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自杀的省思 ─一 个临床心理医生的感悟灵修

作者:WZCDQ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
忧郁和自杀是当今世界热门话题,像传染病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人们不禁要问,这世界怎么了?它似乎与贫穷无关,因今天在环境富庶的人群中,忧郁和自杀似乎更多。我从事临床心...

忧郁和自杀是当今世界热门话题,像传染病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人们不禁要问,这世界怎么了?它似乎与贫穷无关,因今天在环境富庶的人群中,忧郁和自杀似乎更多。我从事临床心理学五十多年,对忧郁、自杀的个案仍有不少疑团。自从认识了耶稣基督,学习圣经以后,心里才有些感悟,并找到解开这迷团的新希望。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忧郁

 

今天忧郁的发生率不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今世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某个阶段出现过抑郁。

 

心理学把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分为两类:1.积极的情绪:如乐观、开朗、轻松、愉快、宁静、舒畅、安全感、满足感等,都可促进心身健康。2.消极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愤怒、恐惧、悲观、自卑、自责、绝望、空虚、孤寂、嫉妒等,经常会引发抑郁。医学上按抑郁程度和性质分为:忧郁心境、抑郁状态、忧郁症(心因性、内因性),后者严重时会导致自杀。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神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忧郁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失望)是产生忧郁和自杀的主要原因;但哲学家、神学家举出,柯达创办人伊斯曼在77岁举枪自杀身亡的遗言中写道:“我已得到了我所想要的,还等什么呢?”欲望的满足有时会导致绝望,这可能与人们用尽毕生精力付出极大代价后,所得到的却是幻灭和虚空有关。这是一般仍在追逐名利的人难以理解的。

 

医学和心理学中尽管有不同学派和理论,来解释和治疗忧郁,而大多是从人的“自我”及其环境中找原因。但人无能力改变自己,就像不能抓自己的头发离地一样;只有对生命的起源、本质、归属及上帝的创造、苦难的形成、上帝的救赎等有一定认识后,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和源头来认识忧郁的成因,及找出对策。

 

早在数千年前,圣经就载有“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书一18)的教诲。圣经对忧郁的记载和描述篇幅颇多,读后叫我豁然开朗,惊讶不已。在世上找不到的答案,上帝却早已说得明明白白。

 

1.产生忧郁的心理原因

 

快乐与忧郁是对应的情绪,人能否始终保持快乐,抵御抑郁呢?

 

1998年有三位顶尖的美国心理学家,探讨快乐是怎么回事,研究结果: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快乐的帮助不大;而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似乎才是快乐的敲门砖。

 

神学家认为,人类忧郁的原因不是生理上的疲乏或欠缺;而是上帝在造人时把对信仰的渴望放在人的里面,催促与上帝交往。这一种渴望──心里那种缺欠的感觉,除上帝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填满。人人都有对信仰的渴望,只是信仰对象不同而已。生活中,我们见有不少人遇险时,会情不自禁地呼喊:“神啊,快救救我吧!”人有寻求信仰和依托的本能,以对抗生存的压力。这种欲望不能在物质世界里得到满足;因为物质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失望和绝望必应运而生。

 

纵观当今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争竞、欺诈、暴力、天灾人祸,正如圣经上所说:“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摩太后书三1至5)抑郁情绪因应增多,绝不稀奇。

 

2.苦难叫人忧郁

 

现代医学对抑郁的治疗,除了重性忧郁症,抗忧郁药会起显著的缓解外,对其余的忧郁现象,收效甚微。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圣经是上帝的启示,集真理、教导、哲学、神学、灵学、世界观、伦理观、道德观、人生观于一体。对人的心灵能产生全方位、强有力的影响。

 

抑郁情绪通常是由苦难所起,对待苦难,上帝与人持天壤之别的态度。圣经新、旧约中,贯穿着对苦难教导和应对的例子,对忧郁和自杀都有描述,并记有上帝的亲自参与和教导。圣经,可说是上帝对人间苦难的救赎书。所罗门是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君王,他建圣殿,拥有无数财富和嫔妃,却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烦……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一2至11)旧约中著名人物摩西、大卫、以利亚等,都经历过无数苦难,也出现过悲观、抑郁、求死的心境。如先知以利亚,就有辉煌生命中黯然失色的一段,他有三次向上帝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袮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列王纪上十九4)约伯在被撒但攻击得一无所有、体无完肤时说:“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袮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约伯记三11,七16)

 

