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理为基础的生活灵修

作者:J.Gresham Machen 来源:恩典在线 浏览: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3358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威思敏德小要理问答》第三条问道:「圣经的主要教导是什么?」答:「圣经的主要教导,就是人对神所当信的道,并神要人尽的本分。」 在此我们应当注意,圣经主要所教导的,...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3358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威思敏德小要理问答》第三条问道:「圣经的主要教导是什么?」答:「圣经的主要教导,就是人对神所当信的道,并神要人尽的本分。」

在此我们应当注意,圣经主要所教导的,第一是人当信的是什么,第二是人当作的是什么。亦即,先真理而后行为;先有教义,才有生命。真理是行为的根基,教义是生命的基础。在这里我们要澄清「教义」一词的意思。我们所说的教义,并非人凭自己的理智定下的教规。「教义」是对真理的陈述。例如,创一1「起初神创造天与地」,这句话就是教义,这教义在表达一个真理。教义不是死的教条,而是关于那位又真又活的神,还有祂与受造界之间活泼关系的陈述。所谓「教义」,就是人对神所当信的道。教义是生命的根基。

如今这次序却往往被颠倒了。有人说,生命最重要,教义无关紧要;宗教最重要的就是经验,教义不过是次要的;教义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宗教经验,虽然宗教经验是相同的,然而因时代的不同,教义的表达是要改变的。这些人说,基督徒尊重教会的信条,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教义是真理,而是因为我们今日尚能分享这套教义所表达的主观宗教经验。这些人还说,我们对于圣经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有人说,将圣经所记载的基督的事迹视为真理,乃是错误的。

例如圣经说耶稣为童贞女所生,就是不可信的。甚至有人说,多年以前人们说耶稣是神,这在知识发达的今天,必须被扬弃。他们不相信耶稣是一位属天的位格,是在永恒中就存在的,甘心降世为人。那么这些人否认耶稣是神吗?实际上是的,但他们大多数人嘴里却不这么说。他们说,「耶稣是神」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宝贵的宗教经验,而这宗教经验对今天的人也一样宝贵。假如我们问他们:「这样我们还能相信基督的神性吗?」他们会说:「当然啦!我们认为『相信基督的神性』这句话,表达了伟大的宗教经验。这经验是很重要的事,但这句话的意义必须随着时代而变迁。」意思是,他们不相信耶稣是神,却认为「耶稣是神」这句话表达了伟大的宗教经验,因此他们仍旧接纳「耶稣是神」这句话。他们认为,这就是今日宗教界最占优势的地方:宗教被视为经验,而教义则是表达这经验的词汇。他们说,生命最重要,教义只是为了反映生命的经验;教义是建立在生命经验的基础上的。

我们对于这种说法,应持何种态度呢?第一,我们当明白,这种态度完全是不信神的态度。这种态度否认了真理,否认任何认识真理的可能性。他们主张每个世代有每个世代的真理,但真理却没有普世性;他们主张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真理,但却没有一套放诸普世皆准的真理。

我们不要受他们的骗。他们说,人信的是什么无所谓,教义不重要,生命才重要。确实,圣经是提供了许多有关生活方式的教导;圣经吩咐我们活出敬虔的生命。但每当圣经如此吩咐时,总是以真理为生命的基础。倘若你用心读圣经,你就知道我所说的是否正确。

旧约圣经提供了一套美妙的生活方式,就是十条诫命。但十诫是以诫命作为开始的吗?不,十诫乃是从教义出发的:「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前半句的意思是:上帝是我们的主宰;后半句的意思是:上帝是我们的救主。这是十诫的绪言。不是诫命,也不是生活的纲领,而是教义。正因为这教义是真实的,正因为颁布这十条诫命的是我们的主宰、我们的救主,所以这套诫命才有权威及意义。

旧约还有另一处关于敬虔生命的奇妙教导,如十诫一般奇妙,就是耶稣所引用的:「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主你的神。」这诚然是奇妙的爱的诫命。但神是开门见山、劈头劈脑地就颁下这条诫命吗?不是的。这最大的诫命,也是从教义出发,以教义为基础。申命记如此记载:「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主你的神。」除非我们相信「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这教义,否则接下来的诫命就没有意义了。只因为有位独一的神,并且只因这独一的神是耶和华我们的神,神的百姓才被吩咐尽心、尽性、尽力的爱祂。

现在我们再看新约。新约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如何降卑。耶稣是否也用近代的方法告诉人说信什么都没关系,只要注重敬虔生命,然后再用教义的词汇来表达这种敬虔经验?

耶稣来,的确提供我们一套敬虔的生活方式。当祂在加利利讲道时,祂吩咐我们:「悔改。」但这就是祂所宣讲的全部吗?祂光是讲「悔改,悔改,悔改」吗?当然不是。祂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天国近了」不是诫命,不是宗教经验,而是真理,是教义。耶稣根据这教义吩咐人悔改。

有一天耶稣坐在井旁,与一个犯罪的女人谈话。在他们谈话的时候,耶稣好像一个医生,用祂手指按在这女人生活中的伤痛处。祂说:「你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显然,这女人为了避免她生活中的罪恶问题,向耶稣提出了一个关于敬拜神的正确场所的神学问题。关于这妇人所提出的神学问题,耶稣怎样回答呢?祂是否像现代宗教家所用的方法搪塞过去?祂是否说:「妇人哪,你想避免实际的问题吗?让我先解决你生活中的罪恶问题,然后再讨论你的神学问题吧!」没有,耶稣没有那样做。祂充分地解答这妇人所问的神学问题。祂说,敬拜神的地方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时候将到,敬拜神并不限于固定的地方。为了回答这有罪而未悔改的女人的问题,耶稣解答了圣经中最深奥的神学问题。显然,耶稣并不认为正确的教义是得救后领受的;认识真理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使徒行传开头的地方,记载了耶稣如何吩咐祂的门徒为祂作见证。数日后在五旬节的日子,彼得起来顺从了这吩咐。彼得伟大的讲道记载在使徒行传第二章。在这篇讲道中,他说了些什么?

彼得没有现代人的特长。他不像现代人受过「宗教研究」的训练。如果他有了这样的特长,他就会说相信什么样的教义都无关紧要,敬虔生命才是人的第一要务。彼得并没有现代宗教研究的特长,但他有另一项特长:他被圣灵充满。结果是,这篇讲道从头到尾都是教义性的。他单单宣讲有关耶稣基督的事实,讲道中没有任何劝勉,也没有谈到什么生活纲领。他就是讲事实、事实、事实,教义、教义、教义。结果呢?听众觉得扎心,就在彼得讲完以后问道:「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这时才告诉他们当怎样行:「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圣经记载有三千人得救。试问倘若这些人单单知道要悔改,却不明白关于基督的教义,那么他们能明白悔改的真意吗?他们能够真正地悔改吗?他们能得救吗?

他们得救,并非在乎他们所行的,乃在乎他们所信的,而他们所信的,正是圣经教义所陈述的真理。整本圣经都是这样。先是教义,然后才是生活。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没有任何地方说教义是为了表达基督徒的宗教经验。整本圣经都以真理为生活的基础。神为拯救你灵魂,要你完全接受真理;得救了以后,你才可能在今世过敬虔的基督徒生活,然后才能永远活在神面前。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