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论(一) - 意义、形态、形成、象征、特征、功能《慕迪神学手灵修
在这条目里(包括教会论(二)),我们要解释下列词语:
A。教会的定义(包括意义、形态、象征、特征、地方教会的功能)
B。教会的领袖(包括长老、执事、女执事)
C。教会的管治方式(监督制、长老制、会众制)
D。教会的礼仪(圣餐、洗礼)
E。教会的目的
定义
教会的意义:
英文church(教会)一字,与苏格兰文 kirk 及德文 kirche 有关,这几个字都是从希腊文 kuriakon 而来的。kuriakon 的中性形容词是kurios (「主」),意思是「属于主」,教会一词是译自希腊文的 ekklesia,这字从ek 而来,意思是「出来」;及kaleo ,意思是「呼召」,因此教会就是「被呼召出来的群体」。Ekklesia 在新约共用了114 次,3次在福音书,111 次在书信。在福音书中,有两次出现在马太福音十六章18节,及十八章17节。但只是指犹太人集会,并没有特殊含意。而只有一次作为专门名词,那是预言教会出现的经文。这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事实,就是可见「教会」是在耶稣升天之后才开始的,这正是使徒行传的记录,也是保罗特有的教义。
Ekklesia 这个字,没有指出被召出来的群体的性质。它可以按新约教会的专门含意来解释,但也可以指普通的任何一个团体。例如,在使徒行传七章38节, ekklesia 是指以色列人的聚集(翻译成「聚会」)。在使徒行传十九章32节, ekklesia 是指一班在以弗所憎恨保罗的群众(翻译成「集会」),这字最常用的含义,是作专门的名词,指新约教会而说,那就是一群被呼召出来的耶稣基督的信徒。
教会的形态
地方教会(the local church):教会这个词在新约最普通的用法,是指一群信徒在一个地方的聚会。因此,在耶路撒冷有教会(徒八l,十一22)?在小亚细亚有教会(徒十六5),在罗马有教会(罗十六5),在哥林多有教会(林前一2;林后一l),在加拉太有教会(加一2),在帖撒罗尼迦有教会(帖前一1),甚至在腓利门的家中也有教会(门2)。
这些早期的信徒,没有专作聚会的建筑物,他们在家中聚会(罗十六5;门2)。早期的信徒聚在一起敬拜(林前十一18)、交通(徒二45至46,四31)、教导(徒二42,十一26;林前四17)和差传(徒十三2,十五3)。结果是不断有有人得救(徒二47)。
普世性教会(the universal church):地方教会是指一群在一个特定地点聚集的信徒,普世性教会则是指:「在这个时代,任何从神的灵而生,接受同一位圣灵的洗,归入基督的身体的人。」(林前十二13;彼前一3?22至25)。这正是基督所应许要建立的信徒群体(太十六18);这也正是基督为它而受死的身体(弗五25),基督要在其上居首位,指引方向(弗一22至23;西一18)。在以弗所书一章23节中,教会被称为「他的身体」,这句话不是指一个地方集会,而是指普世性的信徒(西一18)。普世性教会的特点是合一的,不分犹太人、外邦人,他们在一起组成一个身体,从一位圣灵合而为一(加三28;弗四4)。
普世性教会有时是指不可见的教会(invisible church),而地方教会则是指可见的教会(visible church)。虽然有些人否定这种讲法,奥古斯丁、路德,及加尔文则赞同这个区别,以不可见的教会的完美、真实及属灵,作为教会的本质。而可见的教会,却只是地方信徒的聚会,这可见的教会中有其不足之处,甚至非信徒也可成为其中一分子。不可见的教会这名词,也可用来说明,教会真正信徒的确切数目是不可知的;而实际上,教会的会众是完全可见的。
教会的形成
教会何时诞生?虽然有人曾提出,教会在旧约已存在,但查考新约,不难发现教会是新约所特有的团体,在以前其实并不存在。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六18节宣告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这是说教会的建造是未来的事。这点很重要,因为当耶稣说这话时,教会是不存在的。他只是预言教会的出现。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3节指明,教会是如何被建立起来 -- 教会的建造是圣灵的工作;圣灵为信徒施洗,使他们归入基督的身体。信徒重生的那一刻,圣灵就使信徒与基督联合。以弗所书一章22至23节说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也是强调,教会与基督的联合,这事是在信徒悔改时发生的。耶稣在使徒行传一章5节说:「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这指出,圣灵要将信徒与基督联合起来。这事当时还未发生。从背景看来,这事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时发生的(徒二1至4)。当彼得后来报告,在该撒利亚哥尼流家中所发生的事,他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指明,圣灵曾临到外邦人,正如「当初」(徒十一15)临到犹太人一样。这句话表明了,圣灵施洗工作的开始,也说明了新约教会的成立-- 教会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开始的(徒二)。
