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讲合乎圣经的教义灵修

作者:赫雪?约克 来源:网络 浏览:
在教会历史上,无论是基督教整体,还是几乎每个宗派,都有争端、分歧、以及分裂的故事。许多教会和宗派的诞生,不是特意植堂好让更多人传福音,而是因为个人之间的冲突或是教义上的冲突。 如果牧师在遇到要教导圣经中难解、或有争议的教义时,能采用一些本文...

在教会历史上,无论是基督教整体,还是几乎每个宗派,都有争端、分歧、以及分裂的故事。许多教会和宗派的诞生,不是特意植堂好让更多人传福音,而是因为个人之间的冲突或是教义上的冲突。

如果牧师在遇到要教导圣经中难解、或有争议的教义时,能采用一些本文中所建议的基本对策,就不需让教义造成分裂。

第一,要基于经文

除非掌握圣经的经纬,否则基督徒无法真正了解教义。稳定持续的解经式讲道不但能让我们对整本圣经的叙事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也能更好明白其中的深层真理。哪怕是经文中的叙事文也“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罗15:4;林前10:11),为要成为我们的借鉴。基本上,它们都包含使我们成圣的真理,让我们效仿榜样、或避免犯罪。即便经文只是描述某些行为,也仍然是在教义的架构之下,目的在于彰显神的性情与旨意。

以约拿书第4章为例;它的叙事极其打动人心,你也许以为故事到了第3章就结束了:约拿从起初的悖逆主,被神管教,在大鱼的肚子里三天,呼求拯救,顺服下来,到了尼尼微,宣告了审判来临的信息,那里的人悔改转向神。再没有比约拿的故事更符合亚里士多德戏剧学分析的作品了:缘起、发展、高潮、反转、以及结局。约拿是个先知(缘起),他拒绝顺服(发展)、被大鱼吞掉(高潮)、他向神呼求并且去了尼尼微(反转)、他传道的结果让尼尼微的人悔改了(结局)。

但是第4章却完全出人预料,似乎与前面不太相称,就在我们以为紧张的情况已经解决的时候,我们被带到另一个出乎意料之处——神的心肠。这位领受了神怜悯的先知,因为神怜悯了不配的尼尼微人,就像一个被惯坏的、浮躁的小孩,撅着嘴发脾气。神揭露了约拿荒谬错误的情怀,接着显明神如何为尼尼微人民忧伤,神向约拿袒露心迹。如果神毁灭罪有应得的尼尼微人,那么神也要连带毁灭那些儿童与智障的人,就是4章11节说的:“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神爱惜他们。他甚至还爱惜无辜的牲畜(4:11)。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换,正是修辞学里的湍流模拟——把某些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加进故事里以便阐述重点。一个传道人不该仅仅讲一个故事,他还必须要把故事的意义讲解清楚。约拿书的结尾让我们瞥见神的心、他的怜悯、以及他对自己的创造所怀的心意。约拿书不只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把教义用美丽的叙事启示出来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心肠,神派自己的独生子为他的子民受死;爱惜约拿和尼尼微人的神,却没有爱惜自己的儿子(罗8:32)。

每当你传讲一篇叙事文的时候,要把神学真理融合在本来就吸引人的故事里。故事通常能引出这样的问题:“神为何这样做?”、“一个自称认识神的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好的传道人即便在讲大故事里的一小环节时,也能回答这些问题。

同样的,教导式的经文(例如书信)往往启示我们关于基督、人、救恩、以及其他类别的神学。在这种文体里,教义可能比较容易被发掘,字面意思往往就足够了。但是要与其他经文衔接,就需要小心解经、并了解它们的相关性。对教义的忠心教导一定要始于经文,而不是来自某个系统。

如果你要避免教会的纷争与分裂,那就总是诉诸圣经经文,这是教义的权威源头。

第二,使用圣经的语言

尽管这一点看似理所当然,然而有的时候发现,之所以教会会陷入分裂,是因为使用了过多的神学术语。问题往往不在于他们教导了不合圣经的教义,而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圣经以外的用语。牧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导“神的话”,而不是某个神学系统所说的话。

如果牧师教导某个系统、依赖内行人的用语,或采用时尚的说法,就比较容易引起争议。一个成员很容易错误地领会一个字意(至少不是牧师的原意),然后举出100个网站资料来支持他自己的错误理解。

