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内的矛盾和解决的方法讲章
核心提示:教会内的矛盾和解决的方法 JOOJOO202008-09-24T05:37:00Z2008-09-24T05:37:00Z113857896JOO C6518926311.5606BestFitfalsefalse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Font D...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教会内的矛盾和解决的方法
教会内的矛盾和解决的方法
教会虽然是由基督宝血救赎的圣徒所组成的,是永生上帝的家,但教会现今在地上,毕竟是人的组织,带有人的软弱,又加上撒但的破坏工作,以致教会中的矛盾是难免的。但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根据圣经的教训,正确认识和处理三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主内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之间,更能彼此相爱,合而为一,互相建立,在主内达到更完全的地步;同时也使教会的圣工尽量避免或减少撒但内外的破坏。但如果对教会三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识不清,处理不当,就会使主内同工同道、弟兄姐妹受伤害,使根基浅、灵性软弱的人被绊跌,使主的教会产生分裂,使救灵圣工遭到破坏,使主名蒙受羞辱,使撒但欢喜雀跃。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教会中有哪三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及应当怎样正确处理对待。
三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各自解决的方法
第一类矛盾,是主内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之间的矛盾。虽然各人都是真正信而悔改,求告主名,被圣灵重生,有属灵生命,在主里追求长进,甚至热心为主作工的主内弟兄姐妹,或者都是蒙召献身,为主忠心作工,甚至曾为主多年来经受火炼考验的主的忠心仆人;但由于各人个性、经历的不同,或对某些人事物的看法、作法不同,或由于各人身上暂时存有的各种弱点和缺点,或在追求成圣过程中还未完全治服的老我,有时彼此间的得罪、误会和矛盾还是会有的。
所有这一切矛盾,都是可以,而且应该在主里获得完全解决的。不但要解决这一切矛盾,而且更要彼此相爱,合而为一,求得灵雨的浇灌,完成传道救灵使命,迎接基督复临。至于具体应怎样作法,由于内容很多,后面再详细讲述。
第二类矛盾,是主内同工同道、弟兄姐妹和教会内没有真正悔改重生的教友、雇工之间的矛盾。这里面也包含了麦子和稗子之间的矛盾。任何教会中都会有麦子和稗子。一点没有稗子是不可能的,因"这是仇敌作的。"主也指示我们,不要去拔稗子,"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太13:28,29)
教会中没有重生的闲杂人和雇工还不等于是稗子。雇工也有两种,一种是外表相信,内心不信的雇工。他们所以要在教会内工作,完全是为了饭碗,为了教会内较好的待遇。另一种雇工,他们倒是相信基督教道理的。但可惜他们没有真正悔改重生的经验,更没有蒙召献身的经验。他们在教会工作,只是当作一种职业。也许他们不认为自己是雇工,但在上帝眼中看来,他们仍是雇工。为什么说,没有真正悔改重生的闲杂人和雇工,还不等于是稗子呢?因为如果他们后来真正悔改归主了,他们就变成麦子了。只有始终没有真正悔改归主的,才证明他们是稗子。因此对教会中一切没有真正悔改重生的教友,闲杂人,甚至雇工,甚至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稗子的,我们都要用爱心感化、争取他们悔改。总之我们不可拔稗子,以免伤害到麦子,而要尽可能保持教会内团结。
主耶稣在对待犹大的事上,实已为我们留下了完美的榜样。犹大最终证明他自己是稗子。主耶稣早就预告门徒:"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然而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但是,主耶稣从来没有揭露他,也没有试图拔除他。相反,主耶稣一直设法挽救他。主耶稣的上述宣告,也是含着眼泪,为要提醒挽救犹大。主耶稣虽然屡次在爱中责备雅各、约翰和彼得。有一次还好像严厉责备彼得,实是责备利用彼得的口说话的撒但,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但主耶稣却从没有责备犹大。虽然如此,主在为受到犹大和众门徒指责的马利亚辩护时,犹大已感到难以忍受了,于是立即出去见祭司长,答应找机会将耶稣交给他们。但主耶稣仍没有揭露他。在最后的晚餐上还为他洗脚,希望用爱心感化他悔改。可惜犹大仍硬着心肠,不肯悔改。因此主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祂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约13:10-11)就像这样,主耶稣对犹大一直进行挽救,直到他再也无法回头。
