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卫讲道集讲章

作者:申士收集整理 来源:基督教网站 浏览:
核心提示:林大卫讲道集.f{font-size: 12px;line-height: 15px;}A:link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blue}A:visited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blue}A:active {text-de... 林大卫讲道集 论科学态度和万物的起源 (一)...

  核心提示:林大卫讲道集.f{font-size: 12px;line-height: 15px;}A:link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blue}A:visited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blue}A:active {text-de...林大卫讲道集

论科学态度和万物的起源

  

(一)论科学态度

  近来看到一篇论科学家牛顿的文章,在盛赞他的科学发明之后,感慨的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象他这样罕见的科学工作者,却同时又是上帝最虔诚的信徒。在他的后半生中,竟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这种遗憾是基于一种成见,认为相信上帝与相信科学是相对立的。科学工作者不应该信上帝,否则就是一个怪物。事实上这种成见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已经主观的下了一个没有上帝的结论;反过来说,如果从有上帝的前提出发也是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应该是:事先提出问题——“有没有上帝?”然后摆脱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老实和虚心的正视一切事实,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事先应该指出,人们一生下来脑子里是没有上帝的、是个无神论者。直到如今世界上大多数人不相信有上帝,问他们为什么不信,他们说没有看见所以不信。可是他们大多数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深思过,也不感觉有深思的必要。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思一番,没有看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看见了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存在。

  住在沙漠地带的人常看见幻影,地平线上会出现楼房、树木等,是虚幻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与此相反,宇宙中最重要、最奥妙的东西就是“生命与思维”,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宇宙里如没有这两样东西,它的存在就毫无价值。

  拿人来说,他是一个物质、生命与思维的统一体,但如果夺取他的生命与思维,剩下来的物质就毫无价值。应该说他的价值是一个负数,因为人们还必需花一点钱把他处理掉。可见使人有价值的是“生命与思维”,而这正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是客观存在的。

  现在暂且不谈“生命与思维”,先来看看物质的问题。现代科学对物理的研究不断提出新的事实,来解决究竟有没有上帝的问题。

  曾有科学家提出,为什么一切物质都是由相同的电子与质子组成。固然除了“电子与质子”之外,原子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基本粒子,但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宇宙间千变万化的物质,它们的建筑材料完全是一样的,它们的标本可以在任何一个原子里找到。这个事实向人们提出了寻找自然界的“设计师和工匠”的问题。不信上帝的人说物质是“自然存在”的,它自己决定自己的存在形式。

  除了这两种说法之外,就根本没有别的说法。现代科学所揭晓的事实使“自我创造论”遇到极大的困难,一切东西的基本原料都是一样的,那么由谁决定多少电子和质子组成一个氢原子,多少电子和质子组成一个氧原子呢?

  有人说由环境来决定,但也奇怪处于同一环境的“电子与质子”,何竟变成百余种不同的元素,又化合为千万种不同的分子,进而又形成复杂的细胞、筋骨、血肉和能思维的人脑呢?这都是自我创造出来的吗?一大堆砖瓦自己能自动堆起高楼大厦吗?在“我”还未出现之前,就能进行自我创造了吗?由此可以看出万物自我产生的论点,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讲内在矛盾也好,说外因内因也罢,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电子与质子的内在矛盾没有改变,构成的原子却大不相同。在外因与内因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原子和分子,我们断定物质必定有一个支配它的“思维”。

  第二、物质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物质的支配者,这是我们第二个观点。

  这个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充分的说明,我们使用的工业品都是它的制造者思维的表现,每一件物品都有制造它的目的、艺术性和合理性。所谓艺术就是悦人耳目,合理就是适宜使用。这些东西需要工匠设计与加工,表现了思维的活动,即是人手所造的,就表现了人脑的思维活动。

  然而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东西,如草木、花卉、奇禽异兽,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性和奇妙的合理性,甚至新兴的仿生学都是从生物身上吸取有用的知识与技术,这一切都是在人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它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又显然比人所设计的优美得多,它们告诉我们,宇宙间有一个比人的思维无限高明的思维,以各种方式向人显示他的存在,无奈许多人闭眼不看、塞耳不闻啊!

