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王竞电影无形杀灵修

作者:佚名  来源:基督教网站收集 浏览:
核心提示:一场网络上的声讨竟然演化成了现实中的命案。为什么?这仅仅说明了网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吗?这仅仅提供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的典型例证吗?我觉得仅仅局限于网络是不够的。虽说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背后操纵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网络的主要魅力在...

核心提示:一场网络上的声讨竟然演化成了现实中的命案。为什么?这仅仅说明了网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吗?这仅仅提供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的典型例证吗?我觉得仅仅局限于网络是不够的。虽说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背后操纵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网络的主要魅力在于它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实现权利,同时又能够让你最大限度地逃避责任。权...


      

 

  一场网络上的声讨竟然演化成了现实中的命案。为什么?这仅仅说明了网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吗?这仅仅提供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的典型例证吗?我觉得仅仅局限于网络是不够的。虽说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背后操纵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网络的主要魅力在于它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实现权利,同时又能够让你最大限度地逃避责任。权利与责任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要么不谈权利,只讲责任;要么夸大权利,不负责任。严复先生深谙此情,因此他在翻译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的名著自由论(On liberty)时把书名译成了群己权界论,不过,严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领会,到今天这方面的错误灾祸还是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已经够中国特色了,网络上还不时弄出这么门,那个门来,更令人刮目相看了。这不!连电影也来凑热闹了。

  红杏出墙本来是性使之然,古已有之,只不过于今为甚。古代对此惩罚有游街,沉潭等等,网络时代则是人肉搜索,全民公讨。当然,显而易见,作奸犯科是罪,有罪,也应当制止,但上述这些处理方法未免过于简单,很难真正应对异常复杂的人与人性。尤为重要的是:谁有权利来谴责罪?谁又有资格来向这个罪人扔第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很少人认真去思考。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每一个人在面对罪人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发谴责,扔石头,而不是去问为什么?去想怎么办?第一个发现者是林燕的丈夫。他的第一反应是盛怒,责骂,动粗,而且把林燕与高飞的对话及偷情视频公之于众。他的理由是:我为你赚钱,我给你大房子住,我让你过悠闲生活,你却背叛我,岂有此理?他不知道,对于一个活生生的女人来说,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当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填充她的空虚时,自然就会有别人来愿意代劳了。他把林燕赶出去的理由也很简单:“你让别人都知道我是那个戴绿帽子的丈夫,让我怎么面对亲人,朋友和部下。”他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提供的,造成的,却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妻子。在把妻子从家中赶出之际,他还说出了许多恶毒的话:“我要离婚,法律会站在我这一边。我要让你一张纸片也得不到。”在妻子惨遭不幸后,面对岳母的责难,他还是反覆辩说:“我也是受害者!我也是受害者!”林燕丈夫的这两块石头够重够狠的,可还不至于立马让林燕丧命。从丈夫被赶出来,她仓皇地逃亡父母家,本来指望在这里找到避难所,没有想到父亲一见她就说出了这样的话:“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可为人还是清清白白的。你把我的脸面丢尽,让别人戳我的脊梁骨。”母亲则在一旁默默无语。他们此时都没有想到要帮助自己的女儿获得喘息,脱离困境。至爱亲人在急难时刻说出如此无情的话令林燕深深失望,她只好选择再次逃亡。这又是重重的一击。林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高飞,她要求他无论如何要见她一面。可此时的高飞已经是惊弓之鸟,自顾不暇,焉能顾她。于是,短暂的相见就成为了永别。此时,林燕已经无所依傍,无所牵挂了,她去意已定,无路彷徨,最后,借一个小痞子之手完成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愿:在一个没有网络的地方和过去告别。

  如果说林燕是在众人的讨伐中和亲友的冷漠中被逼上绝路的话,那么,高飞则是因不敢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罪恶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奸人妻子本来已经犯下大罪了,可他不但拒不承认,而且还向天下网民公开叫板,这就狂妄自大错上加错了。面对妻子的责问,他居然还对天发毒誓,这就不仅是欺人,而且是欺天了。其实,他谁也骗不过。网民都说他太过分,是垃圾;就连妻子也看破了他的谎言:“你以为我真的相信你,只是不想让孩子还没出生就没了父亲。”正是他的这种拒不认罪悔改的态度激起了网民的愤怒,使得这一事件不断升级,从虚拟世界下到现实生活,危及自己也牵连亲人,最后不得不亡命天涯。他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自己的妻子,亏欠很大;就是对林燕的死,也难辞其咎。

  “正义之剑”周明和网络编辑在这场悲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周明一开始确实是出于正义,可是这种正义是一种抽象的正义,而非一种针对具体人的正义。后来,就连这种抽象的正义也变味了。“正义之剑”仍然大张旗鼓地高举,而实际的动机则成了借此机会使自己成为网络红人,领袖,改变自己作为一个小推销员的身分。如果说周明多少还是糊里糊涂被人利用的话,那么网络编辑则是完完全全头脑清醒策划精明了。他是这场网络事件的发起者,策划者,推动者,利用者,操纵者。他调动起了周明的野心与虚荣心,怂恿他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且不断给他加压打气:“这样怎么对得起天下网民!”“勇往直前,决不放弃!”他也很善于保护自己:当周明对高飞拳打脚踢的时候,他在一旁叫好且摄像。结果周明被拘留十天,他毫发无损。他还过河拆桥,极不仗义:当周明最后被警车带走时,他又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了这个糊涂蛋。在他看来:管他正义不正义,管他高飞还是周明,只要能提高收视率,就是一切。从周明的行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面对罪恶时,像道德义愤这类的抽象正义远远不能应对复杂的社会和复杂的人,它很容易过头,如在网络上贴出的句子:“这种人,不需审判,直接枪毙。”它也很容易被人利用。从网络编辑的身上我们更看到抽象正义背后潜藏着许多阴谋与罪恶,就如罗兰夫人所言:“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当然,最后林燕的香消玉殒惨死人间并非当事人所真正愿意看到的结果,他们也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谁之罪?似乎大家都没有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周明更是问警察:“你到底站在哪边?”好像他就天经地义代表真理与正义。但其实,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有罪。他们都是扔石头的人,一人一块石头,一粒石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被砸死了。不是说不要谴责罪,而是说每个人首先需要面对自己的罪,尤其是当我们准备向罪人扔石头时,更要想一想:我是否有这样的资格?

