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督教神学及信仰简评灵修

作者:基督时报  来源:基督时报 浏览:
核心提示:基督教界自十八、九世纪以来,曾受到极多、极大的震撼和冲击。继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及反改革运动之后,将教会从所谓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带入了思想自由的空间。随之而来的启蒙思潮,不但挑战了即将崩溃的教会权威,还为人类的历史拓展了几乎崭...

核心提示:基督教界自十八、九世纪以来,曾受到极多、极大的震撼和冲击。继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及反改革运动之后,将教会从所谓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带入了思想自由的空间。随之而来的启蒙思潮,不但挑战了即将崩溃的教会权威,还为人类的历史拓展了几乎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无可限量的成长思维的黄金时代。接着而来的是新...


基督教界自十八、九世纪以来,曾受到极多、极大的震撼和冲击。继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及反改革运动之后,将教会从所谓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带入了思想自由的空间。随之而来的启蒙思潮,不但挑战了即将崩溃的教会权威,还为人类的历史拓展了几乎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无可限量的成长思维的黄金时代。接着而来的是新世界的发现和东方宗教及智慧文献的接触,也为基督教的思潮带来了无数的挑战和根基性的震撼。然而经过十八、九及廿世纪的猛进和殖民主义的兴起与衰萎,就在这廿一世纪的开始之际,人们的思维似乎如困兽倦鸟般地再次响往家的温暖;也在有形无形的作业中,有回归到造物主怀抱的趋势。宗教,在廿世纪的思维讨论中,无论是社会还是政治领域,似乎已成了一个不可能忽略的命题。甚至在进化论即将苏醒的今日,世界各地在战争阴影和道德沦落的乱象中,所有宗教都再次派上了用场。单从基督教这方面来看,教会的复兴现象有如春笋草菇:除了教派林立外,麦子稗子并长正是今日教会的情境。本文从启蒙时期以来,对影响当代教会的思潮作一些简评的介绍,期望信徒略知一、二,好作当有的防备与回应。

一、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是神学自由派思潮的孪生姐妹, 源于开放的启蒙时期和人本哲学思想。其主要立场是以理性为至上,它不但以理性取代了神的位置,并且以理性挑战传统和信仰。以经验否定信仰的自明命题,凡事求实求证;否定了神和神的启示的存在,以高傲的态度评判任何传统和权威,特别是教会和信仰的权威。因他们对人类的能力有极其乐观的信认而否定了神迹,相信人定胜天;所以将神和对神的信仰,作为人在愚昧无知时不得已使用的拐杖。 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既己长大成人,就应将拐杖丢弃,最多只能将它作为历史陈迹的遗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人又很幼稚卑微地接受东方宗教及智慧文献的权威。总之。他们是以人的理性为衡量一切实存的绝对权威。

这种思维看起来极为现实可亲;但深入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虽拋弃了圣经的神,却尊科学、理性为神。他们的立场是:只要不提神、神的启示和作为,其它都可以;很明显的,这是对基督教的一种无理歧视。这派系的人虽然也有崇拜,也有以基督教的名称作了差传,其实他们的信仰总归只是认定人人皆为兄弟,和睦为要;以宗教为一种社会道德和生活的点辍;可有可无,并非绝对。

此派不讲代赎救恩,不谈启示,不论神迹,只讲历史,只信自己;他们深信理性的完整和无限。在宗教和哲学上,他们重持共评思考(Syncriticism):深信基督教以外的基督也可显现在其它宗教中。教会应采取民主、开放自由态度,由信徒决定信条。拋弃了圣经无误无谬的信念。这是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核心思维。在这种思维的架构中,人才是一切的中心,也是一切的裁判者和主人翁。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兴于廿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这些人乃继现代主义而来。他们看到了现代主义的败落,看到了人对道德问题的无能;并在烦躁和无奈中看到了教会的无能,而索性拋弃所有的信仰,以及传统的价值和根基。他们采取了极端的反叛法规思想(antinomianism)和极端的相对主义(absolute relativism);竭力避免和否定凡不受人欢迎的立场和信念。认定人虽会有错误,但错误最多是犯法,不能说是犯罪。在正误是非的看法上是见仁见智,地异时易;他们也弃绝理性,迎合无理性的情感;以感性取代理性,不信永恒只持当时。其名言是“不需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极端人本性存在主义思维的基本表现。

