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兆和上帝的引导灵修

作者:巴刻 来源:网络 浏览:
有些人会问:“那么征兆(sign)呢?在上帝引导人的具体过程中,他岂不会发出一些征兆吗?圣经岂不是告诉我们,上帝会借着某些征兆来引导人吗?是的,这是事实,正如圣经告诉我们,上帝会用乌陵和土明(虽然学者们只能猜测它们是什么东西),也会用异梦和异象,以...

有些人会问:“那么征兆(sign)呢?在上帝引导人的具体过程中,他岂不会发出一些征兆吗?圣经岂不是告诉我们,上帝会借着某些征兆来引导人吗?是的,这是事实,正如圣经告诉我们,上帝会用乌陵和土明(虽然学者们只能猜测它们是什么东西),也会用异梦和异象,以及抽签等方式来引导人。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上帝在白天用云柱、晚上用火柱,带领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走过旷野到应许之地(参出13:17-18,21-22,40:36-38;民14:14;申1:33)。然而,圣经是否鼓励个别信徒,在他们做个人决定的时候,祈求和期望上帝用这些征兆来引领他呢?上帝有时会提示我们把某个特殊事例或情况视为他引导的征兆,这是不容争辩的;上帝以往做过的事情他当然可以再做;信徒在朝圣路上的某个时刻,得到上帝给他们这类征兆作为给他们的众多惊喜之一,这是许多信徒都可以见证的事实。不过,我们是否应该用这种方式来求征兆,以得知上帝的心意,却是另一回事。

他们会问:“那么基甸呢?在(希伯来书》11:32-34的名录中,基甸居于名单之首,这些伟人都是‘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因此,基甸明显是一个值得我们称许和效仿的榜样。基甸求上帝用一个征兆来显明他的心意,上帝应允了他。他把羊毛放在禾场上一夜,翌日羊毛是湿的但地是干的;另一夜再放,羊毛是干的但地是湿的。上帝两次都照他所求的应允了,如他所愿,让他确定是上帝自己的心意。这岂不是我们可以效仿的例子吗?圣经记载这件事,岂不是要为我们提供一个例证吗?”

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让我们考虑以下各点。首先,在基甸的时代,圣经的大部分书卷还未写成,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当时仅有的珍贵书卷(摩西五经,可能还有《约书亚记》),会放在农户约阿施的家中,让他的小儿子基甸在干完田里的活计回家之后经常诵读。即使在今天,上帝有时也会向一些生活在没有圣经的部落,或特殊处境的初信者,以超乎常规的方式来显明他自己和对待他们,这是其他一般的成熟基督徒所经历不到的。上帝也用同样特别的方式来对待年轻的基甸。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便感受到菲利普·詹森(Philip Jensen)和托尼·佩恩(Tony Payne)所言不假:“必须区分清楚……从上帝可以怎样引导我们(或他过去曾经怎样引导人)并不能得出上帝如何引导今天有读写能力的人,或将会如何引导他们。我们有必要把这话重复一次:分析上帝可以怎样引导人,并不意味着上帝将会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引导我们。”

第二,上帝早已在显现中向基甸说话(在旧约中出现的“耶和华的使者”,是上帝以他自己使者的身份行动)。上帝吩咐年轻的基甸拆毁在田间周围的巴力祭坛,为他筑坛敬拜,基甸提心吊胆地遵行了;上帝又吩咐他去召集一支军队,击退正在统治以色列的米甸人—他最终也遵行了。因此,眼前所要厘清的问题关乎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个人自身的一个决定。如今待决的是一场解救以色列脱离征服者压迫的战争。对毫无作战经验却要充当总司令的基甸来说,当然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事,因此,基甸要求上帝用羊毛的征兆来证明他真的“照着所说的话,借我手拯救以色列人”。这个征兆会给他信心,那些像他一样未打过大仗的士兵也可能因此而有信心作战(可参看《士师记)6:36-40的详细记述)。布鲁斯·华尔基(BruceWaltke)注意到:“不少人接受这种超自然征兆的观念,把这类‘羊毛测试’的方式当作做任何决定的标准程序。我听过有信徒用羊毛测试的方式来决定是否买车、投资新产品和选择学校。这类决定对信徒本人来说固然很重要,但相比于一个关乎国家—它更是一个上帝拣选来赐福万族的国家——的决定便显然是不合适了。”基甸的情况实在与我们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三,用“羊毛测试”的方式,为一些个人决定—如华尔基博士上面所列的那些—寻求上帝的引导,本质上就是自行制定一个测试方式,指定上帝要怎样做,于是,每个信徒都为上帝谱曲,要上帝依照自己的指挥跳舞。这与魔鬼在旷野对耶稣提出的第二个试探近似,耶稣一口拒绝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太4:7;引自申6:16)基甸提出他的第二个恳求之前,先对上帝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听起来仿佛基甸已知道自己的恳求是对上帝的冒犯。然而,毫无经验的少年基甸,除了本身极需鼓励,还需要一些真凭实据来鼓舞他的军队;我们着说上帝给他的应许(士6:16)加上最初的征兆(21节,有火从磐石中出来)应该已经足够,便实在是太冷酷无情了。基甸所要表达的是,“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鉴察人心的上帝当然理解。基甸正处于我们所谓的“极度恐慌”之中,上帝愿意俯就他,应允他的恳求,造就他成为以色列的大元帅。我们在此看见的,是上帝对自认软弱的人,显出了无限宽宏和牧人一般的怜悯,并使他刚强起来,去承担前面那件看上去非常艰巨的任务。若把基甸求上帝一再保证,看成是他对上帝不敬和冒犯上帝的证据,这便是看错了。然而,我们若利用这类“羊毛测试”来求上帝引导我们去决定是否买车或选择哪间学校,便是另一回事。基甸的情况显然是一个特别的例子。

