体  --  上帝面前,照着他圣洁的原则去痛恨罪恶,然后归回圣洁,否则对我们来说,永远是灾害、永远是危机、永远是陷阱,是可怕而不可测的灾难。

    人是有感情的活物(我不讲「动物」,虽然人会动,但人是最富感情的活物),就算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在他心灵的深处仍是有某些火热的感情,那是外人摸不到、看不见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何等火热,甚至何等狂热。人是很富感情的活物,所以当一些好像非常英勇有为、理性的大男人崩溃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就像河口突然间崩溃,洪水泛滥,一下子大水就淹没了许多的农田、房子,淹死了许多生命。人是很富感情的,所以除非你回到上帝面前,回到爱的源头,回到真理的模范,回到圣灵节制的果子里面,你的感情才可以走在正路,在正当的程度中发展、受约束。否则感情会把你带到理性不能解释、意志不能禁止的地步,甚至毁掉你的一生。谁能真正使我们回头呢?只有顺服圣灵的引导,在基督的榜样里面,让上帝的真理约束我们、光照我们。


意志与理智的圣化


    有人问我:「讲完感情的圣化,你会不会再讲意志的圣化、理智的圣化?」每一个题自我都想讲,但我就是再活十次也没有办法应付每个人的需要。我告诉你,你信主以后,一生都要继续听道,这就是理智的圣化了。那么,在理智的圣化中,特别用理性的方法论、用理性的范围和解释来告诉你要怎么圣化感情,这是我们这几年要做的工作,特别是在这一年里面。

    关于意志的圣化,只有一个重点 --  顺从圣灵的引导。无论任何一个时刻,你不让自己居首位,不让自己为所欲为,不让自己的欲念带领你受过真理教导的理性,和你受过上帝的爱、基督的圣手摸过的良心。你说:「主啊,引导我!引导我!」而圣经应许,当你不倚靠自己的聪明,专心仰赖耶和华时,他必指引你的路。

    我们平常热爱的东西,为什么会偏离上帝的旨意?我们不是爱人,我们是爱人的某些东西;我们不是爱人,我们是爱自己所定的某些原则,和自己在堕落后的某些需要、要求,所以我们的爱就发生问题。我们不是爱「人」,我们是爱「物」 。你喜欢一个人,因为那个人很有钱,你是喜欢他的钱;你喜欢一个人,因为那个人很英俊,你是喜欢那个可能老的时候完全失去的外表。这就表示这个爱被那暂时的条件所影响。你喜欢的不是人,你喜欢的是那个人所拥有的物、拥有的型、拥有的外表、拥有的健康、拥有的资产。这样,你的爱就需要圣化。相反的,你恨恶的那个人,其实你不是恨恶他的罪、不是恨恶他的缺陷,你是恨恶「他」。我们的罪是大到这个地步!为什么我们的爱是人以外的其它条件,而我们的恨是那个人的本身?所以,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表示你有问题了;但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可能也有问题。你为什么爱一个人?母亲的爱之所以伟大,因为她真正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她还爱他;她真正知道自己孩子的脾气,她还爱他;她真正知道自己孩子不完全的地方,她还爱他。因为其中有一个与自己的利害有关系的原因:「他是我生的,他是我经历痛苦生下来的,他是我的!」所以这个爱还是有条件的。

    求主帮助我们,领我们回到基督所给我们设立的榜样:恨恶的是罪恶,喜爱的是真理。基督恨恶的是罪恶,但他爱的是罪人。当你爱的是人,不是物;恨的是罪,不是人,你的感情就圣化了。你能不能对主说:「主啊,教导我爱不可爱的人;教导我爱可爱的人一切有毛病以后的人性;教导我爱的是人,恨的是罪。这样,我就脱离『所爱的是物,所恨的是人」那种幼稚的感情,那种很可怕的感情。主啊,帮助我,使我成熟,使我成长,使我成全,使我成就你在我身上所定的旨意,好叫我爱你要我爱的、恨你要我恨的,直到我见你面的日子。」

    我们就谈到这里,下一堂我会继续思想爱恨交织这些伟大的道理。我相信如果你把这四堂的内容听清楚了,你一生在社会中会变得更稳定、更有助于人类,甚至有助于世界和平的运动。愿上帝赐福我们!

    我们安静在主的面前,思想今天所听的话语;我们省察自己的生命,祷告祈求上帝怜悯我们。我盼望每一次的讲座不是徒然返回,因为每一次对你们讲的东西都是经过非常深入的思考,然后分享与你们。我深深地在神面前立志,凡我所讲的都要尽力去行。求上帝帮助我们!我们一同低头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赞美你,因为你的恩、你的爱,你对我们说话。你向我们施恩,你用你的光照耀我们的心,你用你的真理提醒我们,你用你的灵感动我们。主啊,你今天对我们传讲的话,使我们在心中反复思想,使我们继续不断怀念、不断分析、不断省察自己。你没有撇下我们,没有丢弃我们。主啊,你听我们的祷告,我们恭敬把自己放在你的手中,求主怜悯。主啊,你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主啊,求主开通我们的心,使我们回到你面前。仰望祈求,是奉我们主耶稣得胜的尊名求的。阿们。」
   

第一章 - 以基督的心为心第三章 - “爱”的七个来源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