其实后现代主义是思维对极权理性的一种反叛;它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放荡。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虽不明显地指名道姓,然而却在无形中成了一些边缘教派的精神、魂魄和支柱。有形无形地将自己看为神,以自己持别的恩赐和才华夸口,弃绝真道的规范,自立门户。当代极端五旬节教派和极端灵恩派,实际上在无形中也走向了这思潮的核心,其结局只不过是一手包天、妄自尊大。

三、新正统主义思潮

新正统主义始于廿世纪的初期,败落于廿世纪七、八十年代;本是廿世纪基督教神学界影响最深、最广的思想之一。此派始于巴特对自由及现代派神学思想的反应和挑战。巴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看到人的无能和现代主义信仰及神学的无奈;他在归正神学的背景下,在研究及讲述罗马书时回归到圣经及神的绝对权威和主权,强调人是无能的,需靠神的绝对恩典。但可惜的是,他对神的道未能作果断性的阐释。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新正统派没有接受圣经启示的绝对性,所以成了无绝对根基、建在沙土上的神学思想。他们以神的绝对自由为信仰根基,一方面强调神的道不会被捆在圣经的文字启示中;另一方面又说神的绝对恩典肯定祂的自由主权的运作。随后这派的人亦怀疑圣经记载的历史真实性,从而避重就轻,只关切圣经真理的功用性和它对人存在意义。并持定圣经并非神的道,它只是神的道的见证;圣经只是在教牧的宣讲中成了神活泼的道。这样一来他们否定了圣经的无误无谬性和圣经的绝对性。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以正统神学的词汇和架构,注入存在主义的思想来解释传统的信仰和教义,以建造自己的理论。这么做诚然有鱼目混珠之嫌。结果还是与他们所反对的自由不信派殊途同归,走向败亡的道路,成了神学思潮陈迹中的一环。

四、基督教基要派思潮

基督教基要派是美国的特产之一,始于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是福音保守主义对自由新派上的反弹。基督教基要派名美而实丑,始于美国一般极端保守信徒对自由派及现代主义的抗拒。因其态度恶劣,充满忿怒,信息激烈,咒诅的言词火药味极浓,无容人之量而被称为受挑唆的打架者(Provoked Fighter)。

这派只是基督教保守派的一小部分,强调圣经的可靠性,三位一体论,耶稣的神性为童贞女马利亚而生和基督肉身的再来;后来又加上前千禧年论和时代论为不能妥协的基要信仰,他们特别注重生活见证,抗拒时代潮流的时髦。在道德上重规则传统,圣洁生活、禁烟、禁酒、禁性欲行为等。在廿世纪三十年至五十年代,曾成为教会及社会道德精神支柱也有好的见证。可惜因其过分固执守旧及强烈的异离性而沦于落后,疏亲离友,终于败落,形如教会怨妇,到处叫骂,又如恶妇凶犬,被一般基督教主流派系所疏离唾弃。

五、新福音派思潮

当基要派过份剧烈时,福音派的部份人虽然对他们的基本信条和信念认同;但是却认为,基督徒无需采取那样消极和对抗的态度,以免造成群众的反感。新福音派人士抱着宽阔心怀,注意学术性的追求,对一般知识及科学普遍采取比较友谊和善的态度。他们尽力设想,如何与现代的发现、变动和知识的扩展调节、携手推进。

这派人士坚持福音的要义,但认为应强调福音真理的普世性;并开始与科学、考古学的发现进行对话,旨在探求和谐方针,以争取学术、社会领导、影响和改革权。这派人士实际上争取了许多教会在学术、社会和道德上的失土。一般不信和未信者对这派思潮能欢迎亦能接受。这派的福音事工也多有果效,在社会政治上多有影响,是教会在当今社会中的好见证。

可惜的乃在于他们有时不能划清适应(Accommodation)和妥协(Compromise)的区别,在适应过程中放弃了一些不能放弃的原则而有妥协之嫌。其中最为重要的失策乃在于将忽略了圣经启示的绝对性,将圣经的无误无谬性分开。他们认为圣经虽是绝对无谬,但未必无误。因它启示文字,当然不会没有与科学不符的错误知识。这正是基要派对他们最大的不满。

新福音派在这方面的问题乃是忽略了自己的基本信念是无需向人交代。如果他们能坚持圣经启示的无误无谬,为无需交代的自明真理,那么不信和未信者仍不会因此而减少对他们的尊重。其实信仰和真理的事是向神交代的。我们一旦失去了这原则,那么就要如保罗所说的:『我若讨人喜悦就不再是基督的仆人了』这正是新福音派的败笔。


