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推动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深入开展 灵修

作者:青岛基督教 来源:网络 浏览:
发挥齐鲁文化优势 推动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深入开展 ( 2014年7月) 省宗教局副局长岳富强 今天,省基督教两会举办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研讨如何把基督教教义、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省宗教局马文艺局长对这次...

发挥齐鲁文化优势


推动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深入开展

( 2014年7月)


省宗教局副局长岳富强

 


    今天,省基督教两会举办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研讨如何把基督教教义、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省宗教局马文艺局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专门做出批示,要求“突出新形势下基督教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跟上时代节拍这个主题”。下面,我立足山东实际,谈一谈如何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推动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深入开展,供大家参考。
    全国基督教两会全面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已有16年的历史。16年来,各地基督教两会积极响应号召,通过组织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开展宣讲活动等形式,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使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各地教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神学思想建设不够深入、面临着一些瓶颈制约因素、缺乏制度保障等。在新形势下,要想推动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必须在基督教中国化、本土化上多下功夫,在解决教会实际问题方面多做研究,在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方面多出成果,使基督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一,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应始终走在前列。
    众所周知,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前两次分别在唐代和元代,在这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宗教改革运动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在基督宗教第二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足迹并产生影响。基督宗教第四次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这次传播亦使基督教大量涌入中国,并获得其立足和发展。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1300多年的历史,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勿庸置疑,基督宗教四次传入中国并未真正融入中国社会,而且在有些历史时期,还出现了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和普通民众相互排斥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督宗教没有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始终贴着“洋教”的标识,没能成为中国的基督教。
    新中国建立前后,以吴耀宗、丁光训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基督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逐步引领基督教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1948年吴耀宗先生就指出:中国教会“要自己发掘耶稣福音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羁绊,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丁光训指出,“神学的工作需要反复进行,因为它的论述是受到文化制约的。所以当文化模式发生改变时,它也就需要新的诠释了。”“任何时候教会进入新的处境或新的时代时,文化若制约其向前发展,那么变革便在所难免。”“道成肉身需要马利亚作为母体,中国神学需要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基督教要想融入中国社会,就必须走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通过正确地阐述《圣经》的真谛,使圣经教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实现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具有极其丰厚的思想内涵。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儒家文化仍然是主导人民思想和行动的主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说,如果基督教文化与齐鲁文化很好地融合发展,那么基督教中国化就会自然天成;如果基督教文化与齐鲁文化形同陌路,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基督教中国化就会舍近求远、南辕北辙,最终也就很难完成。因此,对基督教中国化来说,山东具有最好的土壤,最便利的条件。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定》,全面拉开了基督教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序幕,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应继续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优势,加强工作总结和实践探索,不断加大神学思想建设力度,确保神学思想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吸收齐鲁文化的精髓,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本土化。
    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以治理夷人;周公被封于鲁,以拱卫周室。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理”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文化的转变。与之相反,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后,变其俗,革其礼,推行重农抑商的周文化。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但在发展中,两种文化很好地完成了融合发展之路,颇此难分,天然一体,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这既为基督教中国化和本土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今天,基督教中国化和本地化正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相信,山东基督教在走融合发展之路方面,一定会做得更好,为引导基督教中国化做出重要贡献。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基本内涵,与圣经典籍、教义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齐鲁文化中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古文警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士师记》等章节中,处处闪耀着“爱国”、“奋斗”等思想光辉。齐鲁文化强调“人和”“同心”等思想。圣经也讲:“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山东基督教会应把神学思想建设与弘扬齐鲁文化紧密结合,认真分析和把握齐鲁文化的思想内涵,寻找和阐发圣经教义中与齐鲁文化的契合点,推动基督教实现中国化、本土化发展。坚持处境化的神学思考,在神学思想上做到与齐鲁文化的贯通,注意通过正确阐释圣经典籍和教会传统中适应社会进步的内容,更加深入地实现与齐鲁文化的融化,努力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齐鲁文化的核心是礼(古代“礼”与“理”同义),其精髓在于注重伦理道德。齐鲁文化要求人们理性地对待生命和生活,坚持内外双修,努力修为,做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圣经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之一,一直被信仰者奉为灵魂的导航及待人处世的准则,也注重伦理道德。无论是旧约的“大诫命”还是新约的“大使命”,无论是耶稣的教训还是保罗的书信,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但注意人与神关系的正常化,也十分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正常化。不只看重教义的宣讲与归正,也十分注重伦理的教训与规范。事实上,耶稣也宣布,他到世上来不只是为“拯救人”,同时也是为“服侍人”。当耶稣说“你们是这世界的光”的时侯,同样是要求基督徒要有“光照人前”的好行为。今天,随着基督教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广大基督徒越来越认识到,基督教伦理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有很多相吻合之处,这为基督教中国化找到更多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孔子说“己所不欲,匆施于人”;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孔子说:“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这被人称为人际关系的金律。耶稣则说.“这些(善)事你们既不做在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这是对个人行善的提醒。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了。”圣经则说:“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使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这是对家庭生活的关照。还有,基督教所提供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上帝面前的平等观、忠孝尽力的天职观、和睦同居的家庭观、助人有福的慈善观等,都可以从《论语》等孔孟著作中找到佐证和共鸣。所以,山东基督教应崇尚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坚持促进基督伦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通相融,走中国化、本土化发展之路。既要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又要看到宗教价值的超越性和现实性,推动基督教文化的革新发展和对当代社会的积极适应,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使山东教会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第三,发扬山东的优良传统,推动神学思想建设紧跟时代节拍。
