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寻得平安灵修
卢克·费里(Luke Ferry)在他所著的《简明思想史》(A Brief Historyof Thought)所指出了(其实你在其他历史书中可以找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初期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你知道为什么当时基督教发展起来吗?其中一个原因是,基督教帮助人们来面对苦难。因为当时罗马社会充斥着许多战乱和苦难。
西塞罗(Cicero)和塞内加(Seneca)都是斯多葛主义者,他们所教导的是,你应该摆脱自己的心灵对任何事物的依附。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说:当你轻吻你的小男孩时,要提醒自己你明天可能会死去,所以你可以怜爱你的小男孩,但是要保持超脱,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过投入在某个事物上。所以耻辱与荣誉说:要坚强,而斯多葛文化说:要超脱。
普通人发现这些尤为冷酷。而随后兴起的基督教,赋予了当时的文化三样前所未有的东西来面对苦难。实际上,基督信仰也赋予你和我三样世俗文化无法提供的东西。
第一,基督信仰中的上帝,祂进入到这一世界,并承受苦难。
没有其他哪个宗教说过类似的话。基督信仰说,神以耶稣基督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苦,为我们而死。但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意味着,上帝是人格化的。基督信仰说,耶稣基督经历了不公正的苦难,这样的上帝也是在我所知主流宗教或世界观中是独一无二的。看看客西马尼园的耶稣基督,看看十字架上呼喊的耶稣,他在大声呼喊。他并不是斯多葛主义者。
他也经历了不公。从来没有一个信仰说:不公正的苦难是真实的。因果报应式的宗教说:“不,那不是真实的。”但其实这样的苦难是真实的。我们所有的是这样一位上帝: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当你转向祂,祂明白你经历了什么。如果你失去了一个孩子,父神也失去了一个孩子;如果你经历背叛,如果你被拒绝,如果你成为不公义的受害者,耶稣基督也曾经历过这些。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位上帝,祂不但经历过不公义,而且也给我们理由来说:你不要屈服于这世界的苦难,你可以对抗它;你也可以哭泣,你不需要坚忍。
第二,我们拥有应许中死后的生命,那是一个爱的世界。
因果报应式信仰说,如果你过一个良善的生活,你就可以摆脱轮回的循环。但是当你成为同一灵魂的一部分,你会丧失你的个性,你不再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诚然,佛教认为你的自我是种幻觉,而人不过是同一灵魂的一部分。而这就是症结所在。这意味着,如果你相信有来生,那么在那里并没有爱。而遭受苦难的心灵最深的渴望就是不要失去爱。
在18世纪,日本有一位名叫小林一茶的著名诗人,他以俳句闻名。他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在读这首诗之前,我先介绍一些背景。他的一生经历了非常多的悲剧。在十八世纪,人们患病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他先目睹了自己的父母病逝,接着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们死去。最后,他失去了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他写下了一首与之有关的诗,只有短短三行:“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俳句的前两行是对佛教苦难观的精妙总结。什么是露水呢?露水闪闪发亮、极为美丽,但是却短促易逝,无法长久。当它进入池塘、进入湖水、进入海洋时,它还存在,却失去了个体性。当小林一茶失去自己的孩子时,他知道佛教说要超脱,不要忘记孩子并不是真正的个体,他们也不过将成为同一灵魂的一部分。所以你必须放手,不要执念,不要渴望他们的爱,只要意识到我们都将汇入同一灵魂,如共同露水将汇入海洋。
但是看看这俳句的最后一行:“然而,然而。”这就像他其实再说:“这实在太难了。”实际上,要停止不去渴望恢复爱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当某人死去时,没有什么渴望能比这种渴望更深:死后,我想要被爱,我想要和我所爱的人在一起,我想要和一位爱的上帝在一起。
基督信仰的看法不同于佛教和因果报应式的宗教。基督信仰说,如果你所爱的人死去,这当然会让你极为痛苦,但是答案不是少爱他们,不是超脱于人,而是到上帝那里,并且爱祂最多。因此,祂的爱将成为安慰,当你失去某人时,你可以承受,因为你知道自己拥有上帝的爱,而这意味着我死后将成为一个爱的世界的一部分,我将会和我所爱的人在一起,我将和上帝祂自己在一起。
基督信仰应许了未来个人化的爱、无法想象的爱,这爱要远远超过你曾经所拥有的任何的爱。基督信仰没有说,你将成为同一灵魂的一部分,成为某种非人格化的力量,或是成为宇宙的星尘,并非如此,这些都不是你内心的渴望。你内心所渴望的是爱,而死后的未来就是爱。
首先,基督信仰提供了这样一位上帝,祂经历了不公的苦难,并且理解你正在经历的,给予你对抗苦难的根基。其次,基督信仰提供一个应许,不论在此生你失去了什么样的爱,藉着耶稣基督,在未来有一份无法想象的爱预备。
第三,基督信仰提供了复活的理念。
你知道复活意味着什么吗?复活意味着,我们并不会永远虚无缥缈的活着,如同类似幽灵的漂浮物。复活的意思是,上帝将重新创造这个世界,祂将除去一切苦难,一切邪恶,一切死亡和一切不完美。
复活的应许并不只是你死后可以去天堂,然后你可以为你失去的生命得着慰藉,不是的,基督信仰所提供的远超过这种慰藉。基督信仰所提供的是恢复你所失去的生命,非但如此,还应许赐给你一个,因你在这世界的不完美和堕落,你从未有过的生命,
让我来总结一下:不同于因果报应式的宗教,基督信仰说,有许多苦难是不公的,你可以与之抗争;不同于佛教,基督信仰说,苦难是真实的,答案是更多的爱,而不是减少爱;不同于荣辱型文化,基督信仰说,你不需要做斯多葛主义者,你可以哀哭。
如何面对苦难?