  第三、质能关系式。这证明了造物主的存在。

  多年来人们常说:“物质不能被创造或是被消灭。”然而自从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式以来(E=MC攩2攪),人们就发现原子核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看到了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按照这个关系式,一克的质量相当于90,000,000,000,000焦耳的能量。

  实际这一发现是已经推翻了物质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的论断。因为证明能量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因此有人称之为“唯能论”。

  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都是部分的物质被消灭,就是物质还原为能的实例。一九四四年科学家用电子回旋加速器制造“锫”和“钜”等元素成功,就是物质被创造,就是能转化为物质的实例。

  由此可见,物是有形的能,能是无形的物。绝对的唯物论在新发现的事实面前,是迟早要修改为相对的唯物论,肯定能的第一性和物的第二性。

  也要意识到“物”是“能”经过思维的支配,而出现的有形实体。总之物质的被创造和被消灭,都是受思维支配的过程。现代的科学家既然已经能用电子的能量创造元素,也能将原子转化为能、使之消灭,何况那支配宇宙万物的上帝呢?

  有人说信上帝的人迷信《圣经》,把它当做科学权威。事实上这个权威倒是真了不起,它在两千年前讲的话到现在被证明是科学真理,这句话就是:“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上帝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十一:3节)

  圣经并不是说创造是“无中生有”,乃是说“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这种非显然之物就是能,就是无形的物质。这节经文还指出另一个重大因素,它说无形之物变成有形之物乃是经过上帝的话,也就是思维的表达加以支配的过程。这个“话”称为“道”,原文是“Logos”(逻各斯)。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一:1-3)

  道是聚结能量,使之聚集为物的重大因素,“道”就是大自然的设计师和工匠。科学知识的积累将进一步充实这个真理,在大自然中我们接触到造物主无限的智慧。圣经说:“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利米书五一:15)又说“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以赛亚书四十:26)

  宇宙间的一切能量受上帝支配,也来源于他,他使“能”聚集为“物”,使“物”分散为“能”,他能创造也能消灭,无穷无尽的能量都以他为源,从恒古到永远,他是生命的泉源,以无限的思维主宰无边的宇宙。

  圣经说:“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象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使徒行传十七:24-28)

  根据“物”与“能”统一的真理,物、能与精神相比不分先后,因为都集中于上帝与他并存,是永恒的。物与能始终受思维的支配,而上帝无限的思维主宰着无限的物与能。

  牛顿用二十五年研究圣经,恐怕不是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他肯定是会有收获的,虽然人们不都赏识。他既懂科学又研究圣经,因为认识到真理只有一个,是统一的,科学真理与神学真理是相符相承的。科学有真假,宗教也有真假,如果不仔细分辨就会被假的迷惑。我们可能迷信假宗教,也可能迷信假科学;但如果既能发现上帝在大自然里隐藏的科学知识,又能明查他写在圣经里的重要启示,然后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那就不是迷信而是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万物的起源

  关于万物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神创论”,认定万物都是神创造的;而上帝是自有永有、无始无终的,无限深奥莫测的,也是无限思维与生命的存在形式。另一个是“进化论”,认定万物都是自然产生的,自然界一切神奇莫测的因素源于物质本身,而且物是自有永有、无始无终的,生命与思维都能归于物的运动。

  这种论说实质上与“泛神论”相似,认为万物皆神,也能叫做“内因论”,因它在物质的内部寻找它存在与运动的原因。“神创论”是“外因论”,它认为物的存在与运动有赖于上帝的存在,并受他支配。

  中古世纪由于教会势力的影响,“神创论”在欧洲居于优势,后来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影响,导致法国大革命。在此前后,大批的学者摆脱了教会的影响反对教权,宣传“无神论”。但对于万物的起源问题,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学说与神创论相抗衡。

  一八五九年英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创立了“进化论”,很快的被各地的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因为它对于生物的起源,提出了比较合乎逻辑的、而又能排除上帝,代替“神创论”的观点。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起先以一个单细胞的形态开始,然后大约经过一千万年的进化,逐步演变成高级生物,其中一个分支发展成现代的人种。

  进化论的创立引起了宗教界的反对,双方多年争论不休。由此产生了折中的说法,来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上帝造的,但他造的方法是通过生物的进化过程。但问题的实质是,如果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时间的长短都无所谓;如果没有上帝,时间再长、不存在之物也很难自然出现。

  “神创论”者大体分为两个学派。第一个学派叫做“自然神论”,认为创造天地的上帝不是圣经中的上帝,而是现代哲学界推断出来的神。另一个学派则相信圣经中“创世记”的记载,认为是可靠的历史记录,他们可以称为“圣经神创论者”。圣经说:“本星球上的万物是上帝在六天之内造齐的,每日是有晚上有早晨的,是24小时的日子,所以不能容纳上述折中的说法。

