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陶理博士主编《基督教二千年史》灵修
西欧在中世纪的顶点,所有教育都掌握在教会手里,大思想家都是修士和圣职人员。他们的思想是依据过去的思想 -- 古代希腊的古典哲学、圣经、早期基督教作家的教导 -- 发展出来的。经院哲学家或学院院士(Schoolmen)要做的是把过去的思想纳入一种逻辑的形式中。他们对信仰的追求是对逻辑陈述的追求。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名称来自中世纪的修道院和大教堂学校。它跨越的时代从九世纪一直到十四世纪末 -- 从艾利基纳(Eriugena)到俄坎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安瑟伦、亚伯拉德、休哥、伦巴都、大亚尔伯特、阿奎那和顿司苏格徒(Duns Scotus)是伟大的烦琐哲学家。伦巴都的《四部教义》是经院哲学著作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部。学院院士彼此之间往往有非常剧烈的争论。‘唯名论派’反对‘唯实论派’;大公教会最伟大哲人神学家阿奎那在他那个时代被认作危险的创新人物。
学院院士所共有的不是一套单色的信仰-- 虽然他们都是基督徒 -- 而是一种风格和思想方法。人们说中世纪没有哲学,只有逻辑和神学。但是人们同样可以说学院院士所关心的神学,基本上都是哲学。而且他们所用的研究方法是检查一个观念的逻辑关系与涵义。
人们把阿奎那的著作比作百川汇集,供许多人从里面汲取的大海,但其本身并非水源。他的创新在两方面:一是他集前人大成的方法,一是他孜孜不倦探索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精神。
阿奎那总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然后去引证权威-- 可能是圣经原文,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一段文字,或是‘那位哲学家’的一句话。他从未说出那位哲学家的名字。他无须说明,因为那是主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他的著作再被发现,并已在十二世纪译成拉丁文。从这时开始,由他的观念定调。伊斯兰思想家亚维森纳(Avicenna)和亚伟若斯(Averroes)的哲学,以及当时犹太思想家的著作,都在征引之列。只有在他把所有正反有关论点罗列之后,阿奎那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凡是仔细读过阿奎那(或任何其他伟大的中世纪作家)文章的人,都会对文章所述思想的严密、复杂与微妙,赞叹不已。学院院士并不简单;他们都是人类中的思想巨人。同时他们常常在尝试那些办不到的事情。他们的大部份工作都致力于调和那不能调和的。因为他们所征引的早期基督教著作并非无懈可击。而且要把希腊哲学与圣经上的神学调和,有时得削足适履。可是,也许是最重要的,他们有时使用了过时的观念,因之有许多他们专心致志解答的问题,按照我们的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批判哲学的看法,都是伪问题。
中世纪可以说是信仰的世纪。学院院士所提的问题都与神学有关。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一心一意研究的问题,对听取圣经里有关上帝和他在基督里的爱的信息,却是一个障碍。
(科林.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