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看待受苦?灵修

作者:约翰?派博 来源:恩典在线 浏览: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6821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我常常被人问:“基督徒为何都是苦哈哈的?”我理解这种问题有几个意思:1、基督徒都在受苦;2、基督徒生活得很苦;3、基督徒活得面容愁苦。如果是前两者,表面的苦背后有着...

您当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共计有6821个字


      本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使用,版权归原创所有       


我常常被人问:“基督徒为何都是苦哈哈的?”我理解这种问题有几个意思:1、基督徒都在受苦;2、基督徒生活得很苦;3、基督徒活得面容愁苦。如果是前两者,表面的苦背后有着不为人理解的甜蜜和荣耀。如果是最后一种,我想他们需要的是省察和悔改。要知道,因着顺服主,身体所受的各种苦反而成了灵里大喜乐的润泽,面容怎么会愁苦呢?不管怎样,约翰·派博的这篇文章很好地诠释了基督徒的受苦问题。“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哥林多前书15:19)。

对保罗来说,基督徒的生活是这样一种生活:选择在地上受苦,从而在永恒获得与基督团契的喜乐。“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腓3:7-11)

我再说一次:基督的呼召是呼召人过牺牲、受损、受苦的生活,如果没有死里复活,过这样的生活是愚蠢的。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清醒的选择。听听他的抗议:“若死人总不复活……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林前15:29-31)这就是保罗的选择。他“抗议”(和合本作“极力地说”),是因为他不一定非要这样生活。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时刻冒险!”“天天冒死!”所以他才说,如果没有死里复活,他应该被人可怜。他选了一条路,此生几乎每一天都通向忧愁和痛苦:“我是天天冒死。”

保罗为何选择苦难?

这不正常。人类总是在逃避苦难。我们会搬到更舒服的社区。我们会选择温和的气候。我们买空调。我们吃阿司匹林。我们躲开黑暗的街道。我们将水净化。我们通常不会选择使我们“时刻冒险”的生活方式。保罗的生活有悖于人的通常选择。几乎没有广告口号诱惑人去“天天冒死”。

那是什么促使使徒保罗去“多受基督的苦楚”(林后1:5),“为基督的缘故成为愚拙”(林前4:10)?为什么他会作出那样的选择,让他自己“又饥、又渴、有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被人逼迫……被人毁谤……被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11-13)?

“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也许很简单,他只是在遵从《使徒行传》9章15-16节所载的基督的命令。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保罗看不见了,耶稣差亚拿尼亚去开他的眼睛,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换句话说,苦难本就是保罗使徒呼召的一部分。为了忠于自己的呼召,他不得不接受基督给他的一切,受许多的苦难。

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人时,称苦难是恩赐,这让人难以置信。“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他受苦”(腓1:29)。但这句话的意思是,给保罗的“恩赐”(作为使徒职分的一部分)不局限于使徒。“给”这个词很恰当。腓立比信徒,全体教会,都要蒙恩,得到这份“恩赐”。其他人也有这样让人稀奇的发现:苦难是恩赐,应当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谈起他的狱中岁月,说所有的痛苦都是恩赐。“当我躺在监狱的烂稻草上,我才第一次感到心里生出了良善。渐渐地,我发现区分善恶的线消失了,善恶的区别不在于国家、阶级,抑或政党,而在于每个人的心,所有人的心……为你在我生命中的出现,赞美你,监狱。”索尔仁尼琴同意保罗的观点,苦难是——或者可以是——一种恩赐,不仅给使徒,也给所有的基督徒。

为了表明,他只是一个基督徒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保罗拥抱苦难,是因为苦难可以证实他只是耶稣的忠实门徒吗?耶稣说过,“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9:24-25)所以,不背十字架和天天舍命,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听起来很像保罗的“天天冒死”(林前15:31)。

而且,耶稣还对门徒说过,“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31)。所以,保罗如果不与耶稣一同受苦,事情就不对了。耶稣就门徒的服侍给出了一幅不祥的画面:“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路10:3)所以他预先告诉他们,“连你们的父母、弟兄、亲族、朋友,也要把你们交官,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路21:16;太24:9)