六、五旬节教派和灵恩派

五旬节教运动始于廿世纪初,也是美国的特产,在短短一百年内遍传世界各地,是历代以来教会扩展最快、最大、最奇妙的景观,有如彩虹一般的笼罩全地。此派系分门别类最多,但一般具有下列三点共同焦点:

1、确信属灵经验的真实性,特别注重个人属灵经验。
2、追求和展示无限的属灵能力、极端现象化的工作效能和效率性,以及注重异能和神迹。
3、在崇拜中特别有喜乐的表现,注重信众的参与、敬拜和赞美。

以上三点都是因他们对圣灵位格的特殊理解和宣扬的结果。他们亦本着对圣灵的独见和宣扬而有极大的委身和投入,并且到处传道,从而掀起了极大的奋兴和教会更新运动。因其偏重个人,所以在开设教会及布道所上,教会纯属粹创办者。结果地方教会各自为政,宗派成为一种信心的认同和情谊上的联盟,互不干预,各自发展。

一般来说五旬节是福音派的主流之一,其信仰与基要派和福音派大同小异,只是他们比较注重情感和个人属灵经验。其教义追根究底乃亚米念派卫理神学所强调的第二次属灵经验,并且专门强调圣灵充满经历。其信仰包容性较大,包括神迹异能的相随、方言、预言和祷告的信息。他们又认定使徒恩赐传承的延续,确定了凡被圣灵充满者会有从神来的直接权能。这些人的信息有使徒性的权威;甚至有些人更认定他们的信息与圣经有同样权威,以神迹异能证实圣灵的临在和作为。

此派最为难圆其说的是,既相信神迹异能,但在神迹不兑现时会常以责怪的姿态圆场,指责别人信心的不足。此外方言和方言预言的讲道多有虚伪,预言也难能证实。

此派曾有三波的运动:第一波在廿世纪初,重视认罪悔改、追求圣灵恩赐、生命能力的奋兴而与主流教会决裂;第二波从五十年代起,推从教派的灵沐更新到悔罪奋兴、方言、灵歌运动,驻留原有教会;第三波是八、九十年代,特别注重异能和现象的灵恩运动。因其运作性特重,常以无可奈何的做作和虚伪取代神的工作,甚至趋向人为主义和自救性宗教表象。 近来更以个人见证、敬拜赞美代替道的传扬,将焦点放在个人经历、功利主义和工具性宗教的运作上,提倡成功神学。因他们以感性为至上,造成有收无教,将福音肤浅化,所以信徒的流失率奇高。但八十年代以来,五旬节教派有些人开始回归主流,设立神学研究院,为信徒提供系统性的神学教育和培训,亦与主流福音派交流对话。此派另一特点是平信徒对教会事工的积极参与,成立商业人士团契查经见证聚会,成为教会发展的极大动力,成全了平信徒运动。

除了他们过份注重现象和情感的运作外,五旬节教会和灵恩运动可以说都是近代教会的生力军。廿世纪末他们开始注意组织系统,学术性的研究和社会关切的活动,并与主流福音派携手合作。主流福音派教会也因他们的热诚,而发现了旧已丢失之信仰的情感因素和福音的炽热精神。近日灵恩派的敬拜赞美一项,极受一般基督教界的关注和仿效。但因灵恩派对教会圣职的严肃性和公认性,以及对真道传扬之传统和权威性的忽略,一些较为保守的福音派仍很介意,对他们仍存有固定程度的猜忌和疑惧,因此未能完全接受。

七、肤浅的福音派

一般福音派教会都很注重神在福音宣扬中对罪人的呼召,所以也会在聚会讲道后给人决志悔改、离罪信主的抉择表态机会。五旬节教会、循理会、圣洁教会、浸信会等都会有这种福音的呼召惯例。这是使徒行传以来教会一向的惯例。可惜的是在教会历史沿革中,我们亦看到许多决志者是一时激动,未必真实的追随主、作主门徒。这么一来教会只顾呼召,忽略门徒培训;无形中只顾到决志悔改的人数,而没有真正成全福音的事工。有些教会更以学园传道会之属灵四律小册套人决志信主,这些作为都有将福音肤浅化之嫌,因此常受到抨击。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相信一切都是出于神亦依靠神,福音的决志无可厚非可以说是圣灵动的工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