  怎么决定真理是属于谁呢?这就要求对每一个论述作认真的检验。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神创论”者必须请求上帝当众表演他创造万物的过程,进化论者必须让人目睹猿变人的进化过程。实际上这种当场表演的检验方法,双方都是办不到的。办得到的检验方法是,提出几个事实用辩证法来说明各人论据的依据,同时提出对方论据的漏洞和缺陷。

  许多人包括一些道义很高的学者,对万物的起源问题是抱有偏见的。信上帝的人往往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不能客观的衡量进化论者的各种论据。

  进化论者以没有上帝为既定结论,否定自然界所表现的规律、秩序、图案等足以说明宇宙间有一位设计师,一个造物主,他们不承认宇宙的存在是有目的的,或是需要设计与制造,他们认为万物的出现都是偶然的、盲目的巧合。

  神创论者既信有上帝,就将自然中一切的神秘现象都归因于上帝,故此他们实际上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规律与超自然规律都是上帝所制定的,故此也是一致的,没有根本的矛盾。

  进化论者没有上帝作靠山,故此不得不把一切神秘的现象都看作是物质的、自然的、内在的本性。他们所知道的、所承认的最高的思维就是人类大脑的思维,故此在人类大脑未出现之前,宇宙间没有思维。物质既不受思维的支配,其存在和运动都是偶然的巧合,是盲目存在也是盲目运动的,但盲目性与规律性却是矛盾的。诸如此类的矛盾是不信上帝的人无法圆满解答的,故此不难看出,进化论虽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其中的矛盾与难题比创造论还多。

  

  神创论与进化论的不同点,也可以说是快速出现与缓慢演变的区别。进化论认为物种的进化是经过千百万年的逐渐变化实现的;而神创论按创世记的说法,地球上的动植物是在几天之内出现的。现在举出几个事实,对这两个论点进行考核,看那一个更合乎实际。

  第一、原始生命的出现问题。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出现的呢?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变而成的呢?还是一天之内突然出现的呢?

  生物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进化论者想象当地球上条件适合时,一批无机化学元素偶然化合成氨基酸,然后多种氨基酸拼在一起形成蛋白质,蛋白质进一步组合成一个活的细胞。

  曾有人在化学试验室里模拟原始地球表面的情形,用人工方法合成氨基酸,获得成功。但其中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氨基酸容易氧化,所以在合成它的时候必需在充氢气的试管中进行;(但在氨基酸合成之后,变成蛋白质和活的细胞,这道程序还没有试验成功)就是说如果按他们所说,蛋白质可以变成活的细胞,就必须使它获得氧气。根据这几个条件得出来的结论是,原始地球上必需是开始没有氧气而有氢气,但到氨基酸合成之后,必须急速的改变成有氧气的环境。

  上述科学的试验告诉我们,第一个生物的出现要求快速的变化,人工合成氨基酸的过程不需要几万年,也不需要几十年,甚至一年也不要,合成之后变成蛋白质、形成活细胞的过程,则要求环境由无氧大气变为有氧大气,又是一次急速的变化。由此可知,这头一道关,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是如何的出现?神创论者不难解答,进化论者一贯用的千万年长时间的答案,不符合试验出来的客观要求。

  第二、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问题。

  原始生物出现之后还必需繁殖下去,生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比如阿米巴虫不分性别,是借分裂来繁殖的;但另有一些生物是分为雌雄两性。无性生殖的原始祖体只需要一个,有性生殖却需要两个,雌雄必需同时出现,并且相距不远以利于繁殖。这就要求地球上一开始就出现三个细胞,这在用偶然巧合来实现的进化,是很高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概率,例如一粒筛子有六面,挚一百次,同一面出现的概率大约是十六次,但同时挚一百粒筛子,指望每一粒都出现同一个点数,那即使是挚一千万年也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这种巧合的偶然性已经不是时间的长短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人工合成氨基酸本来就不是巧合的事,并不是把一批氢氧碳原子混合在一起让它们自由化合;如果是的话,那么等千万年它们也不会变成氨基酸。人们必须将适量的化学分子置于适当的温度,适度紫外线辐射的严格控制之下,才能成功,人工合成蛋白质也必是如此,更不是盲目碰巧的事。至于细胞的组合是更为繁杂的事,决非人工所能胜任的。

