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简介灵修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2613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一、书名
本书取名自西番雅先知,“西番雅”的意思是“耶和华隐藏或保护的”。
二、作者与日期
作者:西番雅。写作日期:犹大约西亚王在位期间,但不能确定是在主前621年之前,还是之后。主前621年,约西亚王推行宗教改革,大祭司希勒家发现律法书(王下22-23章)。
三、内容剖析
1.全书标题
第一章1节将西番雅先知的家谱交代得异常详细,一直追溯到他的前四代。一般相信该节提到的希西家就是著名的犹大君王,详尽的家谱要表明他是王室的后裔。
2.审判的神谕
这个神谕(1:2-2:3)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1:2-3)是一般宣告,预言耶和华要将万物除灭,包括地上的人类、牲畜,空中的飞鸟和海里的鱼。“除灭”一词,原文的字根在这段一共出现四次(原文在“空中飞鸟,海里的鱼”之前有“除灭”一词),表示它是这段的主题。这段在原文以“耶和华”开始(1:2),以“耶和华说”结束(1:3),前呼后应。
第二段(1:4-6)从一般宣告转为具体描述,明确指出耶和华要剪除的,是既敬拜偶像,又敬拜耶和华的人。
第三段(1:7-13)以“要肃静!”开始。这段第一次提到“耶和华的日子”。这个短语,或者是相关的短语,如“那日”、“日子”,从第一章7节起串连整段经文,一直到第二章3节为止。上文提及神的审判,被视为是耶和华的日子的体现。到那日,神的惩罚(参1:8、9、12)会临到耶路撒冷(1:10;“鱼门”是耶路撒冷城以北的主要入口;1:12明文提到耶路撒冷)的国家领袖、王室成员,及敬拜外族偶像的人。
第四段(1:14-18)针对的对象比较广泛。第三段宣告会临到犹大的惩罚,这段则宣告神的审判,会临到所有得罪耶和华的人(1:17)。
然而,形势并不是没有扭转的余地。在宣告严厉的审判神谕后,先知重新跟犹大人对话,劝喻国民在耶和华的日子来到之前,寻求耶和华,过一个公义、谦卑的生活。这样,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或许不致受罚(2:1-3)。
3.针对列国的神谕
这段(2:4-3:7)以“因为”开始,表示上文的劝告跟下文的描述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犹大人要寻求神呢?因为他们若不这样做,就会像犹大四围的国家一样,被神惩罚(2:4-15)。这些国家包括在犹大西面的非利士(2:4-7)、东南面的摩押和亚扪(2:8-10)、西南面的埃及(2:12;古实人即是埃及人),及北面的亚述(2:13-15)。这些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曾经欺压犹大,他们被神惩罚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宣告他们受罚后,先知马上转而警告犹大人,不要假设他们一定不会像邻国一样灭亡(3:1-7)。这段严责犹大人的话,以“有祸了”这个字开始,将犹大人的注意力,从可能沾沾自喜的态度改变过来,转而反省自身的光景。
4.拯救的神谕
这段(3:8-20)论到列国,包括犹大被神惩罚、炼净后的光景。那时,万民都要求告耶和华(3:9);以色列人必不再犯罪(3:13);犹大人重新享受到神的大爱(3:17)。这段也是首尾呼应的,因为首尾都提及“耶和华说”(3:8a、20b),又提及耶和华要招聚列国和齐集他的子民(“召聚”和“齐集”原文是同一个字;3:8b、20a)。
四、与新约的关系
1.本书提到的耶和华审判的日子,主要是指巴比伦征服犹大,及犹大被掳的事件。这个日子,不过是那末后要来耶和华的日子的先兆。保罗书信常提及这个日子,并称为“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林前1:8)。到那日,神要亲自显现,按公义审判万民(提后4:8)。
2.被掳前,西番雅用耶和华预备的“祭物”(1:7)来比喻那将临的惩罚。被掳时期的以西结,用吃耶和华预备的“祭”(结39:18-20),来比喻吃抵挡神的人的肉。新约的约翰融合了西番雅和以西结的比喻,用赴神的“大筵席”来比喻吃那些拜偶像的人的肉(启19:17)。
3.本书预言将来万民都会呼求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侍奉他(3:9)。新约清楚指出,“万民”不只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族人(加3:26-29)。
五、大纲
1.全书标题(1:1)
2.审判的神谕(1:2-2:3)
3.针对列国的神谕(2:4-3:7)
4.拯救的神谕(3:8-20)
六、读经提示
1.本书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眼?这些字眼对你明白全书的主题有何启发?
2.第一章7节“耶和华已经预备了祭物,把自己所请来的人分别为圣”,到底什么是神的“祭物”?“分别为圣”又是什么意思?
3.本书的信息虽然十分严厉,但是它有神“必默默爱你”的词句(3:17),这对你认识神的属性有什么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