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锟斤拷锟斤拷锟教帮拷锟斤拷锟斤拷 > 灵修 > 灵修 > > 正文

神学信念与牧者心肠─素描斯托得

2019-08-18

  
   约翰-斯托得,事主五十余年,七十九岁高龄,热情依旧、信仰活泼、服事有力,秘诀何在?本文将粗略勾勒其信仰、事奉之生命图像。
  
   一九九六年,约翰.斯托得(John Sttot)年满七十五岁。今年一九九九,他已迈向人生的第七十八个年头;人格依然正直,活力不减,头脑清晰,事工遍及世界各地。并非每个人都能安抵这生命的里程碑;极少数人享有如此美誉;而能像斯托得这么谦虚自居的,更属凤毛麟角。
   斯托得一直被称为「廿世纪英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最有影响力的传道人」(大卫.爱德华斯),同时也是我们这时代最孚众望的福音派领袖之一。他一直是上帝真理的卓越管家,也是圣经信息的先锋。而他的领袖气质,实源自其牧者心肠和圣经理念。
  
   地方牧者、跨国领袖
   今天的教会界,平均来说,一个牧师通常只在一个教会服事二到三年;然而,斯托得在伦敦兰涵(Langham Place)「圣徒教会」(All Souls)的服事,已满五十年;这是他唯一服事过的教会。
   斯托得在圣徒教会的事奉特色是:认真而有系统地传讲上帝话语。在《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释经书中,斯托得这么写著:「真实的教牧工作始于……确信我们蒙神呼召,要护卫并宣扬他的话语。对于上帝的话,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持守、研究、阐释、应用以及服从。」他自己就一直是这么做。
   但是,要在圣公会的辖区内传讲圣经真理,并非易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紧接的几年中,福音派被认为是种思想狭隘的派别,而且在英国教会的改革事工上毫无分量。福音派在教会体制上隶属圣公会,但却因在神学上的信念不同,而与圣公会内部的活动保持距离。斯托得认为这种分裂,是阻止教会知(神学理论)与行(生活实践)合一的最大障碍。
   为了补救福音派的分离思想,斯托得在一九六七年及一九七七年分别举办了两次「全国福音圣公会会议」(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es)。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是「教会」(探讨教会的本质、使命、及信息),成功地使福音派教会重新回到圣公会;福音派教会并表示愿意成为圣公会的忠实会友。福音派人士在参加第一次会议时,一直认为自己是福音派,只是凑巧是圣公会的会友。但十年后的第二次会议,他们则认为自己是圣公会会友,只是刚好也是福音派。
   这项成就并非没有争议。虽然现在比以前有更多的福音派人士被任命为圣公会主教(bishoprics),但是福音派的定位却比以往更模糊不清。这难道是福音派人士变成忠心的圣公会会友无法避免的事吗?如果福音派的实质与热心不减,这种情况能避免吗?这些问题非同小可。美国几个主流教派的福音派人士,也同样在思考这令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留在圣公会教派内的好处是什么?代价是什么?该为哪些好处付出何种代价?
   二次世界大战后,福音派在全球迅速增长,斯托得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是服膺圣经的基督教再次复兴,并因「洛桑信约」(Lausanne Covenant)的签订达到巅峰;信约是一九七四年为世界福音化所举办的「世界福音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的成果。会议有一百五十个国家参与,美国《时代杂志》形容它「可能是基督教界所举行过,范围最广的一个会议」。斯托得是洛桑信约的主要起草人;信约是一篇神学声明,同时也是对传福音及社会责任的宣召。因为洛桑信约具有福音的凝聚力、异象及信念,其重要性历久不衰;而这卓越成就,绝大部分要归功斯托得。
   从圣徒教会,斯托得亦将事工拓展到第三世界;虽身家优沃,他却跨越国家及文化的藩蓠,顾及被第一世界所遗忘的人,体会受苦人们的需要与苦难。斯托得创立的兰涵基金会主要进行两项事工:教牧人员训练及书籍派发。
   斯托得认为教会很少能超越牧者的影响;自然,训练教牧的人,对教会的发展就占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斯托得便与各国本地的教会合作,发掘品格、领导能力出众的领袖,支持他们修习博士课程,以期提升其日后的教育事工。截至一九九五年,已有十七位来自十四个国家的博士班学生接受赞助,泰半在英国的大学进修;其中十二个人已完成学业。这项赞助花费甚钜──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要花费美金二万二千到二万八千元。但是「牛津宣教研究中心」(Oxford Center for Mission Studies)的撒母耳(Vinay Samuel)先生指出:这项计画已栽培出许多学者,在世界各地,他们都对其所处的时代社会产生影响。另外,斯托得还设立「福音文字信托基金会」(Evangelical Literature Trust),把书本分送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教牧人员及神学院。
   在斯托得的诸多事工中,他以宗教改革者著称。「我们必须将教会的失败放在心上。」斯托得认为今天最要紧的是:教会应该展现出上帝同在的实际,同时展现出在基督里的所获得的新生。惟有如此,别人才会愿意相信我们为基督所做的见证。
  