显然,如果一个教会中雇工、稗子过多,甚至占据要职,对圣工是会带来危害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只好多多祷告,求主施恩拯救,同时也要在更艰难的情况下开展圣工,或可有所转机。那时你也许会在苦闷中学得教训,能和更多主内同工同道在一起工作该是多么好啊。尽管主内同工同道之间有时也会有矛盾,但这毕竟是一种好像自己所爱的亲人间的矛盾。这和你同雇工的矛盾是完全不同的。但上帝为了炼净教会工人的队伍,和祂儿女身上的杂质,有时不得不容许烈火的考验临到祂的教会。
第三类矛盾,是属于敌对性质的矛盾。例如教会内部有人传异端、传谬道,或是犯有违背上帝诫命,违背真理原则,危害教会圣工的行为,而又不肯悔改,就须根据圣经教训严肃处置,甚至开除。(参提前1:19-20;提后2:17-18;4:14-15;约三9-10)怎样解决主内同工同道
弟兄姐妹之间的矛盾?上面已经分析了教会内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现在,我们要根据圣经着重思考一下,对主内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之间的矛盾,应怎样更好解决?
要用主爱我们的大爱来解决
总的来说,还是要用爱心来解决。要彼此相爱,彼此饶恕,彼此包容,彼此体谅,彼此保护,彼此帮助,彼此代祷,正如主疼爱、饶恕、宽容、体恤、爱护、帮助、为我们代祷一样。经上说:"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指当时在软弱中的门徒,也指我们这些虽然有软弱缺点,却愿不断悔改信从祂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我们也当照样爱我们的主内同工同道和弟兄姐妹们,即或我们以为他们还有缺点、弱点和过失。其实我们各人在不同程度上也何尝不是这样。
主耶稣在为门徒洗脚时,除了犹大之外,每个门徒都在深深痛悔自责自己心中的骄傲、自大、纷争,不肯彼此谦卑、服侍和相爱。因此主洗完他们的脚时,他们的心灵也被主洗干净了,以致主能对他们说:"你们是干净的。"(约13:10-11)接着,主在最后晚餐上,又特别要求,甚至命令门徒和我们各时代信徒要彼此相爱:"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
想想看,主是怎样爱我们的?主天天饶恕我们,宽容我们,体谅我们,鼓励我们,帮助我们;主也一直爱护我们的名誉,不把我们的缺点、弱点或过失暴露在别人面前;主极其爱我们,甚至为我们舍命,来救赎我们。我们是否也这样爱我们的同工同道和弟兄姐妹?使徒约翰勉励我们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一3:16)
使徒保罗也劝勉我们说:"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西3:12-15)两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假如感到问题比较严重,必须要很好解决的话,就应按照主的教训,存着爱心,暗中单独的,谦虚的和对方交谈。正如主指示我们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5-17)
为什么要私下单独谈,就是为了要保密,不让别人知道。这正是爱主、爱弟兄的表现。谈的时候也要真正存着爱心,柔和谦卑,尊重对方。要信任主内的弟兄或姐妹,先肯定对方的长处,再指出问题的所在。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指责对方的过错,不如先提出问题,仔细听对方怎样解释。这样作有一个好处,有时以为别人得罪了自己,或犯了什么过错,经过爱心交谈后,发现主要是属于误会,那么问题可以消除了。如果真是对方错误,经过爱心劝勉,一般对方都会虚心接受。假如有时双方交谈,还不能解决矛盾,就可请双方尊敬的牧师、传道同工、或长老一起谈,犯错误的一方应当接受、承认长者根据圣经所指出的错误,问题也就可以取得很好解决。假如对方仍坚持错误--指原则性的重大过错和罪行,才可由教会出面劝告他。"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但对主内弟兄姐妹来说,一般是不大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多数问题还是出在雇工、闲杂人中。