  细胞学是一门专科,近代又发展了遗传工程,专门研究细胞里面无穷的科学知识。细胞虽小却是全备的工厂,能消耗燃料、吸取养料、排除废料,有内在的小发电厂,小生产作业线,用外来原料制造专用的产品,一切作业则由一个调度中心控制。

  凡是从事研究细胞学的人,很难相信细胞不经过精心的设计就能自然产生的。故此他也不会问细胞的产生需要多少年,因为有一个设计师和造物主就不需要多少年,没有他即使过了千万年也难产生。

  第三、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问题。

  这是鱼类的两大类别,很难肯定那一种受精法比较古老。比鱼更简单的昆虫,比如丘蚓、蜗牛是体内受精的,鱼的大多数是体外受精的。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切生物都是由一个原始生物进化而来的,那么这两种鱼必须是由一种鱼变出来的,但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既是截然不同的鱼种,又不可能有中间状态。故此这种变化不可能是经几万年的缓慢演变,而必是经过一次跃进而成功的。例如这种用长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止这一个问题。

  第四、鱼类上岸的问题。

  进化论学者说最原始的动物是生活在水中,到一定的阶段鱼开始登陆了,变成两牺动物,而后变为哺乳动物。对于这个过程人们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设想,在几千万年前,有一对鱼(必须是有肺的、体内受精的),一雌一雄同时决定打破常规登上陆地。它们还没有长出脚,所以必须用前后四鳍托起身子往前移动,,它们是怎样学会的这个技巧呢?

  肯定不是逐渐学会的,因为它们寿命不长,必需很快学会,这是例外的一次跃进。创立这一学说的人还没有说明,这一对鱼上岸之后是怎样捕食的,或许是饿了再到水里,吃饱了再回到岸上来,为了发展登陆的本领,使它的四鳍终于能变成四条腿,这两条鱼必须把它们学得的本领传给它们的子孙后代,而子孙后代必需继承前祖的遗志,必需不断的操练登陆,争取变成两栖动物。

  这样经过几千万年的训练与进化,鱼变成了旱地上的动物,然后它们又分为两大派,一派爬上高处变为飞禽,一派留在地上变为走兽。

  以上的描述我们并没有夸大与歪曲,进化论者就是这样讲的,一九七九年已经拍成大型科教片《生物进化》。正因为几个关键性的跃进阶段,都是以人的猜想为根据的,故此只能制成动画片。在这一部科教片同国内的观众见面的时候,一九八二年八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却登载了一篇能否定总鳍鱼可以登陆的报导,题为“我国中年科学工作者张弥曼发现总鳍鱼类没有内鼻孔——动摇了陆地上四足动物起源的传统理论”现在摘录主要内容如下:

  “生物进化论认为,陆地上的四足动物是由水中的脊椎动物——鱼——逐步进化过来的。但是,究竟那一种鱼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呢?它们是怎样走上陆地的?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对古生物学有研究的瑞典古生物学家们认为,大约三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最高级的动物是总鳍鱼类。这类鱼具有内鼻孔,可以不用鳃而直接呼吸空气,它们的四个鳍内具有一般鱼类所没有的硬骨,有条件发展成为“四条腿”,爬上陆地。很可能就是这种鱼类进化成两栖类、继而进化成爬行类、哺乳类,一直到人类。瑞典学派在古鱼类研究中创造了一种叫做连续磨片的方法,即把古鱼类化石封固在石膏模型中,每磨去二十分之一毫米就绘制一个截面图案的方法,由此了解古鱼类体内结构。他们对古鱼类结构的了解几乎达到了对现代鱼类了解一样的程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鱼类研究所46岁的古鱼类学家张弥曼,一九八零年四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利用那里的连续磨片方法和设备开展对中国总鳍鱼类化石的研究。

  连续磨片法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研究。该馆著名鱼类学家雅尔维克教授曾主持作过两个总鳍鱼类化石的磨片,一个累计花了五年时间,另一个从1959年开始,迄今尚未做完。张弥曼在该馆工作期间,自己动手制作磨片。……在对总鳍鱼类鼻囊的分析中,她发现这种鱼没有内鼻孔,而没有内鼻孔就不能离开水呼吸空气,也就不存在到岸上生活的物质基础。这就动摇了总鳍鱼类是陆地四足动物祖先的命题。目前各国学者正对这个问题作近一步的探讨和验证。

  ……美国著名的鱼类学家罗森在写给张弥曼的信中指出,这一发现使传统理论发生动摇。”

  

  与其说动摇不如说推翻,人民日报没有介绍这个大约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总鳍鱼,现今仍有活标本又叫活化石。最早在一九三八年,在非洲南部的海洋里捕捉到的,后来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它离开水不能呼吸,有了这个活的物证何必辛辛苦苦搞古鱼类磨片呢?或许有人在想现在的总鳍鱼没有内鼻孔,而古代的有之。果真如此的话,不是证明物种退化了吗?怎么能证明进化?

