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王面前,看看他们的勇气随笔
- 1 -
宁肯烧死,不拜金像
《但以理书》记载,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曾造了一个金像,高达六十肘,立在杜拉平原,下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都要俯伏敬拜金像。
没想到,被掳至此地的犹大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他们并不理会王的命令,也不拜他所立的金像。
当尼布甲尼撒王以死亡威胁他们,要求他们必须向金像下拜时,他们对王说:
“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
气急败坏的尼布甲尼撒王,命令将火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然而,烈火烧死了抬他们的人,也烧开了他们的捆绑,却没有烧及他们的身体。
王惊讶地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但3:25)
最终,他们从火窑中平平安安地走出来。尼布甲尼撒王感叹道:“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但3:28)
- 2 -
狮子坑中,面色不改
大流士王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在这三人中,王又想立一人治理通国,这人就是但以理。
总长和总督满心嫉妒,想方设法控告但以理,却找不着把柄。于是他们就从但以理的信仰下手。
他们对王说:“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6:7)
当大流士王立了禁令之后,但以理明知禁令盖了玉玺,却仍然回到家中,打开窗户,一日三次跪下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当那些总长和总督看到以后,向王不住地控告但以理,致使但以理被扔进狮子坑中。
但以理却在狮子坑中得蒙救护,上帝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但以理,使他毫发未损。
最终,王向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发怒,使他们和妻子儿女都被带来,扔在狮子坑中。
- 3 -
违例见王,视死如归
《以斯帖记》记载,亚哈随鲁作王年间,因着奸臣哈曼蛊惑,王下令将通国的犹大人全然剪除,杀戮灭绝。
谕旨传出,犹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万般无奈之下,犹大人末底改向王后以斯帖求助。他对王后说:
“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若以斯帖不蒙召而擅自见王,按例必被治死。此时,她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要违例见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
最终,上帝不仅没有让她死,更藉着她拯救了整个民族。
甚至,犹大人在那个既定遭遇祸患的日子里,反过来大大杀败了他们的敌人。
- 4 -
美好榜样,光耀古今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但以理,满有智慧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还是集美丽、智慧、勇气于一身的王后以斯帖,他们的命运和其他被掳的人完全不同。
流亡他乡,本来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但他们却得着了尊贵的地位,受到万人的景仰,实为不幸中之万幸。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看重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更没有为此而放弃自己的信仰,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以生命和热血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甚至,连一点点外在的形式也不肯妥协。就如但以理,他若关起窗户祷告,难道不蒙上帝垂听?他将自己暴露于敌人的窥视之中,难道不是自讨苦吃?
也许,他不具备我们的“聪明”和“智慧”。
当然,结果也大不相同。但以理对信仰的坚守,不仅改变了王对上帝的认知、改变了自己的地位,更改变了整个民族的命运。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坚守在哪里呢?很多时候,我们不只是不堪一击,更是不攻自破。
实在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