   多产作家
   斯托得的文字著作质量均属上乘;创作四十二本,编著十四本,尚有各式篇章、短论、专文及小册约五百。多年来他一直是位多产作家,其中大部分书籍都由「校园团契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简称IVP)出版发行。斯托得所写的每篇文章,都谨守圣经教导、有爱心而不失原则、富创意又激励人心,他的散文则思路明晰、清新易解。
   他的书可归两大类:与圣经有关的,以及从圣经观点来谈这世界的。与圣经有关的,可以再细分成三类。第一、直接或间接论及圣经的书,例如,《新约信息精华》(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以及对圣经中各卷书信的阐释等。此外,还有针对教义主题的研经材料,如:《当代圣灵工作》(The Baptism and Fullness of the Holy Spirit)。
   第二、是他对基督至死不渝的委身。在《独排众议旳基督》(Christ the Controversialist)一书中,斯托得力陈:主耶稣不但遭遇过今日教会所遇到的种种难题,更持守上帝的标准来回应。在《当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一书中谈到赎罪,读者几乎可以听到斯托得的心弦鼓动。《真理的寻索》(Basic Christianity)这本书已销售百万本,而且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是本解释福音信息的书。另外,还有论讲道的书,《传道人的楷模》(Preacher's   Portrait)及《当代讲道艺术》(Between Two Worlds)。
   在讨论世界的著书之中,其中包括《信仰与社会责任》(Christian Mission in the Modern World)一书,影响深远。斯托得认为传福音必须出于基督徒对聆听福音者全人的负担,而不仅对其「灵性」有负担而已。在《当代基督教与社会》(Involvement,英国版书名为 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此著作中,则探讨了最令人困惑的伦理议题。
   斯托得的著作坦率真诚,反映在他贯彻始终地引用圣经。他说:「我们必须广开心门,不怕听到我们不想听的。」我们往往到圣经中寻求安慰;「当我们翻开圣经时,其实早已打定主意,一心只渴望听到安抚自己偏见的回应。」斯托得的解说犹如晴天霹雳,把我们从自鸣得意的安乐窝中给震醒。
  
   斯托得──没有争议的人
   斯托得式的福音派非常合乎圣经、深思熟虑、充满说服力,并且与他为人自律、自我牺牲、及忘我无私等虔敬态度并驾齐驱。斯托得写的《平衡的基督教》(Balanced Christianity)一书,简而言之,就是一本这样的福音派宣言。在这本书中,他反对将理性(mind)与感性(emotions)两极化;这种现象,在今日教会相当普遍。他呼吁教会一方面要持守不变的圣经真理,但在文化中实践应用的方式要能推陈出新。他也要求教会应省思并接受什么是现有体制中可变与不可变的;并且,他呼吁教会应对「传福音和社会责任」二者并重。
   然而,在这一连串的论述中,最相关的还是第一类──理性、感性的均衡。斯托得反对不依据圣经的讲道、也反对连使徒都不愿为之辩解的信仰,以及现代人那种偏求感性的经历。他反对「高举经验作为真理的准绳」,相反的,「真理应为经验的基准。」当福音派人士不再关心圣经真理时,就丧失福音信仰了。
   敬拜神的时候,一定必须要有合乎圣经的讲道。「神的道与敬拜密不可分;」斯托得在《当代讲道艺术》一书里说:「基督徒的敬拜应是人对于神的启示,所生发出的一种出于理解力与爱戴的反应,因为这是对他圣名的崇敬。因此,不传讲上帝话语的敬拜方式,我们无法接受;因为讲道是要让人知道神的圣名,而敬拜是让人尊崇主的圣名。」他察觉到,我们今日在敬拜上的贫乏,乃反应出我们对神认知不足;而这种不足,则是由于缺乏圣经知识所致。
   在起草「洛桑信约」时,斯托得拒绝诱惑,坚持不可使传福音沦为一种技巧,及使福音沦为一种治疗的方式。信约先订下一个基准:神是「依他旨意掌管万有」的主,而且「为他自己向世人呼召」。「整本圣经是唯一书写下来的神的话语」,都是真实且具有权威的;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及唯一的福音」。洛桑信约说明了福音派的信仰,就是散播「这好消息:即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而且按著圣经的话,从死里复活,作为统管万有的救主,立时赦免那些悔改及相信他的人,并释放灵得自由。」
   根据这份信约,神的本质说明了为什么福音对社会关怀无可推诿。呼召人得蒙拯救的神,也是创造及审判的神。因此,我们「应和他一样地关怀正义、关怀人类社会和谐,以及帮助受压者从各种压制之下解放出来」。
   像斯托得信念如此清楚、心意如此坚定的人,他受到争议包围的机会并不多。事实上,他经常做些我们避之惟恐不及的事,例如:他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没有爱,真理可能变得丑陋;而没有真理,爱就变得空虚及感情用事。
   这段爱和真理的融合从他与自由派人士大卫.爱德华斯(David Edwards)在《当代神学对话》(Evangelical Essentials)一书的对话中,表露无遗。斯托得毫不让步地示范出,如何与一位话锋锐利的神学对手谈话。同时,他在所牧养的圣徒教会中,也树立了良好典范。当灵恩经验袭卷圣徒教会,斯托得个人对灵洗的信念受到挑战。特别在早期灵恩运动时期,这种情形常导致许多教会分裂。但在圣徒教会却不然;这多半应归功于斯托得,他坚守也兼顾了神学信念与牧者爱心。
  
