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真的存在吗?(七)灵修

作者:天堂鸟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
七、历史上著名的“存在”的证明另一方面,历史上又有很多似乎能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明。其实这些“证明”没有一个是完全符合理性的,要么本身不完美,缺乏逻辑的完整性,要么是...

七、历史上著名的“存在”的证明另一方面,历史上又有很多似乎能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明。其实这些“证明”没有一个是完全符合理性的,要么本身不完美,缺乏逻辑的完整性,要么是基于在信仰里的看见,对不信上帝的人没有说服力。例如下面一些曾经有人提出的、以为能证明或支持“上帝存在”的方法:1、‘公认’论证或权威的论证:以量来说,最多人相信有上帝;以质来说,最多圣贤相信有上帝。(显然这个统计是不符合事实的,相信没有人认真去做过统计,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统计结果。在量的方面,圣经上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馀数。”当门徒问耶稣“得救的人少吗?”时,耶稣很遗憾的给予肯定的回答:“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在质的方面,哥林多前书说“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不多”,多的是“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一无所有的”,然而“上帝奥秘的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当然这里的多少和质量是指相信真正的上帝,不包括崇拜假“上帝”的。)2、《圣经》可信性的论证。(不同的人对圣经的看法不同,有人把它当作文学或历史,有人把它当作神话,有人当作哲学,有人当作律法书……。不过若非圣灵的工作使人看出圣经启示的真理,没有人会相信它为基督做的见证。一个自认为把圣经研究得非常透彻的哲学教授,未必就会相信上帝能够救他。凡是相信圣经的人,显然已经超越了理性,是上帝赐下的信心在起作用。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人不会把圣经当作权威,对他说“起初,神创造天地…”或者“认识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只会引起他们的讥笑和反感。)3、(一般)宗教经验的论证。(相信上帝和基督与宗教信仰有本质的不同,把信基督当作一般宗教信仰,必定会把上帝和基督枪毙掉,例如犹太教和天主教的变质就是证明。)4、神秘经验和神迹的论证。神迹尤其指耶稣复活。(上帝和基督都是真实的,虽然可以用神迹奇事见证上帝的真实和能力,基督徒在圣灵的启示下也可以有特殊的看见,但是圣经反对仅仅凭神迹来认识上帝,因为撒旦也可以行“神迹”。圣经已经警告我们,如今是个缺乏和不配神迹的时代,所谓的“神秘经验”更多的时候是交鬼的经验,不是与上帝交往的经验。基督徒的见证应该是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彰显出上帝的良善、公义、诚实、圣洁品性,而不是神秘经验。当人们要把耶稣行神迹的能力来源归给撒旦时,神迹越多会使他们越败坏。)5、历史论证:殉道者、圣人、教会的延续。(用历史事件作为论据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法,同样的历史事实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解释,没有权威能够让任何人都接受,对完全要靠理性的人没有足够的说服力。)6、耶稣的论证:如子如父(比较约翰福音十四:8-9)。(如果连上帝的存在都否认,耶稣就更不值得相信,耶稣的话就更没有说服力了。所以耶稣的话最大的受益者是基督徒。耶稣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父。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这和康德告诉人们的一个技巧是一样的:因为上帝的观念包含了存在这个谓词,因此拒绝上帝的存在不能仅仅拒绝一个谓词,而必须同时把“上帝”这个主词以及伴随他的谓词一并拒绝,这样就不会有逻辑上的矛盾了。换句话说,就是让上帝不是上帝,另外找一个上帝来作证明或者干脆拒绝上帝,而不是仅仅拒绝证明。)7、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这论证认为‘上帝’的概念是包括所有完美性质的,这也包括‘实际存在’这个完美性质。(安瑟伦首先把上帝定义为“最完美的存在”,“无法想象的最伟大的存在”,这样再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就成了画蛇添足。安瑟伦自已也意识到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不具有数学上或逻辑上的那种明晰性和说服力量,他强调的是在相信的基础上理解。这种以信求知的方法是认识上帝的正确方法,但是对于不相信上帝的人们却完全无效。所以可以认为安瑟伦的证明不是哲学上的理论,而是属灵的神学的看见,正如他自己对上帝说的“因为通过你的神圣光照,你丰盛的礼物,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我先前所相信的东西”“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相信,而是相信了才能理解。”