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神学
2021-05-22
教牧分享:清明话说—“信仰VS祭祖” —苏牧
引言
清明节到了,基督徒要不要随着世人一样,忙着也去扫墓祭拜祖先呢?
清明祭祖到底是文化传承,还是古旧习俗,抑或是拜偶像,还是孝道之举。
本文这里只浅析其中个理,以明而为之。
一、清明节来历的认知
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是华夏民族的春祭节日,是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 清明节是兼备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又是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主要表达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思念之情。
3. 清明节的时间一般是在公历4月5前后,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国民国政府定为: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再次被中国政府列为法定假日。
二、清明节习俗的意义
1. 从伦理角度看
扫墓祭祖,无非是表达一种活人在对亡者亲人的孝亲精神,是孝道文化之美善行动的风俗活动。
2. 从人文角度看
扫墓祭祖,也是儒学精神的要求,生前孝顺亲者,死后崇拜祖先伦常之行为,是悉听良心之自由的沿用模式。
3. 从宗教角度看
扫墓祭祖,具有祭祀礼仪的存在,把孝道通过宗教性的形式表达,通神明以表孝心之举,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取向。
4. 从社会角度看
扫墓祭祖,是一种家庭伦理关系体认,社会功能的人际维护,一种祭祀礼节精神的演化。在知识分子眼中,它主要是伦理的表达;而对一般民众来说,它却又多被视为具有宗教功能的古老礼仪。
5. 从国家角度看
扫墓祭祖,是中国以孝治国,孝为伦理之中心,人本思想的奴役统治与千年权术使用的窥见。
三、清明祭祖的不同看法
1. 著名人类学家许烺光,对此研究,他说:“中国人拜祭祖先,不仅包容了一切中国人崇敬超自然的一般特征,而且也加强了中国人对其他宗教信仰的验证。所以,祭祖是中国社会不可少的风俗,从家庭到政府,从地方生意到国家经济层面。
2.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对此认为,祖先崇拜在中国可说是一经过长期演变而整合的社会习惯、文化风俗,在社会里受到不同阶层的重视。从祖先崇拜的历史源起看,它确实是一个宗教行为,与亡灵崇拜及鬼神崇拜密切相关。
3. 戴德生(Hudson Taylor) ,对此认为,祭祖一事,由始至终,自顶及踵,并每件与其有关之事,都是拜偶像的行为。除了耶和华外,敬拜任何人,都是败德和拂逆神的律法!除非我们修改十诫,否则除了耶和华外,均不能容许任何形式的崇拜。
由此可见,清明祭祖这件事。一方面是优秀文明的中国文化,与古老孝亲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充满着“异教”思想的成份,有对祖先崇拜的偶像性质在内。因此,福音与宗教∕文化间的关系,是对立而不能调和的,具有冲突与张力存在的。
四、基督徒如何行于清明
基督徒面对清明之礼俗活动。若是避而远之扬弃,人会说是“数典忘宗”之辈;若是行于其中继承,是否有违圣经之道的要求,与基督徒的信仰冲突。此议题是具有很大的争议与挑战(此文暂不讨论)。这里只提供几点在清明节时,基督徒要注意的地方。
1. 不可祭祖
基督徒绝对不可与世人一样举动,去祭拜祖先,包括充满迷信色彩的相关活动(烧香、摆供品、冥纸灯、叩头拜等),这是与基督徒的信仰格格不入的,是得罪神的事,也是与圣经古道的教导不符合的,是基督徒决不可去行的一件事。旧约十诫第二诫命很清楚告知: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申5:8–9,出20:4)。要知道耶和华神是忌邪的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祭拜祖先,不是行孝亲之道,不是文明精神的继承,而是迷信思想的牢笼与古时的遗传做法。
2. 许可敬祖
这里的意思是基督徒是可以籍此清明时节,若去墓地,表达心中对已故亲人生前,那种美好的品质、善为的生活及对家人之爱的一种敬重与孝思追忆的践行,可用“献花”来表达,但决不是一个替代祭祀的符号元素,如此,应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3. 活着敬爱
是父母、祖辈、亲人若健在时,身为子嗣、家人,应在他们活着时温情孝道赡养,珍爱家人融融之情,和美快乐共同生活,这是圣经的教导(弗6:3,申5:16),也是有基督信仰之人的应有生命见证,是神所喜悦与赐福的人生。
结语
中国人是比较注重亲人关系与亲情温良的一个民族,这是好的一面。但身为基督徒在面对清明活动时,要懂得与基督信仰保持一致,要有分别为圣的意识,且不可效法这个世界所有的方面参与。
特别是在扫墓祭祖这件事上,要小心而为之,要有对神圣道的坚持,信仰底线的不越,这绝不是权宜与否的问题。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基督徒无论做什么,请记得,都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23、31)。
引言
清明节到了,基督徒要不要随着世人一样,忙着也去扫墓祭拜祖先呢?