可见世上一切的人,即使是先知,都会因为经历苦难,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只是,信上帝与不信上帝,两者之间的态度差异很大。正如圣经上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四23)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成了肉身,降到世间,蒙受苦难,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祂用鲜血和生命替人赎罪(罪就是苦难的源头),为世人立下榜样。人若心中有主,有榜样,有信仰和倚靠,面对苦难时,就会有力量应对。否则就陷入无奈、无望、生不如死的绝望深渊中,难以自拔。

 

3.抗忧郁对策──如何面对苦难

 

A.看透苦难

 

丘吉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上帝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在这方面,圣经上有许多说法。使徒保罗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腓立比书三7至8;哥林多后书十二10)这种以苦为荣的认识,能把苦难转为力量,打开抑郁的心门。

 

B.卸下忧虑

 

圣经彼得前书五章7节说:“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祂顾念你们。”

 

C.勤读圣经

 

圣经充满了安慰和鼓舞的话,能把人消极的情绪提升为盼望和信心。上帝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以赛亚书四十一10)“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十13)

 

人的语言苍白无力,约伯受苦时,他三位好朋友围着他轮流劝说了几个回合,仍无济于事。当上帝向约伯说话,真理的光就进入他的心灵,驱赶忧伤和黑暗,领他走出死荫幽谷,见到光明,重获喜乐。

 

D.降低欲望

 

要降低欲望,无论贫富苦乐都靠主安然度过,那就没有失望、忧郁了。使徒保罗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立比书四11至12)

 

二、自杀和忧郁

 

从生物医学角度看,忧郁严重就会导致自杀。其实这不是必然的,忧郁不一定导致自杀。忧郁是情绪体验,人人都会经历,也是造物主所允许的;自杀则属于意志、行为过程,是对生命的态度问题,是上帝所否定的。

 

生命和死亡是文学的一大主题,也是哲学、神学的根本分歧。无神论者尼采认为,有两条路可以摆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一是艺术,一是认识(哲学)。但逃往艺术、认识之乡的梵高、海明威、三毛、顾城、海子等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绝望中自杀的,而尼采自己最终也进了疯人院。

 

生存的痛苦、回归的焦虑是人类的共同感,一个老农和一个富豪的悲哀与痛苦没有本质的区别。“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上帝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传道书七14)你可以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祂。哈佛的学者用两位二十世纪思想家,弗洛伊德(无神论代表)和路易斯(有神论代表)来探讨人对生命及对死亡的态度。人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但却都有强力追求永恒的欲望。弗氏一生一直被死亡的问题困扰,对死亡有着无比的恐惧并难以接受;而路氏却能很平静地面对死亡。两种生命的模式,弗氏是愤怒地坚拒不信有上帝,只靠自我来应付所遭遇的一切;而路氏则是喜乐地相信,有一位慈爱、公义、信实的上帝在欢迎他。

 

圣经对生死有明确的阐明,不仅说明了人从何处来,并回答了人往何处去。这不仅是其他学问所不及而回避的问题,更超越了道家的“出生入死”,引入了“出死入生”,给人永生的盼望。死亡不再是人生的终极,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创造人,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再属于自己,都是上帝精心设计的宝贝,祂所选用的器皿。任何人都不应失去对生命的尊重,更不能贻害生命。上帝看重生命。主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十10)“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十六26)上帝视每个人的生命为至宝,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病残,都同等重要。“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以赛亚书四十二3)每一个信主耶稣的人,都是主用祂的生命买赎回来的;所以再卑微虚弱的生命,也被上帝看重,是有价值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自己掌有生命的主权,可随己意处理,更不能贻害生命。

 

信靠、顺服上帝,是防止自杀的根基。“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因为保罗说:“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八31至39)所以,圣经的教导能帮助我们“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我们的主与我同在,祂的杖,祂的竿都安慰我。(参诗篇廿三4)

 

圣经上还记载了很多这方面的事例,如以利亚与约伯在痛不欲生时向上帝求死,而不是自行了断,因为他们没有与上帝隔绝。上帝是我们战胜忧郁和困难的依靠和保证。主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十六33)

 

圣经上不只一次地告诫:“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祂顾念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彼得前书五7至10)

 

以上所有上帝话语都体现了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解释、劝导、鼓励、安慰等;因此,我们必须爱惜自己的生命,在艰难困苦、水深火热时,也不要了断自己。关怀在困境中难以自拔的人,不但符合圣经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痛苦的人还有正面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


0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