因此,主内弟兄姐妹之间,或主的仆人之间有了矛盾,感到别人得罪了我们,或认为别人有了过错,就当存着爱心私下当面去谈心。不可心存埋怨,互不理睬。更不可背后批评、论断和攻击,或是当众点名批评和训责。因这样作只能使主名蒙羞,使教会分裂,使圣工受损,使软弱的信徒绊跌,使被评击的人受伤害,使弟兄姐妹或主的仆人名誉、感化力遭破坏,使主的心伤痛,使撒但的心欢喜。也不要在讲道中不点名的暗示批评,或借题发挥教训,因这样作效果不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误会、隔阂和矛盾更为加深、加剧。还是要按照上述主的教导去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
另外一种情况是想到有弟兄或姐妹向我们怀怨,我们应当怎么办。主耶稣指示我们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别人向我们怀怨,很可能是我们有意或无意中得罪了他,也可能是他误解了我们,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得罪他。虽然他向我们怀怨也是不对的,但我们不应计较这一些,而应立即设法主动去与他和好,这是主所喜悦的。怎样与他和好呢?首先我们应在主面前检查自己,思想自己可能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或引起了他的误会。若发现自己真的得罪了他,就当立即向他承认自己的过错,请求他的饶恕或原谅。若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得罪他的地方,也当谦卑地向他征询对自己不满的意见。例如可以这样说:"弟兄,我发现你近日见到我时,对我心中有些不高兴。我想,是不是我在什么地方作错事,得罪了你,或是有什么事引起了你的误会。我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来。是否可以请你直白告诉我。如果是我的过错,我一定向你认错道歉。如果是什么误会,我也一定会向你解释清楚。"相信如果我们能在祷告中,存着爱心,谦卑的心,去寻求和好,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主内的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之间,不论有什么误会、隔阂和矛盾,只要我们能按照主的上述两段教训去作,都是能在主里面获得彻底解决的。不同的看法应彼此讨论尊重
但有一种情况要小心处理,就是有的问题是属于双方不同的看法,并不涉及各人的灵性品格,或违背重大的真理原则,就不可并用上述第一种方法来处理矛盾,强行统一。应当存着彼此相爱的心,彼此讨论,彼此帮助,如能取得一致意见,是最好了。如暂时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也应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代祷。决不可彼此批评、论断,更不可彼此攻击、毁谤,搞分裂,组派别。因这样会使主的心伤痛,主的名蒙羞,主的教会分裂,主的圣工受伤害,主的软弱信徒被绊跌。
例如使徒时代,外邦教会中也曾为市场上卖的祭过偶像的牛羊肉,是否可吃的问题,产生过矛盾;又曾为犹太人的逾越节、五旬节等等节日,应如何对待的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这些节日已废除,不要再去注意了。也有些人认为这些节日仍有特殊意义,可以安排一些宗教聚会,正如过去在五旬节聚会祷告,结果获得圣灵早雨的沛降。使徒保罗虽然也认为外邦人祭过偶像的牛羊肉算不得什么,旧约预表性的节期也已废除,但却认为上述两种不同的看法和作法,并不是属于真理原则性的根本分歧,还是应当彼此尊重,互相包容,暂时不要强求统一,以免产生分裂。因此保罗劝告他们说:"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不守日的人是为主不守的。--英文圣经根据某古卷有这样一句。而且'守'字,按原文应为'注意'或'尊重'的意思)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上帝。"(罗14:3-6;详参林前8:1-13;10:14-33)
今日教会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或是聚会的仪式问题,或是合用会堂的问题等等,都不是什么重大的原则问题。重要的是须由同样纯正信仰的传道人和义工讲道、查经和布道。至于对上述问题,若能经过祷告、讨论,取得一致看法,固然最好。若暂时不能取得一致看法,也要彼此尊重、包容,决不可彼此论断、攻击,搞分裂活动。但可惜听说,有少数人竟为了这种问题,甚至对好多位曾长期经受烈火考验的主的忠心仆人和使女,也都进行无情的论断、毁谤和攻击,并在教会中大搞分裂活动。以致教会分裂,圣工受损,信徒绊跌,主名蒙羞。对主内肢体要信任尊重和爱护