“除非我相信,我将不会理解”。安瑟伦也承认人的理性不能完全参透上帝的奥秘,“我仅仅希望对我的心灵所相信和热爱的真理有些许的理解”。显然安瑟伦的证明只能使基督徒收益,给他们提供正确认识上帝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理性偏执的,不愿“进入到心灵内室”的人们没有什么说服力。)8、笛卡儿本体论证的心理学版本:由于“我们意念中的”上帝的完美概念,必须来自更加完美的存在,就是上帝。(笛卡尔认为“在上帝的概念中我们理解到一个实体是无限的、自主的、全知的、全能的,并且我们自己和任何别的存在的东西都是由它创造出来的”,这样一个关于无限的实体的观念不可能出自有限的和不完满的我们里面,因为一个现实的结果必须出自一个现实存在的存在者,所以人们的这个关于完美和无限的存在者的观念只能来自我们的外面——来自一个存在着的完美的存在者——来自上帝的启示。另外笛卡尔认为上帝的观念中包含着上帝是一个完美的存在者,如果上帝不存在,他的完美性就有了缺陷,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存在者在一切方面都是最大完美的而同时却不存在。也就是说,存在应该属于上帝基本属性,因此我们可以真实的断言上帝存在。但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例如笛卡尔的评判者伽桑第就反对这种推理方式,他说完美性并不包含存在,因为存在并不是完美性的一个必要的属性。康德也认为这样的推理过程没有说服力,认为一个不存在的存在者不能够被认为是一个完善的存在者这样的推理过程“源于判断而不是源于事物和他们的存在”康德说“笛卡尔派的对最高存在者存在的著名论证所做的艰辛劳作都是徒劳的,一个人通过纯粹概念的帮助而想在知识中变得富有,这就如同他通过在自己的账本上添加一些零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一样。”)9、康德的道德论证:实际的道德从先天的道德理念而来。(康德认为对于上帝的存在永远也不会有任何演证的证据展现在我们眼前,因为这种理念向我们所指的东西超越了我们的感性经验,在那里心灵的诸范畴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进行加工,无论试图证明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我们的能力都捉襟见肘。但是他在批判了本体论、宇宙论、目的论等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可靠之后,发现虽然人的自由也同上帝是否存在一样无法演证,但是实际道德的存在却迫使我们做出人有自由的意志的假设。自由是独立于任何东西而仅仅遵从道德律的意志,自由和道德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否则人类的行为和意志就可以完全不负任何责任。人的自由对道德律的服从要求我们找到普遍性的,整体的、最高的道德,而不仅仅是只限制我,不限制别人的道德律,这种追求是持续无尽头的过程,所以就迫使我们假设上帝的存在——作为德性和幸福之间必然连接的基础,实现幸福与道德的完全和谐。幸福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它意味着个人意志与物理自然之间的和谐,但是人类并没有能力命令自然达到德性和幸福的必然连接,而为了幸福牺牲道德也是每一个人的噩梦,因此我们为了幸福必须假设一个上帝存在作为幸福和道德完全和谐的基础。如今“人定胜天”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科技的发达给了我们百倍信心,总有一天人类会征服自然,让自然规律服从人类的意志,所以康德关于上帝必须存在的假设可能是过度的不自信,或者是杞人忧天。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幸福就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我们完全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天堂,以后也许再也不需要上帝赐给的幸福。我们期待的共产主义就不需要上帝的帮忙,只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最大量的社会财富填满人们的欲壑,使人们不再竞争,和平相处,再通过道德教育,提倡人本,使人们放弃私念,人人为公,就可以实现道德和幸福的和谐。)10、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论证:真理恒常为真,所以必有永恒的思想者。(奥古斯丁相信有终极真理,囊括着人的心灵里所有的不变的真理。这个终极真理,按照奥古斯丁的说法,就必然是上帝。他说:“数学、逻辑有永恒的必然性。这种真理不能纯由经验世界归纳得来,却能实际运用到经验世界。人心不断变化,唯有数学原则不变。公理呈现人心中,为心灵所知,却不由心所生,它必然有更高更永恒的来源。此来源必然由永恒不变的世界产生。”他认为天地间有绝对的真理,这绝对的真理就是永恒的上帝。这种论证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存在主义的先驱柯尔恺郭尔对传统的上帝存在论证没有丝毫兴趣。他认为上帝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把握的存在物。世上最基本和最有意义的绝对不能证明的。不论哪一种可能,都不能把上帝局限在人的逻辑秩序中。我们若依旧要抓住证明,继续从理论中演绎,只为证明他存在而努力,我们就找不到他的存在了。