例如,我的教会有一位成员,他之前所属的宗派非常反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虽然我们教会,在信仰告白中公开宣告我们相信罪人,一旦重生就不会再永远沉沦。但是,我们也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单单因为做了认罪祷告、或举手回应了讲台呼召,生命却没有改变、过着属肉体的生活,还能指望上天堂。

因此,身为牧师,我最好的做法就是避免使用任何专用术语,以免暗示了不是我所要教导的,所以只要可能,我确保自己严格使用圣经的语言。例如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教导重生之后不会再被神丢弃也不会失丧。我可以把圣经说的“没有什么可以让神的爱与我们隔离”指给他们看,我可以指出虽然哥林多人不顺服,保罗对他们仍有信心,因为耶稣“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林前1:8);我可以解释,一旦一个人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就不可能再变回旧人;我可以指向在信心与圣洁中永蒙保守的经文,并且诚实面对那些警告背道的经文而不用神学术语、流行口号或轻描淡写的话带过去。我尽力地使用圣经的语言来说明教义。

第三,要联系实际

就连最具争议性的教义,也不是在无菌、隔离的教会里面的空谈,而是落实在败坏黑暗世界和生活上的属灵挣扎中。如果牧师传讲基督的人性,只以位格合一、和这一教义在教会历史中的角色来解释,那就只会叫人打呵欠,甚至还会引来那些教会中好斗神学家的反击。

当牧师把神学与听众的生活,教义与责任连接在一起,大家就比较容易领会教导的果效与意义。希伯来书的作者正是如此,他把基督的人性,与他是忠心的大祭司能体恤我们的软弱连结在一起,一位有智慧的牧师,务要指出教义的应用。行动会被信念驱使,信心必然带来行为。传讲教义一定要有真实世界的应用。

不仅如此,牧师务必要让你的教导指向基督。所有的真教义最终都要与基督的位格与工作发生联系。当牧师指出教义如何指向基督,并且该如何适当的理解,就能领人跟随基督。要把教义生活化!

第四,要平衡

牧师容易犯的错是,传讲他们所爱、所热衷的教义,而把神所启示、其他的重要教义排除在外。例如,我们可以在圣经里找到大量关于社会正义的经文。但是专注在这些经文的传讲,而没有平衡地教导包括称义、祷告、或传福音等信息,那很快就会让一个教会加入社会福音的行列,让教会致力于把世界变得更好,但却忽略了世界再好,人也是会面对地狱的(当然,另一个极端也有可能)。

因此,有系统地覆盖两约中的每一本书、每一种文体,保持律法与恩典之间的平衡,这种连续的解经讲道是给会众最好、最稳定的饮食。透过解经讲道系列涵盖圣经的重要部分,能帮助牧师与会众有效掌握圣经的宏大叙事。如果没有对每一个小环节真理的认识,就无法欣赏整体,反之亦然。

有些教会以及宗派,容易过于专注某些教义而排除其他的,把教会和事工定位在他们所拥护的那些事上,进而忽视整本圣经里更显著的主题与神学的连贯性。他们所高举和关注的,也许是彼此洗脚、女人的发型、宣教方法,或其他的细枝末节,他们这样做正是滤出蠓虫,吞下了骆驼。最好的教义传讲,不是纵容自己只讲喜欢的,而是全面处理神的话。

第五,要有爱

哥林多前书13章也是为传道人写的,这应该再明显不过了。没有爱,教义算不了什么。一个传道人头脑装满知识,心中却没有爱,这样的人无法建立教会。更糟的是,他可能建立了一个骄傲的教会,加上扭曲的福音。

我曾经在某些议题上和教会成员就一些困难的教义辨论过。如果我提醒他们我可是新约的博士、懂圣经原文、担任神学教授20年,又服事了将近40年,我觉得这一点不会叫他们动容。当然,他们也不需要为之动容。

然而,如果我满怀爱心的,谢谢他们愿意花时间跟我谈,提醒他们我尊重基督与神的话超过一切,并且,即便我们互不认同,我仍然爱他们。通常他们会更接受我的教导,即使他们最后仍跟我的看法无法一致。通常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仍是朋友,仍是主内珍贵的弟兄姐妹。我想这也是耶稣的做法。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