  人性是需要经受考验的。不是我没有犯这样的罪就有资格来谴责这个罪人,而是要问我在这个罪人所处的情境中是否绝对保证不会犯罪?要问我以前没有犯是否就表明我永远不会犯?要问我不会犯这样的罪可我会不会犯别样的罪?其实,在面对罪恶与罪人的时候,最能够显示与考验人性最本真的一面。在看到妻子的奸情时,林燕丈夫表现出了他的狠毒与残酷;在了解了女儿的失足时,父亲显露出了爱面子胜过爱女儿;在面对林燕的求救时,高飞显示出爱自己超过爱任何人。没有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都是驯良的妻子,稳重的丈夫,慈祥的父母,和善的朋友;一旦发生这种事,我们就都不一样了。难道我们只能怨不凑巧?只能认太倒霉吗?的确,现实生活中,有幸运的人,一辈子干了不少坏事,可就是不露痕迹,没让人抓住。还有的人虽然后来被发现了,可时过境迁,当事人不那么刻骨铭心,不那么揪住不放了,也就逃过一劫。可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没有偶然事件,没有发现,并不等于没有罪恶,只是说某些人幸运而已,或者说是上帝给了他再一次反省的机会而已;甚至没有实际发生,也不等于没有罪恶。就像汉姆雷特(Hamlet)所说:“我的罪恶是那么多,我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当然,对更多的人来说,可能是没有机会。想法人人有,但机会不是人人有。


  问题还有另一面:如何对待罪恶与罪人,其实也是人性升华品格展现智能绽放的机会。可惜影片中人物的表现基本都不合格。这也难怪,就是一些很聪明的名人也是在此跌倒的。郁达夫与王映霞曾经被称为是神仙眷侣,可后来郁达夫把王映霞的一些隐情写成毁家诗纪并公之于众,这样,小错变成了大罪,情侣变成了仇人,再想挽回已无可能了。这类悲剧的根源都在于我们对人与人性的错识,或者对此认识不够深刻。其实,罪人是人的本质,罪恶是人的趋向。罪人犯罪,自然不过;罪人不犯罪,纯属恩典。既蒙恩典,就要分人恩典,以恩典待人,而非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拿婚姻生活来说,双方没有一点错误与过犯的婚姻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恐怕不多。那么,在发现错误之后,是继续以恩慈相待?还是恩断情绝呢?这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离婚,把人赶出去,使之身败名裂,不耻于世,这是惟一的解决方案吗?这就达到了目的吗?这其实反映了人最深刻的罪最根本的罪—自私。我是一切的核心,我是所有的原点,谁损害了我,我就弃之如敝履,无论丈夫妻子,父母儿女,兄弟朋友。实际上,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分享与担当,分享成功与快乐,分享大事小情,分享里里外外;担当艰辛与痛苦,担当风风雨雨,担当软弱,甚至要担当罪恶。因为一切都是共同的,不能绝对清楚地分出你我。权利是共同的,责任是共同的;软弱有你有我,惩罚也不能一人独受。保罗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12:15)“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哥林多后书11:29)这是说朋友之间,同工之间应该有的彼此相持之道,那么又何况夫妻呢?一方跌倒了,另一方难道不能援之以手,扶他/她站立起来吗?一方有了过错,难道另一方就只能作为无情惩罚的工具?就只能置之不理弃之不顾?要知道,惩罚只有在一个人觉得应得时才是惩罚,否则就是凌辱;罪恶也只有在一个人衷心承认后才会得到改正,否则还会再生。

  怎么办?

  朋友,还是让我们好好思考章伯斯(Oswald Chambers, 1874-1917)竭诚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中的这段话吧!“觉醒就是在生命中再没有错误的判断。受错觉的欺骗,会使我们对人的评价变得苛刻,好冷嘲热讽。但从神而来的觉醒,却使我们真认清人的本相,而又不愤世嫉俗,也没有尖酸苦毒的说话。…不愿从错觉中醒悟,是导致人生种种痛苦的因由。情形就是这样:我们若爱一个人,却不爱神,便会要求他完全正直无瑕。一旦得不到,就变得残酷,要报复;我们要求的,是一个人无法做到。只有主耶稣才能满足人心中最深的渴求。…我们的信赖若在人身上,结果必是对人失望。”

  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如此,最亲密者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12:19)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10:12)

  我们如此容易被挑起恨,那是因为我们爱得不够。

原文链接:翼报 http://www.ebaomonthly.com:2480/ebao/readebao.php?eID=e06405

文章录入:rebekah    责任编辑:en2003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