很显然,保罗并不认为这些苦难的应许只是给最初的十二个门徒的,因为他又将这些应许传给了自己建立的教会。比如,他为了坚固信徒,就对他们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保罗鼓励受苦的帖撒罗尼迦信徒,劝他们不要“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帖前3:3)。他写信给提摩太时,将其提炼为普遍原则:“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3:12)他提到自己的苦难时,并没有当作独属于自己的,而是对教会说:“我求你们效法我。”(林前4:16)所以,如果保罗拥抱苦难的生活,只是因为苦难可以证实他是一名基督徒,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

警告基督徒,离弃自我依靠的心态

既然保罗认为苦难是忠心的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他就探究其中的原因。他自己经历的苦难使他深知  神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女的。比如,他懂得,神会用苦难使我们不再依靠自己,而是独独依靠他。他经历亚细亚的苦难之后说,“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  神。”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受苦,而神的普遍旨意就在这里:越发以神为满足,越发不以自己和世界为意。

我从没听谁说真正深刻的教训是在安逸的时候得来的,倒是曾听很多圣徒说,我每取得一次重大进步,对  神深厚的爱领会更多,与他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都要归功于苦难。撒母耳·卢瑟福说,每当他被投入苦难的地窖,他总是记得,伟大的王总是将他的葡萄酒藏在那里。查尔斯·司布真说,凡投身苦难之海的,必带着稀有的珍珠上来。

使基督显大,为我们最高的满足

无价的珍珠就是基督的荣耀。所以保罗强调,在苦难中,基督那充足恩典的荣耀最是能得以彰显。我们遭遇苦难时,依靠他,他坚固我们,使我们“在指望中喜乐”,那就表明,他是赐恩典和力量的  神,是满足我们的  神。如果“身外的一切都分崩离析”时,我们紧紧抓住他,那我们就表明了一件事,我们渴慕他,胜过渴慕失去的一切。

基督对受苦的使徒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保罗的回应是:“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所以很明显,  神设计苦难,不仅是为了使基督徒离弃自己,依靠恩典,而且为了凸显恩典,使之发光。而信心的作为正是在此,它使基督以后要显明的恩典显大。

对于在神里面的生命,深刻的一面总在苦难中显明。对耶稣自己也是如此。“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这卷书(我们在其中读到了上面那句话)还告诉我们,耶稣从未犯过罪(来4:15)。所以“学了顺从”不是说从不顺从转向顺从,而是说深刻经历了降伏,向神的降伏,若非如此,我们是不想要神的。

保罗思想他主人的道路,受了感动,前去跟随。但就在这一点上,保罗的话再次让我惊讶。保罗描述基督的苦难和他自己的苦难之间的关系时,所说的似乎是无可言传的。他对歌罗西教会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保罗选择受苦的生活,最强烈的动机也许在这里。这些话让我充满了对耶稣基督的教会的渴望。我们在地上拓展基督的国度,必定经历苦难,哦,愿我们拥抱这样的苦难。

我们怎样才能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保罗说“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是什么意思?这话恶劣之极,是在藐视耶稣之死那充足的代赎功德?耶稣死的时候,自己不是说“成了”吗(约19:30)?“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永远完全了”(来10:14),这不对吗?“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

基督的苦难为我们的称义奠定了完全而牢固的根基,保罗知道这一点,也是这样教导的。我们“靠着他的血称义”(罗5:9)。保罗教导我们,基督选择了苦难,“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2:8)。基督在患难中的顺服为我们在  神面前称义奠定了牢固根基。“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5:19)。所以,保罗不是说他的患难补满了基督患难的代赎之功。

