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的诞生与成长随笔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谨慎分辨 那一年,上帝的爱感动了12岁的Doris Brougham,长大以后,要把上帝的爱带到中国。1948年离开西雅图,抵达中国上海,取名彭蒙惠。1951年在...
本站提示: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谨慎分辨
那一年,上帝的爱感动了12岁的Doris Brougham,长大以后,要把上帝的爱带到中国。
1948年离开西雅图,抵达中国上海,取名彭蒙惠。
1951年在花莲,她开始了广播与音乐的宣教。
天韵歌声节目
1963年,台湾第一个电视台─台视开播。彭蒙惠以往制作广播与音乐的经验,让她所创立的救世传播协会,在众多宗教团体中雀屏中选,他们所企划的节目,以诗歌演唱为主,并定名为《天韵歌声》,「天韵诗班」因此得名。
首次访美演唱
明星花露水的老板,奉献了第一笔电视播出费,但是制作节目,还是需要经费投入,彭蒙惠主要的支持者都在美国,因此1964年她便带领着创立不久的天韵合唱团,进行第一次访美演唱,成为台湾第一支出国分享福音、宣慰侨胞的演唱团体,那次巡回演唱旅程,达4个月零两天,共演唱218场。团员吴瑞月描述访美之前的心情是:「抱着吃苦的心志去的,为着主的圣工,就是睡马路,挨冻饿,亦在所不惜。」至于彭蒙惠印象最深的是:有位14岁小男孩,清晨挤牛奶打工,却把打工所得的10美金奉献出来……天韵初期,便是靠着基督徒们这里一点、那里一些,把钱或物品加以聚集,支持下来。
演唱风格转变
创立初期的天韵合唱团,以演唱翻译的诗歌为主,到了六○年代后期,演唱的风格,受欧美福音歌曲的影响,由古典美声,开始跨越到福音流行。这对当时保守的台湾教会来说,演唱方式实在很「前卫」,有位热心的听众戎玉琴,特别撰文写道:「天韵诗班的演出,却是别具心裁,就音乐的价值上而论,六位团员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在水准方面,可和西方音乐的名歌手媲美。在圣乐的表现方面,他们有划时代的革新;利用舞台的设计,道具的配合,再加上歌剧的表现,适合讲台和电视之应用,怎不系住观众,令人趋之若鹜?」
本色化诗歌创作
七○年代后期,台湾掀起了校园民歌的创作风潮,「为什么我们不试着写歌呢?」天韵于是尝试了福音诗歌的创作,于1980年出版了《野地的花》,也让华人教会由翻唱欧美传统诗歌,跨越到本色化诗歌的创作。三十年来,天韵的创作诗歌,在华人当中产生了极大的回响,更陪伴了许多人的生命历程。
社会关怀及参与
1991年,以环保为诉求的《别让地球再流泪》,获得第三届金曲奖「最佳国语歌词作词人奖」,这项肯定扩大了天韵的视野,也增加了对社会的关怀,并影响及日后的创作。如1995年所推出的《给我换颗心》专辑,即是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省思,并以圣经之核心价值作为回应。2003年SARS期间人与人之间之冷漠疏离,创作《让台湾可爱起来》;2004年选举过后创作《家园》,阐述蓝绿的族群本为一家《有爱的家园最美丽》;2007年出版《一粒小种籽》,鼓励青少年要有感恩的心。
推出本土化诗歌
2002年,台湾社会之本土化运动,随着第一次政党轮替,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何让天韵的诗歌,也能贴近台语民众?用他们的母语传达上帝的爱?参与制作及创作,全都在台湾进行的专辑─《伊的疼惜》推出,专辑洋溢着浓浓的本土风味,荣获第十四届金曲奖《最佳宗教音乐专辑奖》。
回馈教会分享经验
2008年,天韵创立45周年。为了回馈也希望鼓励更多教会用诗歌,特别举办了《把福音唱出来》的观摩比赛。并透过团员把音乐创作的经验,与基督徒分享,分别在台湾各地,举办《天韵工作坊》。
进入中国连结台湾
2010年,天韵首度应邀进入中国进行音乐布道与交流。两岸早已因着天韵诗歌连结的情感,终于能面对面,彼此都有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恩。因着中国广大的需要,天韵每年都有不同的行程,在各地进行布道和培训。
2013年,天韵50周年,加强与北、中、南教会的合作,一起举办诗歌布道会。
天韵音乐分享会
台中圆满剧场
2013/8/24(六)19:30
高雄巨蛋
2013/8/31(六)19:30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
2013/9/14(六)19:30
2013/9/15(日)14:00;19:00
索票专线:02-25338082分机800、888
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3-02018
本报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