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心窗的思念:倾听卢云的祷告与默观灵修

作者:基督时报  来源:基督时报 浏览:
核心提示:卢云与梅顿 卢云(Henri J.M.Nouwen)是凭《亲爱主,牵我手》他第一本直接探讨基督徒祷告生活的书而逐渐成名的。当他的《始于宁谧处》及《从幻想到祈祷》出版后不久,他已被认定为当代一位重要的灵修作家,能够为当代基督徒提供灵性生活的指引。 然...

核心提示:卢云与梅顿   卢云(Henri J.M.Nouwen)是凭《亲爱主,牵我手》他第一本直接探讨基督徒祷告生活的书而逐渐成名的。当他的《始于宁谧处》及《从幻想到祈祷》出版后不久,他已被认定为当代一位重要的灵修作家,能够为当代基督徒提供灵性生活的指引。   然而,出名之前的卢云曾经在1970年出版...


卢云与梅顿
  
卢云(Henri J.M.Nouwen)是凭《亲爱主,牵我手》——他第一本直接探讨基督徒祷告生活的书而逐渐成名的。当他的《始于宁谧处》及《从幻想到祈祷》出版后不久,他已被认定为当代一位重要的灵修作家,能够为当代基督徒提供灵性生活的指引。
  
然而,“出名”之前的卢云曾经在1970年出版了一本书,取名《卢云眼中的梅顿》。这本早期作品的主旨是介绍当时刚刚逝世的熙笃会修士多玛.梅顿(Thomas Merton)的灵修思想。除了他以外,卢云再没有以另外一个人的思想作为他研究和写作的焦点了。事实上,几乎所有卢云的作品都是他个人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自己切身处地对信仰生活的反省。表面看来,《卢云眼中的梅顿》只是卢云众多著作中的其中一本,但它的重要性绝不能被忽视。我们甚至可以初步推断说,自卢云研究梅顿的灵修著作始,他在祷告和默观方面的思想深受梅顿的影响。
  
虽然卢云与梅顿只有一面之缘,他即深深被梅顿个人生命的气质及著作所吸引。当他知道有关梅顿突然逝世的消息之后,极其难过。他说:“我犹如失去了一个要好的朋友。因此,我向其他人介绍他,一个在近年来对我有最多启发的人,是顺理成章的事。”1)卢云相信,梅顿所教导师的祷告和默观生活,可以帮助当代心灵破碎和不安的人。
  
由于被梅顿的气质及著作所吸引,卢云深入地研究梅顿的生平和著作。很自然地,当卢云仔细研究梅顿的著作时,他就更进一步地被梅顿的思想和经历所感染。因此,我们很难相信,卢云日后关于祈祷生活的著作完全没有受梅顿的思想所影响。至于卢云如何具体地受梅顿的影响,他受梅顿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是值得以专文作深入探讨的。虽然本文的目的并非是研究卢云与梅顿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必须指出一点:卢云与梅顿的个人信仰历程和发表的著作都有颇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卢云和梅顿的蒙召经历十分相似。像梅顿一样,卢云回应神一次又一次的召唤,去选取简朴、服事和祷告的生活方式。昔日年轻的梅顿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在一所修会办的学府任教,同时在黑人社区做些义务工作。但他感到神进一步的召唤他“归家”。于是,梅顿考虑离开教书的工作,进入黑人社区服贫穷人。但至终他决定要按神深切的召唤而行,进人修院,作一个退隐的修士,过神修的生活。梅顿在日记中描写他拿着很简单的行李,步入修院的那种割舍与皈依的复杂心情和卢云进入“方舟”的心境很相似。
  
卢云也一直寻找一个可以“落脚”的“家”。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之后,他决定舍弃往拉丁美洲的贫穷社区中作牧养工作的念头,而进入方舟图体作服事。他在日记这样诉说他进入方舟的心情:“这个决定——离开哈佛神学院,搬到法国来,在特鲁斯里与范尼云,以及方舟图体成员共度最少一年——使我流了不少眼泪和度过无数无眠的晚上。那是一段无限犹豫、无数内心争战的日子。然而,那天,当我驾车离开哈佛那所房子——过去一年里作为我生活中心的房子——的时候,感觉上好比朝着崭新的自由而去一样”。2)
  
此外,卢云和梅顿彼此之半的写作进路亦很接近;他们均以“默观”的心境看世界、看人生、看事奉。卢云生前所出版的著作接近四十册,其中有不少是直接以基督徒的祷告或灵修为题材的。然而,他的著作还涉猎不同的主题,例如“教牧关怀”、“人际关系”、“生命老化”、“面对死亡”等等;但卢云在这些以现实生活和处境为题材的著作中,仍然或多或少谈及基督徒的祈祷生活。事实上,卢云像梅顿一样,不管是探讨什么主题,总是以“祷告”作为出发点的。换句话说,“祷告”这个课题好像是一丝银线穿插于卢云的著作及公开的演讲中,并且把不同主题的著作编织起来,清楚勾划出卢云的心灵面貌:一个渴望“归家”的客旅。对卢云而言,信仰的生活就是祷告的生活。无论是在他心灵平稳安憩或是波动枯涸的日子,他仍然不间断地每日祷告。我们从他所出版的几本日记中可以清楚知道,“祷告”对于卢云是如何的重要。这一点足以令我们相信,卢云是在相不当的程度上受梅顿的默观生活所感染的。
  
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说,卢云在祷告和默观生活方面的写作完全模仿梅顿的。卢云进入方舟之前所接触的社区与梅顿当日所处的修院图体不同,卢云所面对的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是深受物质主义和实效主义所熏陶的一代。他在祷告和默观生活方面的写作往往是针对当代人心灵的需要。因此卢云的灵修思想,既然深受梅顿的影响,但仍然有其本身独特之处。
  
那么,卢云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如何说明基督徒的祷告和默观生活呢?卢云很喜欢,也很擅长使用比喻来描述基督徒的祷告生活。在《你能喝这杯吗?》一书里,他用圣餐嚼杯的比喻来陈述灵性生活的三个层面:把持(holding)、举上(1ifting)、喝饮(drinking)。而他其中一本畅销的书:《从幻想到祈祷》,则以一个螺旋循环的构思来描绘灵性生活的三个向度:孤单转入独处、独处转出服事、服事又再转达入祈祷。因此,我也尝试以比喻的方式来归纳卢云对祷告和默观两个方面的见地,而以下所用的四个比喻中大部分是从卢云的著作中抽取出来的。
  
一个休止的乐音
  
卢云非常重视独处和安静,他主张基督徒要为自己的生命开辟宁谧处。在《始于宁谧处》一书中,他默想福音书多处谈及耶稣退下祷告的经文。对于耶稣不断寻求安静祈祷的抉择,他感触良多:“在那些叫人不能喘息的行动之中,我们听到一隅安歇的呼吸。在夜以继日的行动里,我们找到片刻安宁静谧。”3)毫无疑问,静止是祷告生活的重要元素。
  
从这个角度看来,祈祷好像是繁忙生活中的一个休止时刻,让我们可以专注于神。但卢云并不容许我们视祈祷为繁忙生活之外的另一样“属灵”和“宁静”的活动。从祈祷的宁静氛围而言,它的确好像一个“休止音符”,唤发人进入一种沉静的心灵状态。然而,这个所谓“休止音符”不是音乐之外附加的一样东西,“休止音符”本身就是音乐,是一种没有声音的音乐;同样地,祈祷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平日生活作息之外再添上的一个“属灵”项目。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