第四,把旧约人物的行为或经验,作为我们效仿的典范,却没有考虑到主耶稣的降临、启示的完成、圣经正典的写成,以及圣灵在五旬节后全面展开工作等事实所带来的改变,这往往会是错误的。昔日能帮助人从内心认识上帝和辨识他心意的资源,远比我们今天短缺,上帝不时用一些令人惊异的征兆,来显明他的临在、目的和应许,实在是很自然的事;观察今天的基督徒,他们有各种丰富的资源可以用来认识上帝和辨识他的心意,于是无需上帝再用如此多的外显征兆,这也是很自然的。众使徒从没教导基督徒在做决定之前,要求上帝用征兆来显明他的心意,仿佛福音和从它衍生出来的道德标准本身不足以引导我们的脚步。耶稣更明确警告法利赛人,当他们必须真诚面对他的话时,他们不可反过来要求他给予征兆,来借此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看见圣经记载说,当耶稣用七个饼和几条鱼让四千人吃饱后,“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可8:11-13)我们可能需要类似的警告。我们的心如果仍然渴求经历旧约那些特殊征兆,就可能要同时打开耳朵,去倾听达拉斯·魏乐德(Dallas Willard)所指出的,这种渴求(实际上是贪求)奇观的心态:

一般在属灵生命较不成熟的群体中出现——纵然,我们不可以单单因为没有这类奇观出现,便以为那个群体在属灵上有很大进步。毕竟,没有这类奇观也可以等于全然死寂……

人寻求奇观,因为他还未长大。孩童喜爱奇观,热切地寻求奇观,不顾一切地追求奇观,这证明他还未长大。上帝可能有时会赐予一一也许是必需的—是因为我们的愚拙或心硬。然而,绝不可理解为它是属灵成熟或高超的标记。倘若奇观真的临到他们,那些已在基督的道路上走得较前的人,绝不会轻率地谈论它,或援引它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或曾经以某些特殊方式“参与其中”。

基甸的属灵生命不够成熟吗?当然是的。他的不成熟是否令上帝无法祝福他,无法选召他作领袖呢?显然不是。然而,难道基督徒需要去培养和效仿他的不成熟吗?肯定不是。

第五,除了关乎属灵生命的成熟度,从牧养的角度来看,这个“羊毛测试”的方式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华尔基这样说:“我想,‘羊毛测试’大抵是懒人要明白上帝心意的方式。它无须任何努力,不用费力操练,几乎不需要品格的成长。但上帝却有另一套的引导程序。”上帝已经祝福今天的基督徒,我们有大量机会透过圣经认识上帝的属性、优先次序和原则,以便自行做决定。上帝也给予我们大量机会去认识两千多年来虔诚的学者如何解释圣经,以及基督徒在这两干多年来如何在上帝的引导下度过一生。上帝可能会对缺乏这类丰富知识的孩童提供简化的引导方式;但是对我们这些已拥有丰富机会的人,如果仍然想抄近路去求征兆,便实在太懒了。

第六,保罗在写给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书信中,提到敌基督来到时,会“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行各样出于不义的欺诈”(帖后2:9-10)。耶稣指出:“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选民迷惑了”(可13:22),可见,他显然知道撒但会用各种手法去蒙骗人。追求征兆作为指路标,如果只造成信徒摸进一条漆黑的小巷而妨碍属灵生命的成长,这算是万幸的了;最坏的情况,是被撒但这位说谎和骗人的头号专家所迷惑,他早已准备好在我们面前行虚假的征兆,引领我们错解本身的处境,做出一塌糊涂的决定,借此搞乱我们的抉择,妨碍我们的委身。即使情况没有糟糕到如此地步,那种没有得到征兆的保证便犹豫不决的心态,势必会令我们失去道德的勇气,不敢做出应有的承担,凭良心说,它至终只会局限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所做的和要透过我们去做的。

因此,从任何角度来看,我们都不应该只期望征兆出现,而舍弃一条合宜的跟从上帝引导的道路。上帝如果给予征兆,正如他现在有时也会行的,我们应视之为一份额外的礼物和鼓励,但我们却更应该依循前面提到的具体方法来寻求上帝的引导,而不是追求任何形式的征兆。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