  凡是有思想愿意认识客观事实的人,看到了活化石经过三亿五千万年的进化根本没有改变,应作何结论。由此可见许多誉为科学权威的大人物,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幼稚的。

  象这类的活化石还有在中国发现的,称为活标本的银杏树和水杉树,古化石鉴定为一亿年前的植物。还有一种叫辛毛蛰的动物据说是 2.8亿年前的东西,现在也找到了活标本,它与化石一模一样。面对这些事实我们要问,经过几万万年进化的活化石到最后仍同古化石一模一样,难道一个猿猴在几百万年里就能变成一个人吗?

  综合以上许多事实证明物种不变,而大变的科学事实根本不存在。创世记所说“上帝造各种生物是各从其类”,倒是符合科学事实的。除此以外还能得到一些物种退化的现象,例如古化石中的象,都比现代的象高大的多。其它动物植物也有的明显的变小了,例如古代的青蛙身长一米,古代的树木比现代的高大、质地坚硬,再拿大家熟悉的“鹅”和“鸭”,原来都是野生动物,,后来被人养成家禽,在驯养过程中它们没有进化反而退化了,以致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家鸭甚至丧失了孵卵的本能,到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帮助家鸭恢复这种本能的方法更不用说设法让它进化了。

  上面的例证说明地球上氨基酸、蛋白质、活细胞的出现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却需要精心的设计、控制与制造。下面我们来讨论生物进化的年龄问题。

  

  现在许多的科学家是通过化石埋藏岩层的世系来决定它们的年龄,而事实上这不是可靠的尺度,地球物理学者推测地球的年龄为45亿年。就是说45亿年前地球上的放射性母体开始和它的子体结合,(放射性母体衰变时,产生的原子量不同的同位素叫做子体)地质学者就用这个尺度来断定各层岩石的年龄。

  具体的测定法是分析岩石标本中放射性母体与子体,以及最终衰变的产物(铅)的比例,然而这种年代测定法没有考虑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地球上有年轻的铀238同年老的铅206并存,二者之间还有锗等中年的元素。铀238的半衰期大约为45亿年,相当于地球的年龄,而铅206是铀衰变的最终产物。

  神创论者认为老、中、青放射性元素并存的现象,说明上帝创造时是把老中青放射性元素同时造了出来。不信神创论的人必须承认,老、中、青放射性元素并存说明,它们不可能是同时由零点开始放射的。现今的铅206 既是多少亿年前的铀238,那谁又知道现今的铀238 多少亿年前是什么东西。

  由此可知对各层岩石的年龄作放射性测定并不可靠,因为无法确定岩石里的放射性元素都是从零点开始的,除此之外火山爆发、水土流失、洪水冲刷和溶解都能使岩石中的部分子体脱离母体。

  地质专业的文献时常讨论测定相同年龄岩石差异的问题,例如第三纪岩层的年龄,通常认定是65百万年,但在世界六大洲二十四个测量点测出的最小年龄是70百万年、最大的是33.4亿年,相差四十八倍。(这个事实记录在美国出版的1976年版《科学杂志》1086到1094期)这足以说明同一岩层在地球上不同地点形成的情况不同,所以用同一个测定法测出的年龄相差悬殊,暴露了这种测定法的缺点。

  1976年版的1491—1500期的美国地质学会的通报,报导了一次对南极洲罗斯海底沉积物的测定,判断它的年龄是250百万年,经考察发现这些沉积物,是近几千年从南极大陆山上冲下来的。故此对它的测定只能代表那些山脉的年龄,不代表海底的年龄。这样看来古岩石的年龄也不见得等于在它们当中的古化石的年龄。

