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偏见讲章

作者:高霞牧师 来源:网络 浏览: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总计有3228个字 经文:约1:45-46 ;路4:16-22;太13:53-58 从这两段经文中我们不难看出2千年前的犹太人对耶稣充满了偏见。耶稣的门徒拿但业瞧不起他的家乡拿撒勒;而拿撒勒人又因他出身穷木匠的家庭而否定他。在这里需澄清:耶稣时代...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总计有3228个字

经文:约1:45-46 ;路4:16-22;太13:53-58

从这两段经文中我们不难看出2千年前的犹太人对耶稣充满了偏见。耶稣的门徒拿但业瞧不起他的家乡拿撒勒;而拿撒勒人又因他出身穷木匠的家庭而否定他。在这里需澄清:耶稣时代的拿撒勒并不是一个位于穷乡僻壤的小村落,相反,这个坐落在以色列北部山顶上的城镇繁华而富庶,人口高达二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且交通发达,坐拥三条主干道:一条通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之路;一条商道,埃及商人可以通过这条路直达当时的商贸中心——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另外一条是军道,直达罗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拿撒勒的居民可以经常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世界的消息很灵通,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就象某地生长在国际大都汇而看别地方来的都是乡下人的心态一样,这种心态也招来当时犹太人的反感,加上那时的拿撒勒人因为开放而道德堕落,为犹太人看不惯,这一切反感进而转化成一种偏见。

一、偏见的力量

千万不要忽略偏见的力量,它会让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相,让人迷失、甚至失去理智,偏见的人拒绝接受事实。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会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没有站在绝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我们常用用自己的经验、好恶和标准来进行评判,因而看到的也往往是假象。

   英国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在研究社会学现象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那就是喜欢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作品的人,大都讨厌法国艺术家罗丹的作品,为了校正这些人的偏见,他制订了一个计划,在一个聚会上,他邀请众多米开朗琪罗的粉丝,晚餐结束后,他走上舞台,拿起话筒说道:“请各位稍等一下,我有一副非常珍贵的作品要展示给各位。”之后他转身进了房间,拿了一幅画来。“各位,这幅画非常不错吧,这是罗丹的作品。”全场寂静,大家不明白其用意,为什么烟啊罗丹的作品给米氏的粉丝,然而片刻后,便响起了乱哄哄的议论声。这些人在偏见操纵下狠毒的批评起这幅画: “色彩暗淡啦”“构图糟糕啦”还有人干脆说:“那也是画啊?”一阵狂轰乱炸之后,萧伯纳慌慌张张的跑上台说:好意思,我弄错了,这是米开朗琪罗的画,不是罗丹(法国雕塑家、不画画)的。”场内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都意识到自己心里的偏见在作祟。犹太人对耶稣的偏见也是一样,因为是木匠的儿子、因为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所以纵然稀奇他话语的权柄、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奇事也要否定他,诋毁他:说他是靠着鬼王行异能。拿撒勒人的拒绝使得他们与真理失之交臂,耶稣离开家乡后接着在迦百农行了很多神迹,这些医治和拯救的恩典本来拿撒勒人可以先得到的。如果我们看四福音就不难发现,耶稣出了出道之初在家乡拿撒勒传福音,除此之外,几乎再也没有记载耶稣在家乡行过什么神迹。

二、谨防对人的偏见

中国汉字里的“偏”字是由“人”和“扁”组成的,意思显而易见:人一旦有了偏见,就会把“人”看“扁”、“偏”了。现在科学非常发达,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眼镜矫正视力,治疗偏光、散光、近视、远视、斜视,但很遗憾,迄今为止却没有任何医生能够通过任何方法治疗“看走眼”这个毛病,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会看走眼,造成了很多的遗憾,错失很多的良机,误人误事。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常习惯性的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它的名字叫“先入为主”,它的颜色可能是地域、可能是学历、可能是财富、可能是信仰或外貌、或是不经意间听到的其他人对这个人的评价……我们会用这副眼镜来解释某人的言行;他是好人/坏人,她很爱占小便宜…他很难缠,不好相处……我们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跟事实相差很远。英国散文作家,评论家哈兹立特有句话:“偏见是无知的孩子。”偏见可以让人变得像小孩,孩子没有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和事,孩子会很简单的把人事物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偏见中的人也是这样的,当一个人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好的”时,我们就会从“好的”角度去解释他的言行举止,反之,如果一个人被归于“不好的”的印象时,那么,一切不好的看法都会加在他的身上。印象确立之后,人们就会自动将印象的认知与对方的言行联想在一起。就象穿衣服,扣错第一颗扣子,以后就都错下去。有这则故事:“有两个女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喝饮料。其中一个,把雨伞靠在桌边,另一个在喝完饮料时,迷迷糊糊的,顺手拿起雨伞就走。雨伞的主人大声叫说:“喂!妳拿了我的雨伞。”前面那个女人一脸尴尬,红着脸向对方道歉,说是忘了自己没带伞,一时误拿。这件事,让她想起需要买把雨伞,顺便也买一把给孩子,于是她便去买了两把。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误拿雨伞的女人坐在同一辆公车上。那女人注视着那两把雨伞,说:“我看妳今天的成绩还不错嘛!……”

哥林多人曾用外貌判断保罗,指责他“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神人以利沙被人嗤笑是秃顶。雅2:1提醒我们“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这里的外貌不仅指相貌,也可以指我们对某人的印象。我们都学习不要按外貌偏待人。挪开偏见,在侍奉中、在教会里,在职场上、生活中。可能某些人的做法你不赞同,但我们仍要站在神的立场看人,我们要考虑“神是如何看他的”,不能给某人贴了一个标签,就贴到死,中国古语: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尤其在教会里面我们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因为圣灵在一个人身上工作,他是会改变的,不要用老眼光的偏见来对人,给她贴标签(例子)……。如果腓力门在阿尼西母后还用对待奴隶的眼光偏看他,那么阿尼西母永远不可能成为初期教会有极大贡献的人——据历史记载,后来成为以弗所教会的领袖。(注:腓利门是希腊人,是一位住在歌罗西的地主,在保罗传福音时信主,并在自己家里开创了歌罗西教会。阿尼西谋是他家中的一个奴隶,保罗在狱中带领阿尼西谋归主,他请求腓利门饶恕这个曾经逃走、现在已成了基督徒的奴隶,甚至接纳他为弟兄。)

  

 三、谨防对真理的“偏见”

如果我们对圣经上的话语片面的、以偏概全的去理解,这也是非常危险的。美国作家 金.爱德华滋曾说:若你没有历史框架的去解释圣经,那么你就成为一个危险人物了!圣经是40多位作者历经1000多年写成的,若把里面字句抽离了当年写作的历史框架,经文的意思就可以随我们的意思变来变去,偏离圣经本意,而正是因为我们引用了圣经,我们的解释就好像很有权威,这就是它危险的地方了,因为这会导致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掉在坑里,2014年中国公安部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15个异端邪教组织,其中13个是从正统宗教中衍生出来的,13中有7个来自基督教,这是个惊人的比例,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基督教新教在解经上不严谨有关。所有的异端都是因为随自己的意思解经,偏重于某一卷书或某节经文所致。让整本圣经说话,非常重要,断章取义,给我们的信仰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和迷惑。

最后愿主帮助我们,让我们都能以一颗公正的心来对待我们周遭的人事物,做一个得神和众人喜爱的人。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