柯尔恺郭尔反映出我们尝试证明上帝存在时,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与他的关系。既然要证明,我就不是仆人而是法官了。)11、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宇宙论论证是指尝试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或存在的事实开始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从此论证出万物的运动变化或存在必须有一个起源,就是某个不动、不变、不是偶然存在的存在物。阿奎那在其名著《神学大全》中提出五个证明来论证上帝存在。前三个是统一中论证的变奏,每个论证都是从世间的事实开始的,第一个论证以我们周遭的世界万物都在运动的事实为出发点;第二个论证则是每一观察到的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事实,每一事件总是由先前另一个事件所引发;第三个论证则是发现世上至少有些事物的存在并非必然,只称得上是形而上学所说的“可能”。阿奎那因此推论:这些我们观察到的运动、或事件,或可能之事物,是一连串运动、原因或可能食物线索的末端,这条线索左后必须终止于一个本身不被其他事物推动的推动者、一个本身不被其他原因引发的引发者、一个碑身不只是可能而是必然的存在。这个第一推动者、第一因,或必然存在就是上帝。换句话说如果宇宙有任何意义,如果宇宙有理性贯通,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必然的存在物,最初的推动者、第一因,即应该有上帝。第四个论证是认为世界上真善美来自于充分存在的至真至善至美,即上帝,“有某物引起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造成一切善和完美,我们称此物为‘上帝’”。第五个方法是认为自然界和万物似乎都是趋向结局完美的终极,这显然是只有在有意识和理解力的某物的指导下才有的表现。‘万物不同程度地接近完美,故必有一最完美者’,此物被称为上帝。对阿奎那的批评著名的有休谟和罗素。休谟认为,对于事物运动可以无限追溯上一个原因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也许根本不需要上一个原因。运动的动力可以来自物质内部,马克思更加清楚地揭示了运动变化的动力来自内部矛盾的变化,而不是外力,世界本来就是存在的,并不需要被创造才能出现,而且世界一直在内部矛盾的驱动下运动的,外力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罗素则认为阿奎那的证明简直是诡辩,在没有证明以先,已经假定了结果,证明过程不过是给预先下的结论找一些证据。他认为应该在假设不知道上帝是什么和是否存在的情况下开始论证,从而得到客观的,公证的结论。)12、良知论证:有绝对的道德规条,因此必有一个绝对的道德规条定立者。(“在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这句法国暴君的名言,成为不少无神论者最为真实的心声和写照。如果人生只为一己的荣华富贵,无视作为真理的人生各种标准,人生不存在道德上的终极标准,不顾及死后乃至来世的最后审判;如果没有“人在做,天在看”的敬畏之心,人人都抱着现在社会谁怕谁,大不了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心态,那么社会就太可怕了。所以如果有一个良善和公义的上帝作为全人类公共的、最终的绝对道德标准确实不错。不过这种期望不能作为上帝存在的证据,康德指出,人们追求幸福的目的往往和道德的要求是相背的。对于别有用心满足私利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必须绕过道德良心的要求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就会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他们并不期望有上帝。)13、美学[aesthetic]论证:‘有巴克的音乐,必然有神。’(显然这种证明完全没有说服力,虽然上帝是完美的,是绝对的美丽,不过罪中之乐也是很有诱惑力的,不要认为魔鬼的面孔总是狰狞可怕的,很多时候魔鬼都会装成光明的天使,能够满足人们暂时的肉体的、情感的、贪心的需要。圣经上说撒旦“智慧充足,全然美丽”,如果不是依靠圣灵开启我们的眼镜,人们根本没有能力分辨撒旦的美丽和上帝的美丽。)14、存在主义论证[the existentialargument]:生命必须有终极的意义。([Kierkegaard]克尔恺郭尔)(也有很多人相信人死如灯灭,死后万事空,只有尽力抓住今生才是根本。而且权威理论也不允许人们对来生的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认为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今生尽最大可能达到成功,当然是靠自己的能力,上帝并非必须的。)15、帕斯卡的赌注理论:你唯一获得永远的快乐的机会是信;你唯一失去永远的快乐的可能是不信。不相信上帝你可能会失去一切得到祝福的机会,然而冒险相信上帝你可能什么也不会失去。(这种赌博心理体现出帕斯卡渴望人们认识上帝得到祝福的美好心愿和热情,但是却并非上帝所期望的。上帝希望我们认识他,信靠他,但是要我们用信心接受他,用理智认识他,用意志信靠他,并非希望用这种极端的赌徒投机思想来投靠他。这种思想是消极避祸趋利的私心的表现,与上帝要求他的子民的道德水准——公义、诚实、怜悯相去甚远。而且信靠上帝并非没有代价,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从我。”