   斯托得──引起争议的人
   然而他也曾引发争议,除了圣公会教会政策之争外,较显著的还有三件。第一、他曾表示反对自神学教义不周全的教派中分离出来。一九六六年十月,在伦敦举行的全国福音派大会(National Assembly of Evangelicals)中,锺马田在演说中主张这种分离。斯托得当时是会议主席,他礼貌但强烈的予以斥责。这件事,在英国,人们记忆犹新,像是上星期才发生一样。这件事成了圣公会与非圣公会福音派之间失和的开端。这种失和的局面,一直无法克服,因为各派各有自己的做法。但斯托得仍和锺马田常有连系,而且非常敬佩他的教牧事工。
   第二、斯托得反对以灵恩来了解圣灵的施洗。在英国,以推行灵恩运动著名的麦可.哈柏(Michael Harper)曾经担任圣徒教会的助理牧师。在其任期内,哈柏第一次经历到圣灵的更新;于是在圣徒教会中大力倡导他的新体验。斯托得对此的反应,在一次传道人员研讨会的演说中清楚表明;这篇演说后来结集成为《当代圣灵工作》中的一篇。即使斯托得后来的态度稍趋和缓,但其基本立场不变。不过对于有圣经依据的灵恩活动,斯托得是大力支持的。
   第三、在与大卫.爱德华斯辩论时,斯托得被问及如何看待那些未信基督而死者的命运时,他只简短地就自己多年来一直持有的观念加以诠释。斯托得认为邪恶的人必会灭亡;他自知这种想法与传统基督教所持态度不同,而在美国,他的说法引起轩然大波。从此以后,斯托得把这议题的焦点放在修辞上;起初,他表示他的看法是「暂时性的」,最近,他只说他仍保留「不可知」的态度。但是批评他的人则把重点放在他发表的信仰理念上,而他的信仰声明是很清楚的。
   尽管有以上这些争论,斯托得的名声依旧不坠。一九八三年,拥有英国议会行政权,可颁授学位的坎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授与斯托得英国牛津大学的神学博士学位,肯定他在教会中展现的卓越领导。斯托得的这项荣誉,可谓实至名归。
   斯托得一直是位有远见的福音梦想家;他能洞察到别人所洞察不到的异象,而且知道如何具体实践所领受的异象。斯托得品格正直、有爱心又有智慧,他的领导风格从不是强势作风。斯托得向来注重均衡,而他自己所展现的均衡则是今日社会少有而不寻常的,那就是:真理与爱心相随,思想与行动合一,福音与社会责任并重,忠心牧养教会但绝不漠视社会需要,心灵谦逊但勇于捍卫信仰,热爱真理但不流于滥情,思路清晰但也敏于察验别人的感受。斯托得的服事对教会是一大贡献,为此,我们应深深感谢神。
  
  
   斯托得隽语:
   *宇宙历史中,从无一物像古老十字可将我们斩成碎片。──斯托得,1968
   * 现代世界厌恶权威、崇拜适切性……圣经同时拥有权威与适切性……这「同时拥有」的秘诀全在耶稣基督身上。──斯托得,1981
   * 登山宝训中的「八福」,并非八个选择题,任你挑精拣肥。──斯托得,1990
   * 如果我们渴想成为神的儿女及基督的门徒,我们必须成为和平之子,使人和睦。──斯托得,1990      
   抽言:
  
   1.传福音必须出于基督徒对聆听福音者全人的负担,而不仅对其「灵性」有负担而已。
   2.神的本质说明了为什么福音对社会关怀无可推诿。呼召人得蒙拯救的神,也是创造及审判的神。因此,我们「应和他一样地关怀正义、关怀人类社会和谐,以及帮助受压者从各种压制之下解放出来」。
   3.真理与爱心相随,思想与行动合一,福音与社会责任并重,忠心牧养教会但绝不漠视社会需要,心灵谦逊但勇于捍卫信仰,热爱真理但不流于滥情,思路清晰但也敏于察验别人的感受。
  
   (作者:David Wells, Academic Dean of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Charlotte)
   [刊载于校园杂志88年1,2月号]
  



 
来 源: 加利利基督徒网站

 

扫码关注公众号弦外飞音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