  根据创世记六到八章的记载,大约五千年前,地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将大批动植物突然掩埋在几千米的深水高压之下,使之变为化石。故此掩埋这些动植物的泥土的年龄不能代表这些化石的年龄,因为这些泥土是与动植物结合时才成为化石的一部分。总之泥土的年龄并不等于它所侵入的动植物的年龄。

  创世记六到八章是历史记载,说明那一次特大洪水发生的年月日,以及它泛滥了多少天,所有的山脉都被淹没,猛冲横扫的冲洗将地上的森林剥落尽净,而后洪水渐退时将大批树木覆盖在平原上,而后又一次涨潮带走泥沙将树木掩埋,成为煤矿。煤层的底板很少看见有坚固的树根化石,这说明原来的树是从别处冲来横铺在冲积层上,然后被覆盖的。

  大批淹死的动植物被旋涡冲在一起,大水退落后成为今日的化石库。大量的树叶变成化石的时候还是新鲜的,所以还能辨认它的品种。有一些鱼的化石呈现挣扎的状态,昆虫和虾的化石人们仍能辨认其须毛齿,因为没有腐烂就被掩埋了。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事实,多数动物的化石是迅速被掩埋的。今日的动植物死了以后一般不会变成化石,因为它们死了就腐烂了,不象大洪水的时候好多东西被很快埋在深水里。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问题。

  高空中的碳原子有一部分受宇宙线的冲击,变成放射性同位素碳14原子,混在大气的普通碳原子中。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时候就从大气中摄取一部分碳14同位素纳入身体组织系统,生物死了之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停止,体内的碳14原子含量不再补充,并随时间流失,因衰变日日减少。这样一来测量任何一死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它死的时候大约的年代,测定的极限是五万年。用这种方法测定的古文物,如木器、古器等的年龄超过六千年岂不证明圣经记载错了吗?

  这种测量方法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这个大气中的碳14原子的数量从创世以来一直停留在相当于现在的水平上。创世记二章 5节说,洪水之前不曾有雨只有露水。创世记一章 7节说高空中含有大量的水份,这表明那个时候的气压很高,阳光很足,而高空中的水份挡住了宇宙线,故洪水以前碳14的含量很低、可能极少。用碳14测定的时间若超过4200年就不一定可靠,不信创世记的人当然不会估计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来谈谈达尔文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生物化石的布局大致说,靠近地面的是比较高级的种类,深处则较为低级。

  神创论者用生态学来解释这个现象,洪水袭来时各种生物除了部分漂流生物能远离原来生活的地方之外,大部分按原来的生态分布被沙土掩埋。例如寒武纪的岩层是含有生物化石的最底层,其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全是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化石,如三叶虫、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等,表明那是洪水之前的海底。那里没有飞禽走兽化石只能说明飞禽走兽不生活在海底,不能说明当时的天空与陆地没有飞禽走兽同三叶虫同时生活在地球上。这是神创论者对化石分布的解释。

  进化论者则认为,寒武纪的地球只有这些水中生物生活在地球上,而飞禽走兽还没有出现。但他们很难解释的现象是,寒武纪的生物种类繁多,而且相当发达,决不是生物进化的初级阶段。初始生物应该是最低级的始祖,也不应该有多种的类别。最令人难解的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化石是突然出现在寒武季的岩石中,而前寒武季岩石简直没有生物化石了。这个现象倒能证明上帝创造的说法。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一八五九年版第309和310页上)针对这个难题说:“对于我们为什么在寒武纪以前的时代不能找到丰富的化石遗迹,我作不出圆满的答案。目前这一问题仍是无法解释的。实在能被用于反驳本文所提出的观点。”

  当时有人想十九世纪的地质考察成果很有限,以后要进行更为周到的采掘,可能会在前寒武季的岩石中找到一些物证。一百年之后,在美国科学界纪念《物种起源》出版一百周年的大会上,哥伦比亚大学的牛威尔教授作报告说:“前寒武纪岩石里作了一百年的细致考察,结果对这一问题获得很少亮光。早先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这些岩石不是海香岩,或许其中的化石已被高温高压破坏等说法已被放弃。因为许多地带前寒武系岩石的物理状态与更年轻的岩石很相似,只是古生物的遗迹很少。”

  

  根据以上的种种事实我们可以说:进化论的依据并不那么科学,而创造论点依据未尝是不科学的。真科学是尊重事实的,信上帝的人更应该尊重科学事实,不怕科学事实。况且圣经中最科学的一句话是:“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希伯来书三:4)

2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