教会的象征
当耶稣说:「我将我的教会建造。。」(太十六18),他所指的不是地方教会,而是普世性的教会,就是这时代全部的信徒。圣经用了几个象征来形容和描绘教会是一个有机体。
身体:身体这个名词,正好用来描绘教会的合一性及普世性,就如人的头有权柄指挥身体和指导方向,照样,耶稣是教会的头,他对教会就有权柄,指导她的方向(弗一22至23;西一18)。身体的象征强调,教会时代所有的信徒都是合一的,因为教会把犹太人和外邦人合成一个身体,彼此没有区别,他们都在基督里成为一(林前十二13;弗二16,四4)。此外,基督也培育教会,将一些有恩赐的领袖赐给教会,使教会成长,逐渐建成基督的身体(弗四12、16;西二l9)。圣餐的参与,也刻划出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合一(林前十16至17)。
新妇:以弗所书五章23节,描写教会有如基督的新妇。这个比喻是将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比作基督和他的新妇(教会)的关系。比喻用得十分恰当,因为这反映出基督对教会的爱(弗五2、25)。其次,这比喻也强调了新妇的尊贵地位。在东方习俗的订婚仪式上,新娘子可与丈夫一起接受未来福气的应许。照样,今天的教会,也是一个已许配给人的新娘子,等待着丈夫从荣耀中回来。东方习俗的第二个阶段是婚礼,丈夫要来接妻子。这比喻说明了,教会正在等候基督的再来,与丈夫结合(约十四1至3;帖前四16至17)。东方婚礼接着下来有婚宴,照样,作为基督新妇的教会,也等待着丈夫的回来(启十九7至9),和将要来的千禧年国度。
建筑物:保罗强调,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都是合一的,因为神拆毁了隔开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墙(弗二11至18)。这里保罗用建筑物的形象,来形容教会的合一。教会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联合,现在是建筑在「使徒及先知的根基上」(弗二20)。「使徒」是其中一种基础恩赐(foundational gifts),他们是装备信徒(弗四12),使教会成长的人(弗四13)。
在建筑物比喻的意象中,耶稣基督是房角石(弗二20;林前三11),这可能是指「在建筑物结构角位上的最主要一块基石;这石头让建筑师能固定墙壁方位的标准。」在基督的这个建筑物中,教会也是这样地「配合在一起」(希腊文sunarmologoumene ,弗二21),这强调建造教会的是基督。就如一幢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成长」,作为有机体的教会,也是按这步伐成长。新信徒不断加入这座「建筑」中(彼前二5)。
祭司:在彼得前书二章5节,使徒把建筑物和祭司的形象相连,说明:「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这句话使人想起出埃及记十九章5至6节,神称以色列人为:「祭司的国度」。在以色列人中,只有利未人才可当祭司,而在教会,每个信徒都是祭司。彼得指出,所有信徒都是祭司,他们献上属灵的供物,而不是以动物作为祭牲。
彼得前书二章9节进一步说明,新约祭司制度的独特性。彼得谈到「君尊的祭司」。教会时代,信徒是君王,也是祭司(比较启一6)。在旧约,这两个职分是不能结合的,因为祭司是利未人,而君王是从犹大支派出来的。全教会都担当祭司。但在以色列人中,只有利未人才有这个特权。所有教会时代的信徒,都可以透过基督亲近神,因为基督是教会的大祭司;但在以色列人中,个别信徒只能透过利未支派的祭司亲近神。教会时代,信徒可以随时坦然无惧地亲近神(来四14至16),而以色列人只能通过一些特定的献祭,才能接近神(利一7)。这些对比显出,以色列人与教会都称为祭司,但以色列人与教会是不同的体系。