当你开始读经时,你明白了这些教义、受苦的上帝、爱的世界的应许、复活的应许,你如何将这些应用起来,来面对我们所面临的苦难呢?我想快速的介绍六个步骤,我认为这是圣经所给与我们的。
第一,哀哭,但相信。
有关约伯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会看到约伯从未远离上帝,尽管约伯记带着惊人的情绪写实主义。约伯质问说,你为什么让我出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但是到了最后,他依然保持忠诚。因为最后他说,必然存在一位上帝,否则都没有可以生气的对象;必然存在一位上帝,否则有没有了对错之分;必然存在一位上帝,否则谁来定义究竟什么是邪恶的。
但是,我们也在约伯记中看见情绪写实主义。有很多人说,如果你相信上帝,那么你不应该沮丧。而圣经里的答案是:不是的,你相信上帝,但是你真的可能会非常沮丧。耶稣基督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但他在十字架上大声呼叫。因此,你可以哀哭,但仍要相信。
第二,祷告,但思考。
当我谈到祷告时,要说说约伯记最有趣的一点。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读这卷书,我发现很难懂。约伯似乎通篇都在抱怨,通篇都在质问上帝,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为什么允许我的人生发生这样的苦难,为什么这一切临到我。最后上帝出现了,祂实际上在说,约伯,你做的很好。上帝为什么这么说?当时我有一位旧约教授讲约伯记。他说:没错,约伯是在哭喊,他大喊,他尖叫,但是你知道吗,他做这一切都是向着上帝。他从未停止祷告,他所有的抱怨都是在上帝的面前。因此,不论你感觉多么糟糕,都要祷告。
但是也要思考。在约伯记中,你会看到他在挣扎。他说,我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知道试炼过后,我必如精金(约伯记23:10)。另一处经文中,他说:“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约伯记19:25)他徘徊,他思考,他回忆,他挣扎,但他也在祷告。读读诗篇,有三分之一的诗篇也是类似这样。所以,哀哭却要相信;祷告仍要思考。思考你并不能洞察一切,思考只有上帝看到事情的完整图景。
最后,重整你的爱,并盼望。
通常当苦难临到时,你需要重整你的优先次序,你需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然后说,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已经过于重要。因为我是牧师,我曾和很多临终的人对话,没有人说希望自己能够在办公室花更多的时间,一个也没有。
当你即将死去,回首往昔,你的优先次序会开始改变,而苦难给了你一个现在就改变优先次序的机会。因此,重整你的爱,也许你爱某样事物,远超过本应有的程度。你不应该爱自己的事业胜过你的家人,如果是这样,你将失掉的可能不仅是你的家人,或许还有你的事业。
盼望,即我刚刚所简要探讨的一些内容,有关天堂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并且那时会有复活。我想分享一些有趣的摘抄:《指环王》中有一处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在第三本书)山姆发现他的朋友甘道夫并没有像他以为的死了,而是还活着。山姆说:甘道夫,我以为你死了,我以为自己也死了,是不是一切悲伤的事情最后都会变得不真实?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相信复活,那么没错,所有的悲伤最终都会变得不真实。换句话说,我们所向往的世界,我们被造的世界,当这一世界恢复时,将会比这一切的苦难和邪恶更加荣耀。一切的悲伤都会变得不真实。
另一处很棒的摘录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个说了这句话,我打算以此结尾:我像小孩子一样深信,创痛将会愈合平复,一切可笑可悲的人类矛盾将会像可怜的幻影一样消失。我深信,到了世界的大结局,在永恒和谐来临的时刻,将会发生和出现如此珍贵的景象,它足以让所有的心都得到满足,足以平息所有的愤怒,抵消人类所有的罪恶,补偿人类所流的全部鲜血,足以使宽恕人类的一切所作所为成为可能,甚至可能为之辩护,予以认可。
这就是苦难的终极失败。作为基督徒,我相信这是基督信仰所带给我的,也为你而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