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主的仆人和主内弟兄姐妹,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对一个人的认识,我们必须从总的、从一贯、从本质来看,如果一个信徒真正有信而悔改,蒙恩重生,有属灵生命的表现,有爱主爱人的见证,或是一个主的仆人真正有蒙召献身,爱主爱人,忠心作工的表现和见证,我们就当在主里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如同主信任、尊重、爱护我们一样。这不是说他们(或我们自己)没有缺点了。他们(或我们自己)在追求成圣、追求完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软弱、过失和缺点,但他们(或我们自己)却是会时时不断、天天不断在上帝面前悔改认罪,追求完全的。这也是每一个有属灵生命上帝儿女的必然表现。我们若在心灵意念、言语行为上有了任何罪错,就必立即受到圣灵责备,而难受不安,直到我们在主前悔改认罪,求得赦免和洁净。因此,我们对上帝的仆人和儿女必须小心谨慎,千万不可随意批评、论断。不可论断他们的心灵动机和品格,不可随意定他们的罪。即或听到有什么过错,也不可在弟兄姐妹中传述,而应像对待自己所爱的亲人一样,去当面了解清楚,以免错怪自己的弟兄,或伤害自己的姐妹,而得罪了主。
论断人的人总是根据某件事对人的心灵动机,作不好的推测。其实对某件事的动机常是可以作多种推测的,你可以从坏的方面推测,也可以从好的方面推测。那么,他们为什么不从好的方面推测上帝儿女的动机呢?当他们"以小人(世人)之心,度君子(上帝儿女)之腹"的时候,恐怕他们已犯了严重的论断人的罪,而得罪了主。
还有,论断人的人也总是对别人的软弱、过失和缺点而牢记不忘,紧抓不放。比如论到某个人说,这人脾气不好,没有忍耐,根本不像基督徒。我曾亲眼看到他某年某月对一个人发脾气。其实这个人发了脾气后,早就悔改认罪,主也早已赦免他了,甚至他也已经靠主得胜了自己的软弱。但论断人的还在继续抓住过去的那件事定他的罪。
因此圣经上严厉警告我们说:"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按:这是因为律法没有定罪的,我们却去定罪了)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1-12)
因此我们主内的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之间,一定要彼此信任、尊重和爱护,正如主耶稣信任、尊重、爱护我们一样。尤其是对主忠心年老的仆人更应特别敬重。经上说:"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前5:17)主耶稣是怎样对待门徒的
我们也可从主耶稣对待门徒的榜样上,学到极重要的教训。十二个门徒除犹大之外,都是真诚悔改,热爱救主,撇下一切所有跟从主的。然而他们在跟从主的将近三年半时间内,在追求成圣的道路上,也都出现过不少软弱、过失和缺点。但他们和犹大不同的是,他们却是天天在主的教导、劝勉或责备下,在上帝面前谦卑悔改认罪,不断追求成圣的人。主耶稣也是深深了解、信任、爱护他们的。门徒们由于受到法利赛人对弥赛亚使命错误观点的影响,一直以为基督要很快登上大卫的宝座作王,复兴以色列国,推翻罗马的统治,他们也都想望在基督的国度中能担任最高的或更高的职位,甚至为此而发生过争论,在上帝国中究竟谁为大。雅各、约翰也曾通过他们的母亲,要求耶稣使她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坐在主的左右,以致引起其他门徒的恼怒和不满。主耶稣虽然也屡次教训他们不可这样,但主耶稣并没有严厉斥责他们。因主知道除了犹大之外,他们本质上都是出于对主的爱,只是在他们爱主的心中,被世俗的骄傲、名位观念所玷污。主正要借着教训、榜样和对他们的神圣大爱,来洁净他们。
怀爱伦论到雅各、约翰要求在基督国里,坐在基督左右的事说:"耶稣很温慈地包容了他们,并没有因他们追求比其他门徒更优越的地位而谴责他们的自私。祂洞察他们的心意,知道他们深深地依恋着祂。他们的爱虽被世俗的意念所玷污,而在本质上却是超过人类普通的感情。这爱乃是从基督自己救赎之爱的泉源中涌流出来的。祂不忍谴责他们;却要使他们的爱更加深厚,更加纯洁起来。"(《历代愿望》550-551页)
在最后晚餐时,门徒都不肯谦卑为其他门徒洗脚,主耶稣就起来亲自为每一门徒洗脚,借以洗除他们各人心中的骄傲和纷争。结果主一边洗他们的脚,他们也一边自责痛悔自己的软弱和罪愆。于是主对他们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祂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约13:10-11)
由此可见,主对祂的门徒是何等的了解、信任、体谅、尊重和爱护。我们也当照样对待我们主内的同工同道,弟兄姐妹们。更要彼此相爱谦卑和合一
不但如此,而且我们更要彼此相爱,彼此帮助,彼此勉励,彼此体谅,彼此饶恕,彼此谦卑,各人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在基督里追求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晚雨圣灵才能沛降下来,传道救灵大工才能速速完成。