有一个更好的解释。说保罗的患难补满了基督的患难,不是在基督患难的功德上加添什么,而是将其拓及其着意拯救的人。基督苦难的缺欠,不是功德上的不足,好像不足以遮盖相信之人的罪。其缺欠在于,基督苦难的无限价值还没有在世上宣扬开来,还没有为人信靠。这些苦难及其意义向绝大多数人还是隐藏的。而神的意思是这一奥秘要启示给万国。而万国还没有看见、认识、爱这些苦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的苦难有“缺欠”。基督的患难必须藉着话语的服侍传扬开来。而话语的服侍将基督的苦难拓及他人,“补满”了它们的缺欠。

用患难充满患难

而《歌罗西书》1章24节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保罗补满基督患难的方式。他说补满基督患难的是他自己的患难。“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也就是说,保罗为自己极力要赢得的人受苦,从而将基督的患难彰显出来。

在他的患难中,他们看见了基督的患难。结论令人震惊:神定意要藉着他百姓的患难将基督的患难展示给世界。神对基督身体(教会)的真实心意,就是让它们去经历基督的患难,这样一来,当我们宣扬十字架是通往生命的道路,人们可以在我们身上看到十字架的记号,从我们身上感到十字架的爱。我们的呼召就是将拯救的信息带给人们,并藉由此中经历的患难,使基督的患难活化在他们眼前。

既然基督已经不在地上,他希望他的身体(教会)用自己的患难去显明他的患难。既然我们是他的身体,我们的患难就是他的患难。罗马尼亚牧师Joseph Tson曾这样说:“我是耶稣基督的延伸部分。我在罗马尼亚被打时,他在我的身体里受苦。那不是我的患难:我只是有荣幸分享了他的患难。”因此,我们的患难见证了基督对世界的爱。

所以保罗说他的伤疤是“耶稣的印记”。人们可以在他的伤口上看见耶稣的伤口。“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加6:17)。带着耶稣印记的意思是,人们可以看见耶稣,他的爱可以在看见的人身上强有力地动工。“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4:10-12)。

“殉道士的血是种子”

基督教的拓展史证明,“殉道士的血是种子”——基督里的新生命的种子播散于世界。在几乎三百年的时间里,基督教在浸透了殉道士鲜血的土壤里生长。斯蒂芬·尼尔(Stephen Neil)在《基督教传教史》里说,教会的快速增长有六大原因,早期基督徒的患难是其中一个。

“当时的法律使基督徒陷入危险的处境,基本上他们必须秘密聚会……每一个基督徒都知道,他迟早会用生命的代价见证自己的信仰……逼迫发生时,殉道的事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罗马官方冷酷残忍,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毫无怜悯;有一点可以确定,殉道士的态度,尤其是与男人一同受苦的年轻女子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早期的记录中,我们发现的是镇静、高贵、得体的行为,是面对折磨时的沉着勇敢,面对敌人时的谦恭有礼,我们发现,人们欢喜领受苦难,当作主命定的通往天国的道路。有的异教徒在亲眼看到基督徒被定罪、被处死的时刻归信,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已被确证;那样的时刻一定给更多的人留下了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印象最终转化为活生生的信仰……”

为万国的缘故,选择受苦

总而言之,保罗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都可怜”,他的意思是,基督教意味着为了基督选择和拥抱受苦的生活,如果到头来基督确然是假的,这样的生活让人可怜。一个人不盼望复活后与基督团契,却拥抱基督教,认为这种生活丰盛而令人满足,他所拥抱的不是基督教。我们已经看到,拥抱苦难不仅是见证基督的伴随事实,而且是见证基督的可见表达。我们的苦难宣扬基督的苦难,好叫人们看见基督的爱。我们补满基督的患难,是藉着提供基督患难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将个人的苦难生生地呈现在没有见过基督本人受苦的人面前。

其中的含义令人震惊:除非基督徒选择受苦,否则基督在万国、在我们的邻舍中施行拯救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即使苦难大到了极处,殉道士的数目仍未凑足(启6:11)。没有苦难,普世宣教的最后界线就无法跨越。也有不那么极端的苦难,就是牺牲一点时间、便利和金钱,付出努力,带着仆人的爱行动,不再过度贪恋安逸:“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