羊群:好一幅描绘信徒与主关系的美丽、温柔的图画,这是约翰福音十章16节,所提到的教会被称为羊群(徒二十28;彼前五3)。以色列人与主的关系,也比喻为羊群与牧羊人的关系(诗二十三),信徒被称为羊群(诗八十l;耶十三17)。但在旧约,这个形象只限于以色列人。而在新约,教会是比喻作羊群,而基督比喻作牧羊人。这比喻的独特性是,这群羊包含了犹太人及外邦人。耶稣说:「我另外有羊(外邦人),不是这圈里的(犹太人);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教会由犹太人和外邦人所组成),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6)
这个意象强调,教会成员都是基督的羊群,是属于他的。耶稣强调这个群体,是「我的羊」(约十26、27)。他们在他的手中是平安稳妥的。此外,羊群认得出牧羊人的声音,牧羊人也知道他的每一头羊,这说明了羊群和牧羊人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
枝子:在约输福音十三章,耶稣形容教会时代的信徒,与他所享受的亲密关系,有如葡萄树与枝子一样。耶稣是真葡萄树(约十五1),而天父是栽培的人,使枝子能结果子(约十五1)。在教会时代,信徒就是枝子,他们从葡萄树中得到生命,因为他们都是「在他里面」(约十五4、5)。枝子连于葡萄树,接受生命的滋养,只要他们仍留在树里面,他们就可以生长及结果子。 这关系形容了教会时代,信徒及基督合一与相交的情况。基督吩咐教会,要「住在我里面」。「住」这个字(希腊文 meno)的意思是:「停留」、「居住」、「生活」。按上下文,这里的意思是停留,或持续留在一个人所留住的地方。住在基督里的劝告,就是要人持续地相信他(约壹二22、24、28)。
枝子连于葡萄树的目的,是结果子。不能结果的枝子都要经过「修理」,使它能结果。若人持续与基督同在,他就一定能结果子(约十五5)。为了确保能结果子,枝子都要经过修剪,使能结更多的果子(约十五2)。「葡萄树的比喻,能说明教会成员与基督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会的特征
与以色列的关系:教会与以色列人是有区别的,而这个区别一直保留不变。以下是这论点的根据:以色列人经常是指雅各肉身的后裔。简单研究以色列人这名字的用法,就可证明这点。在新约,这名字共用了六十六次,全部都是指犹太人而说的。将「新以色列」这个名字用来指教会,是不确切的,因为以色列人是指犹太人。
保罗也将以色列人和教会加以区分。当他提醒信徒,不要绊倒他人时,他提到有犹太人、希腊人(外邦人),及教会(林前十32)。教会建立后,以色列人仍继续被认定为与外邦人有别,也与教会有别(徒三12,四8、10,五21、31、35,二十一l9)。
与国度的关系:有些基督徒相信,教会与国度是同义词,而教会就是国度的开始。这是对国度一词的误解。国度是「一个君尊的统治。是权力(拉四5)及政权的代号。在较后期的作者,国度是指地域及统治,君王与国制」国度一词,有三个基本含意:统治者、受统治的人,及管辖范围。
国度也有两个基本形式:(l)普世性的国度(universal kingdom):这种形式的国度,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哀五l9),也在任何时空范围内存在(诗一O三9,一三九7至10)。这也包括神对历史的管理(赛四十四26至四十五4)。普世性的国度,是神从亘古到永远的至高主权的管治。
(Ⅱ)中保国度(mediatorial kingdom):这是指(a)神透过一个神圣的蒙拣选代表,施行管治。这代表不仅代神说话,代神行事,也在神面前代表人:(b)统治是针对地上。(c)这个中介的统治者是人类。神在地上透过委派的中保,显明他的旨意,这些人是: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及其他人。但这些中保,全部都是预表最后的一个中保-- 弥赛亚;他要在时代结束时,来世上统治。加百列应许马利亚,有关她的儿子的事:「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神要把他先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路一32至33)。这是对未来国度的应许(撒下七12至16)。弥赛亚将会在其中施行管治。教会不是国度,教会存在于现今的时代,但国度是未来的,在基督再来时才开始的。
教会与国度也有区别,在圣经中教会与国度这两个字眼,从来就没有交替使用过。教会(希腊文ekklesia)一共用了114次,但没有和天国等同。耶稣来,将国度赐给犹太人,并且宣称:「天国近了!」(太四17)天国被人拒绝,它就暂时延迟来临,等到基督再来时才出现(太十三)。耶稣又宣布说,他会在天国被拒绝后,才建立教会。(太十六18)。
地方教会的功能
是什么构成一个地方教会?真正的教会是什么?若一群人聚在一起聆听基督徒领袖的录音带,是不是教会?又一群人每周聚集听不同的讲员,是不是教会?