清明祭祖到底是文化传承,还是古旧习俗,抑或是拜偶像,还是孝道之举。
本文这里只浅析其中个理,以明而为之。
一、清明节来历的认知
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是华夏民族的春祭节日,是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 清明节是兼备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又是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主要表达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思念之情。
3. 清明节的时间一般是在公历4月5前后,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国民国政府定为: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再次被中国政府列为法定假日。
二、清明节习俗的意义
1. 从伦理角度看
扫墓祭祖,无非是表达一种活人在对亡者亲人的孝亲精神,是孝道文化之美善行动的风俗活动。
2. 从人文角度看
扫墓祭祖,也是儒学精神的要求,生前孝顺亲者,死后崇拜祖先伦常之行为,是悉听良心之自由的沿用模式。
3. 从宗教角度看
扫墓祭祖,具有祭祀礼仪的存在,把孝道通过宗教性的形式表达,通神明以表孝心之举,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取向。
4. 从社会角度看
扫墓祭祖,是一种家庭伦理关系体认,社会功能的人际维护,一种祭祀礼节精神的演化。在知识分子眼中,它主要是伦理的表达;而对一般民众来说,它却又多被视为具有宗教功能的古老礼仪。
5. 从国家角度看
扫墓祭祖,是中国以孝治国,孝为伦理之中心,人本思想的奴役统治与千年权术使用的窥见。
三、清明祭祖的不同看法
1. 著名人类学家许烺光,对此研究,他说:“中国人拜祭祖先,不仅包容了一切中国人崇敬超自然的一般特征,而且也加强了中国人对其他宗教信仰的验证。所以,祭祖是中国社会不可少的风俗,从家庭到政府,从地方生意到国家经济层面。
2.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对此认为,祖先崇拜在中国可说是一经过长期演变而整合的社会习惯、文化风俗,在社会里受到不同阶层的重视。从祖先崇拜的历史源起看,它确实是一个宗教行为,与亡灵崇拜及鬼神崇拜密切相关。
3. 戴德生(Hudson Taylor) ,对此认为,祭祖一事,由始至终,自顶及踵,并每件与其有关之事,都是拜偶像的行为。除了耶和华外,敬拜任何人,都是败德和拂逆神的律法!除非我们修改十诫,否则除了耶和华外,均不能容许任何形式的崇拜。
由此可见,清明祭祖这件事。一方面是优秀文明的中国文化,与古老孝亲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充满着“异教”思想的成份,有对祖先崇拜的偶像性质在内。因此,福音与宗教∕文化间的关系,是对立而不能调和的,具有冲突与张力存在的。
四、基督徒如何行于清明
基督徒面对清明之礼俗活动。若是避而远之扬弃,人会说是“数典忘宗”之辈;若是行于其中继承,是否有违圣经之道的要求,与基督徒的信仰冲突。此议题是具有很大的争议与挑战(此文暂不讨论)。这里只提供几点在清明节时,基督徒要注意的地方。
1. 不可祭祖
基督徒绝对不可与世人一样举动,去祭拜祖先,包括充满迷信色彩的相关活动(烧香、摆供品、冥纸灯、叩头拜等),这是与基督徒的信仰格格不入的,是得罪神的事,也是与圣经古道的教导不符合的,是基督徒决不可去行的一件事。旧约十诫第二诫命很清楚告知: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申5:8–9,出20:4)。要知道耶和华神是忌邪的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祭拜祖先,不是行孝亲之道,不是文明精神的继承,而是迷信思想的牢笼与古时的遗传做法。
2. 许可敬祖
这里的意思是基督徒是可以籍此清明时节,若去墓地,表达心中对已故亲人生前,那种美好的品质、善为的生活及对家人之爱的一种敬重与孝思追忆的践行,可用“献花”来表达,但决不是一个替代祭祀的符号元素,如此,应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3. 活着敬爱
是父母、祖辈、亲人若健在时,身为子嗣、家人,应在他们活着时温情孝道赡养,珍爱家人融融之情,和美快乐共同生活,这是圣经的教导(弗6:3,申5:16),也是有基督信仰之人的应有生命见证,是神所喜悦与赐福的人生。
结语
中国人是比较注重亲人关系与亲情温良的一个民族,这是好的一面。但身为基督徒在面对清明活动时,要懂得与基督信仰保持一致,要有分别为圣的意识,且不可效法这个世界所有的方面参与。
特别是在扫墓祭祖这件事上,要小心而为之,要有对神圣道的坚持,信仰底线的不越,这绝不是权宜与否的问题。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基督徒无论做什么,请记得,都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23、31)。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