使徒保罗劝勉我们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
另一处又说:"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上帝。"(腓2:1-11)
保罗在这里特别劝勉我们:"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我们怎样才能作到"看别人比自己强"呢?也就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每一位主内同工同道都有他们各人的长处,而我们自己也必然有自己的短处。因此我们务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而对别人的短处,也要用爱心的眼光,体谅的眼光,帮助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深信别人也能靠着主的恩助,转弱点为强点,变短处为长处。
保罗也特别劝勉我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效法基督道成肉身的"虚己"的精神,学习祂心里的柔和谦卑,和?祂?舍命救赎我们的无比大爱。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主里真正彼此相爱,合而为一。从门徒学得的教训和榜样
我们从主耶稣的门徒身上,也可学到重要的教训和宝贵的榜样。我们看到,在主耶稣受难前,门徒所以未能作到合而为一,是因那时他们未能作到"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那时,他们是多看别人的短处,多看自己的长处,各人都看自己比别人强。
例如心直口快的彼得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耶稣在即将受难的那夜,对门徒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自以为刚强的彼得心中不服地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不但彼得这样说,"众门徒都是这样说。"(太26:31-35)
又如雅各、约翰两兄弟,也曾通过他们的母亲要求耶稣,将来在基督的国里,让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坐在主的右边,一个坐在主的左边。结果引起其他门徒的恼怒和不满。这也说明他们都是看自己比别人强。门徒也曾在路上争论,在基督的国里谁为大。
但在耶稣受难、复活后,门徒的心灵情况完全改变了。彼得的表现也最为明显。他因着自己的骄傲自恃,不谦卑依靠主,结果在主受审判被凌辱之时,竟三次否认他所敬爱的主。接着鸡就叫了。彼得回头看到主耶稣正用慈怜的眼光望着他,他就出去,跑到客西马尼园中,在上帝面前悔罪痛哭。当主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海边向七个门徒显现,当众考问彼得说:"你爱(圣爱)我比这些(门徒)更深吗?"彼得再也不敢夸口说,比其他门徒更爱主了,而且也不敢用主所用的圣爱的爱字,而却改用普通友爱的爱字,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友爱)你。"接着主又第二次问他说:"你爱(圣爱)我吗?"他又谦卑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友爱)你。"接着主又第三次,改用友爱的爱字问他说:"你爱(友爱)我吗?"于是彼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友爱)你。'"(约21:15-17)
感谢主,我们看到彼得完全改变过来了,他已变得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了。其他门徒也都变得谦卑了,各人也都看别人比自己强。他们从此也更加彼此相爱,合而为一了。在主耶稣升天后,他们每天"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终于在第十天,五旬节那一天,"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同心合意祷告时,圣灵早雨就沛然倾降了下来,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传讲福音,大有能力,一天讲道,就有成千上万人悔改。
但愿我们今日上帝的余民,都要遵从上述主耶稣和后来门徒所留给我们的教训与榜样,若有什么矛盾,就当存着爱心,按照主的教训去解决。更要彼此信任、尊重、帮助和爱护,彼此谦卑、亲热、相爱和合一,同心合意地恳求圣灵晚雨的沛降,完成最后的传道救灵大工,迎接基督荣耀复临!* 路光 *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