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所悦纳的祷告讲章
神所悦纳的祷告 时间:2019-09-06 15:58:05作者/供稿:黄晓远来源:要读经 多读经浏览次数: 字号: T T 经文:路18:1-14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
神所悦纳的祷告 时间:2019-09-06 15:58:05 作者/供稿:黄晓远 来源:要读经 多读经 浏览次数: 字号:TT
经文:路18:1-14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常有人感叹,祷告很多,却不见神成就,不知道神听不听。当然,不能单单从祷告的得失来判断祷告是否蒙神的悦纳,因为这显得有点功利。我们要以圣经为根据,来作断定。主耶稣在这里设了两个祷告的比喻,鼓励我们要多祷告的同时,让我们看见怎样的祷告才是神所悦纳与喜欢的。我们细细来探讨,好让我们行在其间。以“神所悦纳的祷告”为题来分享。 一、是恒切不住的祷告 寡妇求伸冤的比喻,重点不是寡妇的冤情,乃是寡妇求伸冤的态度。正因为她“常到他那里”,使城中的不义官不得起来伸冤。藉此,耶稣教导门徒,公义的神怎能不聆听选民昼夜的呼吁呢?因为不义的官尚且能听寡妇的呼求,何况公义的神,岂不是更要垂听? 这个比喻的解读,在1节就清晰地告诉我们,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是的,神所悦纳的祷告,不是祷告者的内容,乃是祷告者的态度。 蒙悦纳的态度在于恒切不住,表达对神的亲近与信靠。 帖前5:16-18节中指出神在基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是“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 在西4:2节,劝戒我们:“祷告要恒切。” 旧约中的哈拿,在神前祈求为要得着一个儿子,好献给神。这个有负担的祷告,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住的祷告”(撒上1:12)。 二、是真情实意的祷告 法利赛人与税吏,两个在众人眼中,“人设”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神会听哪一个人的祷告呢?当他们还没有开口的时候,若来个投票,前者是全票通过。可耶稣提醒我们,后者比前者更显为义。为什么?细看这比喻。 “我…我…”,法利赛人一直重复“我”(12节),短短的句子,有4个“我”字。他不停地夸赞自己,与其说他是祷告,还不如干脆说是为自己做广告。他在神面前赞赏自己,在自我陶醉,觉得自己无可指摘。法利赛人在神的面前感到心安理得,神要我做的,我全部都做了,其他人都不及我好。 税吏远远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他祷告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祷告的话很是简短,但,却很真诚。用现代人的话说,是很“走心”。 透过对比,耶稣告诉我们:祷告者的身份不重要,但态度绝对重要。 该隐与亚伯,各自献祭,神悦纳了亚伯的。重点不是祭物的区别,乃是献祭心态的不一。 耶稣在雅各井旁教导撒玛利亚的妇人关于敬拜地点,清楚地表达出态度比实际地点来得更为重要。“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注: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3-24) 真诚比任何言词来得更为要紧。就如诗篇中的咒诅诗,之所以出现,就是神鼓励我们来到他面前必须真诚、真挚、真情。 三、是认清自我的祷告 再看税吏的祷告,他在神的殿中知道自己,认清自己是个罪人,需要主的赦免和接纳,他彻头彻尾地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所以他根本不敢抬起头望天,只敢远远地站着。 反观法利赛人的祷告,只是在不断的自我夸耀,对于自己在神面前真实的状态毫无觉察。贬低他人,甚至控告税吏,却不晓得反省自己。 耶稣断言: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谁是自高,不就是这法利赛人吗?他自义、自高、自傲。 在神前,税吏比法利赛人更显为义。是因为他认清自已,在他身上没有任何良善,只有寻求神的恩典才能存活。这是蒙悦纳的所在。 我们今日来到神前,惟有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毫无力量,谦卑地寻求神的怜悯,才能得着悦纳。 结语:寡妇求伸冤及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这两个比喻提醒我们,祷告者的态度,比祷告者的身份与内容更为要紧。所以,预备好自己的心灵,来亲近主,主必亲近我们。分享到:
热门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本站扫描二维码,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