门徒彼得对耶稣说:“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来跟从你……”信靠耶稣的代价非常巨大,耶稣要求门徒撇下房屋、田产、亲人跟从他,当然还要撇下个人的思想、个性、理想、私心等等,决不是帕斯卡说的那么轻松,很多人就是在巨大的代价面前退却,不愿信靠耶稣。心理学家揭示出人生的追求有很多层次和种类,很多人宁可要暂时的罪中之乐,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撒旦最擅长的就是转移人们的注意目标,例如它诱使夏娃犯罪时的伎俩。所以人们往往把赌注放在不该放的地方而不自知,例如盲目的爱国热情或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皇权善良的愚忠等。可见这种赌注思想对认识上帝没有什么积极作用。)16、鲁易斯(C.S.Lewis)的欲求的论证:每个先天的欲求皆有一个实在的对象,而人有对神的先天的欲求。(上帝在他造成的人心里留下一个空隙,用来让他自己居住,只有把上帝放在人心中,才能填满心灵的空虚。不过很多人不相信看不见的上帝能够填满人心的欲壑和空虚,他们只相信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金钱房屋、权力地位、理想抱负、子女亲属等,如果没有公义的终极的审判官,并不能分别出谁是正确的。)17、大自然的设计论证:有一只手表必有一个表匠去造,同样大自然充满了智慧设计的迹象,这个充满智慧的设计者显然就是他的创造者。(Paley)(这是现代被批判最多的一种论证之一,因为它直接威胁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基础——进化论,当然会受到更多的打压。例如从休谟的观点产生的一个笑话説,一位不相信上帝的哲学家被问及到了天堂面对上帝説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哲学家回答说:“全能的上帝啊,你为什么用如此不完美的世界证明你的存在呢?”休谟认为“并不像智慧设计论者认为的那样,大自然充满着超越的智慧,相反用更高的标准(——例如人的理性的标准)来衡量,这个世界是有缺陷、不完美的,是某个幼稚神灵的首次粗浅尝试,然后由于对其成果感到羞耻而抛弃了它。”又如《科学世界》2004年第一期有一篇《智能设计论——行走的僵尸》集中揭示了这种理论的荒谬。不过这种论证显然也有本身的问题,他们弃本逐末,放弃圣经的启示,希望从大自然主中留下的智慧设计和创造的痕迹来认识上帝,这是希望抓住上帝的影子,却不要那影子的本体,就好像要认识一座宏伟建筑物的设计师,不是去认识其本人,而是通过研究建筑物的特点来猜测设计师是什么样子,显然他们的结论令别人难以信服。)18、人脑的设计论证:如果人脑是随机而成,而不是上帝所造的,我们为什么要信赖它?(这种论证显然是不了解现代科学和哲学,我们相信自己的头脑并不是因为它是上帝造的,并吹给一口气,而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证明人的头脑有伟大的存在能力,并且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不断得到锻炼日趋完美。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人脑更伟大的东西,所以我们信赖他。)19、宇宙或时间论证:如果宇宙过去有无限长的历史,而没有一个开端(没有创造宇宙的一刻),是没可能来到今天的。(其实时间的论证并不一定指向上帝必然存在,例如当代最伟大的学者霍金的时间理论就指向无神论。)20、无神论结果的道德论证。杜妥也夫司基:“神不存在,就什么事也可以做,即无所谓好事坏事。”(虽然似乎人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否有完全的自由意志还没有定论,即使没有宗教道德的约束,人们还要受到社会群体规范等等的限制,就连动物虽然不讲道德,也有群体生活的秩序,不会出现这种完全自由的担心。现代人更多的相信人类的道德不是来自上帝,而是来自进化到群体生活后在社交过程中和阶级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宗教也不是人们建立道德人心的唯一途径,例如可以通过人文关怀,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实现道德建设。)很明显,上帝的丰富是人们无法测度的,想用几个简单的论证就想涵盖上帝存在的证据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一种论证只是揭示出上帝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属性,根本无法描画出一个上帝完整清晰的轮廓。我们只有谦卑下来,仔细听听上帝说了什么,睁眼看看上帝做了什么,想想上帝为了什么,就会明白上帝的存在不需要证明,因为证据充满天地人心,并且是我们的头脑心灵可以认识理解的,——只要我们愿意。当然这不是说“信则有之,不信则无”,而是当你摒弃理性至上的偏见,摆脱传统认识的误区,躲开权威理论的力量,客观的来观察和思考自己和身边的世界,很多上帝存在的证据都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当最后一个证据没有被排除之前,我们应该宁可相信上帝是存在的。本文参考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和王明辉等编著的《何谓哲学》以及大量网上资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侵权,请以神权为重。

0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