一个合乎圣经的新约地方教会,有儿个重要的特征。
敬拜:新约有几个希腊字,都是指敬拜。Poskuneo,意思是「下跪」或「俯伏」,这个字在福音书中用了不少次,但在书信,则只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24至25节用过一次,而且是指非信徒而说。下跪的动作,反映出一种心态 -- 对神的顺服。另外一个字latreuo,基本意思是:「祭司的事奉」,因此,保罗透过传福音的工作事奉神(罗一9),而不是带着一头死去的牲畜敬拜神。新约信徒将活的身体献给神,分别为圣归给神,就是一种敬拜的行动(罗十二l)。sebomai 的意思是:「敬畏神」(提前二10,五4;彼后一3,三11)。
真正的敬拜,必须具有属灵本质,也应该以神启示的真理作为根据(约四24)。这包含了信徒将自己完完全全的献给神(罗十二l至2)。
旧约的信徒是在安息日聚集敬拜,而按使徒行传的记载,信徒开始将敬拜改为在星期日,就是每个礼拜的头一日举行敬拜,纪念基督的复活(约二十l、l9、26)。他们领受圣餐,也是在一个星期的头一日(徒二十7);奉献也是在一个星期的头一日(林前十六2)。唱诗歌,也是初期教会集体敬拜的一部分(林前十四26;弗五l9;西三16)。
教导:教导是初期教会生活的重要一环。神赐下圣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导,使人渐趋成熟(提后三16至17)。教导包括,去除错误的教义(提前一3);令信徒生活有爱(提前一5);产生属灵的滋养(提前四6);令人敬虔(提前四6至16);令人顺服(提前五17,六2)及令人过正确的生活(提前六17)。保罗教导提摩太怎样教寻其他人,让也们能协助他教导(提后二2;提前四14、16,六20)。
教会一开始,就遵循使徒的教导(徒二42),令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基督的教训(徒五28)。保罗命令罗马的教会,要持守所接受的教训。保罗在传道旅程中,也教导教会(徒十八11),这些教导,有时是公开的,有时是在人的家中进行的(徒二十20)。使徒行传的结束,就是保罗教导那些在罗马来见他的人(徒二十八31)。教导在教会功能上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相交:相交或团契(希腊文 koinonia)的意思是「分享」。这词强调教会的合一性和一体性。相交可循很多途径进行。初期教会相交聚会的形式,是擘饼及祷告(徒二42)。擘饼包括吃爱筵,接着就有圣餐。初期教会很重视祈祷的相交(徒四24至31,十二5、12;腓一3至4)。相交生活也包括以物质的方式,支持传福音工作(罗十五26;林后九13;腓一5),也包括因着与基督的契合,分担外来的逼迫(腓三10)。
相交生活强调,信徒是彼此相属的。保罗很注重这点,他常常使用「彼此」一词。因为相交是在基督里的,保罗教导信徒要彼此接纳(罗十五7),彼此相爱(弗四2、15、16,五2),彼此不论断(罗十四3、13),彼此建立(罗十四l9),彼此合一(罗十五5),彼此劝勉(罗十五14)。这种「彼此」的关系十分重要,它可保持信心的合一,这也正是基督所祷告(约十七)、保罗所祈求的(腓二1至4)。
事奉:地方教会也参与事奉(有关「教会的目的」请参看教会论(二))。这包括向不信者传福音(徒八4,十一l9、20,十六31,十七12),及在教会生活中,向信徒作不同的服侍。这包含彼此运用属灵的恩赐(罗十二3至8;林前十二;弗四8至13),彼此服侍(罗十二7),供结给别人的需要(罗十二8),向别人施怜恤(罗十二8)及帮助别人(林前十二28)等。事奉也包括执行教会的纪律。如果教会有不洁(林前五l至13),及错误的教义出现(帖后三14;约弍10)是必须执行纪律的(林前五1至13)。加拉太书六章l至2节,提出一个教会执行纪律的重要原则。事奉也包括照顾教会内有需要的人,特另是寡妇(雅一27);提摩太前书五章l至8节提到照顾寡妇的细节。
组织:教会一经形成,就要指派长者及执事,监督教会的事奉(徒七四23;多一5)(详尽讨论请阅教会论(二))。
礼仪:教会施行洗礼及圣餐的礼仪(徒二41;林前十一23至24)。(详细讨论请参教会论(二))。
教会论(二) - 教会的领袖、管制、礼仪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