    长期以来,山东养成了重视民族大义,做人做事讲究诚信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山东人本着“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信守诺言,攻艰克难,成就了人生和事业。这种重“义”守“信”的优秀品格,正是推进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所必须的。山东基督教会应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的思想,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从坚守信仰、见证基督精神实处着手,把圣经提倡“公义”、“因信称义”等思想与山东所推崇的重“义”守“信”结合起来,在坚持爱国爱教、坚持三自原则方面继续做好表率,并且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神学思想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应把神学思想建设与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神学思想建设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国际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发展问题复杂,人们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变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程,一些消极、颓废的观念有所滋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一些领域诚信缺乏、道德失范。全省基督教两会组织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研究圣经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挖掘基督教积极的道德资源,使基督教教义、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并通过生动、鲜活、通俗的语言,运用教会各类传媒,把道讲清楚、把理说明白,给每一位基督徒以正确的指引。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所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才会逐渐实现,这也是广大基督徒的愿望;只有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里,人民(包括宗教界)才能充分享有各项权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生活更加幸福;只有全社会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人民才会倍感生活的阳光和温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落地,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值得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每个公民花气力参与和推动。要让全省基督徒把接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见证基督信仰的重要内容,让信徒形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化成自觉行动。
    应在神学思想建设方面,更加贴近教会发展实际,以解决教会成长中的问题为导向,把对基督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认结合起来,把对基督的爱与对人民群众的爱结合起来,培育和构建与山东教会相匹配的神学思想,使山东教会既要有“身量”之成长,还要有“智慧”之成长,实现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达到慧中而秀外,把对基督的信仰发扬光大。应增强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气魄,坚决克服可能出现的负功能、负能量,不以任何宗教传统、习俗为借口固步自封,在社会上消极保守、逆行倒退。坚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全省宗教界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释放正能量、发挥好正功能。
    第四,坚持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把神学思想建设落到实处O
    多年来,山东基督教会一直传承着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得到国宗局、国基督教两会和省宗教局的充分肯定。把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组织神学思想建设宣讲活动,努力梳理出符合中国教会发展的神学思路,构建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作出符合中国社会和文化处境的独特见证, 引领全省基督教界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前行。山东神学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设立了齐鲁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教研室,为山东基督教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形势下,山东基督教会不仅要做好思想研讨工作,还要做好推广、普及工作,使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扎根于教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之中。要充分发挥基督教两会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中的组织保障作用,全面加强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基督教两会负责人对神学思想建设的认识,认真制定神学思想建设发展规划和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神学思想建设各项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发挥院校事工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基地作用,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组织专门力量,营造良好氛围,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课题研究,逐步将神学思想建设的内容寓于教学之中,不断提高神学思想建设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统筹兼顾神学思想建设中的“深化”和“普及”工作,坚持一手抓理论研究,一手抓成果转化,积极发挥教会讲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及时将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运用到讲道中去,更好地指导广大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山东省地处沿海,全省基督教组织及基督徒数量众多,面临抵御境外渗透的任务较重。全省基督教两会组织必须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要求合拍,增强工作主动性、超前性,为全省基督徒及时提供思想和理论指导,避免神学思想建设滞后于时代发展、低水平重复、实质性思考较少等问题,解决好农村地区神学思想相对混乱、保守思想较多的问题,让广大信徒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切实增强抵御境外渗透的能力。
    应更大力度地引导全省基督徒参与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践证明,任何思想都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惟有如此才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因此,神学思想建设也只有不断地回应现实,才能获得恒久的发展。要从神学思想上引导广大基督教徒深刻认识“一个好基督徒,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公民”,“勤劳致富、爱岗敬业是基督徒的天职”,积极鼓励和带动他们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要积极挖掘和倡导“爱人如己”、“作盐作光”等基督教文化中积极有益的伦理道德和价值理念,并结合时代发展作出新的阐释,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要继续遵循“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基督教关爱社会、服侍他人的优良传统,力所能及地为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多作贡献。
    应把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与大力推动基督教公益慈善活动结合起来。基督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生动诠释。通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广大教牧人员和信徒更加自觉地关心现实生活,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义务,更加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一个好基督徒与一个好公角色的重合,以行动来见证信仰的荣美。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